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支具

文档序号:24759724发布日期:2021-04-21 01:08阅读:80来源:国知局
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支具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支具。


背景技术:

2.卒中是引起残疾的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康复医院对于卒中后的偏瘫患者重视程度低,绝大部分医院仍然使用徒手治疗的方法帮助患者训练,很少有专门针对此类患者的康复器械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支具。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支具,包括背部固定板、肩部固定板、上臂固定板、下臂固定板和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包括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和第三液压杆;所述肩部固定板可转动固定在背部固定板上,肩部固定板的一端与上臂固定板的上端与可转动连接,下臂固定板的上端与上臂固定板的下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杆固定在背部固定板上,其活塞杆与肩部固定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杆固定在肩部固定板的一端,其活塞杆与上臂固定板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三液压杆固定在上臂固定板的下端,其活塞杆与下臂固定板的上端连接。
6.进一步,所述上臂固定板上设有多个调节孔,所述肩部固定板的一端采用螺栓与上臂固定板上端的任一调节孔可转动连接,所述下臂固定板的上端采用螺栓与上臂固定板下端的任一调节孔可转动连接。
7.进一步,所述肩部固定板的中部可转动固定在背部固定板上。
8.进一步,所述肩部固定板包括传动杆和l型固定板,所述l型固定板的一端与上臂固定板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传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传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液压杆的活塞杆连接。
9.进一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设有u型连接座,所述第一液压杆的活塞杆固定在u型连接座中。
10.进一步,还包括手套、上臂袖套和下臂袖套,所述手套设置在下臂固定板的下端;所述上臂袖套的一侧固定在上臂固定板上,另一侧固定设有第一魔术贴;所述下臂袖套的一侧固定在下臂固定板上,另一侧设有第二魔术贴;所述手套、上臂袖套和下臂袖套的内侧均设有感觉刺激部。
11.进一步,所述感觉刺激部为凸出于手套、上臂袖套和下臂袖套内侧的颗粒。
12.进一步,所述感觉刺激部为设置在手套、上臂袖套和下臂袖套内侧的电极片。
13.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申请在本申请通过设置背部固定板、肩部固定板、上臂固定板和下臂固定板,肩
部固定板在第一固定点处与背部固定板可转动连接,肩部固定板的一端在第二固定点处与上臂固定板的上端可转动连接,下臂固定板的上端在第三固定点处与上臂固定板的下端可转动连接;通过第一液压杆的活塞杆的收缩,使肩部固定板绕第一固定点转动,带动患者实现肩关节外展运动;通过第二液压杆的活塞杆的伸长,使上臂固定板绕第二固定点转动,实现肩关节屈曲;通过第三液压杆的活塞杆的伸长,使下臂固定板绕第三固定点转动,实现肘关节伸展;通过本申请支具进行辅助康复训练,可优化训练效果,提升训练效率。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支具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支具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上臂固定板连接关系局部图;
19.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下臂固定板连接关系局部图;
20.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手套连接关系局部图。
21.其中,第一液压杆1、背部固定板2、传动杆3、第一固定点4、l型固定板5、第二固定点6、第二液压杆7、第三液压杆8、上臂固定板9、下臂固定板10、第三固定点11、调节孔12、下臂袖套13、手套14、上臂袖套15、感觉刺激点16、第一魔术贴17、第二魔术贴18。
具体实施方式
22.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25.参见图1~图5,本申请一种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支具,包括背部固定板2、肩部固定板、上臂固定板9、下臂固定板10和液压杆,液压杆包括第一液压杆1、第二液压杆7和第三液压杆8;肩部固定板可转动固定在背部固定板2上,肩部固定板的一端与上臂固定板9的上端与可转动连接,下臂固定板10的上端与上臂固定板9的下端可转动连接;第一液压杆1固定在背部固定板2上,其活塞杆与肩部固定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液压杆7固定在肩部固定板的一端,其活塞杆与上臂固定板9的上端连接,第三液压杆8固定在上臂固定板9的下端,其活塞杆与下臂固定板10的上端连接。
26.本申请通过设置背部固定板2、肩部固定板、上臂固定板9和下臂固定板10,肩部固定板在第一固定点4处与背部固定板2可转动连接,肩部固定板的一端在第二固定点6处与上臂固定板9的上端可转动连接,下臂固定板10的上端在第三固定点11处与上臂固定板9的下端可转动连接。使用时,将背部固定板2固定于患者背部,将患者上臂与上臂固定板9固定,下臂与下臂固定板10固定,第二固定点6为患者肩关节处,第三固定点11为患者肘关节处;通过第一液压杆1的活塞杆的收缩,使肩部固定板绕第一固定点4转动,带动患者实现肩关节外展运动;通过第二液压杆7的活塞杆的伸长,使上臂固定板9绕第二固定点6转动,实现肩关节屈曲;通过第三液压杆8的活塞杆的伸长,使下臂固定板10绕第三固定点11转动,实现肘关节伸展;通过本申请支具进行辅助康复训练,可优化训练效果,提升训练效率。
27.背部固定板2、肩部固定板、上臂固定板9和下臂固定板10可采用硬度较大,重量较轻的材料制成,如铝合金。
28.优选的,上臂固定板9上设有多个调节孔12,肩部固定板的一端采用螺栓与上臂固定板9上端的任一调节孔12可转动连接,下臂固定板10的上端采用螺栓与上臂固定板9下端的任一调节孔12可转动连接。
29.通过在上臂固定板9上设置多个调节孔12,在使用时可根据患者手臂的长短来调节肩部固定板和下臂固定板10与上臂固定板9之间的连接位置,通用性强。
30.优选的,肩部固定板的中部可转动固定在背部固定板2上。肩部固定板包括传动杆3和ll型固定板5,所述ll型固定板5的一端与上臂固定板9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传动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传动杆3的另一端与第一液压杆1的活塞杆连接。具体的,传动杆3的另一端设有u型连接座,所述第一液压杆1的活塞杆固定在u型连接座中。
31.肩部固定板中采用ll型固定板5,更便于与患者肩部配合,符合人体工程学。
32.优选的,本申请还包括手套14、上臂袖套15和下臂袖套13,手套14设置在下臂固定板10的下端;上臂袖套15的一侧固定在上臂固定板9上,另一侧固定设有第一魔术贴17;下臂袖套13的一侧固定在下臂固定板10上,另一侧设有第二魔术贴18;手套14、上臂袖套15和下臂袖套13的内侧均设有感觉刺激部。
33.在使用时,可采用第一魔术贴17将上臂袖套15包裹在患者上臂上,采用第二魔术贴18将下臂袖套13包裹在患者下臂上,手套14套在患者手部,通过在手套14、上臂袖套15和下臂袖套13内侧设置感觉刺激部,通过感觉刺激部刺激患者手臂及手部。
34.手套14、上臂袖套15和下臂袖套13均采用绝缘、亲肤材料,即保证用电安全,同时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35.具体的,感觉刺激部可以为凸出于手套14、上臂袖套15和下臂袖套13内侧的颗粒。感觉刺激部也可以为设置在手套14、上臂袖套15和下臂袖套13内侧的电极片。
36.电极片为市售产品,感觉刺激部采用电极片,使手套14、上臂袖套15和下臂袖套13可随机产生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电流刺激患者手部肌肉、神经,同时缓解其异常肌张力,促进患者手臂及手部功能的恢复。
37.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
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系统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3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