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食道上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59231发布日期:2021-05-14 14:30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化内科食道上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道上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化内科食道上药装置。


背景技术:

2.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级学科。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医学知识面广,操作复杂而精细,消化内科食道受损时,需要进行精准上药。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404164u所公开的一种消化内科食道上药装置,上药管表面均匀设有若干药液流出孔,上药管外侧包裹有上药棉,上药棉外表面设有若干按摩凸,所述一种消化内科食道上药装置,提高了食道上药操作的可视性,实现对食道上药器位置的固定,稳定性好,实现药液的均匀涂抹,按摩凸有效将食道内壁褶皱撑开,避免出现死角,但是药头结构复杂,难以进入食道,在伸入时容易引起患者不适,给药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内科食道上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科食道上药装置,包括送药管,所述送药管的前端连接有弹性管,所述弹性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药管,所述分药管的内部镶嵌连接有缓冲筒体,所述分药管上设置有出药孔,所述分药管的内部设置有标识环,所述分药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块,所述送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接头,所述卡接头卡接有注射器,所述送药管的外部套接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设置有线孔,所述线孔内连接有牵引线,所述牵引线的一端连接有拉块,所述牵引线的另一端连接有方位环,所述方位环卡接在套管一端,所述方位环上固定连接有推动板。
6.优选的,所述分药管的前端为弧形设置,所述分药管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药孔。
7.优选的,所述缓冲筒体为多孔蓬松设置,所述缓冲筒体设置长度与出药孔分布宽度相匹配。
8.优选的,所述标识环设置两个,两个所述标识环的设置直径与分药管两端直径相匹配。
9.优选的,所述拉块设置四个,四个所述拉块对应连接牵引线,所述方位环的一侧设置与牵引线对应的连接块。
10.优选的,所述方位环的内部设置与套管相匹配的通孔,所述方位环上连接四个均匀分布的推动板,所述推动板上设置弧形槽。
11.优选的,所述注射器的一端与卡接头密封卡接,所述卡接头的内部设置密封圈。
12.优选的,所述套管的硬度略大于送药管的硬度,所述套管设置长度小于送药管的设置长度。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在送药管的前端连接有分药管,分药管的内部镶嵌连接有蓬松多孔的缓冲筒体,缓冲筒体可对一定压力的流体进行减速,药液通过出药孔导出,避免一定流速的药液对食道壁造成冲击,引起患者的不适,在分药管的内部连接有两个标识环,标识环可配合x光感应检测,进行食道内位置的反应,便于医护人员操作,结构简单,可便于插入患者食道,避免患者应激反应。
15.(2)、在送药管的外侧套接连接有套管,套管的内部设置有四个线孔,线孔的内部设置有牵引线,牵引线的一端通过拉块连接有分药管,牵引线的另一端连接有方位环,方位环可对四个对应的牵引线进行拉动,不同角度的拉动可对一端的分药管进行角度调整,便于分药管伸入食道时的角度调整,伸入弯曲食道便捷,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方位环连接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筒体连接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20.图中:1、送药管;2、弹性管;3、分药管;4、缓冲筒体;5、出药孔;6、标识环;7、拉块;8、卡接头;9、注射器;10、套管;11、线孔;12、牵引线;13、方位环;14、推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

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化内科食道上药装置,包括送药管1,送药管1的前端连接有弹性管2,弹性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药管3,分药管3的内部镶嵌连接有缓冲筒体4,分药管3上设置有出药孔5,分药管3的内部设置有标识环6,分药管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块7,送药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接头8,卡接头8卡接有注射器9,送药管1的外部套接连接有套管10,套管10的内部设置有线孔11,线孔11内连接有牵引线12,牵引线12的一端连接有拉块7,牵引线12的另一端连接有方位环13,方位环13卡接在套管10一端,方位环13上固定连接有推动板14。
2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分药管3的前端为弧形设置,分药管3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药孔5,通过分药管3进行药液的分药,对病患处进行上药,多个均匀分布的出药孔5出药均匀,可对食道内均匀上药。
2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缓冲筒体4为多孔蓬松设置,缓冲筒体4设置长度与出药孔5分布宽度相匹配,通过多孔蓬松设置的缓冲筒体4进行药液的缓冲,避免一定压力下的药液直接喷射而出,对食道产生冲击,对患者造成痛苦。
2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标识环6设置两个,两个标识环6的设置直径与分药管3两端直径相匹配,通过两个标识环6进行x光感应检测,进行食道内位置的反应,便于医护人员操
作。
2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拉块7设置四个,四个拉块7对应连接牵引线12,方位环13的一侧设置与牵引线12对应的连接块,通过四个拉块7与牵引线12配合,进行不同方位的拉动,进而改变分药管3的弯折角度,便于装置在食道内的插入,到达病灶。
2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方位环13的内部设置与套管10相匹配的通孔,方位环13上连接四个均匀分布的推动板14,推动板14上设置弧形槽,方位环13内部的通孔便于套管10的一端卡接,方位环13上的多个推动板14便于不同位置的推动,进行不同偏转角度的调整,便于分药管3的导入。
2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注射器9的一端与卡接头8密封卡接,卡接头8的内部设置密封圈,通过注射器9与卡接头8的紧密贴合,避免药液的泄漏,注射器9可进行药液的注射。
2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套管10的硬度略大于送药管1的硬度,套管10设置长度小于送药管1的设置长度,较硬的套管10可对送药管1进行卡位,同时较硬的套管10可与牵引线12配合进行方位的调整。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使用时,在送药管1的前端连接有分药管3,分药管3的内部镶嵌连接有蓬松多孔的缓冲筒体4,缓冲筒体4可对一定压力的流体进行减速,药液通过出药孔5导出,避免一定流速的药液对食道壁造成冲击,引起患者的不适,在分药管3的内部连接有两个标识环6,标识环6可配合x光感应检测,进行食道内位置的反应,便于医护人员操作,结构简单,可便于插入患者食道,避免患者应激反应,送药管1的外侧套接连接有套管10,套管10的内部设置有四个线孔11,线孔11的内部设置有牵引线12,牵引线12的一端通过拉块7连接有分药管3,牵引线12的另一端连接有方位环13,方位环13可对四个对应的牵引线12进行拉动,不同角度的拉动可对一端的分药管3进行角度调整,便于分药管3伸入食道时的角度调整,伸入弯曲食道便捷,使用效果好。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