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时间控制装置及高频喷射通气时间控制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58856发布日期:2021-06-01 23:40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时间控制装置及高频喷射通气时间控制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时间控制装置及高频喷射通气时间控制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高频喷射呼吸机是基于高频喷射通气原理,为需要提供呼吸支持、呼吸治疗及急救复苏的患者设计的人工机械通气的呼吸设备。它采用高压气源,以喷射方式将气体通过细口径导管送入气道。特点是每次输出气体容积低于正常的潮气量,而工作频率高于患者正常的呼吸次数。高频喷射呼吸机,可以60~200次/分的频率经细口径导管向患者气道输送喷射气流,对缺氧患者通气效果较好,但对co2潴留为主的患者效果较差。近年随着国内外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的蓬勃发展,对于高频喷射通气的研究应用取得了不少的经验,相比之传统的麻醉机正压通气,高喷喷射通气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弊端也很明显。弊端如:二氧化碳潴留,不能长时间使用,影响某些耗时较长诊疗操作;供氧效率不稳定,随着二氧化碳潴留程度加深,动脉血氧分压迅速下降,难以保证长时间的安全范围内的氧气供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时间控制装置,其可与高频喷射呼吸机配合,对高频喷射呼吸机喷射气流进行分流。

进一步,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高频喷射通气时间控制分流装置,可有效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时间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时间控制模块、第一电磁阀组、第二电磁阀组和负压吸引器,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时间控制模块和负压吸引器,所述时间控制模块分别连接第一电磁阀组和第二电磁阀组;所述第一电磁阀组包括并联设置的电磁阀a1、电磁阀b2和电磁阀b3;所述第二电磁阀组包括并联设置的电磁阀b1、电磁阀a2和电磁阀a3。

进一步,所述时间控制模块包括单刀开关和时间继电器,所述负压吸引器连接在单刀开关与时间继电器的连接点上。

进一步,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高频喷射通气时间控制分流装置,包括时间控制装置、麻醉机螺纹管、高频喷射通气喉罩和喉罩接头,所述时间控制装置采用上述的时间控制装置;所述高频喷射通气喉罩包括内管、供氧/吸引双用管和喷射通气管,供氧/吸引双用管的一端设有供氧/吸引双用接口,喷射通气管的一端设有第一喷射通气接口;所述喉罩接头包括t型设置的检查管和气管,所述检查管的一端为检查口,另一端与内管连通,所述气管的一端为螺纹管连接口,其与麻醉机螺纹管连通,在气管上设有余气处理接口和第二喷射通气接口;所述电磁阀a1的一端连接中心供氧设备,另一端连接供氧/吸引双用接口;所述电磁阀b2的一端连接空气源,另一端依次连接负压吸引器和余气处理接口;所述电磁阀b1的一端连接中心供气设备,另一端连接余气处理接口;所述电磁阀a2的一端连接在电磁阀b2与负压吸引器的连接点,另一端连接供氧/吸引双用接口;所述电磁阀a3的一端连接高频喷射设备,另一端连接第二喷射通气接口;所述电磁阀b3的一端连接高频喷射设备,另一端连接第一喷射通气接口。

进一步,所述电磁阀a1与供氧/吸引双用接口之间还依次连接有保护瓶和二氧化碳检测装置。

进一步,所述电磁阀a2的另一端连接在电磁阀a1与保护瓶的连接点。

进一步,所述供氧/吸引双用管和喷射通气管沿内管外壁长度方向设置,在内管内壁分别开设有供氧/吸引双用通气口和喷射通气出气口,所述供氧/吸引双用管的另一端与供氧/吸引双用通气口连通,所述喷射通气管另一端与喷射通气出气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供氧/吸引双用出气口开设在喷射通气出气口周边。

进一步,所述气管内、且沿气管长度方向设有分隔板,该分隔板将气管内部分隔为输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余气处理接口和第二喷射通气接口设置在出气通道上。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时间控制装置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高频喷射通气时间控制分流装置一种控制状态示意图;

图3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高频喷射通气时间控制分流装置另一种控制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喉罩、喉罩接头与螺纹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高频喷射通气喉罩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管结构示意图;

图7为沿图6的a-a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外管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喉罩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喉罩接头剖视图。

其中,电源模块101、负压吸引器102、时间继电器103、单刀开关104、二氧化碳检测装置105、保护瓶106、内管1、第一检查通道11、内管套囊12、配合段13、伸出段14、第一卡接台阶15、外管2、粗段21、细段22、第二卡接台阶23、外管囊罩3、喷射通气管4、第一喷射通气接口41、供氧/吸引双用管5、供氧/吸引双用接口51、内管套囊充气管6、内管套囊充气接口61、外管囊罩充气管7、外管囊罩充气接口71、喉罩接头8、检查管81、检查口811、内管连接口812、防漏气膜813、凸起814、气管82、螺纹管连接口821、输气通道822、出气通道823、余气处理接口83、第二喷射通气接口84、分隔板85、螺纹管9。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参见图1,一种时间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101、时间控制模块、第一电磁阀组、第二电磁阀组和负压吸引器102,所述电源模块10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时间控制模块和负压吸引器102,所述时间控制模块分别连接第一电磁阀组和第二电磁阀组;所述第一电磁阀组包括并联设置的电磁阀a1、电磁阀b2和电磁阀b3;所述第二电磁阀组包括并联设置的电磁阀b1、电磁阀a2和电磁阀a3。时间控制模块包括单刀开关104和时间继电器103,所述负压吸引器102连接在单刀开关104与时间继电器103的连接点上。

电源模块101与220v市电连接,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源供电。时间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电磁阀组和第二电磁阀组连接,用于在单位时间内控制第一电磁阀组或第二电磁阀组导通,可将高频喷射呼吸机喷射气流进行分流。

进一步,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高频喷射通气时间控制分流装置,包括时间控制装置、麻醉机螺纹管9、高频喷射通气插管型喉罩和喉罩接头8,所述时间控制装置采用本申请上述的时间控制装置;所述高频喷射通气插管型喉罩包括内管1、供氧/吸引双用管5和喷射通气管4,供氧/吸引双用管5的一端设有供氧/吸引双用接口51,喷射通气管4的一端设有第一喷射通气接口41;所述喉罩接头8包括t型设置的检查管81和气管82,所述检查管81的一端为检查口811,另一端与内管1连通,所述气管82的一端为螺纹管连接口821,其与麻醉机螺纹管9连通,在气管82上设有余气处理接口83和第二喷射通气接口84;所述电磁阀a1的一端连接中心供氧设备,另一端连接供氧/吸引双用接口,形成第一供氧管路;所述电磁阀b2的一端连接空气源,另一端依次连接负压吸引器102和余气处理接口83,形成余气处理管路;所述电磁阀b1的一端连接中心供氧设备,另一端连接余气处理接口83,形成第二供氧管路;所述电磁阀a2的一端连接在电磁阀b2与负压吸引器102的连接点,另一端连接供氧/吸引双用接口,形成二氧化碳吸引管路;所述电磁阀a3的一端连接高频喷射设备,另一端连接第二喷射通气接口84,形成第一高频喷射通气管路;所述电磁阀b3的一端连接高频喷射设备,另一端连接第一喷射通气接口41,形成第二高频喷射通气管路。电磁阀a1与供氧/吸引双用接口之间还依次连接有保护瓶106和二氧化碳检测装置105。电磁阀a2的另一端连接在电磁阀a1与保护瓶106的连接点。

本申请控制原理:当单刀开关ka104闭合时,时间继电器kt103通电按设定时间进行工作,同时负压吸引器102通电工作。时间继电器kt103连接第一电磁阀组和第二电磁阀组,每组电磁阀组包括并联的三个电磁阀,在通/断电时每组电磁阀同时启/停,即在某一单位时间内,第一电磁阀组的三个电磁阀a1、b2、b3开启,第二电磁阀组的三个电磁阀b1、a2、a3关闭,此时,第一供氧管路、余气处理管路和第二高频喷射通气管路导通,第二供氧管路、二氧化碳吸引管路和第一高频喷射通气管路断开;在下一单位时间内,第一电磁阀组的三个电磁阀a1、b2、b3关闭,第二电磁阀组的三个电磁阀b1、a2、a3开启,此时,第二供氧管路、二氧化碳吸引管路和第一高频喷射通气管路导通,第一供氧管路、余气处理管路和第二高频喷射通气管路断开;如此循环。

当第一电磁阀组开启,第二电磁阀组关闭时,控制流程出下:

与中心供氧设备连接的电磁阀a1开启、b1关闭,第一供氧管路导通,第二供氧管路断开,中心供氧经电磁阀a1和喉罩的供氧/吸引双用管5进入病人气道。

同时,与空气源连接的电磁阀b2开启、a2关闭,余气处理管路导通,二氧化碳吸引管路断开,空气经电磁阀b2、负压吸引器102、喉罩接头8的余气处理接口83被吸入麻醉机的螺纹管9。

同时,与高频喷射设备连接的电磁阀b3开启,a3关闭,第二高频喷射通气管路导通,第一高频喷射通气管路断开,高频喷射气流由电磁阀b3和喉罩的高频喷射通气管4进入病人气道。

当第一电磁阀组关闭,第二电磁阀组开启时,控制流程出下:

与中心供氧设备连接的电磁阀b1开启、a1关闭,第二供氧管路导通,第一供氧管路断开,中心供氧气流经电磁阀b1和喉罩接头8的余气处理接口83进入麻醉机螺纹管9。

同时,与空气源连接的电磁阀a2开启、b2关闭,二氧化碳吸引管路导通,余气处理管路断开,病人气道的二氧化碳经供氧/吸引双用管、电磁阀a2、负压吸引器102、喉罩接头8的余气处理接口83被吸入麻醉机的螺纹管9,同时由设置在供氧/吸引双用接口与保护瓶106之间的二氧化碳检测装置105检测二氧化碳的浓度。

同时,与高频喷射设备连接的电磁阀a3开启,b3关闭,第一高频喷射通气管路导通,第二高频喷射通气管路断开,高频喷射由电磁阀a3和喉罩接头8的第二喷射通气接口84进入麻醉机螺纹管9中。

在不改变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高频喷射通气模式前提下,通过时间控制装置对高频喷射气流进行时间控制分流,分为两路,一路往病人端喷射,一路往麻醉机螺纹管9喷射,单位时间内只能向其中一路喷射通气;当病人端高频喷射通气启动,螺纹管9端高频喷射通气关闭,供氧/吸引双用管往病人端输送氧气;当螺纹管9端高频喷射通气启动,病人端高频喷射通气关闭,同时供氧/吸引管切换至吸引状态;实现将高频喷射气流分流至麻醉机螺纹管9中,利用喷射通气的文丘里效应,将呼吸回路里的气流带出呼吸回路,经麻醉机废气处理系统处理后排出;既有效降低了接受麻醉诊查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水平,有效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提高了安全性;又保护了参与诊查的医务人员,免受因喷射通气为开放气道,而致交叉感染。

优选的,高压喷射通气喉罩包括内管1和外管2,所述外管2的前端设有外管囊罩3,该外管囊罩3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内管1的前端可由外管2的后端穿入、并由外管囊罩3的通孔伸出,内管1与外管2活动卡接,沿内管1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检查通道11,所述内管1内壁分别开设有喷射通气出气口和供氧/吸引双用通气口,所述喷射通气管4和供氧/吸引双用管5沿内管1外壁长度方向设置,喷射通气管4的前端与喷射通气出气口连通,其后端伸出内管1外,所述供氧/吸引双用管5的前端与供氧/吸引双用通气口连通,其后端伸出内管1外。

通过将喷射通气管4、供氧/吸引双用管沿内管1外壁设置,其以打隧道的方式行走于内管1外壁里,喷射通气出气口和供氧/吸引双用通气口开设在内管1前端内壁,使第一检查通道11内部空间为均匀的圆柱形通道,有利于纤维支气管镜进出第一检查通道11,通道的扩大为进行复杂治疗创造有利条件,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者体验感佳。

内管1包括配合段13和伸出段14,配合段13的外径大于伸出段14的外径,在配合段13与伸出段14连接处形成第一卡接台阶15,配合段13与伸出段14可采用一体成型工艺。沿外管2长度方向设有导管,该导管包括粗段21和细段22,粗段21的内径大于细段22的内径,细段22位于外管2的前端,在粗段21与细段22连接处形成第二卡接台阶23。内管1配合段13的外径与外管2粗段21内径相配合,内管1伸出段14外径与外管2细段22内径相配合,内管1和外管2通过第一卡接台阶15和第二卡接台阶23活动卡接。

具体的,内管1由外管2的后端插入外管2导管内,并穿过导管,内管1的伸出段14由外管2的细段22伸出,其第二卡接台阶23卡接在第一卡接台阶15处。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伸出段14位于内管1的前端,占内管1长度的1/3,其内径为10mm,长度为100mm,其外径由伸出段14的后端至前端逐渐变细。第一检查通道11沿内管1偏心设置,以便于在内管1外壁设置喷射通气管4和供氧/吸引双用管。

内管11上、且靠近内管1前端套设有内管套囊12,内管1的外壁、且沿内管1长度方向还设有内管套囊充气管6,该内管套囊充气管6的前端与内管套囊12腔体连通,后端伸出内管1外。通过内管套囊充气管6为内管套囊12充气。在内管套囊充气管6的后端设有内管套囊12充气接口。

供氧/吸引双用出气口和喷射通气出气口开设在靠近外管囊罩3的位置;供氧/吸引双用出气口开设在喷射通气出气口周边。在供氧/吸引双用管的后端设有供氧/吸引双用接口,在喷射通气管4的后端设有喷射通气接口41。使用时,喷射通气管4通过喷射通气接口41与高频喷射设备连通,供氧/吸引双用管5通过供氧/吸引双用接口51分别与中心供氧设备和麻醉机螺纹管9连通。

在喷射通气出气口周边开设供氧/吸引双用通气口,并设置供氧/吸引双用管,在喷射通气的同时行高流量供氧,利用文丘里效应,卷吸入高浓度氧气,使到达肺泡的混合气流氧浓度更高,氧合效率也更高。

为了便于给外管囊罩3充气,在外管囊罩3上还设有与外管囊罩3内腔连通的外管囊罩充气管7,在外管囊罩充气管7的后端设有外管囊罩充气接口71。

喉罩接头8为t型三通接头,其包括呈t型设置的检查管81和气管82,沿检查管81设有第二检查通道,沿气管82设有气道,检查通道与气道连通。气管82的一端为螺纹管9接口,检查管81的一端为检查口811,另一端为喉罩连接口。麻醉机螺纹管9为现有技术,连接时,喉罩的螺纹管连接口821与麻醉机螺纹管9连通,喉罩连接口与内管1连接,且第二检查通道与第一检查通道11连通。

第二检查通道内、且位于检查口811覆盖有防漏气膜813,该防漏气膜813呈圆形内凹结构,防漏气膜813的中部设有呈乳头状向内延伸的凸起814,该凸起814上设有切口。防漏气膜813沿第二检查通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3个。

防漏气膜813材质为天然乳胶、丁腈胶或聚氨酯。防漏气膜813内径为15mm,乳头状凸起814内径为3mm,突出长度为5mm,切口长度为3mm。防漏气膜813沿第二检查通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3个,相邻两个防漏气膜813之间间隔距离为8mm。采用三层膜结构,防漏效果佳,纤维支气管镜进出气道阻力小。

沿喉罩接头8气道长度方向设有分隔板85,该分隔板85将气道分隔为输气通道822和出气通道823,该输气通道822和出气通道823均与第二检查通道相通。出气通道823上设有余气处理接口83和第二喷射通气接口84。余气处理接口83分别与空气源、中心供氧设备和供氧/吸引双用接口51连通,第二喷射通气接口84与高频喷射设备连通。

本申请高频喷射通气插管型喉罩置入操作流程如下:

1、病人入室,开放静脉,连接监护,记录基础生命征。

2、全麻诱导,面罩加压给氧,去氮给氧,增加氧储备。

3、喉罩内管前端放置于外管内,罩囊上方,内管前端的内管套囊充气,内外管相对位置固定。

4、外管囊罩予以润滑剂充分润滑,专业手法置入喉腔内,置入方法同普通型喉罩。

5、纤维支气管镜进入内管,直视下进入声门。内管套囊抽净气,内管套囊瘪缩,推动内管顺着纤维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内管相对外管管体固定,套囊充气。

6、连接高频喷射通气机各管道,连接诊查专用接头,连接麻醉机螺纹管9。

本申请高频喷射通气插管型喉罩在麻醉复苏期间操作流程如下:

1、喉罩内管外接口连接麻醉机螺纹管,行控制呼吸或者辅助呼吸。

2、病人恢复意识,自主呼吸恢复,达到拔除喉罩标准:吸痰,内管套囊抽气,套囊瘪缩,内管前端退至喉罩外管管体内,拔除喉罩。

3、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状态,呼吸状态。必要时重新置入喉罩辅助通气。

采用本申请技术方案,本申请具有如下优点:

1、将高频喷射通气时间控制分流装置、喉罩、喉罩接头与麻醉机和高频喷射通气设备联合,在不改变高频喷射通气的开放性气道本质前提下,形成闭环式呼吸通路,利用麻醉机的废气处理系统,处理回路里的呼气期废气,降低诊查室内的交叉感染风险。

2、通过临床实验,获取大量动脉血气分析数据,证实本申请可有效提高高频喷射通气维持通气氧合病人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降低至安全水平,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能长时间维持稳定在安全范围内。

3、高频喷射通气适应症较之常规的高频喷射通气的适应范围扩大,因其有效提高了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4、高频喷射通气通气效率的提高(显著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内镜操作者行诊查操作时间更充裕,扩大了诊查治疗的范围,提高内镜操作者的操作舒适体验感。

5、受益于内镜诊疗范围的扩大和时间的延长,复杂治疗可减少多次诊疗的频次,病人可缩短住院周期内内镜治疗的频次,节约了呼吸内镜诊查相关费用,降低住院周期、住院费用。

6、对气道内呼气末二氧化碳的准确测定,可为高频喷射呼吸机、本申请时间控制高频喷射分流装置各参数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撑,避免盲目通气。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系统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