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儿微刺的针灸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03583发布日期:2021-06-18 16:16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小儿微刺的针灸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儿微刺的针灸仪。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当使用针具或灸柱进行针灸时,完全靠施行人的主观判断、手法进行。由于人体结构的差异(如是否成年)等导致穴位的位置、深度很可能不等,尤其是穴位深度受发育情况影响最为明显,完全靠主观判断,势必不准确。

同时,针灸时,暴露在外部的针灸针一旦触碰到周围环境的其他物体很可能会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插入体内,从而造成偏离穴位、甚至对人身构成危害。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小儿微刺的针灸仪,以克服上述问题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无法根据小儿发育情况来确定对应的针灸深度以及针灸过程中针灸针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插入体内造成偏离穴位、甚至危害人身安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小儿微刺的针灸仪,包括杆体、限位件和针灸针,其中:

所述杆体具有相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限位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端;

所述针灸针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端,所述针灸针与所述杆体同轴,所述限位件横向延伸,所述针灸针的自由端超出所述限位件。

优选的,所述限位件为回转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的周侧到所述限位件的回转轴线的距离沿从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以形成外扩部;

所述外扩部沿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向内收缩以形成中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的周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凹陷部,所述至少两个凹陷部均匀布置在所述限位件的回转轴线的周侧。

进一步的,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中空腔内。

优选的,所述杆体包括沿从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直线段和缩径段,所述杆体为回转结构,所述缩径段的直径沿靠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限位件由弹性材料或柔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受挤压横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囊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限位件由乳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针灸针固定于杆体,便于施行人通过握持杆体来控制针灸针,操作方便;

限位件位于针灸针的自由端的相反端,亦即,当针灸针的自由端位于人体内时,限位件抵在人体,可根据小儿发育情况(当然还可以根据胖瘦情况)来调节限位件到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针灸深度,适用范围广;

由于限位件的限位作用(抵在人体),针灸针保持在其固定针灸深度,避免与周围环境中其他物体、人碰撞而引起的在原有插入深度上继续插入体内,保证了针灸针的自由端与穴位始终能够精确对应,当继续插入体内深度过大时很可能会触碰到血管、脏器等,因此通过限位件的设置还避免了该情形下对人体构成伤害的风险;

针灸针与杆体之间可拆卸安装,便于安装和拆卸,尤其是可使用多种型号的针灸针;还可以快速安装和拆卸一次性针具,避免交叉感染传染性疾病。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小儿微刺的针灸仪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区域z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区域y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用于小儿微刺的针灸仪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针灸针轴向截面的剖视图。

图中:

100、杆体;110、直线段;111、第一端;120、缩径段;121、第二端;

200、限位件;210、外扩部;220、中空腔;

300、针灸针;310、自由端;320、容纳凹槽;

400、卡接凸台;410、第一导向斜面;420、第二导向斜面;

500、弹簧;

600、连接盖;

700、封堵头;

810、操作部;820、针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小儿微刺的针灸仪,包括杆体110、限位件200和针灸针300,其中:

杆体具有相反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21;

限位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端;

针灸针可拆卸安装于第一端,针灸针与杆体同轴,限位件横向延伸,针灸针的自由端310(为尖端,亦即用其进行针灸的端部)超出限位件。

针灸针固定于杆体,便于施行人通过握持杆体来控制针灸针,操作方便。

限位件位于针灸针的自由端的相反端,亦即,当针灸针的自由端位于人体内时,限位件抵在人体,可根据小儿发育情况(当然还可以根据胖瘦情况)来调节限位件到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针灸深度,适用范围广。

由于限位件的限位作用(抵在人体),使得针灸针始终保持在其固定针灸深度(该深度等于限位件朝向针灸针的自由端的表面到自由端的距离),避免与周围环境中其他物体、人碰撞而引起的在原有插入深度上继续插入体内,保证了针灸针的自由端与穴位始终能够精确对应,当继续插入体内深度过大时很可能会触碰到血管、脏器等,因此通过限位件的设置还避免了该情形下对人体构成伤害的风险。

针灸针与杆体之间可拆卸安装,便于安装和拆卸,尤其是可使用一次性针具,避免交叉感染传染性疾病。参见图2和图3,其使出了针灸针与杆体之间的一种可拆卸安装方式,其中:杆体的第二端固定有连接盖600,连接杆固定于杆体的内部,连接杆上设置有卡接凸台400,连接盖上设置有与卡接凸台能够配合的卡接凹槽,针灸针上设置容纳凹槽320,卡接沿针灸针的径向可滑动地安装,并且在卡接凸台与容纳凹槽的底部之间安装有弹簧500,以将卡接凸台压向远离杆体的轴线方向。为了保证针灸针的顺畅安装和拆除,在卡接凸台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第一导向斜面410和第二导向斜面420。另外还通过封堵头700将杆体的第一端堵住。

在上述的针灸针直接可拆卸安装于连接盖的基础上,以方便更换不同的针灸针,以避免交叉感染、更换不同型号的针灸针等目的,发明人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易用性、便捷性将连接盖与杆体之间采用了螺纹连接的方式,如图2所示,限位件固定于连接盖,使得限位件、连接盖和针灸针可一起进行安装和拆卸。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是,针灸针通常包括固定连接的操作部810和针灸部820,参见图5,操作部通常较针灸部粗,以便于针灸施行人通过操作部进行针灸操作,针灸部通常由金属(如银)制成,以穿过皮肤、到达穴位(根据穴位深浅可进行微刺),如普遍采用的一种针灸针的的直径为0.12cm或0.15cm。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针灸施行人是通过操作杆体来进行针灸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针灸针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针灸针(操作部固定在连接盖内),也可采用仅包含针灸部(针灸部直接可拆卸固定在连接盖内)。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件为回转结构。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是,其还可为周向均匀布置的多片式结构,如类似花蕾的形状。

发明人发现,由于杆体的存在,重量增大,基于此,发明人构思出集中减轻杆体重量的方案,分别为:将杆体设置为中空结构,减少制造杆体所使用的材料,因此减轻了重量;制备杆体的采用选用轻质材料,如铝合金、abs等。

另外,限位件的周侧到限位件的回转轴线的距离沿从第二端向第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以形成外扩部210;外扩部沿从第一端向第二端的方向向内收缩以形成中空腔220。外扩部保证了限位件具有足够大的横截面积,以保证良好的限位作用。中空腔的作用在于,当限位件使用柔性材料(如乳胶、硅胶等)制成时,针灸时,可将中空腔内的空气挤出,中空腔内形成负压,从而抵在人体的同时又有吸附作用,避免针灸针的横向摆动、纵向位移,从而进一步保证了针灸针能够稳固地固定,最终保证了针灸效果和避免了乱动(横向摆动、纵向位移)而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发生。

另外,限位件的周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凹陷部,至少两个凹陷部均匀布置在限位件的回转轴线的周侧。限位件受挤压时,凹陷部提供中空腔内的空气通过的通道,利于中空腔内气流的排出,从而进一步保证了针灸针能够稳固地固定,最终保证了针灸效果和避免了乱动(横向摆动、纵向位移)而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发生。

继续参阅图1和图4,针灸针的自由端位于中空腔内,亦即针灸针的自由端最高点(图1和图4中最上方的点)不超过限位件自由状态(亦即不受任何压力状态)下的最高点,也就是说,可以位于中空腔内,也可以与限位件的最高点平齐,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是,当位于中空腔内时自由端到限位件的最高点的距离不宜过大,以避免限位件已经得到了足够变形自由端还未能接触到人体,比如该距离应小于10mm。

另外,杆体包括沿从第二端向第一端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直线段110和缩径段120,杆体为回转结构,缩径段的直径沿靠近第一端的方向逐渐减小。直线段为圆柱状,方便操作,缩径段的设置,方便与横截面积较小的限位件朝向第一端的一侧连接。

另外,限位件由弹性材料(参见图2)或柔性材料(参见图1)制成。由弹性材料制成时,靠弹性材料自身的形变将中空腔内的空气排空;柔性材料制成时,空气排空更加彻底。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弹性材料可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hdpe(高密度聚乙烯)等,其优异的弹性恢复能力非常利用排空。

限位件受挤压横向延伸。从而在受挤压过程中,进一步增大了限位件的横向面积,进一步保证另外稳固的吸附在人体。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限位件受挤压横向延伸是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第一种方式为:限位件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囊状结构(制备囊状结构的材料可选用乳胶,当然还可选用橡胶),同时,为了保持囊状结构内具备一定的气压,还可在囊状结构上安装气嘴。第二种方式为:如上所述,限位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它类似用语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这些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