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电外科器械和电外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66686发布日期:2021-07-23 14:12阅读:52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电外科器械和电外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电外科器械以及一种包括该组合式电外科器械的电外科系统。



背景技术:

腹腔镜或胸腔镜外科手术也叫微创手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外科手术方法,近年来越来越流行。相比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患者采用腹腔镜或胸腔镜外科手术具有多个优点,包括:创伤小、疼痛轻、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等。

电外科装置和抽吸/灌注装置是腹腔镜或胸腔镜外科手术中经常用到的两种装置。为了减少套管针孔的数量或者减少更换装置的时间,提供更方面的操作(例如几乎同时进行凝血和抽吸操作),提出了一种组合有电外科功能和抽吸/灌注功能的组合式电外科器械。

这种组合式电外科器械的电极末端(末端执行器,例如电钩、电铲、电钳等)能够具有两种状态:相对于其屏蔽套管展开/伸出以实施电切割/凝血(电外科(es)模式)的状态;或者缩回到屏蔽套管中以实施抽吸/灌注(流体模式)的状态。

为了选择/控制/实施相应操作,这种组合式电外科器械通常需要提供与所组合的功能数量相对应的多个操作元件(例如按钮/按键)。

例如,如图1所示的美国专利公开us2005/0107782a1公开了这样一种组合式电外科器械,即电外科笔100。该电外科笔100在其手柄的外壳102的外表面的凹陷部中设置了致动按钮124和模式选择器128。在使用中,用户首选转动模式选择器128,将其转动到与期望模式(例如电切割模式、凝血模式、抽吸模式、灌注模式等)对应的位置处,然后手动按压致动按钮124以实施期望模式下的操作。

另外一些已知器械在手柄外壳表面上设置了与每个功能相对应的按钮。例如,在需要四种功能,即切割、凝血、抽吸、灌注的情况下设置四个按钮。

技术问题

对于现有技术的器械,存在以下问题中的一种或多种:

由于在手柄的表面上设置了多个操作元件(例如美国专利公开us2005/0107782a1中的致动按钮124和模式选择器128或者多个按钮),需要增加手柄的设置区域,这会增大手柄的尺寸。过大的手柄尺寸会导致器械的握持难度以及操作不便,尤其是不便于单手操作。

另外,对于例如美国专利公开us2005/0107782a1公开的器械,通过转动模式选择器128从多种模式中选择所需的模式然后按压致动按钮,存在因模式选择错误而误操作的可能性。

单手操作现有技术的器械的另一个挑战在于,涉及多个手指在不同按钮上的定位/再定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舒服的握持器械相冲突/干涉,因此,在人机工程上也存在改进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电外科器械,所述组合式电外科器械能够在电外科模式下进行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以及能够在流体模式下进行第三操作和第四操作,所述组合式电外科器械包括用于握持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电外科器械还包括:

设置在手柄的远端处或附近的模式选择元件,所述模式选择元件相对于所述手柄的表面突出并且能够在对应于电外科模式的位置与对应于流体模式的位置之间运动;

由所述手柄支撑的单个操作元件,所述单个操作元件能够在对应于第一操作或第三操作的第一位置或姿态以及对应于第二操作或第四操作的第二位置或姿态之间被操作。

这种组合式电外科器械能够带来以下技术效果:

由于仅仅在手柄上设置单个操作元件,相比现有技术中设置多个操作元件(多个按钮)的情况,减少了设置操作元件所需的空间,有利于手柄的尺寸减小,也有利于对手柄的握持。

此外,借助于设置于手柄远端处或附近的模式切换元件和设置于手柄外壳上的单个操作元件,可以方便在单手握持手柄的情况下利用握持手的不同手指操作电外科器械,在电外科模式与流体模式之间切换,选择每个模式下的不同操作。与设置多个操作元件(多个按钮)的情况相比,不再需要手指的重新定位;这显著改善了人机工程。

可选地,所述第一操作是电切割操作,所述第二操作是凝血操作;以及所述第三操作是抽吸操作,所述第四操作是灌注操作。

可选地,所述单个操作元件为跷跷板式按键。

但采用跷跷板式按键时,与前述模式切换元件相结合,还能避免误操作。

可选地,所述组合式电外科器械还包括由导电材料支撑的电极管和可伸缩地覆盖所述电极管的绝缘套管,所述电极管能够与第一簧片接触;以及所述模式选择元件与所述绝缘套管连接,所述模式选择元件的运动引起所述绝缘套管的运动,使所述绝缘套管在隔离所述电极管与所述第一簧片的接触的隔离位置与允许所述电极管与所述第一簧片接触的接触位置运动,从而选择所述电外科模式或流体模式。

可选地,所述模式选择元件为手轮,所述手轮具有相对于所述手柄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部。

可选地,所述电极管和绝缘套管延伸穿过所述手轮进入所述手柄的外壳内。

可选地,所述手轮为草帽状,包括沿着所述电极管和绝缘套管延伸的筒状部或锥形部以及垂直于所述电极管和绝缘套管并且相对于所述手柄的表面突出的边沿部。

可选地,所述组合式电外科器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手柄的外壳内、具有两个或更多开关元件的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一簧片从所述印刷电路板朝向所述电极管延伸;所述单个操作元件能够被操作以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开关元件分别接触。

可选地,所述组合式电外科器械还包括从所述印刷电路板延伸的、保持与所述电极管接触的第二簧片。

此外,还提供了一种电外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前述组合式电外科器械;与所述组合式外科器械连接的抽吸/灌注系统;以及与所述述组合式外科器械连接的能量发生器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组合式电外科器械的示意图;

图2是包含组合式电外科器械的电外科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组合式电外科器械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是组合式电外科器械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5是图4的组合式电外科器械在电外科模式下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6是图4的组合式电外科器械在流体模式下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7是图5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8是图6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其中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不局限于下文描述的实施例;事实上,下文描述的实施例旨在使本公开的公开更为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说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各种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提供更多额外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在附图中,为清楚起见,某些特征的尺寸可以进行变形。

应当理解的是,说明书中的用辞仅用于描述特定的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定本公开。说明书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除非另外定义,均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为简明和/或清楚起见,公知的功能或结构可以不再详细说明。

特别地,在下面的描述中,术语“远”、“近”是相对于使用者而言,即,离使用者更近的位置为被描述为“近”,离使用者更远的位置为被描述为“远”。

图2示出了包含组合式电外科器械的电外科系统的示意图。该电外科系统2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电外科器械10(下文将简称为电外科器械)、用于给电外科器械10提供抽吸以及灌注功能的抽吸/灌注系统和用于给电外科器械10提供电能以对组织进行电切割以及凝血操作的能量发生器系统。

作为示例,抽吸/灌注系统包括吸引器7、流体(例如盐水)袋8、电磁阀6。吸引器7和流体袋8分别通过流体管线3连接到电磁阀6的一侧,电磁阀6的另一侧也通过流体管线3与电外科器械10内的流体管线3或流体管路连通。此外,电磁阀6的另一侧还通过电磁阀信号线路4与电外科器械10内的用于控制电磁阀的控制系统,例如印刷电路板通信。

由控制系统经由电磁阀信号线路4向电磁阀6发送控制信号,电磁阀6打开或关闭,以便分别通过吸引器7以及流体袋8经由流体管线3进行抽吸或灌注操作,从而将目标部位,特别是目标手术部位的出血或者残余组织抽吸出来或者对目标部位灌注流体(例如盐水)以进行消毒或其它处理。

对于抽吸/灌注本身的具体方式和具体结构,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式和结构,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或改进。

能量发生器系统包括电外科能量发生器9,其经由发生器信号线路5与电外科器械10内的控制系统通信。电外科能量发生器9能够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向电外科器械10提供能量,以执行电外科操作,例如电切割和/或凝血操作。

下面将参考图3-8描述电外科器械10。

如图3-4所示,电外科器械10包括手柄2、电极组件1以及围绕电极组件1定位于手柄2的远侧端部处、作为模式切换元件的手轮12。手柄2包括手柄外壳21,用于容纳各种内部部件,例如印刷电路板22、电连接到印刷电路板22的电磁阀信号线路4和发生器信号线路5以及从印刷电路板的下侧延伸并与印刷电路板22通信的信号簧片25(也称第一簧片)和能量簧片24(也称第二簧片),等等。另外,手柄外壳21还支撑作为单个操作元件的按键23,下文中会对按键23进行更具体的描述。

电极组件1包括:从远侧延伸到手柄外壳21内的电极管13、可伸缩地覆盖电极管13的绝缘套管11以及附着于电极管13的远端的末端执行器14。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管13由导电材料,例如铜或sus304之类的金属制成。电极管13的外表面保持与能量簧片24保持接触,并且能够可选择地与信号簧片25接触。电极管13的位于手柄外壳21内的近端与流体管线3流体连通,从而形成连通通路以经过该连通通路进行抽吸/灌注操作。电极管13的远端与用于实施电外科操作的末端执行器14,例如电钩、电铲或电钳等机械连接以及电连接。

绝缘套管11由绝缘材料形成,其能够伸缩地覆盖(例如包覆)电极管13。绝缘套管11构造成能够在以下两个位置之间运动(伸缩):向近侧移动使得其近侧部分延伸经过信号簧片25从而隔离信号簧片25与电极管13之间的接触并且其远侧部分露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第一位置);以及向远侧移动使得其远侧部分伸出从而覆盖末端执行器并且其近侧部分不再隔离信号簧片25与电极管13之间的接触的位置(第二位置)。

如前所述,手轮12定位于手柄2的远侧端部处,并能够沿电极组件1相对于手柄2移动。手轮12具有通道,以允许电极组件1(具体地,绝缘套管11和电极管13)延伸穿过进入手柄外壳2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绝缘套管11延伸穿过手轮12的通道的同时固定地附着到手轮12,从而当手轮12相对于手柄2移动(例如使用者使用手指推或拉手轮12)时,绝缘套管11能够与手轮12一起移动。

虽然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手轮12定位于手柄2的远侧端部处并且在一个位置(近侧位置)中抵靠远侧端部,在另一个位置(远侧位置)中远离远侧端部。但是,手轮12也可以根据后面描述的操作元件的定位而定位于手柄2的远侧端部附近,例如甚至位于手柄2上靠近远侧端部的位置或者位于电极组件上向远侧离手柄2的远侧端部一定距离处,只要手轮12的移动能够带动绝缘套管11移动并且便于单手操作(例如方便使用者用中指或食指操作手轮12,用拇指操作操作元件)即可。

如图2-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手轮12总体呈草帽状,具有沿着纵向(沿着电极组件1的方向或手轮12移动所沿的方向)的大体筒形或锥形部以及大体垂直于纵向的边沿部(周向部)。边沿部具有在大体垂直于纵向的方向(径向)上相对于手柄外壳21突出的突出部分。使用者能够在握持手柄2的同时利用手指操作(例如,推或拉)该突出部分,从而相对于手柄2移动手轮12,进而带动附着到手轮12的绝缘套管11移动。

除了带动绝缘套管11移动(平移)之外,进一步或者可选地,手轮12还构造成能够带动绝缘套管11(以及电极管13)旋转。

如图所示,边沿部可以呈梅花形状,该梅花形状的花瓣相对于手柄2沿径向突出,从而使用者不仅能够利用中指或食指推或拉梅花形状的花瓣以沿电极组件1的纵向移动手轮12,带动绝缘套管11移动,还能够通过将手指嵌入花瓣之间的凹陷中来拨动花瓣而转动手轮12。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作为模式切换元件的手轮12的边沿部的形状不限于梅花形状,例如可以为圆盘形,只要其具有相对于手柄突出以便使用者的手指操作的突出部分即可。此外,作为模式切换元件的手轮12也可以不必具有沿着纵向的大体筒形或锥形部,而仅具有供使用者的手指操作的边沿部。另外,模式切换元件也可以是除手轮12之外的结构,例如突出于手柄2的上表面的杆状部件,该杆状部件能够被使用者用手指操作(例如推或拉)并且与绝缘套管11相关联以便带动绝缘套管11移动。

手柄2的手柄外壳21支撑作为操作元件的按键(或按钮)23。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按键23为跷跷板式按键,其构成单个操作元件,具有两个按键部23a、23b和位于两个按键部之间的作为枢转支点的突起23c。按键23被手柄外壳21支撑使得使用者仅能操作两个按键部23a、23b中的一个,即,仅能按压按键部23a、23b中的一个使之与印刷电路板22上的对应开关元件接通,而另一个按键部与印刷电路板22上的对应开关元件断开。跷跷板式按键23还构造成在使用者未按压按键部23a、23b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例如借助于复位弹簧处于与印刷电路板22上的开关元件均不接通的中性姿态或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代替跷跷板式按键,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两个或更多位置的单个操作元件或操作部。例如,具有两个按压位置以及中性位置的单钮按键/开关。

按键23设置于手柄2的手柄外壳21的远端附近,使得当使用者握住手柄2时能够方便地使用握住手柄2的那只手的手指(例如拇指)操作按键23。此外,按键23的位置设定成使得使用者能够在利用一个手指(例如拇指)操作(例如按压)按键23的同时还能方便地利用其它手指(例如食指或中指)操作(例如推或拉)手轮12。

下面将参考图5-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外科器械10的操作。

当使用者将电外科器械10的电极组件1(特别是末端执行器14)定位到患者目标部位后,在电外科器械10需要以电外科(es)模式工作时,使用者利用握持手柄2的手的手指(例如食指或者中指)向近侧操作(例如拉动)手轮12,使得随着手轮12向近侧移动,固定地附接于手轮12的绝缘套管11相近侧移动经过信号簧片25,从而隔离信号簧片25与电极管13的接触;并且末端执行器从绝缘套管11露出,如图5和7所示。当信号簧片25与电极管13的接触被隔离时,控制系统保持电磁阀6常闭,使得抽吸/灌注系统不能工作。

此时,使用者可以利用同一只手的其它手指(例如拇指)操作(例如按压)按键23进行电外科操作。例如,使用者按下按键部23a时进行电切割操作(第一操作)(此时按键23处于按键部23a被压下而按键部23b翘起的第一位置或第一姿态),按下按键部23b时进行凝血操作(第二操作)(此时按键23处于按键部23b被压下而按键部23a翘起的第二位置或第二姿态)。

对于电切割操作(第一操作)和凝血操作(第二操作)本身的具体方式和具体结构,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式和结构,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或改进。

另一方面,在电外科器械10需要以流体模式工作时,使用者利用握持手柄2的手的一个手指(例如食指或者中指)向远侧操作(例如推动)手轮12,使得随着手轮12向远侧移动,固定地附接于手轮12的绝缘套管11从信号簧片25与电极管13之间运动离开,不再隔离信号簧片25与电极管13的接触;并且绝缘套管11的远侧部分覆盖末端执行器14,如图6和8所示。当信号簧片25与电极管13的接触不再被隔离,即两者相接触时,控制系统经由电磁阀信号线路4向电磁阀6发出接通信号,从而允许抽吸/灌注系统工作。

此时,使用者可以利用同一只手的其它手指(例如拇指)操作(例如按压)按键23。例如,使用者按下按键部23a时进行抽吸操作(第三操作)(此时按键23处于如前所述的第一位置或姿态),按下按键部23b时进行灌注操作(第四操作)(此时按键23处于如前所述的第二位置或姿态)。

换言之,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指示信号簧片25与电极管13之间的接触与否(通过操作手轮12带动绝缘套管11运动允许或者不允许这种接触)的模式信号选择相应模式,并且借助于前述模式信号并且通过操作按键23产生的操作信号两者确定具体操作(电切割操作、凝血操作、抽吸操作、灌注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外科器械10中,在手柄外壳上仅设置了单个操作元件(按键23),相比现有技术中设置多个操作元件(多个按钮)的情况,减少了设置操作元件所需的空间,有利于手柄2的尺寸减小,也有利于对手柄的握持。

此外,借助于设置于手柄远端处或附近的模式切换元件(手轮12)和设置于手柄外壳上的单个操作元件(按键23),可以方便在单手握持手柄2的情况下利用该手的不同手指操作电外科器械10,在电外科模式与流体模式之间切换,选择每个模式下的不同操作;与设置多个操作元件(多个按钮)的情况相比,不再需要手指的重新定位;这改善了人机工程。

特别地,当采用跷跷板式按键23时,如前所述,对手轮12的推拉操作彼此互斥并且手轮12的纵向位置(近侧位置或远侧位置)非常直观,对于跷跷板式按键23的按压操作也互斥并且跷跷板式按键23的姿态或位置直观,因此还可以避免误操作。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模式选择元件(手轮12)带动绝缘套管11运动从而允许或者不允许信号簧片25与电极管13之间的接触,以便进行模式选择。

但是也可以采用模式选择元件(手轮12)的运动能够引起信号变化的其它方式,例如模式选择元件(手轮12)直接或间接带动印刷电路板运动,使得印刷电路板处于不同位置而确定不同模式;当印刷电路板处于不同位置时,操作元件(按键23)将操作印刷电路板上的不同开关元件,从而确定具体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