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静脉投影仪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脉投影仪定位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投影仪利用静脉血对红外光拥有更高吸收能力的特点,采集近浅表血管的红外图像,并通过计算机的图像增强技术处理采集的视频图像,然后经过投影仪以特殊原位投射光路用可见光投射到皮肤上,是一种医学用视觉增强检查系统。
手背皮下静脉穿刺注射给液是最广泛的临床治疗手段,也是门诊和病房的主要收入来源。而进行穿刺操作护士在为一些皮下静脉纤弱的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注射操作时,失败比例极高,儿童患者更是会因此哭闹,护士也经常受到病人家属的埋怨甚至训斥,思想压力极大。
现有的静脉投影仪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手背水平放置到静脉投影仪的下方。但是针对不用的用户,往往需要调节皮肤与静脉投影仪的相对距离,但是现有的静脉投影仪为固定式,不方便对静脉投影仪的镜头进行相对位置调节。同时,现有的固定式静脉投影仪对手臂等的投影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脉投影仪定位调节装置,以方便对静脉投影仪的相对高度以及相对角度进行调节,保证静脉投影仪与人体的皮肤保持最佳的相对距离和角度,提高成像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静脉投影仪定位调节装置,包括投影仪本体,投影仪本体的上方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能够升降调节的支撑组件,转轴的一端贯穿支撑组件后连接有能带动转轴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转动驱动组件,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指针,支撑组件设置有与指针对齐的刻度盘,投影仪本体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单元,连接单元能够在转轴上沿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支撑组件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支撑板的下端外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滑块,下支撑板的上端内侧壁开设有与滑块相互适配的滑槽,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分别贯穿开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贯穿设置有螺栓组件。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滑块为燕尾块或t形块,滑槽为与滑块相互适配的燕尾槽或t形槽。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转动驱动组件包括锥齿板、锥齿轮、固定架和驱动电机,锥齿板设置在支撑组件的外壁,锥齿板所在平面与转轴的轴线相互垂直,转轴的一端贯穿支撑组件后与锥齿板相互连接,固定架设置在支撑单元的外壁,驱动电机安装在固定架上,锥齿轮套设在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锥齿轮与锥齿板相互啮合。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锥齿板的齿占整圆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连接单元包括连接环和固定螺栓,连接环套设在转轴上,连接环的侧壁沿径向贯穿开设有通孔,固定螺栓安装在螺纹孔内,通孔开设有与固定螺栓相互适配的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连接环的内孔与转轴为间隙配合,转轴的外壁沿轴向开设有限位槽,通孔与限位槽相互连通,固定螺栓的下端位于限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固定螺栓的下端设置有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实现投影仪本体的相对高度的调节;通过设置转动驱动组件,实现投影仪本体在竖直面内的转动;通过设置连接组件,实现投影本体沿着转轴的轴线方向左右移动,即实现水平方向的左右调节。投影仪本体的上述调节矢量结合,实现投影仪本体的空间位置的调节,并且能够固定在某一位置,并保持该状态不变。方便对不同人群,不同的皮肤部位进行成像,提高适用范围。
2、支撑组件通过调节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相对距离,实现投影本体的相对高度调节,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上支撑板相互连接。通过设置滑槽与滑块,并且进一步优选的,滑块的截面形状为燕尾型或t字形。保证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形,同时对移动路径进行限制;通过螺栓组件对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进行固定,安装拆卸方便,连接稳定,成本低廉。
3、转轴与两端的上支撑板转动连接,转轴贯穿上支撑板后与转动驱动组件相互连接。固定架与上支撑板相互连接,驱动电机通过固定架与上支撑板相互连接,驱动电机工作带动锥齿轮转动,锥齿轮与锥齿板相互啮合,锥齿板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进而实现带动投影仪本体转动。
4、投影本体的上端通过连接单元与转轴相互连接。连接环的内孔与转轴间隙配合,方便对连接环进行移动。连接环贯穿开设有通孔,固定螺栓在通孔内旋进,然后与转轴抵紧,实现连接环与转轴的锁紧。在转轴的外壁开设限位槽,起到对固定螺栓定位以及限位的作用,同时增大固定螺栓与转轴的接触面积,保证锁紧的稳定性。在固定螺栓的下端设置橡胶垫,避免固定螺栓与转轴发生刚性接触而对转轴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转动驱动组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投影仪本体,2-支撑组件,201-上支撑板,2011-滑块,2012-第一定位槽,202-下支撑板,203-螺栓组件,3-转轴,301-限位槽,4-指针,5-转动驱动组件,501-锥齿板,502-锥齿轮,503-固定架,504-驱动电机,5041-驱动轴,6-连接单元,601-连接环,602-固定螺栓,6021-橡胶垫,602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静脉投影仪定位调节装置,包括投影仪本体1,投影仪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转轴3,转轴3的两端均设置有能够升降调节的支撑组件2,转轴3的一端贯穿支撑组件2后连接有能带动转轴3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转动驱动组件5,转轴3的另一端设置有指针4,支撑组件2设置有与指针4对齐的刻度盘,投影仪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单元6,连接单元6能够在转轴3上沿轴向移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组件2,实现投影仪本体1的相对高度的调节;通过设置转动驱动组件5,实现投影仪本体1在竖直面内的转动;通过设置连接组件,实现投影本体沿着转轴3的轴线方向左右移动,即实现水平方向的左右调节。投影仪本体1的上述调节矢量结合,实现投影仪本体1的空间位置的调节,并且能够固定在某一位置,并保持该状态不变。方便对不同人群,不同的皮肤部位进行成像,提高适用范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支撑组件2包括上支撑板201和下支撑板202,上支撑板201的下端外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滑块2011,下支撑板202的上端内侧壁开设有与滑块2011相互适配的滑槽,上支撑板201和下支撑板202分别贯穿开设有第一定位槽2012和第二定位槽,第一定位槽2012和第二定位槽贯穿设置有螺栓组件203。滑块2011为燕尾块或t形块,滑槽为与滑块2011相互适配的燕尾槽或t形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支撑组件2通过调节上支撑板201和下支撑板202的相对距离,实现投影本体的相对高度调节,转轴3的两端分别与上支撑板201相互连接。通过设置滑槽与滑块2011,并且进一步优选的,滑块2011的截面形状为燕尾型或t字形。保证上支撑板201与下支撑板202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形,同时对移动路径进行限制;通过螺栓组件203对上支撑板201与下支撑板202进行固定,安装拆卸方便,连接稳定,成本低廉。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转动驱动组件5包括锥齿板501、锥齿轮502、固定架503和驱动电机504,锥齿板501设置在支撑组件2的外壁,锥齿板501所在平面与转轴3的轴线相互垂直,转轴3的一端贯穿支撑组件2后与锥齿板501相互连接,固定架503设置在支撑单元的外壁,驱动电机504安装在固定架503上,锥齿轮502套设在驱动电机504的驱动轴5041上,锥齿轮502与锥齿板501相互啮合。锥齿板501的齿占整圆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转轴3与两端的上支撑板201转动连接,转轴3贯穿上支撑板201后与转动驱动组件5相互连接。固定架503与上支撑板201相互连接,驱动电机504通过固定架503与上支撑板201相互连接,驱动电机504工作带动锥齿轮502转动,锥齿轮502与锥齿板501相互啮合,锥齿板501转动带动转轴3转动,进而实现带动投影仪本体1转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连接单元6包括连接环601和固定螺栓602,连接环601套设在转轴3上,连接环601的侧壁沿径向贯穿开设有通孔6022,固定螺栓602安装在螺纹孔内,通孔6022开设有与固定螺栓602相互适配的内螺纹。连接环601的内孔与转轴3为间隙配合,转轴3的外壁沿轴向开设有限位槽301,通孔6022与限位槽301相互连通,固定螺栓602的下端位于限位槽301内。固定螺栓602的下端设置有橡胶垫602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投影本体的上端通过连接单元6与转轴3相互连接。连接环601的内孔与转轴3间隙配合,方便对连接环601进行移动。连接环601贯穿开设有通孔6022,固定螺栓602在通孔6022内旋进,然后与转轴3抵紧,实现连接环601与转轴3的锁紧。在转轴3的外壁开设限位槽301,起到对固定螺栓602定位以及限位的作用,同时增大固定螺栓602与转轴3的接触面积,保证锁紧的稳定性。在固定螺栓602的下端设置橡胶垫6021,避免固定螺栓602与转轴3发生刚性接触而对转轴3造成损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