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坐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1382发布日期:2021-04-13 23:22阅读:65来源:国知局
杀菌坐垫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杀菌坐垫。


背景技术:

2.压疮又称为褥疮或压力性溃疡,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或者长期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引起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导致软组织变性、溃烂和坏死。
3.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健康的关注,人们在对压疮预防上面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并且开发了很多的产品,比如对于床垫就有无源和有源2种,而对于坐垫也是如此,坐垫中无源的较多,而有源的较少。
4.对于无源产品来说,在患者使用过程中,身体与产品接触的位置基本处于密闭的空间,在此空间中的皮肤产生高温高湿的空气,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产生和繁殖;对于有源产品来说,在患者使用时,身体与产品接触的位置不会产生密闭的空间,还在泄气的过程中,把泄放的气体排放到坐垫中,被动带走部分高温高湿的气体,但是无源产品和有源产品都不具有彻底和主动杀菌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气囊垫不具有杀菌功能问题,提供一种杀菌坐垫。
6.一种杀菌坐垫,所述的杀菌坐垫包括:气囊垫、与所述气囊垫连通的充泄气装置以及与所述充泄气装置连通的杀菌装置;
7.所述气囊垫包括多个子气囊,相邻所述子气囊之间具有气囊间隙;
8.所述充泄气装置设有排气口,所述充泄气装置用于对所述气囊垫进行充泄气;
9.所述杀菌装置,与所述充泄气装置的排气口连通,用于将杀菌气体通入所述排气口,所述杀菌气体在所述充泄气装置的充泄气作用下,通过所述排气口排出至所述气囊间隙。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垫的表层覆盖有抑菌膜层。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垫的材料至少含有纳米银离子或二氧化钛其中一种。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泄气装置包括气泵、充泄气管道以及设有所述排气口的排气管道;
13.所述气泵通过所述充泄气管道与所述气囊垫连通,用于对所述气囊垫进行充泄气;以及
14.所述排气管道设于所述气囊间隙,所述充泄气管道通过所述排气管道与外部环境连通。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杀菌装置与所述排气管道连通,用于将所述杀菌气体输送至所述充泄气装置,所述杀菌气体经所述排气管道的排气口排出。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杀菌装置包括紫外光源以及容纳所述紫外光源的壳体;
17.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气泵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排气管道连通;
18.所述紫外光源用于照射所述气泵输出的气体,产生所述杀菌气体。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杀菌装置包括杀菌气体容器和气体开关;
20.所述杀菌气体容器开设有容器开口,所述容器开口与所述排气管道连通;
21.所述气体开关设置于所述容器开口;
22.所述杀菌气体容器中存储有杀菌气体,通过开启所述气体开关,释放所述杀菌气体经所述排气管道排出至所述气囊间隙。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杀菌装置为杀菌气体发生器;
24.所述杀菌气体发生器与所述排气管道连通,用于生成所述杀菌气体并将所述杀菌气体经所述排气管道的排气口排出。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泄气装置具有充气状态和泄气状态;
26.所述充泄气装置处于充气状态时,所述杀菌装置停止工作;
27.所述充泄气装置处于泄气状态时,所述杀菌装置将杀菌气体输送至所述充泄气装置,经所述排气管道的排气口排出。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道设置有泄气阀,所述泄气阀用于控制所述排气管道开启或关闭。
29.上述杀菌坐垫,通过设置杀菌装置与充泄气装置的排气口连通,当气囊垫泄气时,将杀菌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口排出至气囊间隙,对气囊垫表面进行杀菌并带走残留气体、消除异味。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杀菌坐垫的模块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杀菌坐垫的模块示意图;
32.图3为图2杀菌坐垫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第一实施例中杀菌坐垫的模块示意图;
34.图5为第二实施例中杀菌坐垫的模块示意图;
35.图6为第三实施例中杀菌坐垫的模块示意图;
36.图7为第三实施例中杀菌坐垫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7.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杀菌坐垫的结构示意图;
38.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杀菌坐垫充泄气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40.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申请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申请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41.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42.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申请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申请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43.压疮是康复医学中常见的并发症,非原发病,大多是因其他的原发病未经很好的护理而造成的损伤压疮,易发于长期卧床、体质衰弱、翻身不便以及肢体感觉障碍者。对于压疮,预防重于治疗,充分注重预防完全可以防止其发生;一旦已形成压疮,在治疗上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会影响主要疾病的治疗。然而,目前用于预防压疮的产品不具有杀菌功能。
44.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杀菌坐垫,可以主动杀菌和消除异味,有效防止细菌滋生。
45.杀菌坐垫包括:气囊垫200、与气囊垫200连通的充泄气装置400以及与充泄气装置400连通的杀菌装置100。具体地,气囊垫200包括多个子气囊,相邻子气囊之间具有气囊间隙。充泄气装置400设有排气口431,排气口431位于气囊间隙处,充泄气装置400用于对气囊垫200进行充泄气。杀菌装置100,与充泄气装置400的排气口431连通,用于将杀菌气体通过排气口431排出至气囊间隙。可以理解,子气囊截面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中任意一种。充泄气装置400设有排气口431,排气口431位于气囊间隙处,杀菌装置 100与充泄气装置400连通,将排出的杀菌气体流经气囊间隙,对气囊垫200表面进行杀菌。充泄气装置400外接有供电装置,供电装置为充泄气装置400提供运行电能。
46.进一步地,气囊垫200具有交叉设置的第一方向气囊间隙和第二方向气囊间隙;排
气管道430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口431;排气管道430设于第一方向气囊间隙和/或第二方向气囊间隙,排气口431设置在第一方向气囊间隙和第二方向囊间隙的交叉位置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方向气囊间隙为横向气囊间隙,第二方向气囊间隙为竖向气囊间隙,排气管道430伸入横向气囊间隙和/或竖向气囊间隙,排气口431设置在横向气囊间隙和竖向气囊间隙的交叉位置处。排气管道430为硬质管道,排气管道430呈直线型位于气囊垫200竖向气囊间隙中,在与每个横向气囊间隙交叉位置处均设置有排气口431。可以理解,排气管道430也可以呈直线型位于气囊垫200横向气囊间隙中,在与每个竖向气囊间隙交叉位置处均设置有排气口431。排气管道430也可以呈弯折型分布在横向气囊间隙以及竖向气囊间隙中。在气囊垫200进行排气时,排气口431置于气囊间隙,排出的气体吹向患者与气囊垫200接触的部位,或排出的气体沿气囊间隙吹向气囊垫200的边缘,排出的气流带走患者与气囊垫200之间的高温高湿气体。还可以通过控制气泵410的进气气体的温度和湿度,从而控制排出气体的温度和湿度,达到控制气囊垫200的温湿度。通过在气囊垫200的气囊间隙处设置排气口431,带走淤积在患者与气囊垫200之间的潮气,从而使患者与气囊垫200接触部位的湿度下降,从而达到预防压疮的作用。
47.在一个实施例中,气囊垫200的表层覆盖有抑菌膜层。抑菌膜层的材料为二氧化钛与纳米银离子的复合材料,二氧化钛与纳米银离子的复合材料具有抑菌的功能,从而抑制气囊垫200表面细菌的滋生。
48.在一个实施例中,气囊垫200的材料至少含有纳米银离子或二氧化钛其中一种。纳米银离子或二氧化钛具有抑菌杀菌的功能,添加纳米银离子或二氧化钛制成的气囊垫200可以抑制细菌的滋生。
49.充泄气装置400包括气泵410、充泄气管道420以及排气管道430。气泵410 通过充泄气管道420与气囊垫200连通,用于对气囊垫200进行充泄气。排气管道430设有排气口431,排气管道430设于气囊间隙,气囊垫200通过充泄气管道420与排气管道430连通,排气管道430与外部环境连通。具体地,气泵 410的出气口与充泄气管道420连通,将气体输送至气囊垫200内。排气管道 430经气泵410、充泄气管道420与气囊垫200连通,当气囊垫200泄气时,通过气泵410经排气管道430将气囊垫200内的气体排放到外部环境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排气管道430设置有泄气阀300,泄气阀300用于控制排气管道430 开启或关闭。
50.可选地,杀菌装置100与排气管道430连通,用于将杀菌气体输送至充泄气装置400,经排气管道430的排气口431排出。具体地,充泄气装置400具有充气状态和泄气状态。充泄气装置400处于充气状态时,杀菌装置100停止工作;充泄气装置400处于泄气状态时,杀菌装置100将杀菌气体输送至充泄气装置400,经排气管道430的排气口431排出。
51.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杀菌装置100包括紫外光源110以及容纳紫外光源110的壳体120。壳体120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充泄气装置400的气泵410连通,第二开口与排气管道430连通。紫外光源110用于照射气泵410输出的气体,产生杀菌气体。
52.气泵410将气囊垫200排出的气体通过第一开口输入壳体120内部,此气体经紫外光源110照射,使气体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臭氧。臭氧具有强氧化功能,可以破坏细菌机构和打破异味气体的结构,从而达到主动杀菌和消除异味的效果。其中,紫外光源110的波段范围为10nm

200nm,优选的,紫外光源110的波长为185nm。
53.当充泄气装置400处于泄气状态时,开启泄气阀300,充泄气装置400将气体排入壳体120内部,紫外光源110照射气体,使气体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臭氧,沿排气管道430从排气口431排出至气囊垫200的气囊间隙中,对气囊垫200表面进行杀菌以及消除异味气体。
54.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杀菌装置100为杀菌气体发生器130。杀菌气体发生器130与排气管道430连通,用于生成杀菌气体并将杀菌气体经排气管道430的排气口431排出。需要杀菌时,杀菌气体发生器130配合充泄气装置400的泄气状态,将杀菌气体排出至气囊垫200表面。
55.可选的,杀菌气体发生器130为臭氧发生器,当充泄气装置400处于泄气状态时,开启泄气阀300,臭氧发生器进入工作状态,生成臭氧,排至排气管道 430。充泄气装置400的气泵410排出的气体携带臭氧从排气口431排出至气囊间隙,对气囊垫200表面行杀菌以及消除异味。
56.臭氧发生器的工作时间需要配合泄气时间工作,否则臭氧会通过充泄气装置400进入气囊垫200内部与气囊垫200内部气体融合或者气囊垫200在充气时气体通过臭氧发生器产生泄漏,达不到设定的气压。当充泄气装置400处于泄气状态时,开启臭氧发生器,把臭氧排入排气通道中,从而把臭氧释放到气囊间隙中,从而达到气囊垫消除异味和杀菌的功能。通过配合充泄气装置400 的泄气状态,臭氧发生器生产的臭氧可以快速排出,不易堆积在气囊间隙中,保护使用者的安全。若未有排气而只有臭氧发生器工作,可能其排放入气囊间隙中的臭氧堆积在使用者周围,臭氧浓度达到限定值而对使用者产生危害。当然,若杀菌气体发生器130采用其他无害气体,则无需配合充泄气装置400的泄气状态进行工作。进一步地,气囊垫200设置有用于检测臭氧浓度含量的检测传感器,当臭氧浓度含量的大于预设的臭氧阈值,则控制臭氧发生器停止工作。
57.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6

7所示,杀菌装置100包括杀菌气体容器140和气体开关150;杀菌气体容器140开设有容器开口,容器开口与排气管道430连通;气体开关150设置于容器开口;杀菌气体容器140中存储有杀菌气体,通过开启气体开关150,释放杀菌气体经排气管道430排出至气囊间隙。在本实施例中,杀菌装置100与排气管道430的连通位置不限,既可以与泄气阀300靠近充泄气装置400一段的排气管道430连通,也可以与泄气阀300远离充泄气装置400一段的排气管道430连通。杀菌气体可以为环氧乙烷、气态过氧化氢、甲醛或臭氧。
58.杀菌装置100与泄气阀300靠近气泵410一段的排气管道430连通状态下,当充泄气装置400处于泄气状态时,开启泄气阀300和气体开关150,将杀菌气体排至排气管道430,充泄气装置400的气泵410排出的气体携带杀菌气体从排气口431排出至气囊间隙,对气囊垫200表面进行杀菌以及消除异味。
59.杀菌装置100与泄气阀300远离气泵410一段的排气管道430连通状态下,当充泄气装置400处于泄气状态时,开启气体开关150,将杀菌气体排至排气管道430,沿排气管道430至排气口431排出至气囊间隙,对气囊垫200表面进行杀菌以及消除异味。
60.上述杀菌坐垫,通过设置杀菌装置100与充泄气装置400的排气口431连通,当气囊垫200泄气时,将杀菌气体通过排气口431排出至气囊间隙,对气囊垫200表面进行杀菌并带走残留气体、消除异味。
61.如图8

9所示,气囊垫200包括:可充泄气气囊区域以及非充泄气气囊区域;可充泄
气气囊区域包括多个相互间不连通的气囊子区域,多个气囊子区域分别与充泄气装置400管道连通。充泄气装置400还包括电机440和与电机440 连接的切换阀450,切换阀450包括主端口和多个副端口,充泄气管道420包括主管道(未图示)和多个副管道(未图示),切换阀450的主端口与主管道连通,切换阀450的每个副端口与对应的副管道连通。具体地,切换阀450的主端口通过主管道与气泵410连通,切换阀450的每个副端口通过副管道与相应的气囊子区域连通,通过电机440驱动切换阀450将主端口与不同的副端口导通,从而实现气泵410与相应气囊子区域连通,从而方便对不同气囊子区域进行充泄气调节,且有利于降低功耗、体积和重量。充泄气装置通过使气泵410与不同的气囊子区域连通,对各个气囊子区域进行充泄气,从而调整各个气囊子区域的气压压强,使臀部接触的气囊垫区域均分患者的重量。在一个实施例中,杀菌坐垫还包括与充泄气装置400连接的控制装置500,控制装置500设置有用于采集充泄气管道420气压压强的气压传感器,控制装置500分别与电机440 以及气泵410电连接,控制装置500根据气压传感器采集的气压压强调节气泵 410的输送气体的速率,和/或通过控制电机440驱动切换阀450将气泵410与相应气囊子区域连通,调节各个气囊子区域的气压压强。
62.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500通过气压传感器采集气囊垫200中可充泄气气囊区域的气压压强,控制充泄气装置400对可充泄气气囊区域进行泄气。控制装置500控制切换阀450导通需要泄气的气囊子区域,并控制充泄气装置400 对该气囊子区域进行泄气,并在泄气的同时启动杀菌装置100,杀菌装置100释放杀菌气体随排出的气体一同通过排气管道430从排气口431排出。泄气后,检测该气囊子区域中的气压压强是否小于预设的泄气阈值,若该气囊子区域中的气压压强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泄气阈值,则继续对该气囊子区域进行泄气,并在泄气的同时启动杀菌装置100释放杀菌气体;若该气囊子区域中的气压压强小于预设的泄气阈值,则在预设时间后对该气囊子区域进行充气。充气后,检测该气囊子区域中的气压压强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充气阈值,若该气囊子区域中的气压压强小于预设的充气阈值,则继续对该气囊子区域进行充气。若可该气囊子区域中的气压压强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充气阈值,则检测是否接收到关机信号,若接收到关机信号,则使切换阀450回归原位;若没有接收到关机信号,则控制切换阀450切换至另一个气囊子区域进行泄气阈值和充气阈值的检测,通过充泄气循环调整气囊垫200各个气囊子区域的气压压强。其中,关机信号为开关按钮触发控制装置500开启或关闭的信号。
63.上述杀菌坐垫,通过设置杀菌装置100与充泄气装置400的排气口431连通,当气囊垫200泄气时,将杀菌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口431排出至气囊间隙,对气囊垫200表面进行杀菌并带走残留气体消除异味。
64.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5.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