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式输液瓶余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4701发布日期:2021-02-20 17:02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便捷式输液瓶余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废品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捷式输液瓶余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医院每天都会消耗大量的玻璃瓶装的生理盐水和灭菌注射用水,用于术前麻醉配药、术中腹腔冲洗、术后吸痰等,这些瓶子内通常会有剩余液体,无菌液体都是一人一用,不能在另外患者上二次利用,瓶子都需要统一回收后统一处理,而如果任由这些液体在瓶内,那么在同一收集处理过程中,会增加运移重量,随之导致处理成本增加,并且液体遗漏可能造成污染风险,不利于保证医院干净卫生的环境,会相应增加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所以通常在统一处理瓶子之前都会将瓶子里的残余液体倒掉,目前主要依靠医务人员,将瓶子的盖打开,然后再手持倒掉的方法,消耗时间较久,处理也极为缓慢,浪费人力资源。
[0003]
为此,申请人在早期提出了一项专利号为“2019205179321”,专利名称为“医用输液瓶余液处理装置”的专利申请,但在后续使用中,发现使用该装置时,需要人工将输液瓶的胶塞拔掉之后,再倒扣到对应的瓶孔内,此过程中,一方面还是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在倒扣时,余液容易洒出溅射,仍存在对环境造成污染或人员感染风险等。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解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捷式输液瓶余液处理装置,以进一步提高操作便捷性,同时降低液体洒出溅射污染风险等。
[0005]
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便捷式输液瓶余液处理装置,包括上端敞口且呈中空结构的外桶,所述外桶配置有顶盖,该顶盖上设有置瓶孔,该置瓶孔的构造适于输液瓶以倒置姿态放入,其关键在于:所述置瓶孔内靠近下端的位置设有针座,所述针座包括竖向设置的中空插针,以及与所述中空插针连通的出液管。
[0007]
采用以上结构,医务人员可将输液瓶直接倒着放入置瓶孔中,通过中空插针插入瓶中,残余液体则可通过插针和出液管导出,不用再打开输液瓶取出胶塞,进一步减少了医务人员的操作劳动强度,且避免倒扣过程中可能存在液体溅洒的风险,并且同样与在先设计一样可连续操作,而不用手持输液瓶等待残余液体流完之后才能继续处理下一瓶,保证残余液体的处理速度。
[0008]
作为优选:所述置瓶孔包括上下一体的瓶身固定部和瓶口固定部,所述针座位于瓶口固定部下部,所述针座还包括用于固定中空插针的座体,所述座体与瓶口固定部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采用以上置瓶孔结构,可提高对输液瓶的固定,同时通过座体与瓶口固定部相互连接,可防止在拔出输液瓶过程中将针座拔出的情况发生。
[0009]
作为优选:所述座体呈圆盘状,其周向外侧设有至少一个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凸出部,所述瓶口固定部内具有水平设置的环形卡止凸台,该环形卡止凸台上具有与所述座
体相适应的过孔,所述环形卡止凸台的下方设置环形支撑凸台,且所述环形支撑凸台与环形卡止凸台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座体的厚度。采用以上结构,安装时,座体上的凸出部正对过孔通过环形卡止凸台之后,只需转动一定角度,使突出部与过孔错位,在拔取输液瓶的时候,凸出部受环形卡止凸台的阻挡,则可避免将针座带起。
[0010]
作为优选:所述座体下部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连接螺柱,所述环形支撑凸台内侧下部具有与连接螺柱配合的内螺纹。采用以上结构,一方面对针座进行二次固定,防止晃动或被取出,另一方面可通过调整旋进螺纹长度,以调整中空插针顶端与环形卡止凸台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即改变插针插入输液瓶的深度,以避免插针插入深度高于残余液在瓶口处的体积深度,导致液体无法流出的情况发生。
[0011]
作为优选:所述置瓶孔均配置有堵塞。采用以上方案,堵塞可对中空插针进行防护,避免发生意外。
[0012]
作为优选:所述外桶内设有微型负压泵,所述微型负压泵的进液端连接有收集管,出液端连接有流出管,所述收集管远离微型负压泵的一端通过多通接头与所述出液管相连,所述外桶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启停微型负压泵的开关。采用以上方案,通过负压泵的抽吸,可加快流体流出速度,提高废液处理效率。
[0013]
作为优选:所述外桶以可拆卸方式设置有内桶,所述内桶用于收集从流出管流出的液体,所述外桶的侧壁上具有供内桶通过的开口。采用以上方案,废液集中流入内桶中,输液瓶处理完成之后,即可将内桶从外筒中取出,便于将废液快速处理,即完成对内外桶的清洁消毒等。
[0014]
作为优选:所述外桶内在内桶的上方设有隔板,所述隔板水平设置,其上具有供流出管通过的孔道。采用以上方案,隔板可用于放置多通接头和各种管线等,便于安装布置,且避免针座的出液管外表受废液污染等。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6]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便捷式输液瓶余液处理装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输液瓶残余液体的处理效率,减少操作步骤,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以及环境污染或人员感染风险等。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顶盖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置瓶孔结构放大图;
[0020]
图4为置瓶孔俯视图;
[0021]
图5为针座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针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4]
参考图1至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式输液瓶余液处理装置,其主要包括大体呈中空圆柱状的外筒1,外桶1的顶部敞口,并配置有与之相适应的顶盖2,顶盖2大体呈t字
形,其下部与外桶1的内径相适应,上部大于或等于外桶1的外径,这样当顶盖2盖合到外桶1上时,其下部伸入外桶1中,此外顶盖2的周向外缘具有竖向设置的挡缘23,挡缘23突出于顶盖2的上表面,挡缘23可有效防止顶盖2上表面可能存在的液体溢流到地上。
[0025]
顶盖2上分布用于可供输液瓶倒立放置的置瓶孔20,置瓶孔20可设置多种规格以用于不同尺寸的输液瓶,如图所示,置瓶孔20主要包括瓶身固定部200和瓶口固定部201,二者用于分别与输液瓶的瓶身和瓶口相适应,实现对输液瓶的倒立固定,与此同时,本申请中在瓶口固定部201的下端设有针座4,针座4主要包括中空插针40和出液管41,其中中空插针40竖直朝上,并与置瓶孔20同轴设置,出液管41与中空插针40的尾端连通,并延伸至外桶1内部。
[0026]
这样当需要处理输液瓶内残余液体时,可直接将其倒立放入置瓶孔20中时,中空插针40则可插入输液瓶中,通过中空插针40和出液管41将残余液体导出,而减少拔取橡胶塞的步骤,当然,为便于中空插针40的更换,或防止在取出输液瓶时将中空插针40的情况发生,故本实施例中中空插针40主要借助座体42以可拆卸的方式固设于瓶口固定部201内。
[0027]
如图所示,座体42大体呈圆盘状,其与瓶口固定部201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座体42的周向外侧具有均匀分布的三个凸出部420,凸出部420大体呈扇形,瓶口固定部201的内具有与座体42相适应的环形卡止凸台21,环形卡止凸台21上具有与座体42相适应的过孔210,只有当座体42与过孔210正对时方可通过,瓶口固定部201内在环形卡止凸台21的下方还设有环形支撑凸台22,且环形支撑凸台22与环形卡止凸台21之间的垂距大于或等于座体42的厚度,这样座体42正对通过过孔210之后可支撑在环形支撑凸台22上,只需略为转动一定角度,使座体42与过孔210错位,即可大大降低其被意外拔出的概率。
[0028]
在此基础之上,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保证针座4的稳定性,同时便于调整中空插针40的相对高度等,故在座体42的下部设有连接螺柱421,连接螺柱431与座体42同轴设置,其上具有外螺纹,同时优选环形支撑凸台22与环形卡止凸台21之之间的距离大于座体42的厚度,且环形支撑凸台22内侧下部具有与连接螺柱421配合的内螺纹,需要注意的是,在针座4装入过程中,当连接螺柱421与环形支撑凸台22的内螺纹接触时,需保证座体42已经全部通过环形卡止凸台21,即此时座体42位于环形支撑凸台22与环形卡止凸台21之间,确保其可转动,使连接螺柱421与环形支撑凸台22螺纹连接,而便于转动针座4,故连接螺柱421的下部最好设置一段没有螺纹的延长段,当座体42通过环形卡止凸台21之后,该延长段则露出至顶盖2的下部,从而可通过直接转动该延长部调整中空插针40的凸出高度,大大提高可操作性。
[0029]
本申请最后通过中空插针40引流的方式,相对将胶塞拔出之后倒立流出的速度而言,其速度相对可能有所下降,为此,本实施例中,在外桶1内设有微型负压泵6,微型负压泵6的进液端连接有收集管60,出液端连接有流出管61,其中收集管60通过多通接头62与各针座4的出液管41相连,即所有出液管41均可通过多通接头62快速与微型负压泵6连通,这样使用当微型负压泵6工作时,即可通过负压抽吸力快速将残余液体抽出,再由流出管61排出,为此,外桶1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启停微型负压泵6的开关63,当然,此外微型负压泵63工作所需电源,可采用移动式电源也可采用外接插座电源等方式。
[0030]
而为了降低微型负压泵6的功率需求,减少负压浪费等,故每个置瓶孔20均配置有堵塞5,堵塞5可采用橡胶塞或木塞,可对置瓶孔20的顶部进行充分密封,这样即使只有一部
分的置瓶孔20内放置有输液瓶时,仅需用堵塞5将其他的置瓶孔20堵住,则可保证负压可作用到输液瓶内,并且因为堵塞5,还可对中空插针40起到一定防护作用,避免意外伸入其中受伤。
[0031]
因为涉及到各种管线的连接安装,为防止出液对管线造成污染,故在外桶1内靠近上部的位置设有隔板11,隔板11水平设置,其上靠近中部的位置设有工流出管61穿过的孔道,同时可将多通接头62直接放置在隔板11上,这样在安装时,可将针座4先固定安装到顶盖2上之后,并在未盖合状态下,将各出液管41与多通接头62连接之后,再盖合到外桶1上,流出管61穿过隔板11后伸进隔板11的下方。
[0032]
而外桶1内在隔板11的下方则以可拆卸方式设有内桶3,内桶3的顶部敞口,流出管61流出的液体可直接进入内桶3中,同时外桶1的侧壁上开设有可供取出内桶3或放入的开口10,这样输液瓶处理完成之后,仅需将内桶3取出集中处理就好,有利于减少清洁强度,开口10配置有与其相适应的门结构。
[0033]
当然,为便于本装置的快速搬移,外桶1的底部同样可设置万向轮等机构(图中未示出),可大大减轻搬移负担,此外,为保证顶盖2在使用时与外桶1之间的稳定性,可在二者之间增加固定结构,如通过螺钉连接,或上下搭扣固定等,可有效提高在拔出输液瓶时的稳定性。
[0034]
参考图1至图6所示的便捷式输液瓶余液处理装置,安装时,先将针座4固定安装至顶盖2上,并根据需要将调整好中空插针40相对环形卡止凸台21的凸出高度,在顶盖2未盖合状态下,将出液管41与多通接头62上的接口一一连接,接着讲顶盖2盖合到外桶1上,并将二者进行固定,最后将内桶3通过开口10放入其中。
[0035]
使用时,根据输液瓶数量,取出相应置瓶孔20的堵塞5,然后将输液瓶直接倒扣放入置瓶孔20中,并向下按压,确保中空插针40插入瓶中,接着通过开关63启动微型负压泵6,加快对残余液体的抽吸,废液通过流出管61全部流入内桶3中,处理完成之后,将内桶3取出集中处理即可,整体操作简单快捷,且不需要打开输液瓶胶塞再反扣,减少操作步骤,同时降低液体溅射风险等。
[0036]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