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灌肠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15653发布日期:2021-03-26 21:03阅读:74来源:国知局
定量灌肠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肠袋技术领域,具体为定量灌肠袋。


背景技术:

2.灌肠袋是一种常用的肠道治疗医疗器械。临床上能通过加入药物的灌肠液进行保留灌肠达到治疗目的。现有灌肠袋的肛管部位没有各类灌肠法的肛管插入深度标识,袋体部位没有各类灌肠法液面距肛门的距离,护生使用时对各类灌肠法肛管插入深度及液面距肛门距离没有清晰的认识,特殊病例若肛管插入深度不当,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危急患者生命;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灌肠袋无法准确检测出给患者输入灌肠液体积,无法确定用药量,用药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治疗效果,此外,现有技术中,很多患者在灌肠过程中因姿势不对都会出现回流情况,从而对灌肠液进行污染。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灌肠袋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定量灌肠袋,有效解决了肛管插入深度无法检测、输入灌肠液体积无法测量和灌肠液回流等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定量灌肠袋,包括储液袋,所述储液袋上固接有固定接口,所述固定接口上螺接有螺帽;所述储液袋上方固接有挂带;所述储液袋上设置有第一刻度线,所述储液袋下方固接有第一导液管,储液袋与第一导液管内部相连接;所述第一导液管上设置有开关阀,所述第一导液管下方固接有滴瓶,所述滴瓶上设置有第二刻度线;所述滴瓶下方固接有第二导液管,第二导液管通过滴瓶与第一导液管相连接,所述第二导液管上设置有调速阀,所述第二导液管下方设置有第三刻度线,所述第二导液管上设置有出液孔,所述第二导液管内设置有与出液孔相配合的单向阀机构。
5.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控制机构包括与第二导液管固接的漏板,所述漏板上固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导液管内滑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活动块固接。
6.进一步地:所述漏板为圆形带通孔的固定板。
7.进一步地:所述储液袋、第一导液管和第二导液管材质由pvc材质组成。
8.进一步地:所述滴瓶体积为100ml。
9.进一步地:所述挂带与储液袋连接方式为热熔胶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增益效果是:
11.本使用新型构思巧妙、操作简单,第一刻度线与第二刻度线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用药的准确检测;第三刻度线的设置实现了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灌肠时插入深度的定位,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感染几率,单向阀机构的设置有效避免了灌肠液被污染的情况;极大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感染几率,也极大降低医护人员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螺帽剖切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导液管剖切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向阀立体图
16.图中:1、储液袋,2、第一刻度线,3、挂带,4、螺帽,5、第一导液管,6、开关阀,7、滴瓶,8、第二刻度线,9、调速阀,10、第三刻度线,11、固定接口,12、漏板,13、第一弹簧,14、活动块,15、第二导液管,16、出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17.定量灌肠袋,包括储液袋1,储液袋1上固接有固定接口11,固定接口11上螺接有螺帽4;储液袋1上方固接有挂带3;储液袋1上设置有第一刻度线2,储液袋1下方固接有第一导液管5,储液袋1与第一导液管5内部相连接;第一导液管5上设置有开关阀6,第一导液管5下方固接有滴瓶7,滴瓶7上设置有第二刻度线8;滴瓶7下方固接有第二导液管15,第二导液管15通过滴瓶7与第一导液管5相连接,第二导液管15上设置有调速阀9,第二导液管15下方设置有第三刻度线10,第二导液管15上设置有出液孔16,第二导液管15内设置有与出液孔16相配合的单向阀机构。
18.如图1和3所示:医护人员在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先将螺帽4打开,通过固定接口11将配比好的灌肠液打入储液袋1中,然后医护人员将螺帽4与固定接口11啮合,在完成以上操作后,医护人员通过挂带3将储液袋1悬挂起来,然后医护人员打开开关阀6将灌肠液流入第一导液管5,后经过滴瓶7、第二导液管15、单向阀机构从出液孔16流出,在此过程中,可用调速阀9调节液体流速。第一刻度线2与第二刻度线8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用药的准确检测;第三刻度线10的设置实现了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灌肠时插入深度的定位,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感染几率,单向阀机构的设置有效避免了灌肠液被污染的情况;极大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感染几率,也极大降低医护人员工作难度。
19.单向阀控制机构包括与第二导液管15固接的漏板12,漏板12上固接有第一弹簧13,第二导液管15内滑动连接有活动块14,第一弹簧13另一端与活动块14固接。
20.如图3和4所示:当灌肠液流经漏板12时,由于弹簧弹性系数比较小,在轻微灌肠液压力下可通过活动块14滑动同时带动第一弹簧13拉伸。
21.漏板12为圆形带通孔的固定板。
22.如图4所示:漏板12的设计在固定第一弹簧13的同时也保证了灌肠液能够通过。
23.储液袋1、第一导液管5和第二导液管15材质由pvc材质组成。
24.如图1所示:pvc材质的储液袋1、第一导液管5和第二导液管15等让医护人员在给患者灌肠的同时更容易观察用药量的同时也保证了患者安全。
25.滴瓶7体积为100ml。
26.如图1所示:100ml滴瓶7的设计和第二刻度线8的配合,实现了对用药量更加精确的监测。
27.挂带3与储液袋1连接方式为热熔胶连接。
28.如图1所示:热熔胶的连接方式,极大保证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30.如图1和3所示:医护人员在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先将螺帽4打开,通过固定接口11将配比好的灌肠液打入储液袋1中,然后医护人员将螺帽4与固定接口11啮合,在完成以上操作后,医护人员通过挂带3将储液袋1悬挂起来,然后医护人员打开开关阀6将灌肠液流入第一导液管5,后经过滴瓶7、第二导液管15、单向阀机构从出液孔16流出,单向阀工作时,当灌肠液流经漏板12时,由于弹簧弹性系数比较小,在轻微灌肠液压力下可通过活动块14滑动同时带动第一弹簧13拉伸。pvc材质的储液袋1、第一导液管5和第二导液管15等让医护人员在给患者灌肠的同时更容易观察用药量的同时也保证了患者安全。100ml滴瓶7的设计和第二刻度线8的配合,实现了对用药量更加精确的监测。在此过程中,可用调速阀9调节液体流速。第一刻度线2与第二刻度线8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用药的准确检测;第三刻度线10的设置实现了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灌肠时插入深度的定位,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感染几率,单向阀机构的设置有效避免了灌肠液被污染的情况;极大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感染几率,也极大降低医护人员工作难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