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式医用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46762发布日期:2021-04-20 23:02阅读:64来源:国知局
多通道式医用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辅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通道式医用雾化器。


背景技术:

2.雾化吸入治疗是一种以呼吸道和肺为靶器官的直接给药方法,具有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成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的质量手段。雾化吸入治疗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治疗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和水肿。解痉。稀化痰液,帮助祛痰。目前,常用的雾化吸入治疗药物主要有四大类,分别是:
3.(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其代表药物是布地奈德,是目前最强大的气道局部抗炎药物,为喘息性疾病治疗的首选药物。它通过对炎症反应所必须的细胞和分子产生影响而发挥抗炎作用,同属一类的还有丙酸倍氯米松、丙酸氟替卡松。
4.(2)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其代表药物是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支气管舒张剂。其特点是: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同属一类的还有沙丁胺醇。
5.(3)胆碱m受体拮抗剂,常用的有异丙托溴铵溶液、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作用机制:胆碱m受体拮抗剂通过与内源性胆碱竞争靶细胞上的毒蕈碱受体(m受体)而发挥作用,m 受体有5个亚型,但呼吸道内只有m1、m2和m3有明确的生理活性,拮抗m1及m3受体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并抑制黏液高分泌状态,拮抗m2受体则促使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支气管收缩,因此部分削弱了拮抗m1和m3受体所带来的支气管舒张作用。
6.(4)黏液溶解剂,常用的是乙酰半胱氨酸,降低痰的粘稠度、粘滞性,并使之液化而更容易把痰咳出来。还可以抑制黏液细胞增生,在外周气道可以发挥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破坏已形成生物膜,协同抗生素有效抗菌。
7.上述药物中,吸入性布地奈德混悬液
‑‑
普米克令舒的说明书中明确指出:对于同时采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的患者,建议应在使用布地奈德前先用支气管扩张剂,以便增加进入支气管树的吸入用布地奈德药量。两种吸入剂之间应间隔几分钟。
8.根据2018版《雾化吸入疗法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普米克令舒(吸入性布地奈德混悬液)说明书,如果同时应用上述两种或者三种药物,我们大致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解除支气管痉挛(支气管扩张剂),减轻粘膜水肿(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最后应用乙酰半胱氨酸(富露施),降低痰的粘稠度、粘滞性将痰液排出。
9.但是,目前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通常是将需要的雾化药物一次性加入到雾化器的药杯中,并没有实现多种药物分开雾化,而且,现在临床上使用的雾化器通常只有一个加药口,如要实现多种药物分开给药雾化,医护人员需要多次加药,需要实时关注雾化时间以方便及时加药,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10.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通道式医用雾化器,它是将现有医院雾化器的药杯分为外杯体和内杯体,内杯体从外杯体的下端插装在外杯体内,且内杯体能够相对外杯体转动,在外杯体的外圆周上设置多个与外杯体内腔连通的进药管,在内杯体的外圆周上设置一个进药孔,转动内杯体,当内杯体上的进药孔与外杯体上的进药管对应时,进药管内的药物流入内杯体内,被内杯体下端进入的压力气体雾化,从外杯体上部的雾化出口流出,每个进药管内装入不同的雾化药物,则转动内杯体可实现多种雾化药物的分别给药。
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2.一种多通道式医用雾化器,其中:包括顶连芯、外杯体、内杯体、进气管、雾化出口及进药管,所述的外杯体为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其上部侧壁上设置有与外杯体内腔连通的雾化出口,其下部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外杯体内腔连通的进药管,所述的顶连芯从外杯体的上端开口插装在外杯体内,所述的内杯体从外杯体的下端开口插装在外杯体内,且内杯体能够相对外杯体转动,所述的内杯体为中空管状结构,其上端开口,其下部设置封口板,所述的封口板上设置有插入内杯体内腔内的进气管,所述的进气管的位于内杯体内的一端插装在顶连芯下端的锥形喷嘴内,所述的内杯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加药口,所述的加药口与外杯体上的进药管对应。
13.进一步,所述的外杯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周向滑槽及多个竖直滑槽,所述的周向滑槽位于雾化出口与进药管之间的外杯体的内壁上,多个竖直滑槽沿外杯体的内壁周向均匀布置,所述的竖直滑槽沿外杯体的内壁竖直布置,其由外杯体的下端开口向上延伸至周向滑槽,并与周向滑槽连通,所述的内杯体上端外壁上设置有多个滑块,所述的滑块数量与竖直滑槽的数量相同,滑块与竖直滑槽相互配合实现内杯体从外杯体的下端开口插入外杯体内,所述的滑块与周向滑槽相互配合实现内杯体相对外杯体转动。
14.进一步,所述的外杯体的下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棘爪及挡块,所述的内杯体下部外壁上设置有棘齿,所述的棘齿与棘爪相互配合组成棘轮结构。
15.进一步,所述的内杯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上密封槽及下密封槽,上密封槽及下密封槽分别沿内杯体的周向布置,且上密封槽位于内杯体上的加药口的上方,下密封槽位于内杯体上的加药口的下方,所述的上密封槽及下密封槽内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
16.进一步,所述的进药管倾斜向下布置,其管口内设置有堵塞。
17.进一步,所述的内杯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位置标记,所述的位置标记与加药口对应,所述的进药管上设置有数字标记,当进药管上的数字标记与内杯体上的位置标记对应时,该进药管与加药口连通。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9.1、本实用新型是将现有医院雾化器的药杯分为外杯体和内杯体,内杯体从外杯体的下端插装在外杯体内,且内杯体能够相对外杯体转动,在外杯体的外圆周上设置多个与外杯体内腔连通的进药管,在内杯体的外圆周上设置一个进药孔,转动内杯体,当内杯体上的进药孔与外杯体上的进药管对应时,进药管内的药物流入内杯体内,被内杯体下端进入的压力气体雾化,从外杯体上部的雾化出口流出,每个进药管内装入不同的雾化药物,则转动内杯体可实现多种雾化药物的分别给药。
20.2、本实用新型的内杯体上端外壁上设置有滑块,外杯体的内壁上设置周向滑槽及竖直滑槽。当需要将内杯体插装在外杯体内时,将滑块与竖直滑槽对应,之后下压外杯体,滑块沿竖直滑槽向上移动,竖直滑槽的上端与周向滑槽连通,则滑块最终进入周向滑槽内,然后转动内杯体即可,此时受周向滑槽的限制,内杯体只能相对外杯体转动,而不会从外杯体下端开口脱出。
21.3、本实用新型的内杯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上密封槽及下密封槽,上密封槽及下密封槽内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且上密封槽位于内杯体上的加药口的上方,下密封槽位于内杯体上的加药口的下方,上密封槽及下密封槽内的o型密封圈的设置实现内杯体与外杯体之间的密封,从而有效的放置进药管内的药物泄漏,保证患者药量。
22.4、本实用新型的外杯体上的棘爪与内杯体上的棘齿相配合形成棘轮结构,在挡块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避免倒转,使内杯体只能相对外杯体沿一个方向转动,进药管上设置数字标记,外杯体上设置多个进药管,则数字标记可按照内杯体或外杯体的转动方向按顺序设置,则方便操作,能够使按照雾化顺序加入到进药管内的雾化药物顺序雾化。
23.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好,能够有效的实现多种雾化药物的分开雾化,当需要对患者进行多种药物的雾化吸入治疗时,医护人员只需将多种药物按顺序装入不同的进药管内即可,当一个进药管内的雾化药物雾化完毕后,患者本人或者陪护家属只需转动内杯体或者外杯体,使另一个进药管与加药口对应即可实现另一种雾化药物的雾化治疗,无需医护人员实时关注雾化时间,也无需医护人员多次加药,从而有效的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节约雾化时间。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棘爪及棘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杯体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0.如图1~图5所示,一种多通道式医用雾化器,包括顶连芯1、外杯体2、内杯体3、进气管4、雾化出口5及进药管6,所述的外杯体2为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其上部侧壁上设置有与外杯体2内腔连通的雾化出口5,其下部侧壁上设置有6个与外杯体2内腔连通的进药管6,所述的进药管6倾斜向下布置,其管口内设置有堵塞19。所述的外杯体2的内壁上设置有周向滑槽10及6个竖直滑槽11,所述的周向滑槽10位于雾化出口5与进药管6之间的外杯体2的内壁上,6个竖直滑槽11沿外杯体2的内壁周向均匀布置,所述的竖直滑槽11沿外杯体2的内壁竖直布置,其由外杯体2的下端开口向上延伸至周向滑槽10,并与周向滑槽10连通,所述的顶连芯1从外杯体2的上端开口插装在外杯体2内,所述的内杯体3从外杯体2的下端开口插装在外杯体2内,所述的内杯体3上端外壁上设置有6个滑块12,滑块12与竖直滑槽11相互配合实现内杯体3从外杯体2的下端开口插入外杯体2内,所述的滑块12与周向滑槽
10相互配合实现内杯体3相对外杯体2转动。所述的内杯体3为中空管状结构,其上端开口,其下部设置封口板7,所述的封口板7上设置有插入内杯体3内腔内的进气管4,所述的进气管4的位于内杯体3内的一端插装在顶连芯1下端的锥形喷嘴8内,所述的内杯体3的侧壁上设置有加药口9,所述的加药口9与外杯体2上的进药管6对应。所述的内杯体3的外壁上设置有位置标记,所述的位置标记与加药口9对应,所述的进药管6上设置有数字标记,当进药管6上的数字标记与内杯体3上的位置标记对应时,该进药管6与加药口9连通。所述的外杯体2的下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棘爪13及挡块14,所述的棘爪13与外杯体2的外壁铰接,所述的挡块14固定设置在外杯体2的外壁上,所述的内杯体3下部外壁上设置有棘齿15,所述的棘齿15与棘爪13相互配合组成棘轮结构,该棘轮结构使内杯体3只能沿一个方向转动。
31.所述的内杯体3的外壁上设置有上密封槽16及下密封槽17,上密封槽16及下密封槽17分别沿内杯体3的周向布置,且上密封槽16位于内杯体3上的加药口9的上方,下密封槽17位于内杯体3上的加药口9的下方,所述的上密封槽16及下密封槽17内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18。
32.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顶连芯1为现有技术,在市场上有销售,在此不再详细叙述,如百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lcd

1或lcd

2型简易喷雾器所采用的顶连芯1。本实施例中在棘爪13与棘齿15的配合下,内杯体3能够相对外杯体2逆时针转动,相应的外杯体2相对内杯体3顺时针转动。则,本实施例中6个进药管6上的数字标记按照顺时针方向按顺序标记1、2、3、4、5、6。
33.本实施例以患者需要三种雾化药物进行雾化治疗为例,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医护人员打开数字标记分别为1、2、3的进药管6,转动内杯体3或者外杯体2,使数字标记1的进药管6与内杯体3上的位置标记对应,则数字标记1的进药管6与加药口9连通,医护人员将配置好的三种雾化药物按照顺序依次加入到数字标记为1、2、3的进药管6内,此时数字标记为1的进药管6与加药口9连通,则加入到数字标记为1的进药管6内的雾化药物沿该进药管6向下流动,经过加药口9进入内杯体3内,加药完毕后,分别将堵塞19塞入进药管6的管口,将内杯体3下端的进气管4与压力气源连接,将雾化面罩与外杯体2上的雾化出口5连接,并将雾化面罩覆盖在患者口鼻部位,启动压力气源,在压力气体的作用下,数字标记为1的进药管6进入内杯体3内的雾化药物被雾化,对患者进行第一种雾化药物的雾化吸入治疗。
34.当第一种雾化药物雾化完毕,不再有药物从雾化面罩喷出时,患者或者陪护家属按照数字顺序顺时针转动外杯体2,使数字标记为2的进药管6与内杯体3外壁上的位置标记对应,则数字标记为2的进药管6与加药口9对应,该进药管6连通内杯体3的内腔,则数字标记为2的进药管6内的雾化药物经内杯体3上的加药口9进入内杯体3内,对患者进行第二种药物的雾化吸入治疗,同理,当第二种雾化药物雾化完毕,只需转动外杯体2,使数字标记为3的进药管6与内杯体3外壁上的位置标记对应即可,当第三者雾化药物雾化完毕后关闭压力气源,从患者口鼻部位取下雾化面罩即可,至此完成患者的三种雾化药物按顺序分开雾化吸入治疗。
35.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如果患者只需要进行一种雾化药物的雾化治疗,那么,本市实用新型的进药管6可以不打开,直接从顶连芯1的上端加入雾化药物即可。
36.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实用新
型技术方案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