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急救用多功能便携输液杆。
背景技术:2.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急救中心的“120”急救人也一刻不敢停下脚步,每接诊一位患者,都要认真询问患者是否接触过确诊患者、是否有外出史等基本信息,严格筛查,确保不遗漏一例疑似病毒感染患者;
3.为了科学有效防止新冠肺炎患者在院前急救与转运过程中发生疫情传播等危险情况发生,全力保障院前医疗急救与转运安全,120急救中心快速行动起来;
4.在现有技术中,特别是在急救的过程中,急救车中的输液环境,采用固定的输液架,不便于医护人员与患者保持安全距离和对患者展开现场救治,并且为了避免在急救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急救用多功能便携输液杆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救用多功能便携输液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救用多功能便携输液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的顶部设有支座,且杆体的底部设有灯筒,且支座与杆体螺栓连接,且灯筒与杆体卡接相连,所述支座的顶部分别设有机架和输液架,且机架和输液架分别于支座螺栓连接,且支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卡盘,且两个所述卡盘分别与支座螺栓连接,且机架和输液架的底部均设有螺钉,且机架和输液架分别通过螺钉与支座相连,且螺钉上设有卡齿,且卡齿与卡盘活动卡接。
7.优选的,所述杆体由手柄、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组成,且手柄、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相互嵌套,且手柄与第一支杆的交接处设有第一阻尼环,且第一阻尼环与第一支杆套接相连,且第一阻尼环与手柄滑动连接,且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的交接处设有第二阻尼环,且第二阻尼环与第二支杆套接相连,且第二阻尼环与第一支杆滑动连接,且第二支杆与第三支杆的交接处设有第三阻尼环,且第三阻尼环与第三支杆套接相连,且第三阻尼环与第二支杆滑动相连。
8.优选的,所述灯筒上设有开关,且灯筒的底部设有灯泡,且灯筒的内部设有电池槽,且电池槽与灯筒为一体设置,且杆体的正面底端设有充电口,且充电口贯穿杆体与电池槽相连,且充电口、开关和灯泡分别与电池槽电性连接,且电池槽容置在杆体的内部底端,且灯筒的顶端设有凸卡,且凸卡与灯筒为一体设置,且凸卡与杆体活动卡接。
9.优选的,所述机架由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组成,且第一托架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插杆,且两个所述插杆与第一托架为一体设置,且第二托架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杆套,且两个所述杆套与第二托架为一体设置,且插杆与杆套相互嵌套,且插杆的底端设有拉伸弹簧,且拉
伸弹簧与插杆勾套相连,且杆套的底端设有端帽,且端帽与杆套卡接相连,且端帽通过拉伸弹簧与插杆相连。
10.优选的,所述输液架由架座、单套杆和双套杆组成,且两个所述单套杆分别与架座铰接相连,且两个所述双套杆分别与架座铰接相连。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急救用多功能便携输液杆,通过杆体、支座、灯筒和机架之间的配合,在灯筒的作用下,使医护人员能够对视线不佳的环境进行辅助照明,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救治,通过机架、第一托架、第二托架和架座之间的配合,使杆体上能够固定住记录仪,记录仪与行车记录仪的功能类似,能够通过内存卡存储出诊时间和出诊的现场视频资料,并通过5g信号将视频记录的影像回传给控制中心进行记录取证,大大降低了医患纠纷,为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证,通过拉伸弹簧端帽和插杆之间的配合是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能够拉伸,使其长度延伸,便于医护人员固定不同型号的记录仪,并且在单套杆和双套杆的作用下,能够对输液袋进行固定,能够满足多人同时输液和一人输入多种药剂的需求,还能够防止输液袋在急救车行驶的过程中出现掉落的情况,从而克服传动急救车上缺少便于医护人员急救出诊时使用的移动输液器材的缺点,克服了现有的输液杆不具备固定记录仪功能,使用功能单一的缺点,通过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之间的配合,使杆体能够拉伸和收缩并且在第一阻尼环、第二阻尼环和第三阻尼环的作用下,使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的连接更加牢固,避免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出现脱落,在疫情期间,该急救用多功能便携输液杆可以有效的保持安全距离,为转运新观患者和急救过程中节省时间,为急救人员提供极大的便利,提升急救过程的安全系数,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架、支座和杆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液架、支座和杆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杆体和灯筒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c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杆体,2、支座,3、灯筒,4、机架,5、输液架,6、灯泡,7、开关,8、充电口,9、电池槽,10、手柄,11、第一支杆,12、第二支杆,13、第三支杆,14、插杆,15、第一阻尼环,16、第二阻尼环,17、第三阻尼环,18、单套杆,19、双套杆,20、凸卡,21、卡盘,22、螺钉,23、卡齿,24、第一托架,25、第二托架,26、杆套,27、插杆,28、端帽,29、拉伸弹簧,30、架座。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
‑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急救用多功能便携输液杆,包
括杆体1,杆体1为金属材质,用于固定灯筒3,并且杆体1上有凹槽,便于医护人员手持携带,杆体1的顶部设有支座2,支座2为金属材质,用于固定机架4和输液架5,且杆体1的底部设有灯筒3,灯筒3用于安装电池进行辅助照明,且支座2与杆体1螺栓连接,且灯筒3与杆体1卡接相连,支座2的顶部分别设有机架4和输液架5,机架4为塑料材质,用于固定记录仪,便于对出诊现场进行视频取证,且机架4和输液架5分别于支座2螺栓连接,且支座2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卡盘21,卡盘21位金属材质,并且卡盘21上有凹槽,能够与螺钉22上的卡齿23吻合,将卡齿23限制在卡盘21上的凹槽内,是机架4固定在支座2上,并可调节倾斜角度,且两个卡盘21分别与支座2螺栓连接,且机架4和输液架5的底部均设有螺钉22,且机架4和输液架5分别通过螺钉22与支座2相连,且螺钉22上设有卡齿23,且卡齿23与卡盘21活动卡接,杆体1由手柄10、第一支杆11、第二支杆12和第三支杆13组成,且手柄10、第一支杆11、第二支杆12和第三支杆13相互嵌套,且手柄10与第一支杆11的交接处设有第一阻尼环15,且第一阻尼环15与第一支杆11套接相连,且第一阻尼环15与手柄10滑动连接,且第一支杆11与第二支杆12的交接处设有第二阻尼环16,且第二阻尼环16与第二支杆12套接相连,且第二阻尼环16与第一支杆11滑动连接,且第二支杆12与第三支杆13的交接处设有第三阻尼环17,且第三阻尼环17与第三支杆13套接相连,且第三阻尼环17与第二支杆12滑动相连,第一支杆11、第二支杆12和第三支杆13呈底部大顶部小的锥形结构,使得第一支杆11、第二支杆12和第三支杆13在第一阻尼环15、第二阻尼环16和第三阻尼环17的作用下链接的更加紧密,不会脱落,灯筒3上设有开关7,且灯筒3的底部设有灯泡6,且灯筒3的内部设有电池槽9,且电池槽9与灯筒3为一体设置,且杆体1的正面底端设有充电口8,使用充电器可以通过充电口8对电池进行充电,以保证下次使用时灯筒2电力充足,且充电口8贯穿杆体1与电池槽9相连,且充电口8、开关7和灯泡6分别与电池槽9电性连接,且电池槽9容置在杆体1的内部底端,且灯筒3的顶端设有凸卡20,且凸卡20与灯筒3为一体设置,且凸卡20与杆体1活动卡接,机架4由第一托架24和第二托架25组成,且第一托架24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插杆27,且两个插杆27与第一托架24为一体设置,且第二托架25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杆套26,且两个杆套26与第二托架25为一体设置,且插杆27与杆套26相互嵌套,且插杆27的底端设有拉伸弹簧29,且拉伸弹簧29与插杆27勾套相连,且杆套26的底端设有端帽28,且端帽28与杆套26卡接相连,且端帽28通过拉伸弹簧29与插杆27相连,输液架5由架座30、单套杆18和双套杆19组成,且两个单套杆18分别与架座30铰接相连,且两个双套杆19分别与架座30铰接相连,采用铰接的方式为了使单套杆18和双套杆19能够在使用的时候,与杆体1保持相互垂直即展开状态,在不使用时,与杆体1保持相互平行即收拢状态。
21.一种急救用多功能便携输液杆,该急救用多功能便携输液杆由杆体1、支座2、灯筒3、机架4、输液架5、灯泡6、开关7、充电口8、电池槽9、手柄10、第一支杆11、第二支杆12、第三支杆13、插杆14、第一阻尼环15、第二阻尼环16、第三阻尼环17、单套杆18、双套杆19、凸卡20、卡盘21和螺钉22等零部件组成,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将记录仪安装固定在机架4上,对出诊的现场进行记录,并通过5g信号将视频影像回传给控制中心进行记录取证,同时第一支杆11、第二支杆12和第三支杆13能够伸缩,保证在疫情期间,医护人员能够在安全距离内进行视频记录与取证,机架4和输液架5能够进行更换,当需要对患者进行输液时即取证完毕后,可将机架4更换为输液架5,对患者进行输液,同时杆体1与急救车内的杆卡进行连接固定,便于医护人员的再次使用,完成出诊工作,将患者接回急救中心救治。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
”ꢀ
、
ꢀ“
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