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2294发布日期:2021-04-20 23:50阅读:65来源:国知局
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圆管型吻合器包括吻合器本体、活动连接所述吻合器本体的操作把手以及与所述本体配合的钉砧组件。所述吻合器本体包括击发组件和设于远端侧的钉仓组件。在手术过程中,将两段需要吻合起来的组织放置在钉砧组件的钉砧和钉仓组件的钉仓之间,调整钉砧和钉仓的距离来逐渐夹紧组织,然后通过操作把手驱动击发组件使得吻合钉在钉砧成型,完成两段组织的吻合连接。
3.在实际手术操作过程中,圆管型吻合器的本体部分,也就是钉筒部分,需要从组织的一端进入组织腔道。例如,在低位直肠手术中,需经肛门进入,由于肛门为一个肌性开口,且处于收缩状态,将外径大的器械插入到肛门比较困难。又如,在胃旁路手术或者胃袖套式手术中,吻合器的本体需要经组织残端进入小肠,并且在小肠中穿行一段距离。由于在手术中切除病变组织后小肠处于离断状态,且肠壁是贴合在一起的状态,造成圆管型吻合器的钉筒部不容易进入管状组织,同时消化管道内壁为组织粘膜,通常圆管型吻合器在小肠内穿行易对粘膜造成损伤。
4.现有技术中虽然已经出现了一些引导装置,然而现有的引导装置结构十分复杂,并且会大大增加钉仓组件的外径,在实际使用时,可能会因为钉仓组件的外径的增加反而增大钉仓组件进入组织内部的难度。
5.在本实用新型中,远端侧和近端侧是相对于操作者来说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为近端侧,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即更靠近手术位置的一端为远端侧。在吻合器中,内侧与外侧是相对于吻合器的轴心来说的,靠近轴心的一侧为内侧,远离轴心的一侧为外侧。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在基本上不增加钉仓组件外径的基础上,可以很好地引导钉仓组件进入组织内部,并且在钉仓组件到达手术位置后,引导件可以轻松脱离钉筒远端侧。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引导件,用于圆管型吻合器的钉仓组件,所述钉仓组件包括钉筒,所述引导件包括:
8.引导件本体,位于所述钉筒的远端侧,所述引导件本体由一柔性带螺旋环绕形成,且所述引导件本体的外径小于所述钉筒的远端侧的外径;
9.至少一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远端侧连接于所述引导件本体,所述连接部的近端侧连接于所述钉筒的内侧;
10.所述引导件本体受到朝向近端侧的拉力时,所述引导件本体可螺旋解体为带状结构。
11.可选地,所述引导件本体相对于所述钉筒的轴向方向为非对称结构,所述引导件
本体的近端面至少部分活动抵持于所述钉筒的远端面。
12.可选地,所述引导件本体的近端面在沿平行于所述钉筒的轴向方向的横截面中,所述连接部所在位置的半径最小,所述连接部反向的方向半径最大,最小半径大于所述钉筒的内壁半径,最大半径等于所述钉筒的外壁半径。
13.可选地,所述连接部沿所述钉筒的轴向方向延伸。
14.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的近端侧与所述钉筒的内侧形成可拆卸的连接。
15.可选地,所述钉仓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钉筒的内部的推钉片,所述连接部的近端侧形成卡扣,所述卡扣卡在所述钉筒的内侧壁与所述推钉片之间。
16.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的远端侧连接于所述引导件本体的近端侧。
17.可选地,还包括拉绳,所述拉绳连接于所述引导件本体的远端侧。
18.可选地,所述引导件本体的表面至少部分涂覆有润滑剂。
19.可选地,还包括柔性的外套,所述外套覆盖所述引导件本体的外侧面,且所述外套与所述引导件本体固定连接。
20.可选地,所述外套的近端侧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钉筒的外侧。
21.可选地,所述外套在初始状态下套设于所述钉筒的远端侧的部分的厚度小于0.1毫米。
22.可选地,所述外套在初始状态下套设于所述钉筒的远端侧的部分为弹性的。
23.可选地,所述外套的外表面至少部分涂覆有润滑剂。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圆管型吻合器,包括所述的引导件。
2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具有如下优点: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圆管型吻合器的引导件,在基本上不增加钉仓组件外径的基础上,可以很好地引导钉仓组件进入组织内部,对残端组织和组织的粘膜层进行保护,并且在钉仓组件到达手术位置后,引导件可以轻松脱离钉筒远端侧,而不影响手术正常进行,手术操作简单,提高了操作者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引导件和钉仓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图1中a

a方向剖视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引导件和钉仓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图2中b

b方向剖视图。
32.附图标记:
[0033]1ꢀꢀꢀꢀꢀ
引导件本体
ꢀꢀꢀꢀꢀꢀꢀꢀꢀꢀꢀꢀꢀ4ꢀꢀꢀꢀ
外套
[0034]
11
ꢀꢀꢀꢀ
引导件本体的远端侧
ꢀꢀꢀꢀꢀ
41
ꢀꢀꢀ
外套的远端侧
[0035]
111
ꢀꢀꢀ
开孔
ꢀꢀꢀꢀꢀꢀꢀꢀꢀꢀꢀꢀꢀꢀꢀꢀꢀꢀꢀ
42
ꢀꢀꢀ
外套的近端侧
[0036]
12
ꢀꢀꢀꢀ
引导件本体的近端侧
ꢀꢀꢀꢀꢀ7ꢀꢀꢀꢀ
钉筒
[0037]2ꢀꢀꢀꢀꢀ
连接部
ꢀꢀꢀꢀꢀꢀꢀꢀꢀꢀꢀꢀꢀꢀꢀꢀꢀ
71
ꢀꢀꢀ
钉筒的远端侧
[0038]
21
ꢀꢀꢀꢀ
连接部的远端侧
ꢀꢀꢀꢀꢀꢀꢀꢀꢀ
72
ꢀꢀꢀ
钉筒的近端侧
[0039]
22
ꢀꢀꢀꢀ
连接部的近端侧
ꢀꢀꢀꢀꢀꢀꢀꢀꢀ
73
ꢀꢀꢀꢀ
视窗
[0040]3ꢀꢀꢀꢀꢀ
拉绳
ꢀꢀꢀꢀꢀꢀꢀꢀꢀꢀꢀꢀꢀꢀꢀꢀꢀꢀꢀ
74
ꢀꢀꢀꢀ
钉筒的内部腔体
[0041]
31
ꢀꢀꢀꢀ
拉绳的远端侧
ꢀꢀꢀꢀꢀꢀꢀꢀꢀꢀꢀ8ꢀꢀꢀꢀꢀ
推钉片
[0042]
32
ꢀꢀꢀꢀ
拉绳的近端侧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004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圆管型吻合器的引导件以及包括该引导件的圆管型吻合器。所述圆管吻合器包括吻合器本体、活动连接所述吻合器本体的操作把手以及与所述本体配合的钉砧组件。所述吻合器本体包括设于远端侧的钉仓组件。手术时,需要钉仓组件进入组织内部,向前运动而到达手术位置。所述引导件用于更好地引导所述钉仓组件进入手术部位。
[0045]
具体地,所述引导件包括:引导件本体和至少一个连接部。所述引导件本体作为引导钉仓组件的主体,其位于所述钉筒的远端侧。所述引导件本体由一柔性带螺旋环绕形成,且所述引导件本体的外径小于所述钉筒的远端侧的外径,由此不会增加钉仓组件的外径。所述连接部用于将引导件本体连接于钉筒,其远端侧连接于所述引导件本体,近端侧连接于所述钉筒的内侧。所述引导件本体可以连接于一拉绳,在初始状态下,所述拉绳受到朝向近端侧的外力时,所述拉绳可拉动所述引导件本体,使得所述引导件本体螺旋解体为带状结构,可与钉筒的远端侧分离而至少部分进入到钉筒的内部,此状态为脱离状态,从而不会影响吻合器的击发。
[0046]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各个具体实施例的引导件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各个具体实施例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0047]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引导件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引导件包括引导件本体1、至少一个连接部2和拉绳3。所述引导件的状态分为初始状态和脱离状态。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引导件本体1位于所述钉筒7的远端侧71,所述引导件本体1由一柔性带螺旋环绕形成,且所述引导件本体1的外径小于所述钉筒7的远端侧71的外径。由此,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引导件本体1可以对进入组织的钉仓组件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并且由于引导件本体1的外径小于钉筒7的远端侧71的外径,引导件本体1也不会增加钉仓组件的外径,不会对钉仓组件在组织中的运动增加额外的阻碍。
[0048]
所述连接部2用于实现引导件本体1和钉筒7的连接。所述连接部2的远端侧21连接于所述引导件本体1,所述连接部2的近端侧22连接于所述钉筒7的内侧。所述拉绳3的远端侧31连接于所述引导件本体1的远端侧。
[0049]
在初始状态下,所述拉绳3受到朝向近端侧的外力时,所述拉绳3可拉动所述引导件本体1,使得所述引导件本体1螺旋解体为带状结构,所述引导件本体1螺旋解体后,可以在拉绳3的作用下脱离钉筒7的远端侧71,并至少部分进入到钉筒7的内部腔体74,此时为脱离状态。此时,由于引导件本体1不会阻碍钉筒7的远端侧,也就不会影响钉仓组件正常的切
割和吻合动作,吻合器可以正常击发。
[0050]
在该实施例中,远端侧和近端侧是相对于操作者来说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为近端侧,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即更靠近手术位置的一端为远端侧,沿所述吻合器的轴心的方向为轴向,即从吻合器的远端侧到近端侧的方向,或从吻合器的近端侧到远端侧的方向。例如,在图1和图2的视角中,对于钉筒7来说,其远端侧71为上方一侧,近端侧72为下方一侧。对于引导件本体1来说,其远端侧11为上方一侧,近端侧12为下方一侧。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钉筒7来说,内侧和外侧是相对于钉筒7的轴心来说的,靠近轴心的一侧为内侧,远离轴心的一侧为外侧。对于引导件本体1来说,引导件本体1的外侧和内侧是相对于钉筒7的轴心来说的,其朝向钉筒7的轴心一侧为内侧面,其背离钉筒7的轴心的一侧为外侧面,即在钉仓组件进入组织后,引导件本体1与组织直接接触的一侧为外侧面。
[0051]
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部2沿所述钉筒7的轴向方向延伸,可以进一步起到对引导件本体1的轴向支撑作用,避免在初始状态下,引导件本体1向钉筒7内部的塌陷。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的远端侧21可以连接于所述引导件本体1的近端侧12。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2的远端侧21也可以连接于所述引导件本体1的远端侧11,或连接于所述引导件本体1其他位置的内侧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2]
如图2所示,所述引导件本体1相对于所述钉筒7的轴向方向为非对称结构,所述引导件本体1的近端侧12的端面周向方向上至少部分活动抵持于所述钉筒7的远端侧71的端面。具体地,所述引导件本体1的近端侧12的端面在沿平行于所述钉筒7的轴向方向的横截面(即对应于图2中的横截面)中,所述连接部2所在位置的半径r1最小,所述连接部2反向的方向半径r2最大,最小半径r1大于所述钉筒7的内壁半径,最大半径r2等于所述钉筒7的外壁半径,从而将引导件本体1稳定地固定于钉筒7的远端侧71,也实现对钉筒7远端面的周向覆盖。同时,由于连接部2所在位置的半径r1最小,可以减小在将引导件本体1拉入到钉筒7内部时,钉筒7的远端侧71端面对引导件本体1和连接部2的阻力,并且使得在脱离状态时,继续拉动拉绳32时,引导件可以更顺畅地从钉筒7中拉出。
[0053]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的近端侧22可以与所述钉筒7的内侧形成可拆卸的连接。由此,在脱离状态下,进一步拉动拉绳3,也可以将引导件本体1、连接部2和拉绳3一起完全通过钉筒7的视窗73从钉筒7中拉出,此时为移除状态。并且连接部2优选为柔性材料制成,可以更容易地将其从钉筒7中移除。但移除状态并不是必须的,并且连接部2的近端侧22和钉筒7的内侧也可以形成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2和所述引导件本体1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是单独的两个结构,其可以采用硅胶材料、塑料材料、塑胶材料、橡胶材料等制成,例如采用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又称人造橡胶或合成橡胶)。
[0054]
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钉仓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钉筒7的内部的推钉片8,所述连接部2的近端侧22形成卡扣,所述卡扣卡在所述钉筒7的内侧壁与所述推钉片8之间。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2的近端侧22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与钉筒7的内侧进行连接,而不限于此处示出的方式,例如,也可以在钉筒7的内侧壁开设凹槽,将连接部2的近端侧22插入凹槽中,或在钉筒7的内侧壁设置凸起,将连接部2的近端侧22开口并连接于所述凸起上等等。
[0055]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拉绳3的远端侧31连接于所述引导件本体1的远端侧11,所述拉绳3的近端侧32从所述钉筒7的视窗73中向外伸出。具体地,所述引导件本体1的远端侧11
可以设置有开口111,拉绳3的远端侧31固定在开口111处。在初始状态下,所述拉绳3受到朝向近端侧的外力时,所述拉绳3可拉动所述引导件本体1,使得所述引导件本体1从其远端侧11向近端侧12逐渐螺旋解体为带状结构。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拉绳3的远端侧31还可以连接于所述引导件本体1的近端侧12,使得在拉绳3向近端侧拉动引导件本体1的近端侧时12,引导件本体1从其近端侧12向远端侧11逐渐螺旋解体为带状结构。此外,所述拉绳3还可以连接于所述引导件本体1的其他位置的内侧面,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现有技术的吻合器的视窗为对称设置的多个,优选地,所述拉绳3设置成从远离连接部2的视窗中向外伸出,以实现更好地解体。
[0056]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引导件本体1的表面可以至少部分涂覆有润滑剂,从而为钉仓组件进入组织提供更好的引导作用,减小引导件本体1与组织表面接触时的摩擦力,减小对组织的损伤。所述润滑剂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已有的油性润滑剂、水性润滑剂等。例如对引导件本体1的外侧面进行亲水性涂层,在使用前,引导件本体1表面蘸水,会变得非常润滑,此技术已经在外科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
[0057]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引导件本体1的远端侧11的外径小于近端侧12的外径,从而形成一个锥形结构,可以更好地引导钉仓组件进入组织,并且进一步减小引导件本体1和组织表面接触时的摩擦力。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引导件本体1的远端侧11的外径等于近端侧12的外径,形成圆柱形结构,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8]
如图3和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引导件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引导件还包括柔性的外套4,所述外套4覆盖所述引导件本体1的外侧面,且所述外套4与所述引导件本体1固定连接。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外套4和所述引导件本体1一起位于钉筒7的远端侧71,并且对钉仓组件进入组织提供引导作用。外套4可以进一步减小引导件本体1的外表面与组织表面接触时的摩擦力,减小组织损伤。在钉仓组件到达手术位置之后,医生可以拉动拉绳3,首先拉动引导件本体1螺旋解体,在引导件本体1与钉筒7的远端侧71脱离后,引导件本体1拉动外套4一起朝向近端侧运动,而使得外套4至少部分进入到钉筒7的内部腔体74中,此时为脱离状态,而不会影响手术正常进行。在脱离状态下,进一步地拉动拉绳3,可以将引导件本体1带动外套4一起从视窗73中拉出钉筒7,此时为移除状态,但移除状态并不是必须的,在引导件本体1和外套4进入到钉筒7的内部腔体74后,如果不会阻挡到钉砧拉杆的伸出以及推钉片的运动,则无需将引导件本体1和外套4移除,可以在吻合器击发完成后,将引导件随钉仓组件一起移出组织。
[0059]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外套4的近端侧42可以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钉筒7的外侧。由此,所述外套4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组织的作用,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引导件本体1与钉筒7在初始状态下的连接强度,在初始状态下,外套4的近端侧42固定于钉筒7的远端侧71,可以避免在钉仓组件在组织中运动时,引导件本体1与钉筒7的远端侧71脱离。外套4可以与引导件本体1的近端侧12相连接,在引导件本体1从远端侧11向近端侧12螺旋解体完成后再将外套4向近端侧拉动,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外套4也可以与引导件本体1的远端侧11相连接,或与其他位置相连接,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套4的近端侧42可以进一步向钉筒7的近端侧71方向延伸,例如外套4可以至少部分覆盖钉筒7的视窗73,以对视窗73的侧面与组织接触的位置进行保护。
[0060]
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所述外套4的近端侧42套设在钉筒7的外侧面,为了减小对
钉筒7的外径的影响,所述外套4优选为采用薄膜结构,例如硅胶薄膜、橡胶薄膜、塑胶薄膜等等。所述外套4在初始状态下套设于所述钉筒7的远端侧71的部分的厚度优选小于0.1毫米,例如在0.01毫米~0.1毫米的范围内选择。由此,所述外套4基本上不会增加钉仓组件的外径,也就不会因为引导件的存在而增加钉仓组件进入组织内部的负担。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套4的厚度也可以在其他范围内选择,而不限于此处列出的数值范围。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外套4也可以采用柔性织物制成,例如编织物、针织物等,织物所采用的材料可以是人造纤维材料或采用聚合物挤压法得到的纺丝等,所述外套4优选采用弹性的织物。
[0061]
所述外套4在初始状态下套设于所述钉筒7的远端侧71的部分可以为弹性的,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外套4的近端侧42处于扩张状态,以将钉筒7箍紧,避免在钉仓组件未到达手术部位时,引导件意外的脱离。
[0062]
为了进一步提高引导件对钉仓组件的引导作用,减小引导件表面与组织表面的摩擦力,所述外套4的外表面可以至少部分涂覆有润滑剂,从而减小钉仓组件在组织中运动时对组织的损伤。所述润滑剂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油性润滑剂或水性润滑剂等。例如对外套4的外侧面进行亲水性涂层,在使用前,外套4表面蘸水,会变得非常润滑,此技术已经在外科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
[0063]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引导件,在未使用前,可以单独放置而不安装于吻合器的钉筒部,由使用者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安装,操作也比较简单,只需要将引导件安装在钉筒7的远端侧71,在一些实施例中,需要将外套4套设在钉筒7的远端侧71;也可以直接安装于吻合器的钉筒部,不需要使用者自行安装。
[0064]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具有如下优点:
[0065]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圆管型吻合器的引导件,在基本上不增加钉仓组件外径的基础上,可以很好地引导钉仓组件进入组织内部,对残端组织和组织的粘膜层进行保护,并且在钉仓组件到达手术位置后,引导件可以轻松脱离钉筒远端侧,而不影响手术正常进行,手术操作简单,提高了操作者的使用体验。
[0066]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