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科配药装置

文档序号:26629802发布日期:2021-09-14 22:43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肿瘤科配药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肿瘤科配药装置,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医药科技的发展,液体药物静脉输注的治疗模式已由开放式半开放式向着全密闭式的输液方式转换,在世界制药行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使药品在生产的全过程中,以质量为核心,进行全生产过程的动态管理控制,以保证生产出优质的药品,在药品流通环节,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使药品在采购、储存、配送的过程中,药品质量也能得以保证,医院的临床用药:药物的溶解、配置均在非洁净的环境中进行,而输液则在半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由此所造成的药物污染、配伍不合理、药物不良反应、交叉感染、交叉耐药,以及操作人员长期吸入或接触化疗药品、抗生素等药物而导致身体损害等问题则无可避免,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药物的临床疗效,甚至引发严重的事故,同时还会损害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这种先洁净后污染的情况使得优质药品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不能保证质量和发挥应有的疗效,临床工作中,药物治疗是最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手段,由于某些肿瘤科专用配药装置在完成配药后仍需要将配好的药液导出并装入输液瓶,在此过程中会增加药液被污染的可能,并且在配制药液时需要准确控制注入的液体药剂的剂量,而液体药剂一旦注入过量便无法改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肿瘤科配药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准确控制排出液体药剂的剂量的目的,提升了药液配制的精准度,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肿瘤科配药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下部阵列固定设有若干支腿,所述箱体前侧的上部固定设有控制器,所述箱体前侧的下部固定设有透明观察窗,所述箱体的顶端内壁上固定设有配药箱,所述箱体的顶端外壁上固定设有电机、注液箱和固药添加管,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配药箱的底端固定设有出料管一,所述出料管一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储料管,所述储料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二,所述出料管二的底端贯穿所述箱体的底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外,所述箱体的底端内壁上固定设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位于所述储料管的一侧,所述真空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配药箱靠近所述真空泵的一侧上部延伸至所述配药箱内。
6.进一步而言,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箱体顶端的中间位置处,所述注液箱和所述固药添加管分别位于所述电机的两侧,且所述固药添加管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盖。
7.进一步而言,所述注液箱的底端固定设有针头安装座,所述针头安装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箱体的顶端和所述配药箱的顶端延伸至所述配药箱内,所述注液箱的顶端设有密封盖,所述固药添加管的底端与所述配药箱的顶端
贯穿相通。
8.进一步而言,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箱体的顶端和所述配药箱的顶端延伸至所述配药箱内,位于所述配药箱内的所述转轴的两侧均固定设有若干搅拌叶。
9.进一步而言,所述出料管一上固定设有电磁阀一,位于箱体下方的所述出料管二上固定设有电磁阀二,所述储料管上设有刻度线。
10.进一步而言,所述电机、真空泵、电磁阀一、电磁阀二均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注液箱和真空泵,在使用时,使用者将针头安装在针头安装座上,然后将药瓶倒插放在针头上,此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真空泵工作,从而使得药瓶内的药液通过针头进入进料管,并通过进料管进入配药箱内,可以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储料管,在使用时,混合后的药液通过出料管一进入储料管内,然后在通过出料管二排出,可以方便医护人员控制排出药液的数量;
14.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准确控制排出液体药剂的剂量的目的,提升了药液配制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a处的放大图。
19.图中标号:1、箱体;2、支腿;3、控制器;4、透明观察窗;5、配药箱;6、电机;7、注液箱;8、固药添加管;9、转轴;10、出料管一;11、储料管;12、出料管二;13、真空泵;14、抽气管;15、针头安装座;16、进料管;17、密封盖;18、搅拌叶;19、电磁阀一;20、电磁阀二。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如图1

图3所示,一种肿瘤科配药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下部阵列固定设有若干支腿2,箱体1前侧的上部固定设有控制器3,箱体1前侧的下部固定设有透明观察窗4,箱体1的顶端内壁上固定设有配药箱5,箱体1的顶端外壁上固定设有电机6、注液箱7和固药添加管8,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9,配药箱5的底端固定设有出料管一10,出料管一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储料管11,储料管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二12,出料管二12的底端贯穿箱体1的底端延伸至箱体1外,箱体1的底端内壁上固定设有真空泵13,真空泵13位于储料管11的一侧,真空泵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抽气管14,抽气管14的另一端贯穿配药箱5靠近真空泵13的一侧上部延伸至配药箱5内。
22.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机6位于箱体1顶端的中间位置处,注液箱7和固药添加管8分别位于电机6的两侧,且固药添加管8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盖,注液箱7的底端固
定设有针头安装座15,针头安装座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16,进料管16的另一端贯穿箱体1的顶端和配药箱5的顶端延伸至配药箱5内,注液箱7的顶端设有密封盖17,固药添加管8的底端与配药箱5的顶端贯穿相通,将医用针头固定在针头安装座15上,然后将需要混合的药瓶倒插在针头上,从而使得药瓶内的药液通过针头进入进料管16,从而进入配药箱5内。
23.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转轴9的另一端贯穿箱体1的顶端和配药箱5的顶端延伸至配药箱5内,位于配药箱5内的转轴的两侧均固定设有若干搅拌叶18,出料管一10上固定设有电磁阀一19,位于箱体1下方的出料管二12上固定设有电磁阀二20,储料管11上设有刻度线,电机6、真空泵13、电磁阀一19、电磁阀二20均与控制器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器3控制电机6工作,从而使得电机6带动转轴9转动,从而转轴9带动搅拌叶转18动,进而进行配药,配药完成后,通过控制器3控制电磁阀一19开启,使得混合后的药液进入储料管11内,然后打开电磁阀二20,从而可以通过储料管11上的刻度观察到排放的药液的数量。
24.这里说明,电机6、真空泵13均为现有技术,故而涉及其它的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25.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针头末端,即针头与平时使用的注射器连接端的位置卡接在针头安装座15上,而针头的针尖端刺破药瓶延伸至药瓶内部。
26.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27.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28.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先将针头安装在针头安装座15上,然后将药瓶倒插放在针头上,使针头插入至药瓶内,并将固药添加管8顶部的螺纹盖旋紧,此时通过控制器3控制真空泵13工作,使配药箱5内形成负压,从而使得药瓶内的药液通过针头进入进料管16,并通过进料管16进入配药箱5内,固体的药物可以通过固药添加管8进入配药箱5内,然后通过控制器3控制电机6工作,从而使得电机6带动转轴9转动,从而转轴9带动搅拌叶18进行转动,使得药液充分混合,混合完成后,通过控制器3控制电磁阀一19开启,使得药液通过出料管一10进入储料管11内,然后通过控制器3控制电磁阀二20开启,使得药液通过出料管二12排出,通过透明观察窗4和储料管11上的刻度,可以方便控制药液排出的数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准确控制排出液体药剂的剂量的目的,提升了药液配制的精准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