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摩前胸及肩背部的气压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3519发布日期:2021-04-21 00:0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摩前胸及肩背部的气压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按摩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同时按摩前胸及肩背部的气压按摩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按摩器主要是利用电机带动按摩头的转动或震动进行揉搓、敲击、拍打等方式分别对前胸、肩背部按摩,并没有一种能够模仿人手同时对前胸、肩背部进行挤捏的按摩器。而且这种利用机械转动或震动的钢性按摩会使用户产生疼痛感,并存在按摩头搓伤或敲伤用户的现象,导致用户的体验感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前胸及肩背部的气压按摩器,该按摩器能够模仿人手同时对前胸和肩背部进行挤捏按摩,可有效地缓解人体的疲劳感,且操作方便。
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一种按摩前胸及肩背部的气压按摩器,包括按摩器主体、主机盒、气袋,所述按摩器主体在戴用时围绕肩颈部且朝向前胸部弯曲延伸形成左、右臂,且在肩颈部朝向背部的方向延伸形成凸起部;
5.所述主机盒置于凸起部的外侧,主机盒的内部安装有气泵、气阀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气泵、气阀电连接,所述气袋包括前胸气袋、肩背气袋,所述前胸气袋设置于左、右臂与前胸部接触位置的前端内侧,所述肩背气袋设置于凸起部与肩背部接触位置的内侧,所述前胸气袋与肩背气袋形成夹角,所述前胸气袋与肩背气袋分别通过气管与气泵连接,所述气阀设置于气管上。
6.优选地,所述按摩器主体与肩部接触弯曲处的内侧还设有加热片,所述加热片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7.优选地,所述前胸气袋上设有按摩凸粒。
8.优选地,所述前胸气袋为双层气袋。
9.优选地,所述肩背气袋上设有按摩凸指,按摩凸指朝肩背部的方向形成翘曲变形。
10.优选地,所述肩背气袋包括左、右肩背气袋,左、右肩背气袋分别左、右并列设置在所述凸起部与肩背部接触位置的内侧。
11.优选地,所述按摩器主体上分别套有内套、外布套,所述外布套与左、右臂端部对应的位置设有手拉环。
12.优选地,所述按摩器主体由成型海绵和海绵骨架组成,海绵骨架支撑在成型海绵的内部。
13.优选地,所述按摩器主体上设有控制开关和功能调节按钮,控制开关和功能调节按钮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14.优选地,所述气阀为电磁阀。
15.优选地,所述按摩凸粒和按摩凸指的材质为塑料。
16.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增益效果在于:
17.本实用新型的按摩器主体的左、右臂相当于人的左、右手,左、右臂的前端相当于人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和或其中之一,凸起部相当于人手的大拇指,弯曲处相当于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虎口;按摩时,将按摩器主体围绕在肩颈部,相当于人将左、右手放置于左、右肩部,左、右臂的前端与前胸部接触相当于人左、右手的手指与前胸部接触,凸起部与肩背部接触相当于人左、右手的大拇指与肩背部接触,弯曲处与肩部接触相当于人手的虎口与肩部接触,前胸气袋安装在左、右臂的前端内侧相当于人手手指的指肚,肩背气袋安装在凸起部的内侧相当于人手大拇指的指肚,前胸气袋与肩背气袋形成夹角相当于人手大拇指的指肚与其他手指指肚存在一定的长度差或高度差,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气泵给前胸气袋和肩背气袋提供气源,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气阀给前胸气袋和肩背气袋充放气,通过充气和放气的反复交替,模拟出人左、右手挤捏按摩左、右前胸和肩背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前胸气袋和肩背气袋两组气袋加压按摩模拟出人手按摩的柔和感,避免机械结构钢性按摩给使用者带来疼痛感。
18.另外,在按摩器主体的弯曲处还设有加热片,可对肩部进行热疗,以缓解使用者肩部的疲劳感。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产品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分解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产品的肩背气袋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产品的肩背气袋俯视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产品侧视图;
24.图6是人手的示意图。
25.标号说明:1

按摩器主体;11

凸起部;111

外侧;112

内侧;12

弯曲处;13

成型海绵;14

海绵骨架;15

凹槽;16

左臂;17

右臂;18

前端内侧;19

前端外侧;2

主机盒;21

上盖;22

下盖;23

气泵;24

气阀;25

控制电路;3

前胸气袋;31

按摩凸粒;4

肩背气袋;41

按摩凸指;42

单层气囊;43

单层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5

加热片;6

内套;7

外布套;71

手拉环;1
’‑
手;11
’‑
大拇指;12
’‑
虎口;13
’‑
食指;14
’‑
中指;15
’‑
无名指;16
’‑
小拇指。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

6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27.如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摩前胸及肩背部的气压按摩器,包括按摩器主体1、主机盒2、气袋,所述按摩器主体1在戴用时围绕肩颈部且朝向前胸部弯曲延伸形成左臂16、右臂17,且在肩颈部朝向背部的方向延伸形成凸起部11;所述主机盒2置于凸起部11的外侧111,主机盒2包括上盖21、下盖22,所述上盖21和下盖22盖合在一起形成盒体,盒体内部设有内腔,内腔供气泵23、气阀24和控制电路25放置,所述控制电路25与气泵23、气阀24电连接,所述气袋包括前胸气袋3、肩背气袋4,所述前胸气袋3设置于左臂16、右臂17与前胸部接触位置的前端内侧18,所述肩背气袋4设置于凸起部11与肩背部接触位置的内侧112,所述前胸气袋3与肩背气袋4形成夹角,所述前胸气袋3与肩背气袋4分别通过气管与气
泵23连接,所述气阀24设置于气管上,该气阀24为电磁阀。与现有按摩器的机械按摩方式相比,本案利用气泵23加压的原理,通过气阀24控制前胸气袋3和肩背气袋4的充放气,实现同时对前胸部和肩背部进行按摩,气压按摩大大降低了按摩器对人体的冲击,还能迅速缓解使用者的疲劳感,为使用者提供愉悦的按摩享受。
28.为舒缓使用者的疲劳感,本案在按摩器主体1上还增设了加热片5,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片5位于所述按摩器主体1与肩部接触弯曲处12的内侧,加热片5与控制电路25电连接,在按摩的同时加热片5可对肩部起到热疗的效果,加快疲劳感的释放,让使用者恢复元气。
29.由于前胸的肌肤较为柔软,为加强前胸的按摩强度,本案将前胸气袋3设计为双层气袋,且在前胸气袋3上设有由塑料制成的按摩凸粒31;由于肩背骨骼较多,按摩时比较费力,所以将肩背气袋4设计为单层气袋,且在肩背气袋4上设有由塑料制成的按摩凸指41,按摩凸指41朝肩背部的方向翘曲变形呈钩状,如图3所示,可模拟人手挤捏的按摩方式对前胸和肩背进行按摩。
30.如图4所示,两个单层气囊42先后通过热压工艺压合在单层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43上形成肩背气袋4,两个单层气囊42边缘部分重叠但没有压合成一体,如图1所示,所述肩背气袋4包括左、右肩背气袋4,左、右肩背气袋4分别左、右并列设置在所述凸起部11与肩背部接触位置的内侧112,肩背气袋4压合到位后,可满足120kpa压力下充气15s,保压10s,30000次内不会破裂漏气。
31.如图2所示,为保持按摩器主体1的清洁,方便使用者清洗,本案于按摩器主体1上分别套有内套6、外布套7,所述外布套7与左臂16、右臂17端部对应的位置设有手拉环71,可手动加强按摩部位的按摩强度。所述按摩器主体1由成型海绵13和海绵骨架14组成,海绵骨架14支撑在成型海绵13的内部。
32.另外,依据大多数人的用手习惯,本实施例中在按摩器主体1右臂17与前胸部接触位置的前端外侧19设有一凹槽15,凹槽15供控制开关和功能调节按钮组件放置,控制开关和功能调节按钮与控制电路25电连接,方便使用者根据自身的疲劳程度,调整按摩强度;其中凹槽15亦可设置在左臂16与前胸部接触位置的前端外侧19。
33.按摩器是利用人体工程力学以及中医经络学的原理,通过电源或者物理作用自动发热,模拟人手敲打的温热捶打功能,提供如真人按摩般的舒服享受。
34.如图1

3、图6所示,本案的按摩器主体1的左臂16、右臂17相当于人的左、右手1’,左臂16、右臂17的前端相当于人的食指13’、中指14’、无名指15’、小拇指16’的和或其中之一,凸起部11相当于人手的大拇指11’,弯曲处12相当于大拇指11’与食指13’之间的虎口12’;按摩时,将按摩器主体1围绕在肩颈部,相当于人将左、右手放置于左、右肩部,左臂16、右臂17的前端与前胸部接触相当于人左、右手的手指与前胸部接触,凸起部11相当于人左、右手的大拇指11’与肩背部接触,弯曲处12相当于人手的虎口12’与肩部接触,前胸气袋3安装在左臂16、右臂17的前端内侧18相当人手手指的指肚,肩背气袋4安装在凸起部11的内侧相当于人手大拇指11’的指肚,前胸气袋3与肩背气袋4形成夹角相当于人手大拇指11’的指肚与其他手指指肚存在一定的长度差或高度差,通过控制电路25控制气泵23给前胸气袋3和肩背气袋4提供气源,通过控制电路25控制气阀24给前胸气袋3和肩背气袋4充放气,通过充气和放气的反复交替,模拟出人左、右手挤捏按摩左、右前胸和肩背的效果。
35.如上所述,本案通过前胸气袋3和肩背气袋4两组气袋加压按摩模拟出人手按摩的柔和感,避免机械结构钢性按摩给使用者带来疼痛感。另外,在按摩器主体1的弯曲处12还设有加热片5,可对肩部进行热疗,以缓解使用者肩部的疲劳感。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