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肝脏肿瘤等多种常见疾病很容易引起腹腔积水,在病因无法去除的情况下积水始终存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常会使用引流装置将患者体内的腹腔积水进行引流排出治疗。
但是现有的引流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是引流过程中引流管容易被堵塞,若是多次更换工具不仅会浪费时间和耽误治疗效率,还会给病人带来较大的痛苦,并且引流管与引流瓶多采用螺纹连接放置进行固定连接,分离时两者需要大幅转动,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引流瓶,所述引流瓶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微型吸气泵,所述引流瓶顶部的另一侧固定套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套装管,所述套装管与进液管之间卡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底部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夹持弧板,所述夹持弧板的一侧活动套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中部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内螺纹块,所述内螺纹块的底面固定连接在底座的顶面,所述引流管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与引流管顶部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斜流阀管,所述分流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微型水泵机构,所述微型水泵机构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消毒液瓶,所述消毒液瓶的底面固定连接在底座顶面的另一侧。
可选的,所述微型水泵机构的内部包括有输水管和吸水管,且微型水泵机构一侧的吸水管固定套接在消毒液瓶的内部,所述微型水泵机构另一侧的输水管一端固定套接在分流管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消毒液瓶与引流瓶的正面均设置有刻度,且消毒液瓶与引流瓶均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消毒液瓶顶面的一侧固定套接进水管,所述引流瓶底部的一侧固定套接有出液阀管。
可选的,所述引流管底端的端面活动连接有密封圈,且密封圈固定套接在套装管底部的表面,所述引流管顶部的两侧开设有侧流孔,所述引流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控流阀。
可选的,所述分流管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套接有一个斜流阀管,且两个斜流阀管均为倾斜状并均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分流管顶部的斜流阀管倾斜趋向引流管的顶部,所述分流管底部的斜流阀管倾斜趋向引流管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扭环,且螺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防脱块,所述螺杆另一端的防脱块活动套接在夹持弧板一侧的内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通过分流管以及其顶部与底部固定套接的斜流阀管对引流管的内部构成双向清塞通道结构,后配合利用微型水泵机构将消毒液瓶的内部消毒液输入到双向清塞通道结构内部,使得消毒液分成两方向进入到引流管内部,继而对引流管的堵塞位置进行冲洗,解决现有引流装置引管容易堵塞的问题,并且双向清塞通道结构采用外挂式设计,避免挤占引流管内部的空间位置,进一步降低引流管堵塞的几率。
2、本申请通过进液管与套装管形成卡接结构对引流管底部进行初步卡接固定,再通过螺杆以内螺纹块为支撑结构推动夹持弧板与引流管进行挤压固定,最终使引流管的底部固定套接在引流瓶的内部,由此来解决现有引流装置在引流过程中因特殊情况分离引流管与引流瓶时,两者大幅度移动或者转动分离容易对患者照成二次损伤的问题,并提高引流管与引流瓶分离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结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结构进液管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结构引流管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结构套装管仰视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引流瓶;3、进液管;4、套装管;5、引流管;6、夹持弧板;7、螺杆;8、内螺纹块;9、斜流阀管;10、分流管;11、微型水泵机构;12、消毒液瓶;13、微型吸气泵;14、控流阀;15、密封圈;16、侧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引流瓶2,引流瓶2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微型吸气泵13,引流瓶2顶部的另一侧固定套接有进液管3,进液管3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套装管4,套装管4与进液管3之间卡接有引流管5,引流管5底端的端面活动连接有密封圈15,且密封圈15固定套接在套装管4底部的表面,引流管5顶部的两侧开设有侧流孔16,引流管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控流阀14,密封圈15对引流管5、套装管4、进液管3三者连接缝隙进行填补,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引流管5底部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夹持弧板6,夹持弧板6的一侧活动套接有螺杆7,螺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扭环,且螺杆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防脱块,螺杆7另一端的防脱块活动套接在夹持弧板6一侧的内部,通过进液管3与套装管4形成卡接结构对引流管5底部进行初步卡接固定,再通过螺杆7以内螺纹块8为支撑结构推动夹持弧板6与引流管5进行挤压固定,最终使引流管5的底部固定套接在引流瓶2的内部,由此来解决现有引流装置在引流过程中因特殊情况分离引流管5与引流瓶2时,两者大幅度移动或者转动分离容易对患者照成二次损伤的问题,并提高引流管5与引流瓶2分离的便捷性,螺杆7中部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内螺纹块8,内螺纹块8的底面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顶面,引流管5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分流管10,分流管10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套接有一个斜流阀管9,且两个斜流阀管9均为倾斜状并均设置有单向阀,分流管10顶部的斜流阀管9倾斜趋向引流管5的顶部,分流管10底部的斜流阀管9倾斜趋向引流管5的底部,斜流阀管9一端设置的单向阀可避免后续清塞冲洗作业时,混合积液通过斜流阀管9回流至后续的消毒液瓶12的内部污染消毒液,分流管10与引流管5顶部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斜流阀管9,分流管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微型水泵机构11,微型水泵机构11的内部包括有输水管和吸水管,且微型水泵机构11一侧的吸水管固定套接在消毒液瓶12的内部,微型水泵机构11另一侧的输水管一端固定套接在分流管10的内部,通过分流管10以及其顶部与底部固定套接的斜流阀管9对引流管5的内部构成双向清塞通道结构,后配合利用微型水泵机构11将后续的消毒液瓶12的内部消毒液输入到双向清塞通道结构内部,使得消毒液分成两方向进入到引流管5内部,继而对引流管5的堵塞位置进行冲洗,解决现有引流装置引管容易堵塞的问题,并且双向清塞通道结构采用外挂式设计,避免挤占引流管5内部的空间位置,进一步降低引流管5堵塞的几率,微型水泵机构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消毒液瓶12,消毒液瓶12与引流瓶2的正面均设置有刻度,且消毒液瓶12与引流瓶2均为透明材料制成,消毒液瓶12顶面的一侧固定套接进水管,引流瓶2底部的一侧固定套接有出液阀管,消毒液瓶12与引流瓶2均为透明材料的特点与其各自正面设置的刻度有利医务人员全程掌控消毒液瓶12与引流瓶2内部的空间余量,提高装置的可控性,消毒液瓶12的底面固定连接在底座1顶面的另一侧。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在使用时,将引流管5的顶端插入到患者的引流创口处,打开控流阀14,然后启动微型吸气泵13,由微型吸气泵13将引流瓶2内部的空气抽出继而在引流瓶2的内部制造出负压空间,进而使患者腹部的积液通过引流管5流入到引流瓶2的内部,实现引流治疗,而当引流管5的内部出现堵塞时,启动微型水泵机构11以及打开斜流阀管9一端设置的单向阀,由微型水泵机构11将消毒液瓶12内部消毒液输送至由分流管10以及其顶部与底部固定套接的斜流阀管9内部,进而将消毒液分为上行和下行两个流动趋向进入到引流管5的内部继而对引流管5的内部进行双向清塞,待解决引流管5内部堵塞问题后关闭微型水泵机构11,而当引流管5与引流瓶2需要分离时,旋转螺杆7,利用螺杆7带动夹持弧板6脱离引流管5底部的表面,然后上拉引流管5使引流管5从套装管4与进液管3之间脱出,便完成引流管5与引流瓶2的脱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