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冲发生电路和眼波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18237发布日期:2021-03-26 21:3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脉冲发生电路和眼波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眼部放松和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低频或中频刺激波刺激眼部周边组织,从而使眼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通过低频或中频脉冲甚至相互干涉的两个脉冲,刺激眼部周边组织,例如眼部肌肉和神经,从而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并使眼睛得到快感的理论和技术,然而上述理论和技术存在实现困难、结构复杂、集成度低且安全性差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脉冲发生电路和眼波治疗仪,其结构简单、集成度高,脉冲发生电路能够生成眼部刺激波,以刺激眼部周边组织,从而使眼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眼波治疗仪能够很方便地供使用者控制眼部刺激波的发生和停止。
4.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脉冲发生电路,包括:控制模块,其发送脉冲启闭控制信号、第一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第一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和第一脉冲电压控制信号;第一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和第一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至少部分是交替的;第一脉冲电压控制信号为pwm信号;第一脉冲发生模块,其包括第一升压单元、第一光耦隔离单元、第二光耦隔离单元、第三光耦隔离单元、第一直流驱动单元、第一运放单元、第一直流输出单元、第二脉冲输出端和第四脉冲输出端;第一升压单元由脉冲启闭控制信号控制启闭,用于将电源电压升压为第一基准电压后输出;第一光耦隔离单元用于隔离第一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并输出第一正电压加载信号;第二光耦隔离单元用于隔离第一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并输出第一负电压加载信号;第三光耦隔离单元和第一直流驱动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脉冲电压控制信号并生成与第一基准电压相对应的第一电压调节信号以调节第一运放单元的放大系数,第一运放单元根据第一电压调节信号确定的放大系数精密放大第一基准电压输出第一电压,第一直流输出单元接收第一正电压加载信号和第一负电压加载信号,并根据第一电压至少部分交替地向第二脉冲输出端输出第一正电压和向第四脉冲输出端输出第一负电压,从而形成第一眼部刺激波。
6.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脉冲发生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还发送第二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第二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和第二脉冲电压控制信号;第二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和第二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至少部分是交替的;第二脉冲电压控制信号为pwm信号;所述第二脉冲发生模块包括第二升压单元、第四光耦隔离单元、第五光耦隔离单元、第六光耦隔离单元、第二直流驱动单元、第二运放单元、第二直流输出单元、第一脉冲输出端和第三脉冲输出端;第二升压单元由脉冲启闭控制信号控制启闭,用于将电源电压升压为第二基准电压
后输出;第四光耦隔离单元用于隔离第二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并输出第二正电压加载信号;第五光耦隔离单元用于隔离第二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并输出第二负电压加载信号;第六光耦隔离单元和第二直流驱动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脉冲电压控制信号并生成与第二基准电压相对应的第二电压调节信号以调节第二运放单元的放大系数,第二运放单元根据第二电压调节信号确定的放大系数精密放大第二基准电压输出第二电压,第二直流输出单元接收第二正电压加载信号和第二负电压加载信号,并根据第二电压至少部分交替地向第一脉冲输出端输出第二正电压和向第三脉冲输出端输出第二负电压,从而形成第二眼部刺激波。
7.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芯片u1,其型号为stm32f103ve;芯片u1的管脚44用于发送脉冲启闭控制信号;管脚40和管脚41分别用于发送第一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和第一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管脚36用于发送第一脉冲电压控制信号;管脚42和管脚43分别用于发送第二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和第二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管脚35用于发送第二脉冲电压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升压单元包括芯片u2,其型号为mcw03_12d15;第一光耦隔离单元包括芯片u3,第二光耦隔离单元包括芯片u4,第三光耦隔离单元包括芯片u5,芯片u3、芯片u4和芯片u5的型号均为tlp152;第一直流驱动单元包括芯片u7,第一直流输出单元包括芯片u6,芯片u7和芯片u6的型号均为bd6231;第一运放单元包括芯片u8,芯片u8的型号为lt6015;芯片u2的管脚8连接芯片u3的管脚4、芯片u4的管脚4、芯片u5的管脚4、芯片u7的管脚8、芯片u8的管脚2和芯片u6的管脚8;芯片u2的管脚6连接芯片u3的管脚6、芯片u4的管脚6、芯片u5的管脚6、芯片u7的管脚2、管脚3和管脚6;芯片u2的管脚3连接芯片u1的管脚44;芯片u2的管脚2连接电源,管脚1接地;芯片u3的管脚1经电阻r6连接芯片u1的管脚40,芯片u3的管脚3接地,管脚5经电阻r9连接芯片u6的管脚4;芯片u4的管脚1经电阻r7连接芯片u1的管脚41,芯片u4的管脚3接地,管脚5经电阻r10接芯片u6的管脚5;芯片u5的管脚1经电阻r8接芯片u1的管脚36,芯片u5的管脚3接地,管脚5经电阻r13和电阻r14连接管脚4,电阻r13和电阻r14的连接点连接芯片u7的管脚5,芯片u5的管脚6经电阻r15和电阻r16连接管脚4,电阻r15和电阻r16的连接点连接芯片u7的管脚4;芯片u7的管脚8经二极管d7和二极管d6连接管脚3,管脚1经二极管d7和二极管d6的连接点、电感l3和电阻r18连接芯片u8的管脚3;芯片u8的管脚4连接芯片u6的管脚2、管脚3和管脚6;串联的二极管d3和二极管d2与串联的二极管d5和二极管d4并联后跨接于芯片u6的管脚8和管脚2之间;芯片u6的管脚7连接二极管d3和二极管d2的连接点及第二脉冲输出端;芯片u6的管脚1经二极管d5和二极管d4的连接点和电阻r17连接第四脉冲输出端;所述第二升压单元包括芯片u9,其型号为mcw03_12d15;第四光耦隔离单元包括芯片u10,第五光耦隔离单元包括芯片u11,第六光耦隔离单元包括芯片u12,芯片u10、芯片u11和芯片u12的型号均为tlp152;第二直流驱动单元包括芯片u14,第二直流输出单元包括芯片u13,芯片u14和芯片u13的型号均为bd6231;第二运放单元包括芯片u15,芯片u15的型号为lt6015;芯片u9的管脚8连接芯片u10的管脚4、芯片u11的管脚4、芯片u12的管脚4、芯片u14的管脚8、芯片u15的管脚2和芯片u13的管脚8;芯片u9的管脚6连接芯片u10的管脚6、芯片u11的管脚6、芯片u12的管脚6、芯片u14的管脚2、管脚3和管脚6;芯片u9的管脚3连接芯片u1的管脚44;芯片u7的管脚2连接电源,管脚1接地;芯片u10的管脚1经电阻r19连接芯片u1的管脚42,芯片u10的管脚3接地,管脚5经电阻r22连接芯片u13的管脚4;芯片u11的管脚1经电阻r20连接芯片u1的管脚43,芯片u11的管脚3接地,管脚5经电阻r23连接芯
片u13的管脚5;芯片u12的管脚1经电阻r21接芯片u1的管脚35,芯片u12的管脚3接地,管脚5经电阻r26和电阻r27连接管脚4,电阻r26和电阻r27的连接点连接芯片u14的管脚5,芯片u12的管脚6经电阻r28和电阻r29连接管脚4,电阻r28和电阻r29的连接点连接芯片u14的管脚4;芯片u14的管脚8经二极管d13和二极管d12连接管脚3,管脚1经二极管d13和二极管d12的连接点、电感l4和电阻r31连接芯片u15的管脚3;芯片u15的管脚4连接芯片u13的管脚2、管脚3和管脚6;串联的二极管d11和二极管d10与串联的二极管d9和二极管d8并联后跨接于芯片u13的管脚8和管脚2之间,芯片u13的管脚7连接二极管d9和二极管d8的连接点及第一脉冲输出端;芯片u13的管脚1经二极管d11和二极管d10的连接点和电阻r30连接第三脉冲输出端;第二脉冲输出端与第三脉冲输出端间设有电容c26,第一脉冲输出端与第四脉冲输出端间设有电容c39。
8.一种眼波治疗仪,其包括:人机交互模块、输出端和如上所述的一种脉冲发生电路;所述人机交互模块用于供使用者向控制模块发送指令和向使用者转发控制模块发送的信息;所述输出端用于向使用者输出第一眼波和第二眼波,其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脉冲输出端、第二脉冲输出端、第三脉冲输出端和第四脉冲输出端对应连接的第一电极贴片、第二电极贴片、第三电极贴片和第四电极贴片。
9.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usb接口,所述第一usb接口与所述第一脉冲输出端、第二脉冲输出端、第三脉冲输出端和第四脉冲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输出端还包括usb端子,所述第一电极贴片、第二电极贴片、第三电极贴片和第四电极贴片与usb端子电连接;所述usb端子连接至第一usb接口时,所述第一电极贴片、第二电极贴片、第三电极贴片和第四电极贴片分别与所述第一脉冲输出端、第二脉冲输出端、第三脉冲输出端和第四脉冲输出端电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贴片和第四电极贴片形成第一组电极贴片,所述第二电极贴片和第三电极贴片形成第二组电极贴片;向使用者输出第一眼波和第二眼波时,第一组电级贴片和第二组电极贴片分置于使用者眼部两侧。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usb接口包括接口j1,其采用usb_a3.0标准;接口j1的引脚1接入5v电源,引脚6和引脚9分别连接第二脉冲输出端和第四脉冲输出端,用于供通过usb端子接入的第二电极贴片和第四电极贴片对应连接第二脉冲输出端和第四脉冲输出端;接口j1的引脚5和引脚8分别连接第一脉冲输出端和第三脉冲输出端,用于供通过usb端子接入的第一电极贴片和第三电极贴片对应连接第一脉冲输出端和第三脉冲输出端。
12.进一步地,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为触摸显示屏;所述控制模块还发送触摸显示启闭控制信号;所述触摸显示屏受控于触摸显示启闭控制信号启闭,用于显示控制模块发送的信息,并感应触摸信号生成控制指令发送给控制模块。
13.进一步地,芯片u1的管脚23用于发送触摸显示屏启闭控制信号;管脚25和管脚26用于与触摸显示屏通讯;所述触摸显示屏采用型号sdwa070c03t/c/n,其设有接口j5,接口j5的引脚8和引脚7接地,引脚5和引脚6连接接芯片u1的管脚25以接收控制模块发送的信息,引脚4和引脚3连接芯片u1的管脚26以发送控制指令,引脚2和引脚1接mos管q3的漏极,其源极接5v电源,其栅极经电阻r77接5v电源,并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接芯片u1的管脚23,以接收控制模块发送的触摸显示屏启闭控制信号。
14.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申请的眼波治疗仪由于大量采用芯片实现功能,因此结构简单、集成度高。
16.本申请的第一脉冲发生模块和第二脉冲发生模块,通过接收控制模块的相关控制信号,实现了带有正负电压交替的眼波输出,从而能够使输出端刺激眼部周边组织,从而改善了眼部血液循环,使眼睛得到快感。
17.本申请的控制模块通过发送实质为pwm信号的第一脉冲电压控制信号和第二脉冲电压控制信号,控制运放单元的升压系数,从而能够精确地调整正电压和负电压的绝对值。
18.本申请的第一脉冲电压控制信号和第二脉冲电压控制信号由于为pwm信号,因此在调压过程中天然地形成上升沿带锯齿的波形,从而能够更好地刺激眼部组织,使快感提升。
19.本申请输出端只需通过一个usb端子接入第一usb接口,使得输出端的连接非常方便。
20.本申请通过设置触摸显示屏,令使用者能够直接操控眼波治疗仪,并能够获得视觉反馈。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简要介绍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22.图1为实施例中主机立体图;
23.图2为实施例中主机俯视图;
24.图3为实施例中输出端示意图;
25.图4为实施例中控制模块电路示意图;
26.图5为实施例中第一脉冲发生模块电路示意图;
27.图6为实施例中第二脉冲发生模块电路示意图;
28.图7为实施例中心率监测模块电路示意图;
29.图8为实施例中第一usb接口电路示意图;
30.图9为实施例中语音识别模块电路示意图;
31.图10为实施例中无线连接模块电路示意图;
32.图11为实施例中第二usb接口电路示意图;
33.图12为实施例中usb数据传输模块示意图;
34.图13实施例中为供电模块电路示意图;
35.图14为实施例中type

c接口电路示意图;
36.图15为实施例中充电模块电路示意图;
37.图16为实施例中易失存储模块电路示意图;
38.图17为实施例中非易失存储模块电路示意图;
39.图18为实施例中触摸显示屏连接电路示意图;
40.图19为实施例中唤醒模块电路示意图;
41.图20为实施例中语音播报模块示意图;
42.图21为实施例中电极贴片贴附于人脸的示意图;
43.图22为实施例中第一眼波和第二眼波的波形示意图。
44.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45.主机1;输出端2;外壳3;面板4;触摸显示屏5;唤醒触摸键与唤醒灯6;第一usb接口7;第二usb接口8;type

c接口9;开关机按钮10;usb端子11;第一电极贴片12;第四电极贴片13;第二电极贴片14;第三电极贴片15;光电感测器16;麦克风17;喇叭18。
具体实施方式
46.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47.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48.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49.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为“包含但不限于”。
50.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正电压”和“负电压”是指方向相反的两个电压。
5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52.参见图1至图3,图1至图3示出了眼波治疗仪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眼波治疗仪包括主机1和输出端2。
53.其中,图1示出了主机1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主机1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主机1包括外壳3、面板4、触摸显示屏5、第一usb接口7、第二usb接口8、type

c接口9、开关机按钮10、控制模块、第一脉冲发生模块、第二脉冲发生模块、语音识别模块、无线连接模块、usb数据传输模块、供电模块、充电模块、易失存储模块、非易失存储模块、唤醒模块和语音播报模块。
54.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2和面板4共同形成容纳腔。外壳3由金属型材或塑料制成,包括彼此固接的壳体、顶盖和底盖。面板4由玻璃制成,设置于外壳3的正面。触摸显示屏5设置于面板3之后并位于面板3的上部。唤醒模块的唤醒触摸键和唤醒灯6设置于面板4之后并位于面板4的中部。第一usb接口7、第二usb接口8和type

c接口9设置于底盖上。开关机按钮10、语音识别模块的麦克风17及语音播报模块的喇叭18如图2所示设置于顶盖上。控制模块、第一脉冲发生模块、第二脉冲发生模块、语音识别模块的其他部分、无线连接模块、usb数据传输模块、供电模块、充电模块、易失存储模块、非易失存储模块、唤醒模块的其他部分和语音播报模块的其他部分均设置于容纳腔内。其中,控制模块、第一脉冲发生模块、第二脉冲发生模块、第一usb接口7、语音识别模块、无线连接模块、第二usb接口8、usb数据传输模块、供电模块、开关机按钮10、type

c接口9、充电模块、易失存储模块、非易失存储模块、触摸显示屏5、唤醒模块和语音播报模块均电性连接,并在稍后详细介绍。
55.图3示出了输出端2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输出端2包括usb端子11、第一电极贴片12、第二电极贴片14、第三电极贴片15、第四电极贴片13和心率监测模块。其中,usb端子11
用于与第一usb接口7连接。第一电极贴片12和第四电极贴片13形成第一组电极贴片,第二电极贴片14与第三电极贴片15形成第二组电极贴片。而第二电极贴片14和第四电极贴片13通过usb端子11和第一usb接口7与第一脉冲发生模块电性连接,第一电极贴片12和第三电极贴片15通过usb端子11和第一usb接口7与第二脉冲发生模块电性连接。心率监测模块通过usb端子11和第一usb接口7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心率监测模块设有光电感测器16,光电感测器16用于发送红光和/或近红外光并接收反射光,光电感测器16的发射和接收面设置于第一电极贴片12置有电极的一面上。心率监测模块的其他部分设置于第一电极贴片12内部。
56.以下依序介绍控制模块、第一脉冲发生模块、第二脉冲发生模块、心率监测模块、第一usb接口、语音识别模块、无线连接模块、第二usb接口、usb数据传输模块、供电模块、开关机按钮、type

c接口、充电模块、易失存储模块、非易失存储模块、触摸显示屏、唤醒模块和语音播报模块各自的作用及彼此的连接关系。由于主要介绍电性连接关系和信号联接关系,因此不再标注附图标记。
57.控制模块
58.参见图4,图4示出了控制模块的电路图,但控制模块与其他模块或接口的电性连接关系还需参考对其他模块和接口的介绍及图5至图20。
59.控制模块受控于开关机按钮,在开关机按钮处于闭合状态时供电模块为控制模块供电,控制模块工作;在开关机按钮处于断开状态时供电模块无法为控制模块供电,控制模块停止工作。相关的电路将在供电模块中详细介绍。
60.控制模块的作用如下:
61.控制模块通过发送脉冲启闭控制信号启闭第一脉冲发生模块和第二脉冲发生模块;其还向第一脉冲发生模块发送第一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第一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和第一脉冲电压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脉冲发生模块产生的脉冲波形;其还向第二脉冲发生模块发送第二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第二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和第二脉冲电压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二脉冲发生模块产生的脉冲波形;第一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和第一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至少部分是交替的;第二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和第二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至少部分是交替的;第一脉冲电压控制信号和第二脉冲电压控制信号为pwm信号;
62.其还用于接收心率监测模块发送的中断信号,并在接收到中断信号后与心率监测模块通讯,接收心率监测模块发送的反射光强度数据以换算成心率值,并在心率值大于基础心率值时关闭第一脉冲发生模块和第二脉冲发生模块;
63.其还通过发送语音识别启闭控制信号启闭语音识别模块,并与语音识别模块通讯,接收语音识别模块识别的语音指令;
64.其还通过发送无线连接启闭控制信号启闭无线连接模块,并与无线连接模块通讯,通过无线连接模块向云服务器发送信息及接收和执行云服务器通过无线连接模块发送的指令;
65.其还用于通过第二usb接口接收并执行第一更新程序;
66.其还用于与usb数据传输模块通讯,接收第二更新程序;根据usb数据传输模块发送的启动程序选择指令在下次启动时加载第二更新程序或正常启动程序;根据usb数据传输模块发送的重启指令重启并在重启后变更启动程序选择指令;
67.其还用于检测电池电量及充电模块是否正在充电;
68.其还用于与易失存储模块通讯,将信息存储至易失存储模块,并在易失存储模块未失电情况下读取信息;
69.其还用于与非易失存储模块通讯,将信息存储至非易失存储模块,并从非易失模块读取信息;
70.其还通过发送触摸显示屏启闭控制信号启闭触摸显示屏,并与触摸显示屏通讯,向触摸显示屏发送信息并接收和执行触摸显示屏发送的指令;
71.其还用于接收唤醒模块发送的唤醒指令,并通过发送唤醒灯启闭控制信号控制唤醒灯启闭;
72.其还通过发送语音播报启闭控制信号启闭语音播报模块,并发送语音播报复位控制信号和语音播报选择信号以控制语音播报模块播报预制语音。
7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包括芯片u1,其型号为stm32f103ve;
74.芯片u1的管脚44用于发送脉冲启闭控制信号;管脚40和管脚41分别用于发送第一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和第一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管脚36用于发送第一脉冲电压控制信号;管脚42和管脚43分别用于发送第二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和第二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管脚35用于发送第二脉冲电压控制信号;
75.管脚56用于接收中断信号;管脚51和管脚52用于与心率监测模块通讯;
76.管脚55用于发送语音识别启闭控制信号;管脚57和管脚58用于与语音识别模块通讯;
77.管脚33用于发送无线连接启闭控制信号;管脚47和管脚48用于与无线连接模块通讯;
78.管脚72和管脚76用于接收第一更新程序;
79.管脚94用于接收启动程序选择指令;管脚14用于接收重启指令;管脚68和管脚69用于与usb数据传输模块通讯;
80.管脚18经过电阻r87连接电池,用于检测电池电量;管脚15用于检测充电模块是否正在充电;
81.管脚29、管脚30、管脚31和管脚32用于与易失存储模块通讯;
82.管脚92和管脚93用于与非易失存储模块通讯;
83.管脚23用于发送触摸显示屏启闭控制信号;管脚25和管脚26用于与触摸显示屏通讯;
84.管脚82用于接收唤醒指令;管脚81用于发送唤醒灯启闭控制信号,唤醒灯启闭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唤醒灯启闭。
85.管脚34用于发送语音播报启闭控制信号;管脚39和管脚38分别用于发送语音播报复位控制信号和语音播报选择信号。
86.第一脉冲发生模块
87.参见图5,图5示出了第一脉冲发生模块的电路图。
88.第一脉冲发生模块受控于控制模块,在控制模块发送脉冲启闭控制信号时启闭。
89.第一脉冲发生模块接收控制模块发送的第一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第一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和第一脉冲电压控制信号,并在第二脉冲输出端和第四脉冲输出端间输出正负
电压至少部分交替第一眼部刺激波(以下简称第一眼波);这里的正电压是指电流从第二脉冲输出端流向第四脉冲输出端,负电压是指电流从第四脉冲输出端流向第二脉冲输出端;第一眼波正电压部分受控于第一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第一眼波负电压部分受控于第一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第一眼波的正负电压绝对值受控于第一脉冲电压控制信号。
90.第一脉冲发生模块包括第一升压单元、第一光耦隔离单元、第二光耦隔离单元、第三光耦隔离单元、第一直流驱动单元、第一运放单元、第一直流输出单元、第二脉冲输出端和第四脉冲输出端;第一升压单元由脉冲启闭控制信号控制启闭,用于将电源电压升压为第一基准电压后输出;第一光耦隔离单元用于隔离第一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并输出第一正电压加载信号;第二光耦隔离单元用于隔离第一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并输出第一负电压加载信号;第三光耦隔离单元和第一直流驱动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脉冲电压控制信号并生成与第一基准电压相对应的第一电压调节信号以调节第一运放单元的放大系数,第一运放单元根据第一电压调节信号确定的放大系数精密放大第一基准电压输出第一电压,第一直流输出单元接收第一正电压加载信号和第一负电压加载信号,并根据第一电压至少部分交替地向第二脉冲输出端输出第一正电压和向第四脉冲输出端输出第一负电压,从而形成第一眼波。
91.其中第一升压单元包括芯片u2,其型号为mcw03_12d15;第一光耦隔离单元包括芯片u3,第二光耦隔离单元包括芯片u4,第三光耦隔离单元包括芯片u5,芯片u3、芯片u4和芯片u5的型号均为tlp152;第一直流驱动单元包括芯片u7,第一直流输出单元包括芯片u6,芯片u7和芯片u6的型号均为bd6231;第一运放单元包括芯片u8,芯片u8的型号为lt6015;芯片u2的管脚8连接芯片u3的管脚4、芯片u4的管脚4、芯片u5的管脚4、芯片u7的管脚8、芯片u8的管脚2和芯片u6的管脚8;芯片u2的管脚6连接芯片u3的管脚6、芯片u4的管脚6、芯片u5的管脚6、芯片u7的管脚2、管脚3和管脚6;芯片u2的管脚3连接芯片u1的管脚44;芯片u2的管脚2连接电源,管脚1接地;芯片u3的管脚1经电阻r6连接芯片u1的管脚40,芯片u3的管脚3接地,管脚5经电阻r9连接芯片u6的管脚4;芯片u4的管脚1经电阻r7连接芯片u1的管脚41,芯片u4的管脚3接地,管脚5经电阻r10接芯片u6的管脚5;芯片u5的管脚1经电阻r8接芯片u1的管脚36,芯片u5的管脚3接地,管脚5经电阻r13和电阻r14连接管脚4,电阻r13和电阻r14的连接点连接芯片u7的管脚5,芯片u5的管脚6经电阻r15和电阻r16连接管脚4,电阻r15和电阻r16的连接点连接芯片u7的管脚4;芯片u7的管脚8经二极管d7和二极管d6连接管脚3,管脚1经二极管d7和二极管d6的连接点、电感l3和电阻r18连接芯片u8的管脚3;芯片u8的管脚4连接芯片u6的管脚2、管脚3和管脚6;串联的二极管d3和二极管d2与串联的二极管d5和二极管d4并联后跨接于芯片u6的管脚8和管脚2之间;芯片u6的管脚7连接二极管d3和二极管d2的连接点及第二脉冲输出端;芯片u6的管脚1经二极管d5和二极管d4的连接点和电阻r17连接第四脉冲输出端。
92.电路中,第二脉冲输出端连接于二极管d3和二极管d2的连接点,以及第四脉冲输出端连接于二极管d5和二极管d4的连接点,用于防止第二脉冲输出端或第四脉冲输出端可能由人体引入的静电干扰或冲击第一脉冲发生模块。
93.第二脉冲发生模块
94.第二脉冲发生模块受控于控制模块,在控制模块发送脉冲启闭控制信号时启闭。
95.第二脉冲发生模块接收控制模块发送的第二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第二脉冲负电
压加载信号和第二脉冲电压控制信号,并在第一脉冲输出端和第三脉冲输出端间输出正负电压至少部分交替的第二眼部刺激波(以下简称第二眼波);这里的正电压是指电流从第一脉冲输出端流向第三脉冲输出端,负电压是指电流从第三脉冲输出端流向第一脉冲输出端;第二眼波正电压部分受控于第二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第二眼波负电压部分受控于第二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第二眼波的正负电压绝对值受控于第二脉冲电压控制信号。
96.第二脉冲发生模块包括第二升压单元、第四光耦隔离单元、第五光耦隔离单元、第六光耦隔离单元、第二直流驱动单元、第二运放单元、第二直流输出单元、第一脉冲输出端和第三脉冲输出端;第二升压单元由脉冲启闭控制信号控制启闭,用于将电源电压升压为第二基准电压后输出;第四光耦隔离单元用于隔离第二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并输出第二正电压加载信号;第五光耦隔离单元用于隔离第二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并输出第二负电压加载信号;第六光耦隔离单元和第二直流驱动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脉冲电压控制信号并生成与第二基准电压相对应的第二电压调节信号以调节第二运放单元的放大系数,第二运放单元根据第二电压调节信号确定的放大系数精密放大第二基准电压输出第二电压,第二直流输出单元接收第二正电压加载信号和第二负电压加载信号,并根据第二电压至少部分交替地向第一脉冲输出端输出第二正电压和向第三脉冲输出端输出第二负电压,从而形成第二眼波。
97.其中第二升压单元包括芯片u9,其型号为mcw03_12d15;第四光耦隔离单元包括芯片u10,第五光耦隔离单元包括芯片u11,第六光耦隔离单元包括芯片u12,芯片u10、芯片u11和芯片u12的型号均为tlp152;第二直流驱动单元包括芯片u14,第二直流输出单元包括芯片u13,芯片u14和芯片u13的型号均为bd6231;第二运放单元包括芯片u15,芯片u15的型号为lt6015;芯片u9的管脚8连接芯片u10的管脚4、芯片u11的管脚4、芯片u12的管脚4、芯片u14的管脚8、芯片u15的管脚2和芯片u13的管脚8;芯片u9的管脚6连接芯片u10的管脚6、芯片u11的管脚6、芯片u12的管脚6、芯片u14的管脚2、管脚3和管脚6;芯片u9的管脚3连接芯片u1的管脚44;芯片u7的管脚2连接电源,管脚1接地;芯片u10的管脚1经电阻r19连接芯片u1的管脚42,芯片u10的管脚3接地,管脚5经电阻r22连接芯片u13的管脚4;芯片u11的管脚1经电阻r20连接芯片u1的管脚43,芯片u11的管脚3接地,管脚5经电阻r23连接芯片u13的管脚5;芯片u12的管脚1经电阻r21接芯片u1的管脚35,芯片u12的管脚3接地,管脚5经电阻r26和电阻r27连接管脚4,电阻r26和电阻r27的连接点连接芯片u14的管脚5,芯片u12的管脚6经电阻r28和电阻r29连接管脚4,电阻r28和电阻r29的连接点连接芯片u14的管脚4;芯片u14的管脚8经二极管d13和二极管d12连接管脚3,管脚1经二极管d13和二极管d12的连接点、电感l4和电阻r31连接芯片u15的管脚3;芯片u15的管脚4连接芯片u13的管脚2、管脚3和管脚6;串联的二极管d11和二极管d10与串联的二极管d9和二极管d8并联后跨接于芯片u13的管脚8和管脚2之间,芯片u13的管脚7连接二极管d9和二极管d8的连接点及第一脉冲输出端;芯片u13的管脚1经二极管d11和二极管d10的连接点和电阻r30连接第三脉冲输出端;第二脉冲输出端与第三脉冲输出端间设有电容c26,第一脉冲输出端与第四脉冲输出端间设有电容c39。
98.电路中,第一脉冲输出端连接于二极管d9和二极管d8的连接点,以及第三脉冲输出端连接于二极管d11和二极管d10的连接点,用于防止第一脉冲输出端或第三脉冲输出端可能由人体引入的静电干扰或冲击第二脉冲发生模块。
99.心率监测模块
100.参见图3和图7,其中图7示出了心率监测模块的电路图。
101.心率监测模块设置于输出端,并通过usb端子和第一usb接口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心率监测模块设有光电感测器,光电感测器用于发送红光和/或近红外光并接收反射光后对反射光进行处理生成与反射光强度相关的电信号即反射光强度信号,光电感测器的发射和接收面设置于第一电极贴片置有电极的一面上。心率监测模块的其他部分设置于第一电极贴片内部。
102.本实施例中的心率监测模块基于光电容积法测量心率。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人体组织在血管搏动时造成透光率不同来进行心率测量。心率监测模块中的光电感测器一般包括光源和光电变换传感器两部分,通过固定在人体的手指、手腕、耳垂、额头等位置来实现测量。其中,光源一般采用对动脉血中氧合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有选择性的特定波长的发光二极管(660nm和900nm),当光束透过人体外周血管,由于动脉搏动充血容积变化导致光束的透光率发生改变,此时,由光电变换传感器接收经人体组织反射的光线,转变为与反射光强度相关的电信号并将其放大和输出。由于心率是随心脏的搏动而周期性变化的信号,动脉血管容积也周期性变化,因此光电变换器的反射光强度数据变化周期就反应了心率。
103.本实施例中,心率监测模块包括光电感测器和第一变换电路。光电感测器探测人体组织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反射光强度,并在上电后向控制模块输出中断信号以和控制模块建立通讯并发送反射光强度数据;第一变换电路用以将5v电源变换为上拉光电感测器中与控制模块通讯的接口的电压和为两个led灯供电的的3.3v电源和供光电感测器工作使用的1.8v电源。
104.光电感测器包括芯片u20,芯片u20的型号为max30102;芯片u20的管脚13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芯片u1的管脚56;芯片u20的管脚2和管脚3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芯片u1的管脚52和管脚51;芯片u20的管脚4接地;第一变换电路包括芯片u18和芯片u19,芯片u18的型号为rcwl

983,芯片u19的型号为sc6206b;5v电源接入芯片u18的管脚5和管脚3,芯片u18的管脚1连接芯片u20的管脚9和管脚10,并通过电阻r40、电阻r41和电阻r42连接芯片u20的管脚3、管脚2和管脚13以输出3.3v电源;芯片u18的管脚2接地;芯片u19的管脚3连接芯片u20的管脚11以输出1.8v电源,芯片u19的管脚1接地。
105.第一usb接口
106.参见图8,图8示出了第一usb接口的电路图。
107.第一usb接口用于连接输出端的usb端子,并实现输出端与控制模块、供电模块、第一脉冲发生模块和第二脉冲发生模块之间的电连接。
108.第一usb接口包括接口j1,其采用usb_a3.0标准;接口j1的引脚1接入5v电源,引脚2和引脚3分别通过电阻r37和r38连接芯片u1的管脚52和管脚51,用于供通过usb端子接入的心率监测模块与控制模块通讯;接口j1的引脚4接地,引脚7通过电阻r39连接芯片u1的管脚56,用于供通过usb端子接入的心率监测模块发送中断信号至控制模块;接口j1的引脚6和引脚9分别连接第二脉冲输出端和第四脉冲输出端,用于供通过usb端子接入的第二电极贴片和第四电极贴片对应连接第二脉冲输出端和第四脉冲输出端;接口j1的引脚5和引脚8分别连接第一脉冲输出端和第三脉冲输出端,用于供通过usb端子接入的第一电极贴片和第三电极贴片对应连接第一脉冲输出端和第三脉冲输出端。
109.语音识别模块
110.参见图9,图9示出了语音识别模块的电路图。
111.语音识别模块受控于控制模块,在控制模块发送语音识别启闭控制信号时启闭。
112.语音识别模块包括语音识别启闭单元、麦克风和语音识别单元;语音识别启闭单元用于接收控制模块发送的语音识别启闭控制信号以向语音识别单元和麦克风供电或断电;麦克风用于接收外来语音信号;语音识别单元用于与控制模块通讯,并将外来语音信号识别为语音指令并发送给控制模块。
113.语音识别启闭单元包括三极管q7和mos管q6,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81连接芯片1的管脚55,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接mos管q6的栅极,并通过电阻r80接5v电源;mos管q6的源极接5v电源,其漏极为语音识别模块供电端;语音识别单元包括芯片u25,芯片u25的型号为hf9916;芯片u25的管脚36、管脚21和管脚10连接语音识别模块供电端,管脚25、管脚41和管脚19接地,管脚24和管脚23分别连接芯片u1的管脚58和管脚57;芯片25的管脚22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三极管q8的集电极经过电阻r82接语音识别模块供电端,其发射极接地,其基极连接电阻r83,电阻r83的另一端经电容c93连接语音识别模块供电端并经电阻r84接地;芯片u25的管脚43经电容c96连接麦克风mic的正极,管脚44经电容c97连接麦克风mic的负极,管脚45经电阻r85连接麦克风mic的正极,麦克风mic的负极还经电阻r86接地。
114.无线连接模块
115.参见图10,图10示出了无线连接模块的电路图。
116.无线连接模块受控于控制模块,在控制模块发送无线连接启闭控制信号时启闭。
117.无线连接模块包括无线连接启闭单元和无线连接单元;无线连接启闭单元用于接收控制模块发送的无线连接启闭控制信号以向无线连接单元供电或断电;无线连接单元用于实现控制模块与云服务器之间的通讯,其接收控制模块发送的信息并转发至云服务器,其还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指令并转发至云服务器。
118.无线连接启闭单元包括三极管q14和mos管q15,三极管q14的基极通过电阻r101连接芯片1的管脚33,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接mos管q15的栅极,并通过电阻r102接5v电源;mos管q15的源极接5v电源,其漏极为无线连接模块供电端;无线连接单元包括芯片u26和sim卡,芯片u26的型号为air720;芯片u26的管脚7、管脚58、管脚59、管脚60连接无线连接模块供电端;芯片u26的管脚8、管脚9、管脚72、管脚56、管脚50至54、管脚48、管脚46、管脚36、管脚19、管脚22接地;芯片u26的管脚68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并经电阻r92接无线连接模块供电端,三极管q9的基极经并联的电阻r91和电容c103接无线连接模块供电端,其发射极连接芯片1的管脚47;芯片u26的管脚67连接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三极管q10的基极经并联的电阻r93和电容cc104接无线连接模块供电端,三极管q10的集电极接芯片1的管脚48;芯片u26的管脚49经电阻r90接天线ant,管脚10接sim卡的引脚6,管脚14接sim卡的引脚1,管脚16经电阻r99接sim卡的引脚3,管脚17经电阻r98接sim卡的引脚2,管脚15经电阻r100接sim卡的引脚4,用以实现芯片26与云服务器间的通讯;芯片u26的管脚61、管脚5和管脚6分别连接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用以显示无线连接模块的工作状态、网络模式和网络状态。
119.第二usb接口
120.参见图11,图11示出了第二usb接口的电路图。
121.第二usb接口用于连接外接usb设备,并实现外接usb设备与控制模块、usb数据传
输模块之间的通讯和从供电模块获取电能。
122.第二usb接口包括接口j2,其采用usb_a3.0标准;接口j2的引脚1从供电模块接入对外供电电源,用于对外接usb设备供电;引脚5和引脚6分别通过电阻r45和电阻r46连接芯片u1的管脚72和管脚76,用于供外接usb设备向控制模块发送第一更新程序;引脚2和引脚3用于供外接usb设备与usb数据传输模块间通讯;引脚4接地。
123.usb数据传输模块
124.参见图12,图12示出了usb数据传输模块的电路图。
125.usb数据传输模块用于与第二usb接口和控制模块通讯,向控制模块传输第二usb接口连接的外接usb设备的数据,如果外接usb设备发送第二更新程序,usb数据传输模块根据外接usb设备发送的更新指令向控制模块发送启动程序选择指令以使控制模块在下次启动时加载第二更新程序,并在第二更新程序传输完成后向控制模块发送重启指令。
126.usb数据传输模块包括芯片u21,芯片u21的型号为ch340g,芯片u21的管脚1接地,管脚2和管脚3连接芯片1的管脚69和管脚68;芯片u21的管脚5和管脚6连接接口j2的引脚3和引脚2,管脚7和管脚8之间跨接晶振y2,管脚16经过电阻r61连接5v电源;管脚13经电阻r50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二极管d16的阴极,二极管d16的阳极接芯片u1的管脚14;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经过电阻r51接5v电源,其发射极接芯片u21的管脚14,并通过电阻r52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5v电源,其发射极经电阻r53接芯片u1的管脚94。
127.供电模块
128.参见图13,图13示出了供电模块的电路图。
129.供电模块用于为与其电连接的其他模块供电,其包括电池、第二变换电路和第三变换电路;其中电池用于提供电能,第二变换电路用于为第二usb接口提供5v电源,并通过开关机按钮为除第二usb接口以外的模块和第三变换电路提供5v电源;第三变换电路用于将5v电源变换为3.3v电源。
130.供电模块的电池为可充电锂电池;第二变换电路包括芯片u16,芯片u16的型号为me3118,芯片u16的管脚2接稳压二极管d14的阴极,稳压二极管d14的阳极接电池正极;芯片u16的管脚6和管脚3接地,管脚5经电阻r33和电容c44接地,管脚7经电容c45接地,管脚4经电阻r34接地,管脚9经电感l5连接第二usb接口的引脚1,并经开关机按钮接5v电源;第三变换电路包括芯片u17,芯片u17的型号为bl8555,芯片u17的管脚1和管脚3接5v电源,管脚2接地,管脚5输出3.3v电源。
131.type

c接口
132.参见图14,图14示出了type

c接口的电路图。
133.type

c接口用于供外接电源通过其和充电模块连接为电池供电。
134.type

c接口包括接口j3,其采用type

c标准;接口j3的引脚a1b12及引脚1至引脚4接地,引脚a4b9和b4a9连接充电模块用于引入外接type

c电源,引脚b6和引脚a7分别经过电阻r57和电阻r56连接充电模块,用于供充电模块识别外接type

c电源。
135.充电模块
136.参见图15,图15示出了充电模块的电路图。
137.充电模块用于供外接type

c电源通过其为电池充电。
138.充电模块包括芯片u24,芯片u24的型号为sc8906,芯片u24的管脚20连接接口j3的引脚a4b9和b4a9,管脚3连接电池,管脚5连接接口j3的引脚b6,管脚6连接接口j3的引脚a7;管脚8经电阻r73连接芯片u1的管脚15,供控制模块识别充电模块是否正在充电;芯片u24的管脚18经电阻r74接电源,并经并联的电阻r75和电阻r76接地,管脚16、管脚2、管脚4和管脚7接地。
139.易失存储模块
140.参见图16,图16示出了易失存储模块的电路图。
141.易失存储模块用于与控制模块通讯,以从控制模块接收信息,并在失电前存储信息供控制模块读取。
142.易失存储模块包括芯片u23,芯片u23的型号为w25q64,芯片u23的管脚3、管脚7和管脚8接3.3v电源;芯片u23的管脚1、管脚6、管脚5和管脚2分别与芯片1的管脚29、管脚30、管脚32和管脚31连接,芯片u23的管脚4接地。
143.非易失存储模块
144.参见图17,图17示出了非易失存储模块的电路图。
145.非易失存储模块用于与控制模块通讯,以从控制模块接收信息,并存储信息供控制模块读取。
146.非易失存储模块包括芯片u22,芯片u22的型号为cat24cxx,芯片u22的管脚1至管脚4和管脚7接地,管脚6和管脚5分别连接芯片u1的管脚92和管脚93,管脚6和管脚5还分别经过电阻r54和电阻r55连接3.3v电源,管脚8接3.3v电源。
147.触摸显示屏
148.参见图18,图18示出了触摸显示屏的连接电路。
149.触摸显示屏受控于控制模块,在控制模块发送触摸显示屏启闭控制信号时启闭。
150.触摸显示屏用于显示控制模块发送的信息,并感应触摸信号生成控制指令发送给控制模块。
151.触摸显示屏采用型号sdwa070c03t/c/n,其设有接口j5,接口j5的引脚8和引脚7接地,引脚5和引脚6连接接芯片u1的管脚25以接收控制模块发送的信息,引脚4和引脚3连接芯片u1的管脚26以发送控制指令,引脚2和引脚1接mos管q3的漏极,其源极接5v电源,其栅极经电阻r77接5v电源,并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接芯片u1的管脚23,以接收控制模块发送的触摸显示屏启闭控制信号。
152.唤醒模块
153.参见图19,图19示出了唤醒模块部分电路图。
154.唤醒模块包括触控单元、常亮灯、唤醒灯和唤醒接口,触控单元用于感应触摸信号生成唤醒指令,常亮灯衬于触控单元的唤醒触摸键之下用于提醒使用者,唤醒灯用于在接收到唤醒灯启闭控制信号后启闭,唤醒接口用于接入电源为触控单元、常亮灯、唤醒灯供电,并将触控单元生成的唤醒指令转发至控制模块,接受控制模块发送的唤醒灯启闭控制信号控制唤醒灯启闭。
155.唤醒单元采用芯片am01b,常亮灯和唤醒灯采用型号为0805的发光二极管,唤醒接口包括接口j4,接口j4的引脚4接地,引脚1接5v电源,用于为常亮灯、唤醒灯和触控单元供电,引脚2一端连接芯片am01b的指令输出端,另一端接芯片1的管脚82,用于向控制模块发
送唤醒单元生成的唤醒指令,引脚3一端连接唤醒灯,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其发射极接地,其基极连接芯片u1的管脚81,用于接收唤醒灯启闭控制信号。
156.语音播报模块
157.参见图20,图20示出了语音播报模块的电路图。
158.语音播报模块受控于控制模块,在控制模块发送语音播报启闭控制信号时启闭。
159.语音播报模块包括语音播报启闭单元、语音播报单元和喇叭;语音播报启闭单元用于接收语音播报启闭控制信号以向语音播报单元供电或断电;语音播报单元用于接收语音播报复位控制信号并对预制语音选择进行复位;其还接收语音播报选择信号,并驱动喇叭播报选择的预制语音。
160.语音播报启闭单元包括三极管q16和mos管q17,三极管q16的基极通过电阻r104连接芯片1的管脚34,用于接收语音播报启闭控制信号,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接mos管q17的栅极,并通过电阻r103接3.3v电源;mos管q17的源极接3.3v电源,其漏极为语音播报模块供电端;语音播报单元包括芯片u28,芯片u28的型号为tg040,芯片u28的管脚2经电阻r105接芯片1的管脚38,用于接收语音播报选择信号;芯片u28的管脚3经电阻r106接芯片1的管脚39,用于接收语音播报复位控制信号;芯片u28的管脚8和管脚6分别接喇叭j6的两端,管脚7接语音播报模块供电端,管脚5接地。
161.本实施例中的眼波治疗仪的使用方法
162.初始状态为眼波治疗仪处于关机状态,且输出端与眼波治疗仪分离。此时,供电模块已经能够为第二usb接口供电,即使用者已经可以从第二usb接口获得电能,例如,可以为外接usb设备充电,也可以使用仅需提供电能的usb设备,例如带有usb端口的照明灯等。但第二usb接口的其他功能无法使用,即无法传输外接usb设备的数据。
163.首先将输出端连接至眼波治疗仪,即将usb端子插入第一usb接口。
164.接着点按位于外壳顶盖上的开关机按钮。供电模块开始为控制模块、第一usb接口、第二usb接口、usb数据传输模块、充电模块、心率监测模块、易失存储模块、非易失存储模块和唤醒模块上电。
165.控制模块向触摸显示屏发送触摸启闭控制信号,使触摸显示屏开启并与控制模块建立通讯联系,控制模块发送信息,使触摸显示屏显示预制信息。
166.控制模块向无线连接模块发送无线连接启闭控制信号,使无线连接模块开启并与控制模块建立通讯联系,同时无线连接模块登录上网,便于与云服务器建立无线信号连接关系。
167.控制模块还向语音识别模块发送语音识别启闭控制信号,使语音识别模块开启并与控制模块建立通讯联系。
168.控制模块还向语音播报模块发送语音播报启闭控制信号,使语音播报模块开启;
169.此时,使用者可以选择通过触摸显示屏操控眼波治疗仪,也可以通过语音操控眼波治疗仪或选择通过远程终端例如手机连接云服务器操控眼波治疗仪。当然,在此期间,如果设置了对眼波治疗仪的操控需要权限,则使用者可以通过触摸显示屏或者通过远程终端鉴权,一般地,鉴权服务设置于云服务器,即使用者可以通过触摸显示屏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控制模块将相关信息通过无线连接模块传输至云服务器,使用者也可以通过远程终端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并传输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鉴权后,发送反馈信息至触摸显示屏或者
远程终端,使用者得以获得操控权限。
170.对眼波治疗仪的操控包括设置类操控和治疗类操控,设置类操控主要涉及设置治疗模式、治疗强度和治疗时间,治疗类操控主要涉及启动或停止输出眼波。
171.在设置类操控中,治疗模式涉及第一眼波与第二眼波之间的关系,即第一眼波与第二眼波是同频同相输出,还是异频输出还是同频异相输出,这将改变使用者使用时的感受。本实施例接下来以第一眼波和第二眼波同频同相输出为例。治疗强度涉及第一眼波和第二眼波的最大加载电压的调整。治疗时间涉及第一眼波和第二眼波的持续时长。使用者的设置类操控可以存储于易失存储模块也可以存储于非易失存储模块作为下次启动后的默认设置。
172.在设置类操控完成后,或者采用默认的设置后,使用者如图21所示的将输出端的各电极贴片连接至面部,由于第一电极贴片、第二电极贴片、第三电极贴片和第四电极贴片的表面都具有粘性,因此,只需将四个电极贴片依图21粘附于两眼外侧即可,此时,第一组电极贴片和第二组电极贴片分置于使用者眼部两侧。此时,设置于第一电极贴片上的心率监测模块开始采集人体脉搏,从而向控制模块发送中断信号,控制模块收到中断信号后,与心率监测模块建立通讯关系,心率监测模块将反射光强度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反射光强度数据换算成心率作为使用者在未受眼波刺激时的基础心率存储于易失存储模块。
173.使用者通过触摸显示屏、语音指令或者远程终端选择启动输出眼波,控制模块通过触摸显示屏、语音识别模块或者无线连接模块接收到启动指令后向第一脉冲发生模块和第二脉冲发生模块发送脉冲启闭控制指令,使第一脉冲模块和第二脉冲模块启动上电,并同时根据使用者对治疗模式和治疗强度的设置向第一脉冲发生模块发送第一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第一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和第一脉冲电压控制信号,并向第二脉冲发生模块发送第二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第二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和第二脉冲电压控制信号。由于我们以第一眼波和第二眼波同频同相输出为例,因此,第一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和第二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同频同相,第一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和第二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同频同相,第一脉冲电压控制信号和第二脉冲电压控制信号的占空比始终保持相同。
174.具体地,参见图22。图22示出了第一眼波和第二眼波的输出波形,具体地,第一眼波和第二眼波均可分割为在治疗时长内的若干周期,每个周期时长相同,在5毫秒至10毫秒间,即周期频率在100hz至200hz。本实施例采用10毫秒。每个周期又分割为6至12个阶段,本实施例中,每个周期分为10个阶段,即每个阶段为1毫秒。其中至少前5个阶段中,第一眼波和第二眼波的正电压和负电压均彼此交替,而其余阶段则不加载电压。本实施例中,使用者设置的治疗强度决定了正电压和负电压的绝对值的最大值。本实施例以电压的绝对值最大为20v为例。在整个治疗时长中,正电压和负电压的绝对值经历了从最小值缓慢上升至最大值再从最大值缓慢下降至最小值的过程,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中,正电压加载期间,电流从第一电极贴片和第二电极贴片流向第三电极贴片和第四电极贴片;负电压加载期间,电流从第三电极贴片和第四电极贴片流向第一电极贴片和第二电极贴片。
175.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在每个周期的第一阶段、第三阶段和第五阶段向第一脉冲发生模块发送持续时长为1毫秒的第一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并向第二脉冲发生模块发送持续时长为1毫秒的第二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控制模块在每个周期的第二阶段和第四阶
段向第一脉冲发生模块发送持续时长为1毫秒的第一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并向第二脉冲发生模块发送持续时长为1毫秒的第二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控制模块在每个周期的后五个阶段均不发送第一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第一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第二脉冲正电压加载信号和第二脉冲负电压加载信号。同时,在整个治疗时长内的前半段,控制模块向第一脉冲发生模块和第二脉冲发生模块发送的第一脉冲电压控制信号和第二脉冲电压控制信号中,占空比均呈现上升趋势,这即可以是每个周期调整一次占空比,也可以是每若干周期调整一次占空比;而在整个治疗时长的后半段,第一脉冲电压控制信号和第二脉冲电压控制信号中,占空比均呈现下降趋势。上述对第一脉冲电压控制信号和第二脉冲电压控制信号占空比的控制,使得本实施例中的眼波治疗仪在整个治疗时长中,正电压和负电压的绝对值从5v逐步上升到20v,再从20v逐步下降至5v。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一电压调节信号和第二电压调节信号的调压特性,使得在每次正电压加载期间和每次负电压加载期间,其电压绝对值并非呈现为方波,而是在上升沿呈现锯齿状。由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眼波和第二眼波的波形形成如图22所示的波形。
176.在眼波治疗过程中,使用者可以随时通过触摸显示屏、发送语音指令或者远程终端操控停止输出眼波,或者更改治疗强度,使其适合使用者自身。
177.在治疗过程中,控制模块通过心率监测模块随时监测使用者的心率变化。一旦发现使用者的心率高于基础心率达到第一阈值,立即向第一脉冲发生模块和第二脉冲发生模块发送脉冲启闭控制指令,以使第一脉冲发生模块和第二脉冲发生模块停止工作,从而停止输出第一眼波和第二眼波,确保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78.在整个设置和治疗过程中,控制模块可以控制语音播报模块播报预设语音,以对使用者的操控进行反馈,或者对使用者进行提醒,例如中断治疗的原因等。
179.治疗时间到达或者治疗被中断后,控制模块可以将治疗数据存储于非易失存储模块,并通过无线连接模块上报云服务器,如果属于计费治疗,云服务器还可以根据治疗的实际时间进行计费操作,并返回至远程终端,实现远程计费和收款。
180.在眼波治疗仪一段时间未工作或未收到任何指令时控制模块将切断对触摸显示屏、无线连接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和语音播报模块的供电,从而进入休眠或待机状态,为了退出休眠或待机状态,使用者只需按动唤醒按钮,控制模块将恢复对触摸显示屏、无线连接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和语音播报模块的供电。
181.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只需要将外接type

c电源通过type

c端子插入type

c接口,即可实现对电池的充电。
182.使用者如需通过外接usb设备更新系统,可以将带有第二更新程序的外接usb设备连接至第二usb接口,并根据第二更新程序的提示将第二更新程序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再将其存储于非易失存储模块,接着使用者可通过外接usb设备控制眼波治疗仪重启,重启后加载第二更新程序从而实现系统更新。
183.从上面对眼波治疗仪和使用者使用过程的介绍,可以看到,实施例中的眼波治疗仪具有如下效果:
184.本申请的眼波治疗仪由于大量采用芯片实现功能,因此结构简单、集成度高。本申请的第一脉冲发生模块和第二脉冲发生模块,通过接收控制模块的相关控制信号,实现了带有正负电压交替的眼波输出,从而能够使输出端刺激眼部周边组织,从而改善了眼部血
液循环,使眼睛得到快感。本申请的控制模块通过发送实质为pwm信号的第一脉冲电压控制信号和第二脉冲电压控制信号,控制运放单元的升压系数,从而能够精确地调整正电压和负电压的绝对值。本申请的第一脉冲电压控制信号和第二脉冲电压控制信号由于为pwm信号,因此在调压过程中天然地形成上升沿带锯齿的波形,从而能够更好地刺激眼部组织,使快感提升。本申请设置在治疗时长中正电压和负电压的绝对值先上升再下降,能够在开始时避免给使用者以过大的刺激,通过缓慢过渡,使使用者能够适应眼波治疗。本申请通过引入心电监测模块,并在心率上升或者血氧饱和度下降达到一定阈值时立即关闭眼波,确保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申请将心电监测模块附着于一个电极贴片上,从而能够让使用者无感地实现监测,避免了更多的操作步骤。本申请输出端只需通过一个usb端子接入第一usb接口,使得输出端的连接非常方便。本申请通过引入语音识别模块,从而能够方便使用者操控。本申请通过引入无线连接模块,从而使控制模块连接云服务器,进而能够受控于使用者的远程终端,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远程终端,方便使用者使用。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二usb接口和供电模块得以实现对外接usb设备供电,从而使眼波治疗仪具备了移动电源功能。本申请通过设置usb数据传输模块,实现了通过外接usb设置更新系统的功能。本申请通过设置type

c接口和充电模块,实现了对电池的充电。本申请通过设置易失存储模块,实现了对使用过程中的数据的临时存储。本申请通过设置非易失存储模块,实现了系统更新和对重要数据的永久存储。本申请通过设置触摸显示屏,令使用者能够直接操控眼波治疗仪,并能够获得视觉反馈。本申请通过设置唤醒模块,使控制模块和其他易耗电模块得以待机或休眠,节省了电力。本申请通过设置语音播报模块,令使用者在眼波治疗期间能够通过声音得到反馈或提醒。
185.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