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气管插管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4740发布日期:2020-07-31 21:3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医用气管插管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防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气管插管防护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全身麻醉或者呼吸衰竭的患者常需要行气管内插管,以改善通气,维护患者安全。医生需要在喉镜辅助下暴露声门,并置入气管导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插管医生常需要近距离凑近患者口鼻处,而由于病人或弱或强的咳嗽可使其肺内的感染性痰液等喷溅出来,造成插管医护人员的无防护暴露;特别是针对“新冠肺炎”、“非典型肺炎”、“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极强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即使是病人平静呼吸产生的气溶胶也可能直接造成手术室、病房或重症监护室中空气的污染,造成多名医护人员的直接暴露和感染,甚至也对其他同室患者造成潜在的危害。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管插管防护罩,由竖直间隔设置的透明侧板和透明侧板、相对两边缘分别与透明侧板和透明侧板一边缘固定连接或连为一体的透明护板、以及三边缘分别与透明侧板和透明侧板及透明护板一边缘固定连接或连为一体的透明顶板组成;透明护板上由两个间隔的操作孔,透明侧板、透明侧板、透明护板或透明顶板上有2~4个穿孔。该方案采用多块板状组合形成立体的空间,一方面封闭空间防止病人产生的气溶胶等污染空气,另一方面为医护人员有足够的空间实施气管插管工作。然而,该方案采用的材质为硬质板,在实际使用时医护人员操作极为不便。同时,该方案所提供的防护罩若用作为长期多次使用的器械,每次使用前后都需要消毒,使用较为麻烦,若作为一次性防护用品,则应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与外置的支撑支架连接,成本低廉,能有效控制传染源、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的医用气管插管防护罩。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气管插管防护罩,包括隔离套,所述隔离套的开口处设有收紧部,所述隔离套上设有若干操作孔以及一对内陷的操作防护套;所述隔离套设有连接结构。

其中,连接结构能够将气管插管防护罩连接至外置的支撑支架上,从而将项帐篷一样气管插管防护罩撑起来,形成一个中空的隔离空间,方便医护人员操作时可以将手从操作防护套伸入罩内,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插管或其他操作。

使用时,可以先将气管插管防护罩从头顶套入患者头颈部,由收紧部将防护罩的开口收紧固定(优选收紧于患者颈部),防护罩上还设有若干个操作孔,供医护人员进行插管或其他操作;然后,再将气管插管防护罩连接至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气管插管防护罩,能够通过外接支架将气管插管防护罩架起来形成一个中空的隔离空间,将病人和医务人员隔离开,有效控制传染源、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同时,还为医护人员操作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间,增加了医护人员使用的便利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和应用成本低廉,操作使用方便快捷,实用性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操作防护套为袖套或隔离手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操作孔设有收紧结构。本方案可以将操作孔的开口设置松紧带、束口等结构,当器械或其他产品插进相应的操作孔中时,能够通过可调节松紧带或其他方法扎紧通道,使得操作孔与器械或其他产品的外壁无缝贴紧,阻止病菌及飞沫外泄,降低医务人员及同病房人员感染的机率,提高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操作孔的位置和数量。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操作孔包括至少2个。优选地,本方案设置专孔专用,所述操作孔至少包括气管导管孔、喉镜孔和面罩孔。

优选地,所述操作孔包括气管导管孔,所述气管导管孔设有呈内陷的通道。进一步地,所述通道的末端设有可调节松紧或所述通道的末端为盲端,避免病人呼出的气体或飞沫外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为了病人呼出的气体或飞沫外泄污染外界环境,降低医务人员及同病房人员感染降低医务人员及同病房人员感染概率,所述隔离套上设有负压吸引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气管插管防护罩优选采用透明材质材料,如透明薄膜等,一方面应用成本低廉,另一方面透明材质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插管等操作,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廉,可作为一次性的医疗用品使用,在插管完成后即可将防护罩废弃,使用方便,无需进行维护,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在实际应用中,医护人员操作完成后,可立刻将气管插管防护罩撤除,可以通过直接手撕开防护罩的方式撤除。为了便于撤除操作,避免薄膜内患者分泌物等外溢到空气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离套设有易撕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结构为绑带、胶布、魔术贴或双面胶。本方案所采用的连接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应用成本低。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收紧部为可调节的束口、松紧带、胶带或魔术贴。在本实用新型中,收紧部的作用主要是收紧气管插管防护罩的开口,使气管插管防护罩形成一个隔离空间,避免病人呼出的气体或飞沫外泄,其他能达到相同效果的结构也属于本方案的范围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离套为透明材质制成。本方案所提供的医用气管防护罩主体可以采用一次性透明薄膜材料等透明材料制成,用完即可丢弃,可用作为手术室、急救室和病房的常备防护器材,隔离防护效果佳,应用成本低廉,使用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医用气管插管防护罩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和应用成本低廉,能有效控制传染源,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且操作使用方便快捷,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提供的气管插管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气管插管防护罩连接至支架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管插管防护罩,包括隔离套101,所述隔离套101的开口处设有收紧部102,所述隔离套101上设有若干操作孔104以及一对内陷的操作防护套103;所述隔离套101设有连接结构105,所述连接结构105用于将所述隔离套101与所述支架2连接。

其中,操作防护套103为袖套或隔离手套;连接结构105可以是绑带、胶布、魔术贴或双面胶等;收紧部102为可调节的束口、松紧带、胶带或魔术贴。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孔104的数量为3个,依次为面罩孔、喉镜孔和气管导管孔,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操作孔的位置和数量。其中,气管导管孔包括内陷的通道,通道的末端可调节松紧或者使用盲端(即通道末端闭合),当器械插进相应的操作孔中时,能够通过松紧带或其他方法扎紧通道,避免病人呼出的气体或飞沫外泄污染外界环境,从而降低医务人员及同病房人员感染的机率,提高安全性。面罩孔和喉镜孔均设有收紧结构,其中收紧结构指的是操作孔的开口设置松紧带、束口等结构,当器械或其他产品插进相应的操作孔中时,能够通过可调节松紧带或其他方法扎紧通道,使得操作孔与器械或其他产品的外壁无缝贴紧,阻止病菌及飞沫外泄。

在使用时,可以先将隔离套101从头顶套入患者头颈部,由收紧部102将隔离套101的开口收紧固定(优选收紧于患者颈部),隔离套101上还设有若干个操作孔104,供医护人员进行插管或其他操作。

为了增加医护人员操作的便利性,通过连接结构105将气管插管防护罩1连接至支架2(如图3所示)上。其中,如图2所示,支架2包括第一连接杆201,所述第一连接杆201两端分别连接有支撑架202。气管插管防护罩连接至支架后,防护罩像帐篷一样架起一个中空的空间,医护人员操作时可以将手从操作防护套103伸入罩内,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插管或其他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支架呈类似的三菱柱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支架2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如图3所示,当气管插管防护罩连接至支架后,操作防护套位于三棱柱(支架2)的第一侧面(患者脸部的对侧),操作孔位于第二侧面(相对患者头部的背面),负压吸引孔位于第三侧面(底壁)。在实际应用中,支撑架202至少上部的支撑杆(远离三菱柱底壁的支撑杆)为呈拱形的曲杆,使得隔离防护罩能够相对地远离患者脸侧,从而增大隔离空间,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在实际使用时,医护人员具体可以按照如下操作:先用隔离套101将患者头颈部罩住(必要时还可以包括患者的胸廓),然后将隔离套101连接至支撑支架2;经面罩连接呼吸机行自主通气,预先放置一3m薄膜贴在隔离套内以供气管导管固定用,随后在胸部进行密封固定;快速静脉麻醉诱导,主麻医生使用面罩行加压给氧后,置入可视喉镜并充分暴露声门,紧接着将气管内导管置入口腔内,在助手的帮助下行气管插管,调整插管深度,听诊呼吸音双肺对称,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并在助手辅助下使用预先留置的3m薄膜贴固定气管导管。

当气管插管操作完成后,本实施例气管插管防护罩1即可立即撤出。撤出时,先解除防护罩和支架之间的连接,撤除气管插管防护罩需注意从外向内,避免薄膜内患者分泌物等外溢到空气中。本实施例,为了便于撤除操作,避免薄膜内患者分泌物等外溢到空气中,在气管插管防护罩上设有易撕线。操作结束后,可直接沿易撕线撕开并取下气管插管防护套,把所有污染物封闭在防护套内,防止污染物的扩散。

本实施例的气管插管防护罩主要采用一次性透明薄膜材料制成,医护人员行气管插管或其他操作之后即可丢弃,而与之配套使用的支撑支架因处于隔离罩之外,并未污染,可以重复使用,因此可以采用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制成,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应用成本。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气管插管防护罩隔离防护效果佳,应用成本低,操作便利,可用作为手术室、急救室和病房的常备防护器材。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