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智能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01881发布日期:2021-06-11 19:19阅读:81来源:国知局
家庭医生智能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家庭医生智能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体温计功能单一,不能测量其他心电、心律等数据。也不能将体温、心电、心律等数据测量后保存、上传到网络服务平台。患者日常体温、心电、心律、数据保存到服务平台,有利于医生诊治患者时提供很好的数据参考,利于诊断。

授权公告号为cn20510764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检测心电的智能体温计,包含处理器、温度传感器、心电传感器、通信模块、显示模块;温度传感器、心电传感器、通信模块、显示模块均与处理器连接。

上述方案中处理器用于数据处理。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使用者体温数据。心电传感器用于测量使用者的心电数据。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发送数据、连接其他功能模块,显示模块用于相关信息。

检测心电的智能体温计的心电传感器包含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位于测温探头端,第二电极位于另一端。使用时,第一电极置于腋窝,另一只手握住第二电极,形成单导通路,即可进行心电测量。通过心电测量可以了解使用者心律,发现心律不齐等问题。

上述方案中虽然解决了温度计功能单一的问题,但是现有的智能体温计在使用的过程中病人要持续将握住温度计的手伸到另一个腋窝处,而病人在进行心电检测的过程中需保持静止,从而存在病人自我检测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家庭医生智能检测设备,解决现有的智能体温计在使用的过程中病人要持续将握住温度计的手伸到另一个腋窝处,而病人在进行心电检测的过程中需保持静止,从而存在病人自我检测不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医生智能检测设备,包括处理器、温度传感器、心电传感器、通信模块、显示模块;温度传感器、心电传感器、通信模块、显示模块均与处理器连接,所述心电传感器包含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心电传感器包含温度检测部和心电检测部,温度检测部和心电检测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位于温度检测部和心电检测部上相互远离的一端;心电检测部与温度检测部通过电导线电性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为:

1、利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测量温度的同时测量心电数据的结构和原理均采用现有技术;

2、温度检测部和心电检测部可拆卸连接,从而病人在测量时可以平躺,将心电检测部上的第二电极伸入一侧的腋窝后利用手臂的力量将心电检测部夹住,从而另一只手可以握住温度检测部上的第一电极,从而病人的两只手可平放在身体的两侧。

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智能体温计相比,现有的智能体温计相比在使用的过程中病人要持续将握住温度计的手伸到另一个腋窝处,而病人在进行心电检测的过程中需保持静止,从而导致病人自我检测不便;而本申请方案中通过使温度检测部和心电检测部可拆卸连接,并且使心电检测部与温度检测部通过电导线电性连接,从而在使用时将温度检测部和心电检测部分离,方便病人平躺并且可将两只手臂平放在身体两侧,从而方便病人的自我检测,使用完毕后将温度检测部和心电检测部连接在一起方便收纳和携带。

进一步,所述心电检测部与温度检测部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螺纹连接为常见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进一步,所述心电检测部上靠近温度检测部的一端上或者所述温度检测部上靠近心电检测部的一端上开设有容纳电导线的环型凹槽。

检测完毕后将连接心电检测部与温度检测部的电导线绕圈收纳进入环型凹槽中,方便收纳。

进一步,所述温度检测部的外周固定有第一球面凸起,所述温度检测部的外周卡接有第一防护罩。

第一防护罩对第一电极起到防护作用,第一防护罩与第一球面凸起配合避免第一防护罩掉落。

进一步,所述心电检测部的外周固定有第二球面凸起,所述心电检测部的外周卡接有第二防护罩。

第二防护罩对第二电极起到防护作用,第二防护罩与第二球面凸起配合避免第二防护罩掉落。

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的外形均为棱柱状。

将本家庭医生智能检测设备平放时避免本家庭医生智能检测设备滚动而掉落导致的摔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温度检测部10、环型凹槽11、螺纹凸起12、第一电极13、第一球面凸起14、电导线15、第一防护罩20、心电检测部30、第二电极31、螺纹凹槽32、第二球面凸起33、第二防护罩40。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家庭医生智能检测设备,包括处理器、温度传感器、心电传感器、通信模块、显示模块;温度传感器、心电传感器、通信模块、显示模块均与处理器连接,心电传感器包含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31。

利用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31在测量温度的同时测量心电数据的设备结构和原理均采用授权公告号为cn205107641u的中国专利中的技术。

心电传感器包含温度检测部10和心电检测部30,如图1所示,温度检测部10上靠近心电检测部30的一端同轴固定有圆柱状的螺纹凸起12,心电检测部30上靠近温度检测部10的一端开设有与圆柱状的螺纹凸起12相互配合的螺纹凹槽32,温度检测部10和心电检测部30通过螺纹连接,接螺纹连接为常见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31分别固定于温度检测部10和心电检测部30上相互远离的一端;心电检测部30与温度检测部10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电导线15电性连接。

如图1所示,温度检测部10上靠近心电检测部30的一端上同轴开设有容纳电导线15的环型凹槽11。检测完毕后将连接心电检测部30与温度检测部10的电导线15绕成圈并收纳进入环型凹槽11中,方便收纳。

如图1所示,温度检测部10的外周固定有第一球面凸起14,并且温度检测部10的外周卡接有第一防护罩20。第一防护罩20对第一电极13起到防护作用,第一防护罩20与第一球面凸起14配合避免第一防护罩20掉落。

如图1所示,心电检测部30的外周固定有第二球面凸起33,心电检测部30的外周卡接有第二防护罩40。第二防护罩40对第二电极31起到防护作用,第二防护罩40与第二球面凸起33配合避免第二防护罩40掉落。

如图1所示,第一防护罩20和第二防护罩40的外形均为长方体形状。将本家庭医生智能检测设备平放时避免本家庭医生智能检测设备滚动而掉落导致的摔坏。

为了方便分辨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31,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防护罩20和第二防护罩40均由透明材质制成。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初始状态下,心电检测部30与温度检测部10螺纹连接在一起,电导线15被收纳进入环型凹槽11中。

检测前,取下第一防护罩20和第二防护罩40,两只手分别握住心电检测部30与温度检测部10并且使心电检测部30与温度检测部10相对旋转从而使心电检测部30与温度检测部10分离,用手将电导线15从环型凹槽11中取出。

病人平躺,将心电检测部30上的第二电极31伸入一侧的腋窝后利用手臂的力量将温度检测部10上的第一电极13夹住,从而另一只手可以握住心电检测部30上的第二电极31,从而病人的两只手可平放在身体的两侧,便可开始体温和心电的检测。

检测完毕后,将电导线15缠绕在圆柱状的螺纹凸起12的外周上,将电导线15缠绕完成后用手将缠绕成圈的电导线15整体推入环型凹槽11中,然后将心电检测部30与温度检测部10螺纹连接在一起,将第一防护罩20和第二防护罩40分别卡接在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31的外周,将本家庭医生智能检测设备放置在指定的地方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