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2530发布日期:2021-02-26 22:51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刺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创外科手术的外科器械,例如内镜或腹腔镜手术,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腹腔镜经胃腔手术的穿刺器。


背景技术:

[0002]
腹腔镜手术是目前临床开展应用最为广泛的微创手术方式。手术中使用腹腔镜穿刺器经皮肤刺透人体体壁(胸、腹、腰等部位),将穿刺器的鞘管前端留置于腹腔、胸腔或后腹腔等体腔内,再通过穿刺鞘管内的通道置入手术器械对上述体腔内的组织器官进行相应手术操作。腹腔镜穿刺器是该手术中必须使用的器械,现有的腹腔镜穿刺器鞘管刺入体腔后无有效固定装置,穿刺鞘管在手术过程中经常出现脱出体外和深入体内的情况。穿刺器鞘管置入过深有损伤脏器风险,可导致腔镜视野受到遮挡并使手术器械操作困难,如各类钳、夹、超声刀头及持针器等无法打开;穿刺器鞘管频繁脱出使术者不得不重复穿刺放置套管,严重影响手术进度与质量并加重患者创伤。此外,腹腔镜手术中需向人体体腔内充入二氧化碳气体,使体腔扩张以便于手术器械操作。由于目前使用的穿刺器鞘管与体壁穿刺通道间可存在较大缝隙,这易导致腔内气体泄漏。气体大量外漏可使体腔失压塌陷,严重干扰手术操作;外溢的气体进入皮下疏松脂肪组织间隙还可形成广泛皮下气肿,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0003]
为此,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球囊穿刺器,如一专利号为zl201620244650.5(授权公告号为cn20564953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球囊穿刺器》或是一专利号为zl201520312345.0(授权公告号为cn20476582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带球囊固定的穿刺器》其公开了一种包括穿刺套管与穿设在穿刺套管内的穿刺杆,穿刺套管包括呈筒状的硬质套管体,硬质套管体一端设有供穿刺杆穿过的套管座,硬质套管体周向外侧开设有至少一条导流槽,在硬质套管体周向外侧套设有由软性材料制成且能将导流槽的槽口封闭从而形成导流通道的软性覆膜套体,且导流通道一端与设置在硬质套管体一端的单向阀相连通,另一端与位于硬质套管体另一端周向外侧且由软性覆膜套体端部周向向外凸起形成的环形球囊相连通。另外,在临床实践中,球囊穿刺器还使用于腹腔镜经胃腔手术中,在行腹腔镜经胃腔手术中直接将球囊穿刺器经腹壁穿刺入胃腔,一方面,既需要带气囊的穿刺器,费用高,不变普及;同时为了给气囊充气需在管壁上预留充气管道,需增加管壁厚度,增加穿刺器的直径,从而在穿刺时增加对腹壁、胃壁的损伤,且这种管壁较厚无法采用透明材质,因此影响手术视野,增大了手术风险,从而目前未得到推广;另一方面,胃腔内充气后,势必会有部分气体流入肠道,引起术后患者腹胀,不利于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而且部分气体从口腔溢出后,使胃腔内操作空间受到影响,不利于病灶的显露及操作;同时在胃壁肿块切除过程中存在胃壁切穿,导致胃腔内气体溢入腹腔,一则影响胃腔操作的维持,更重要是会导致胃液及肿瘤污染腹腔,违反了外科无菌、无瘤的基本原则。为此,用于免胃腔穿刺充气式腹腔镜经胃腔手术专用的穿刺器则显然变得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够尽量减少吸入气腹气体而行胃腔手术的穿刺器。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穿刺器,包括有:
[0006]
外部构件,该外部构件用于限定纵轴并具有外周壁;
[0007]
内部构件,该内部构件包括有邻近外部构件远端的穿孔构件,所述内部构件能相对外部构件于纵向方向移动,并在穿孔构件至少部分地从外周壁暴露的状态下能实现通过组织的穿刺;
[0008]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0009]
活动件,至少具有一个,设置在所述外部构件的外周壁,该活动件能在所述内部构件的致动下发生远离所述穿孔构件的移动,从而实现所述活动件能至少局部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
[0010]
为了更适应行胃腔手术,优选地,所述活动件具有两个,分别为进入胃腔的第一活动件和进入腹腔的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一活动件与第二活动件之间具有能与胃壁接合的接合部。当穿孔构件穿过患者的体壁进行穿刺后再行胃壁的穿刺,由于活动件具有两个,当第一活动件进入胃腔,通过内部构件的致动而撑开,同时在第一个活动件的撑开作用下将胃壁拉至患者的体壁中,另外第二活动件在内部构件的再次致动下而撑开,最后拔除内部构件后,可于外部构件中的手术操作仪器进行手术,避免了在胃腔中行充气操作而带来的隐患,避免穿刺器在手术过程中经常出现脱出体外和深入体内的情况发生。当手术结束后,还需要借助内部构件将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收拢回来,具体的操作与打开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的操作相反。
[0011]
从结构简单的角度考虑,优选地,所述接合部为螺纹,并且所述外部构件的外周壁还设置有能相对所述活动件移动的抵持件,抵持件与被撑开的活动件共同形成夹持患者腹壁的夹持空间。并且通过抵持件的设置能使得外部构件更稳定地固定在患者腹壁上,避免穿刺器在手术过程中经常出现脱出体外和深入体内的情况发生。
[0012]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件具有能伸入外周壁内的活动脚,所述内部构件具有致动部,所述致动部具有能供活动脚插入的插口,在所述活动件的活动脚插入致动部的插口的状态下,跟随所述内部构件相对外部构件于远离外部构件远端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活动件能至少局部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通过用于穿刺的内部构件在相对外部构件于远离外部构件远端的方向移动时,能使得活动件至少局部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从而实现弹性膜的撑开,从而形成类似“气囊或是球囊”的结构,从而起到将穿刺器固定在患者体壁上的作用,略去了需要充入气体或液体的操作,使用更方便,制造与使用成本更低。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构件的外周壁设置有限制所述活动件之活动脚移动路径的限位缺口,在所述内部构件在相对外部构件于远离外部构件远端的方向移动时能发生自身地周向偏转,在该偏转力的致动下,能使得所述活动件能至少局部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在内部构件相对外部构件于纵向方向移动至暴露出穿孔构件时(定义为内部构件的前进方向),即可穿过患者的体壁进行穿刺,然后内部构件朝后退方向(即内部构件在相对外部构件于远离外部构件远端的方向移动移动)时,内部构件之致动部的插口与能带动活动件的活动脚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而设置成偏转力的致动,则是为了形成内部构件

一转”将弹性膜撑开,而将内部构件再反向“一转”而将内部构件从外部构件中抽离掉,以便于使用插入外部构件中的手术操作仪器进行手术。
[0014]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缺口包括有平行于所述外部构件的纵轴方向的第一缺口以及垂直于所述外部构件的纵轴方向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相连通;在所述内部构件在相对外部构件于远离外部构件远端的方向移动时能发生自身地周向偏转的状态下,所述活动件的活动脚能从第一缺口移动至第二缺口中。通过活动件的活动脚从第一缺口移动至第二缺口中,从而形成内部构件“一转”将弹性膜撑开。
[0015]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件包括有至少两个沿着所述外部构件的外周壁围成一周的子活动件,各个子活动件包括有邻近外部构件远端的固定部以及远离外部构件远端的自由部,其中所述活动件还包括有用于将各个子活动件之固定部连接在一起的活动环,对应地,所述活动环具有将各个子活动件之固定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环形凹槽,而各个所述子活动件均包括有连接在所述活动环上各自对应的活动脚,并且各个子活动件的活动脚均具有沿着周向偏转的倾斜面。通过活动环为基准,各个子活动件的固定部连接在活动环上,各个子活动件的自由端能以各自的固定部为支承点而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而各个子活动件的活动脚均具有沿着周向偏转的倾斜面,能更好地从第一缺口移动至第二缺口中。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构件的外周壁还包括有邻近所述各个子活动件的自由部的限位环,各个子活动件的自由部抵靠在所述限位环上,从而使所述内部构件能通过所述的限位环施力于各个子活动件的自由部而驱动各个子活动件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
[0017]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构件的外周壁还包括有邻近所述各个子活动件的自由部的限位环,各个子活动件的自由部抵靠在所述限位环上,从而使所述内部构件能通过所述的限位环施力于各个子活动件的自由部而驱动各个子活动件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
[0018]
为了实现弹性膜的扩张,优选地,所述活动件的外围包覆有弹性膜,在所述活动件至少局部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的状态下,所述弹性膜被撑开,而所述限位环于远离外部构件的远端具有第二环形凹槽,而所述活动环于邻近外部构件的近端具有第三环形凹槽,所述弹性膜的两周缘部分别连接于第二环形凹槽和第三环形凹槽中。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用于穿刺的内部构件在相对外部构件于远离外部构件远端的方向移动时,能使得活动件至少局部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从而实现弹性膜的撑开,从而形成类似“气囊或是球囊”的结构,从而起到将穿刺器固定在患者体壁上的作用,略去了需要充入气体或液体的操作,使用更方便,制造与使用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行胃腔手术的穿刺器的结构示意图(具有双个弹性膜);
[0021]
图2为图1中借助内部构件在相对外部构件于远离外部构件远端的方向移动时,活动件处于至少局部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的状态示意图;
[0022]
图3为图2的分解结构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部构件的局部示意图;
[0024]
图5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图2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为图1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示出穿孔构件至少部分地从外周壁暴露时,活动件的活动脚处于位于第一缺口中的状态);
[0027]
图8为图2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示出活动件处于至少局部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时,活动件的活动脚位于第二缺口中的状态);
[0028]
图9为图1的剖视图(示出在内部构件发生自身地周向偏转时,各个子活动件的活动脚处于进入内部构件的第二插口中的状态);
[0029]
图10为图3的外部构件的剖视图(示出在内部构件在相对外部构件于远离外部构件远端的方向移动时能发生自身地周向偏转时,活动件的活动脚处于从第一缺口移动至第二缺口中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1]
如图1~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穿刺器包括有外部构件1,该外部构件1用于限定纵轴并具有外周壁11;以及包括有邻近外部构件1远端10的穿孔构件21的内部构件2,该内部构件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外部构件1内,该内部构件2能相对外部构件1于纵向方向移动,并在穿孔构件21至少部分地从外周壁11暴露的状态下能实现通过组织的穿刺;其中还包括有至少一个活动件3,该活动件3设置在所述外部构件1的外周壁11,该活动件3能在所述内部构件2的致动下发生远离所述穿孔构件21的移动,从而实现所述活动件3能至少局部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
[0032]
具体地,活动件3具有两个,分别为进入胃腔的第一活动件3

和进入腹腔的第二活动件3",所述第一活动件3

与第二活动件3"之间具有能与胃壁接合的接合部111,本实施例的接合部111为螺纹,并且外部构件1的外周壁11还设置有能相对活动件3移动的抵持件4,抵持件4与被撑开的活动件3共同形成夹持患者腹壁的夹持空间。其中第一活动件3

和第二活动件3"均具有能伸入外周壁11内的活动脚31;以及设置在内部构件2的外表面,并具有能供活动脚31插入的插口221的致动部22,以及用于包覆活动件3的弹性膜6,在活动件3的活动脚31插入致动部22的插口221的状态下,跟随内部构件2相对外部构件1于远离外部构件1远端10的方向移动时,活动件3能至少局部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从而实现弹性膜6的撑开。通过用于穿刺的内部构件2在相对外部构件1于远离外部构件1远端10的方向移动时,能使得活动件3至少局部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从而实现弹性膜6的撑开,从而形成类似“气囊或是球囊”的结构,从而起到将穿刺器固定在患者体壁上的作用,略去了需要充入气体或液体的操作,使用更方便。
[0033]
具体地,为了更好地实现弹性膜6的撑开,外部构件1的外周壁11设置有限制活动件3之活动脚31移动路径的限位缺口112,内部构件2在相对外部构件1于远离外部构件1远端10的方向移动时发生自身地周向偏转,在该偏转力的致动下,使得活动件3能至少局部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在内部构件2相对外部构件1于纵向方向移动至暴露出穿孔构件21时(定义为内部构件2的前进方向),即可穿过患者的体壁进行穿刺,然后内部构件2朝后退方向(即内部构件2在相对外部构件1于远离外部构件1远端10的方向移动移动)时,内部构件2之致动部22的插口221与能带动活动件3的活动脚31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而
设置成偏转力的致动,则是为了形成内部构件2“一转”将弹性膜6撑开,而将内部构件2再反向“一转”而将内部构件2从外部构件1中抽离掉,以便于使用插入外部构件1中的手术操作仪器进行手术。限位缺口112包括有平行于外部构件1的纵轴方向的第一缺口112a以及垂直于外部构件1的纵轴方向的第二缺口112b,第一缺口112a与第二缺口112b相连通;在内部构件2在相对外部构件1于远离外部构件1远端10的方向移动时能发生自身地周向偏转的状态下,活动件3的活动脚31能从第一缺口112a移动至第二缺口112b中。通过活动件3的活动脚31从第一缺口112a移动至第二缺口112b中,从而形成内部构件2“一转”将弹性膜6撑开。其中活动件3包括有至少两个沿着外部构件1的外周壁11围成一周的子活动件30,各个子活动件30包括有邻近外部构件1远端10的固定部301以及远离外部构件1远端10的自由部302,本实施例的活动件3还包括有用于将各个子活动件30之固定部301连接在一起的活动环33,对应地,活动环33具有将各个子活动件30之固定部301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环形凹槽,而各个子活动件30均包括有连接在活动环33上各自对应的活动脚31,并且各个子活动件30的活动脚31均具有沿着周向偏转的倾斜面311。通过活动环33为基准,各个子活动件30的固定部301连接在活动环33上,各个子活动件30的自由端能以各自的固定部301为支承点而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而各个子活动件30的活动脚31均具有沿着周向偏转的倾斜面311,能更好地从第一缺口112a移动至第二缺口112b中。而外部构件1的外周壁11还包括有邻近各个子活动件30的自由部302的限位环5,各个子活动件30的自由部302抵靠在限位环5上,从而使内部构件2能通过限位环5施力于各个子活动件30的自由部302而驱动各个子活动件30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限位环5于远离外部构件1的远端10还具有第二环形凹槽51,而活动环33于邻近外部构件1的近端具有第三环形凹槽333,弹性膜6的两周缘部分别连接于第二环形凹槽51和第三环形凹槽333中,在各个子活动件30的自由部302抵靠于限位环5时能驱动各个子活动件30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此时活动环33靠近限位环5,从而第二环形凹槽51与第三环形凹槽333相互靠近,进而实现弹性膜6的被撑开。
[0034]
另外,内部构件2还包括有远离外部构件1远端10、供外科医生操作内部构件2相对外部构件1移动的操作部20,外部构件1的外周壁11具有用于安装穿孔构件21的安装孔110,内部构件2邻近安装孔110具有至少两个凸出内部构件2之外表面的凸块24以及位于各个凸块24末端的环状凸圈25,相邻凸块24之间的间隙26以及环状凸圈25共同构成能供活动脚31插入的插口221。凸块24呈平行于内部构件2的纵轴方向的第一凸块241以及自该第一凸块241继续向内部构件2的纵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凸块,第二凸块沿周向延伸的宽度小于第一凸块,相邻的第一凸块之间形成第一插口221,相邻的第二凸块之间与环状凸圈之间形成第二插口221,在内部构件2在相对外部构件1于远离外部构件1远端10的方向移动时,各个子活动件30的活动脚31进入内部构件2的第一插口221,并在内部构件2发生自身地周向偏转的状态下,各个子活动件30的活动脚31能进入内部构件2的第二插口221,继而实现活动件3的活动脚31从第一缺口112a移动至第二缺口112b中,最终使得活动件3能至少局部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在内部构件2相对外部构件1于纵向方向移动时,内部构件2的第一插口221沿着各个子活动件30的活动脚31滑移至暴露出穿孔构件21时,内部构件2的第二插口221正好对准各个子活动件30的位置,待完成对患者的体壁进行穿刺时,内部构件2发生自身地周向偏转的状态使得各个子活动件30能落入第二插口221中,然后内部构件2朝后退方向(即内部构件2在相对外部构件1于远离外部构件1远端10的方向移动移动)时,落入内部
构件2之第二插口221的活动脚31能从第一缺口112a移动至第二缺口112b中,继而使得活动件3因限位环5的限制而施力于各个子活动件30的自由部302,从而驱动各个子活动件30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进而实现弹性膜6的被撑开。
[0035]
本实施例的外部构件1呈套管状,并且外部构件1的远端10设置有密封组件,该密封组件优选地可释放地安装在位于外部构件1之远端10的套管壳体上,用于可释放地将密封组件连接到套管壳体的装置可以包括卡口耦合、螺纹耦合、卡扣配合等,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壳体100和至少一个内部密封件,该内部密封件适于在通过密封组件插入的仪器周围形成流体密封膜1001或是阀体结构,密封组件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套管组件的部件,阀体结构其在没有手术器械的情况下关闭,并且适于防止气腹气体通过外部构件1,本实施例的穿孔构件21呈尖或截短的锥形结构。在行腹腔手术时,只需要将内部构件2相对外部构件1于纵向方向移动时,内部构件2的第一插口221沿着各个子活动件30的活动脚31滑移至暴露出穿孔构件21时,内部构件2的第二插口221正好对准各个子活动件30的位置,待完成对患者的体壁进行穿刺时,内部构件2发生自身地周向偏转的状态使得各个子活动件30能落入第二插口221中,然后内部构件2朝后退方向(即内部构件2在相对外部构件1于远离外部构件1远端10的方向移动移动)时,落入内部构件2之第二插口221的活动脚31能从第一缺口112a移动至第二缺口112b中,继而使得活动件3因限位环5的限制而施力于各个子活动件30的自由部302,从而驱动各个子活动件30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进而实现弹性膜6的被撑开,然后将外部构件1的外周壁11上的抵持件4移动至患者腹壁,抵持件4与被撑开的弹性膜6共同形成夹持的夹持空间,从而避免穿刺器在手术过程中经常出现脱出体外和深入体内的情况发生。
[0036]
最后,本实施例的穿刺器能够行胃腔手术,行胃腔手术时活动件3需要设置两个,并沿着外部构件1的纵轴间隔设置,并且相邻活动件3之间的间隔设置有能与组织接合的接合部111。为了行胃腔手术,当穿孔构件21穿过患者的体壁进行穿刺后再行胃壁的穿刺,由于活动件3具有两个,其中内部构件2的“一转”使得第一个活动件3形成第一个弹性膜6

的撑开,通过接合部111能将外部构件1更好地与胃壁连接,此时内部构件2再反向“一转”而将内部构件2从外部构件1中抽离一部分的同时并在第一个弹性膜6

的撑开作用下将胃壁拉至患者的体壁中,这时再将内部构件2的又“一转”使得第二个活动件3形成第二个弹性膜6"的撑开,此时内部构件2再反向“一转”而将内部构件2从外部构件1中完全抽离出来,以便于使用插入外部构件1中的手术操作仪器进行手术,避免了在胃腔中行充气操作而带来的隐患。外部构件1的外周壁11还设置有能相对活动件3移动的抵持件4,抵持件4与被撑开的弹性膜6共同形成夹持患者腹壁的夹持空间,最后通过抵持件4的设置能使得外部构件1更稳定地固定在患者腹壁上,避免穿刺器在手术过程中经常出现脱出体外和深入体内的情况发生。当手术结束后,还需要借助内部构件2将第一个弹性膜6

和第二个弹性膜6"收拢回来,具体的操作与打开第一个弹性膜6

和第二个弹性膜6"的操作相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