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后路椎板把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68645发布日期:2021-04-21 04:35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后路椎板把持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颈椎后路椎板把持器。


背景技术:

2.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病理改变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根、脊髓、血管或其他相关组织,并引起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或体征,具体可以有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行走不稳等一系列表现。当颈椎的神经根或者脊髓受到压迫明显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于超过3个以上节段的颈椎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造成的脊髓压迫,或者合并有明显的椎管狭窄,以及严重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等情况,目前经常采用的是后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该术式是从后方打开颈椎管后壁,掀起数个(常为4个)椎板并固定,扩大椎管矢状径,使得脊髓向后方漂浮,从而起到间接解除脊髓压迫的作用。在手术中掀起椎板时,为防止椎板回落,需要助手用四把布巾钳同时固定好掀起的椎板。而这时助手手持四把布巾钳,用力容易不均匀,且四把布巾钳方向难以控制,使用不便,也增加了手术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椎后路椎板把持器,解决了在现有的颈椎病颈后路单开门手术中需要使用四把布巾钳来固定开门侧,用力不均匀,且四把布巾钳方向难以控制,使用不便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颈椎后路椎板把持器,包括三角板、上滑槽和连接丝杆,所述三角板两侧壁上端设置有侧滑槽,所述三角板上端中部设置有所述上滑槽,所述上滑槽内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下端与所述上滑槽内底端抵紧,所述连接柱靠下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所述连接丝杆,所述连接丝杆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丝杆远离所述连接头一端设置有固定螺帽。
6.进一步地,所述侧滑槽成型于所述三角板两侧壁上端,所述上滑槽成型于所述三角板上端中部,所述连接柱下端外围与所述上滑槽内壁滑动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上滑槽可使所述连接柱在所述三角板上端便捷的横向移动。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下端与所述上滑槽内底端滑动连接,所述连接丝杆贯穿所述连接柱靠下的位置中部,且与所述连接柱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连接丝杆焊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连接柱下端与所述上滑槽底端抵紧,所述连接柱不会倾倒,所述连接丝杆可与所述连接柱同步进行移动。
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螺帽与所述连接丝杆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柱、所述连接丝杆、所述连接头以及所述固定螺帽均采用不锈钢制成,所述连接柱上端设置有夹子。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螺帽可在所述连接丝杆上进行紧固,所述固定
螺帽在旋松时可与所述连接丝杆同步进行移动,所述夹子可与所述连接柱同步进行移动。
12.进一步地,所述夹子与所述连接柱上端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连接头以及所述固定螺帽均与所述三角板侧壁滑动连接,所述三角板下端设置有连接套。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夹子可与所述连接柱进行拆分,所述夹子为螺栓型夹子,通过旋动所述夹子上的螺栓可使夹子在颈椎病颈后路单开门手术中便捷的来固定开门侧。
1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上端与所述三角板下端熔接,所述连接套下端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上端外围与所述连接套下端内壁通过螺纹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手柄通过所述连接套与所述三角板连接固定。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三角板、侧滑槽、上滑槽、连接柱、连接丝杆、连接头、固定螺帽和把手等结构的设计,使颈椎后路椎板把持器的连接柱和夹子的间距和位置可根据病人椎板的宽窄便捷的进行调节,四个夹子相对于单独的布巾钳用力更加均匀,且通过把手可使夹子的方向更易统一控制,使用十分便捷,可使手术操作更加简便,十分实用。该设计方案有效的解决了在现有的颈椎病颈后路单开门手术中需要使用四把布巾钳来固定开门侧,用力不均匀,且四把布巾钳方向难以控制,使用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三角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柱、连接丝杆、连接头、固定螺帽和夹子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
22.1、三角板;2、侧滑槽;3、上滑槽;4、连接柱;5、连接丝杆;6、连接头;7、固定螺帽;8、夹子;9、连接套;10、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颈椎后路椎板把持器,包括三角板1、上滑槽3和连接丝杆5,三角板1两侧壁上端设置有侧滑槽2,三角板1上端中部设置有上滑槽3,上滑槽3内设置有连接柱4,连接柱4下端与上滑槽3内底端抵紧,连接柱4靠下的中部位置设置有连接丝杆5,连接丝杆5一端设置有连接头6,连接丝杆5远离连接头6一端设置有固定螺帽7。
25.如图1

2所示,侧滑槽2成型于三角板1两侧壁上端,上滑槽3成型于三角板1上端中部,连接柱4下端外围与上滑槽3内壁滑动连接,通过上滑槽3可使连接柱4在三角板1上端便捷的横向移动,这样连接柱4的间距和位置可根据使用需要便捷的进行调节。
26.如图1

2所示,连接柱4下端与上滑槽3内底端滑动连接,连接丝杆5贯穿连接柱4靠下的位置中部,且与连接柱4通过螺纹连接,连接头6与连接丝杆5焊接,由于连接柱4下端与上滑槽3底端抵紧,连接柱4不会倾倒,连接丝杆5可与连接柱4同步进行移动,连接头6对连接丝杆5起限位作用。
27.如图1

3所示,固定螺帽7与连接丝杆5通过螺纹连接,连接柱4、连接丝杆5、连接头6以及固定螺帽7均采用不锈钢制成,连接柱4上端设置有夹子8,固定螺帽7可在连接丝杆5上进行紧固,固定螺帽7在旋松时可与连接丝杆5同步进行移动,夹子8可与连接柱4同步进行移动,夹子8在颈后路单开门手术中可用于固定开门侧。
28.如图1

3所示,夹子8与连接柱4上端通过螺钉连接,连接头6以及固定螺帽7均与三角板1侧壁滑动连接,三角板1下端设置有连接套9,夹子8可与连接柱4进行拆分,固定螺帽7配合连接头6可将三角板1夹紧。
29.如图1

2所示,连接套9上端与三角板1下端熔接,连接套9下端设置有手柄10,手柄10上端外围与连接套9下端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手柄10通过连接套9与三角板1连接固定,通过把手可便捷的操纵把持器。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夹子8可做布巾钳使用,可用四个夹子8在颈后路单开门手术中固定开门侧,四个夹子8夹在每一节椎板上,四个夹子8相对于单独的布巾钳用力更加均匀,且方向更易统一控制,将固定螺帽7旋松后,四个连接柱4的间距和位置可根据病人椎板的宽窄便捷的进行调节,使用十分便捷。
31.工作原理:在颈后路单开门手术中使用把持器时,先将固定螺帽7旋松,然后根据病人椎板的宽窄调节四个连接柱4的位置,在连接柱4的位置调节合适后再将固定螺帽7旋紧,固定螺帽7可配合连接头6将三角板1夹紧,这样连接柱4的位置会被固定,然后在打开门联时,将四个夹子8夹在每一节椎板上,夹子8为螺栓型夹子,通过旋动夹子8上的螺栓可使夹子8在颈椎病颈后路单开门手术中便捷的来固定开门侧,四个夹子8相对于单独的布巾钳用力更加均匀,且通过把手可使夹子8的方向更易统一控制,使用十分便捷,可使手术操作更加简便、快捷。
32.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