一片式电刺激器的加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66227发布日期:2021-04-06 12:14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片式电刺激器的加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刺激器,特别是指一种赋予加热件能充分传递加热功效及满足舒缓疼痛目的的电刺激器加热构成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电刺激治疗器是现代常用的一种保养、辅疗电子器材,例如:利用电刺激或电子脉冲方式来刺激肌肉收缩、运动的物理效果,常用在治疗、舒缓各种疼痛等。由于此类电刺激治疗器可发出包括密波、疏波、疏密波、锯齿波及断续波等电子脉冲波形而具其治疗舒缓疼痛功效,符合在日常生活中的保养、预防或治疗等便利性使用,相当受到大众喜爱。

而随着此类电刺激治疗器的不断开发研究,更有衍生结合加热件使用的电刺激器,使得其使用范围及实用效果更加彰显。现有具有加热功能的电刺激器技术,如图1a、图1b所示,该具有加热功能的电刺激器90包括有一贴置片体91,该贴置片体91具有一控制单元92,该控制单元92系内设有电池供电,该控制单元92电性连接至两侧的电极模块93,该控制单元92的下方部位电性连接设有一加热件94,该加热件94的下方系覆设有一贴隔膜95。该具有加热功能的电刺激器90使用时,控制单元92进行操控使电极模块93产生通过身体皮肤的电流导接而产生电刺激或低周波脉冲等来达其疗用效果;而该加热件94贴设于欲进行加热疗效的身体皮肤,通过该控制单元92的操控使加热件94发热运作使用。

前述该现有具有加热功能的电刺激器90技术,虽能达其应用加热件94施予身体皮肤供热使用的功效,但仍有其缺失存在,例如:该现有加热功能的电刺激器90的加热件94上虽贴设有一贴隔膜95,但整体系呈一平整状态,而身体皮肤通常系呈具有随时缩凸的变动状态,尤其使用者具有行动、活动的生活状态,如此,将使得该加热件94(贴隔膜95)难以随时保持紧贴身体皮肤的状态,导致加热使用的效果会打折扣而效果不彰,显非理想的设计。因此,如何改善现有具有加热功能的电刺激器技术前述所述的这些缺失问题,应为业界应努力解决、克服的重要方向。

缘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现有具有加热功能的电刺激器其使用上的缺点及其结构设计上未臻理想的事实,本案实用新型设计人即着手研发其解决方案,希望能开发出一种更具紧贴身体皮肤而达到充分传递加热功效及满足舒缓疼痛目的的具有加热功能的电刺激器,以服务社会大众及促进此业的发展,遂经多时的构思而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能使加热件凭借弹性微凸起的传导隔件来进行热传导,并凭借该传导隔件的弹性凸起来紧贴身体皮肤,达到充分传递加热功效及满足舒缓疼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有:一本体片,该本体片的两外侧分别形成至少一翼片;一壳体装置,设于该本体片的中间区域处,该壳体装置包括有一表盖壳,该表盖壳设有一穿透槽孔,该表盖壳内设有一具有弹性的传导隔件,该传导隔件对应凸伸出该穿透槽孔;一控制装置,设于该壳体装置内,该控制装置包括有一电路板;一电极模块,包括至少一对电极片,该电极片设于该翼片,该电极片电性连接至该电路板;一加热件,设于该传导隔件内,该加热件电性连接至该电路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中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至有一热敏感测组件,该热敏感测组件用以相对感测该加热件适当的工作温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中该传导隔件具有一凸伸出该穿透槽孔的弹性隔套,该弹性隔套用以容置定位该加热件,该弹性隔套具有一外沿套面,该外沿套面凸伸出该电极模块的平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中该壳体装置进一步包括有一用与该表盖壳相卡扣结合的内底壳,该本体片的中间区域设有一用以设置该内底壳的容壳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中该本体片设有一用以设置该电极模块的电极承载片。

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中该内底壳与该表盖壳间设有相互卡扣结合的卡扣机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中该传导隔件于相对该弹性隔套的另边设有一周缘面,该周缘面贴设于该表盖壳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中该电极承载片的中间区域对应该电路板处设有一穿透区,该穿透区用以露出该电路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中该电路板上设有一绝缘垫体,该加热件设于该绝缘垫体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中该内底壳设有至少一按键,该按键操控链接该控制装置,该按键凸露出该容壳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中该电极片上分布设有复数不具导电材质设置区域的绝缘穿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中该容壳部的一端设有一穿设口,该壳体装置的端边设有一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电性连接至该电路板,该电连接器位于该穿设口处。

如此,凭借该传导隔件的弹性作用,使该加热件微凸起于该电极模块的表面,确使能紧贴于身体皮肤,达到充分传递加热功效及满足舒缓疼痛的目的。

兹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更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谨佐以较佳的实施例图及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a、图1b为现有电刺激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电刺激装置1;刺激器本体10;本体片11;容壳部110;翼片111;内贴面112;外表面113;穿设口114;容置空间115;电极模块12;电极片121;绝缘穿孔122;导电线路123;电极承载片13;穿透区130;壳体装置20;内底壳21;内底壳端壁211;按键212;表盖壳22;盖壳顶面220;穿透槽孔221;盖壳端壁222;嵌扣部223;卡扣机构23;传导隔件24;周缘面241;弹性隔套242;外沿套面243;控制装置30;电路板31;热敏感测组件311;绝缘垫体32;加热件40;电导线41;身体皮肤10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3,本实用新型一片式电刺激器的加热结构包括有一电刺激装置1,该电刺激装置1包括有一刺激器本体10、壳体装置20、控制装置30及加热件40;该刺激器本体10包括一本体片11,该本体片11可以硅胶材制成而具有较佳的挠性及舒适度,但不为所限,该本体片11的两外侧分别形成至少一翼片111,于本实施例该翼片是两片,并分别设于该本体片11的中间区域的两侧,该本体片11(翼片111)具有一内贴面112及外表面113,该翼片111的内贴面112上设有一电极承载片13,该电极承载片13上设有一电极模块12,即该电极承载片13设在该电极模块12与翼片111之间,该电极承载片13是一绝缘片体构层,该电极模块12包括有至少一对电极片121。

在本实施例中,该本体片11的中间区域系向外表面113方向凸出有一容壳部110,该容壳部110内具有一容置空间115,用以容设该壳体装置20;该容壳部110的一端设有一穿设口114;该电极承载片13设于该本体片11后,该电极承载片13于中间区域处设有一穿透区130,该穿透区130可呈不规则的槽状,用以露出该控制装置30的局部区域。该电极片121可于该电极承载片13以涂布导电材(如:银浆等)而形成,但不为所限,该电极片121上分布设有复数绝缘穿孔122,该绝缘穿孔122即为该电极片121不具导电材质设置的区域,用以均化该电极片121的电流传导效果,该电极片121并连接有一导电线路123,该导电线路123系往该穿透区130方向延伸。

壳体装置20包括有一内底壳21及表盖壳22,该内底壳21设于该本体片11中间区域(容壳部110)的容置空间115内,该内底壳21设有垂直两翼片111联机方向二端的内底壳端壁211;该表盖壳22系盖设于该内底壳21上,该表盖壳22设有一盖壳顶面220及设有垂直两翼片111联机方向二端的盖壳端壁222,该盖壳顶面220设有一穿透槽孔221,该内底壳端壁211与该盖壳端壁222间设有相互卡扣结合的卡扣机构23,例如:该内底壳端壁211的两侧与该盖壳端壁222内部两侧设有相对应卡扣结合的卡扣部(未编号),或者,该内底壳端壁211设有内嵌槽,而该盖壳端壁222系形成有一对应嵌设的嵌扣部,用以相卡扣结合。然而,该内底壳端壁211与盖壳端壁222间的卡扣机构23用以两相卡扣结合,一般可以凹部与凸部的相互卡扣加以实施,而其实施的凹凸构成分布位置并不为所限。又,一具有弹性的传导隔件24,该传导隔件24可以硅胶材制成而具有较佳的弹性及舒适度,但不为所限,该传导隔件24具有一周缘面241及该周缘面241内侧凸伸出的弹性隔套242,该弹性隔套242对应该穿透槽孔221,使该传导隔件24设于该表盖壳22内部时,该周缘面241系被该表盖壳22内部所定位,并使该弹性隔套242从该穿透槽孔221凸伸出。再者,该弹性隔套242(传导隔件24)相对该周缘面241的另边具有一外沿套面243,该外沿套面243凸伸出该电极模块12(电极片121)的平面,或者,该穿透槽孔221的表面系凸出于该电极模块12(电极片121)的表面。

该控制装置30设于该内底壳21内,该控制装置30包括有一电路板31,该电路板31设有相关控制电子组件,并电性连接至该控制装置30的一电源装置(如电池/未图标),该控制装置30(电路板31)凭借该导电线路123电性连接至该电极模块12,而该电路板31电性连接有一热敏感测组件311。

另,一绝缘垫体32设于该电路板31上,该绝缘垫体32可以涂布黏胶或贴设一双面胶(未图示),用以黏设固定于该电路板31上。

该加热件40系定位设于该传导隔件24的弹性隔套242内,并可位于该绝缘垫体32上,即该加热件40与该电路板31间系隔着该绝缘垫体32;该加热件40具有电导线41,该电导线41电性连接至该电路板31(控制装置30),用以导接电源进行发热运作。

请一并参阅图4、图5,本实用新型一片式电刺激器的加热结构组装后,该控制装置30位于该内底壳21内,而该加热件40位于该传导隔件24(弹性隔套242)内,且该加热件40系接触该弹性隔套242而对外供热,并使该表盖壳22借着该卡扣机构23而结合定位于该内底壳21,而该周缘面241贴设于该表盖壳22的内部。如此设置,可使该加热件40相对该电极片121较接近于身体皮肤,并可凭借该弹性隔套242进行弹性调节。再者,该热敏感测组件311可以相对感测该加热件40适当的工作温度,用以回馈给该控制装置30,继凭借该控制装置30进行对该加热件40温度的调节控制。而在适当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该内底壳21设有至少一按键212,该按键212操控链接该控制装置30,且该按键212凸露出该本体片11的容壳部110,用以提供对该控制装置30的操控。又,该壳体装置20的端边位置可进一步设置一电连接器(如usb等/未图示),该电连接器电性连接至该电路板31,该电连接器位于该容壳部110的穿设口114处。

请一并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一片式电刺激器的加热结构应用时,该电刺激装置1(本体片11)的内贴面112贴设于身体皮肤100上,且由于该弹性隔套242凸出表盖壳22的设计,因此凭借该弹性隔套242可随时保持贴触于身体皮肤100的状态,即便因身体皮肤100的活动、行动而导致身体皮肤100的缩凸变动,也得以维持其贴触状态,使得该弹性隔套242(传导隔件24)内部的加热件40也可以稳定进行加热提供,而具有极佳的供热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片式电刺激器的加热结构凭借上述构成,其能使加热件凭借弹性凸起的传导隔件来进行热传导,并凭借该传导隔件的弹性作用,使该加热件微凸起于该电极模块的表面,确使能紧贴于身体皮肤,达到充分传递加热功效及满足舒缓疼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已通过上述较佳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说明,惟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所举例的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揭示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对所述的这些结构作各种变化及修饰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