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圈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71765发布日期:2021-05-14 15:58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圈套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圈套器。


背景技术:

2.电圈套器是emr手术中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电圈套器与内窥镜配套使用,利用能量平台在消化道内切除息肉及其他多余组织,具有安全、方便和经济等优点。
3.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圈套器仅有息肉或肿瘤的切除功能,如需进行组织的隆起,则先用圈套器标记完后,将圈套器退出内窥镜,再插入注射针,对黏膜进行隆起,再撤出更换圈套器,将组织剥离。
4.可见,现有的相关技术中具有以下缺陷:
5.圈套器和注射针频繁地使用及进出内窥镜,影响手术效率,给手术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圈套器,以解决现有的圈套器和注射针频繁地使用及进出内窥镜,影响手术效率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圈套器,包括:导管部、圈套、导线、控制部、针座;
8.所述导管部内设有套圈腔以及注射腔;所述套圈腔内装有所述导线;所述导线与所述圈套连接,所述导线直接或间接与供能平台电连接;所述针座设置在所述导管部的外侧,并且所述针座的内部通道与所述注射腔连通;
9.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导线沿着所述套圈腔的长度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圈套收缩入所述套圈腔或者伸出所述套圈腔;
10.所述注射腔的前端设有节流管;所述节流管用于将所述注射腔输送而来的水流转化为向待切割黏膜组织注射的水束;所述节流管的内径大于150μm,并且所述节流管的内径小于或等于300μm;所述节流管的长度处于6
‑8㎜
的区间范围内。
11.可选的,所述导管部内还设有用于输送冲洗液或者药物的灌注腔。
12.可选的,所述控制部包括:拉杆与滑块;
13.所述拉杆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所述导管部连接;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拉杆上,并且能够沿所述拉杆的长度方向滑动;
14.所述导线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滑块用于在沿所述拉杆的长度方向滑动时带动所述导线沿所述套圈腔的长度方向运动。
15.可选的,该电圈套器还包括前杆,所述前杆连接于所述导管部与所述拉杆的一端之间。
16.可选的,所述导管部内设有用于输送冲洗液或者药物的灌注腔,所述前杆上设有注射口,所述注射口与所述灌注腔连通。
17.可选的,该电圈套器还包括接头座,所述接头座连接所述前杆与所述拉杆,所述接
头座上设有插座,所述导线通过所述插座与所述供能平台电连接。
18.可选的,所述圈套为多边形圈套或椭圆形圈套。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圈套器,由于在注射腔的前端设置了节流管,节流管能够将注射腔输送而来的水流转化为向待切割黏膜组织注射的水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圈套器在具有现有圈套器功能的基础上还集成了节流管,通过节流管节流产生的水束可使组织黏膜隆起,在手术中不需要切换圈套器与注射针,提高了手术效率。
20.节流管的内径小于150μm时,相关人员在注射时需要保证较大的注射压力,手动注射比较费劲,本实用新型可选方案中,节流管的内径大于150μm可以方便相关人员注射。
21.节流管的内径大于300μm时,节流孔流出的水柱会容易分散,使其不能形成精密水束,难以达到期望的黏膜注射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选方案中,节流管的内径小于或等于300μm可以实现黏膜注射的效果。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圈套器的构造示意图一;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圈套器的构造示意图二;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圈套器的导管部剖面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圈套器的导管部的截面示意图一;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针座的构造示意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导管部与节流管的构造示意图;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圈套器的导管部的截面示意图二。
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
导管部;
[0032]
101

套圈腔;
[0033]
102

注射腔;
[0034]
103

灌注腔;
[0035]2‑
圈套;
[0036]3‑
导线;
[0037]4‑
控制部;
[0038]
401

拉杆;
[0039]
402

滑块;
[0040]5‑
针座;
[0041]
501

针座接头;
[0042]
502

针尖;
[0043]6‑
节流管;
[0044]7‑
前杆;
[0045]
701

注射口;
[0046]8‑
接头座;
[0047]9‑
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9]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50]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0051]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圈套器的构造示意图一。
[0052]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圈套器的构造示意图二。
[0053]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圈套器的导管部剖面图。
[0054]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圈套器的导管部的截面示意图一。
[0055]
请参考图1、图2、图3与图4,一种电圈套器,包括:导管部1、圈套2、导线3、控制部4、针座5;导管部1内设有套圈腔101以及注射腔102;套圈腔101内装有导线3;导线3与圈套2连接,导线3直接或间接与供能平台电连接;针座5设置在导管部1的外侧,并且针座5的内部通道与注射腔102连通;控制部4用于控制导线3沿着套圈腔101的长度方向运动,以使得:圈套2收缩入套圈腔101或者伸出套圈腔101;注射腔102的前端设有节流管6;节流管6用于将注射腔102输送而来的水流转化为向待切割黏膜组织注射的水束;节流管6的内径大于150μm,并且节流管6的内径小于或等于300μm;节流管6的长度处于6
‑8㎜
的区间范围内。
[005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圈套器,由于在注射腔102的前端设置了节流管6,节流管6能够将注射腔102输送而来的水流转化为向待切割(切割进一步可以包括切除或剥离)黏膜组织注射的水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圈套器在具有现有圈套器功能的基础上还集成了节流管6,通过节流管6节流产生的水束可使组织黏膜隆起,在手术中不需要切换圈套器与注射针,提高了手术效率。
[0057]
在进行黏膜组织的实际注射操作中,通过实践发现:当节流管6的内径较小(例如小于150μm)时,再往注射腔102推送液体时需要提供比较大的推送力,即,相关人员在注射时需要保证较大的注射压力,手动注射比较费劲。以上方案中,节流管6的内径大于150μm可以方便相关人员推送液体。
[0058]
在进行黏膜组织注射的实际注射操作中,通过实践发现:当节流管6的内径较大
(例如大于300μm)时,节流孔流出的水柱会容易分散,使其不能形成精密水束。也就是说,当节流管6的内径大于300μm时,节流管6流出的水柱不够集中,水柱的分散或者不集中意味着注射在黏膜组织的水压力不够大,这样难以达到期望的黏膜注射的效果,即不能够使黏膜组织隆起或者不能够使黏膜组织隆起至适宜切除或剥离的状态。以上方案中,节流管6的内径小于或等于300μm可以实现黏膜注射的效果,使得黏膜组织隆起到适宜切除或剥离的程度。
[0059]
节流管6一方面通过较细的内径增加出射的水柱压力,另一方面也依靠具有一定长度的内部管道对出射的水柱进行方向上的调整,即保证水柱的准直度。节流管6的长度过长时会导致需要较大的推送力,当节流管6的长度过短时,不能保证水柱的准直度,以上方案中,节流管6的长度处于6
‑8㎜
的区间范围内可以在方便相关人员推送液体的情况下保证水柱的准直度。
[006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圈套器具体可以应用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0061]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导管部1可以理解为具有多个腔体的导管,导管内的每个腔体可以作为线材(例如,导线3)的容置腔,也可以作为液体注射的通道,其中每个腔体的长度以及截面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0062]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针座的构造示意图。
[0063]
请参考图1、图2与图5,针座5具体包括针座接头501与针尖502,针尖502与注射腔102连通,针尖502通过针座接头501与外部的注射设备连通。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对注射腔102进行剖孔,利用热风枪把针尖502装入剖孔中。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针座接头501为鲁尔接口或鲁尔接头。鲁尔接头(luer taper)是一种标准化的微量无渗接头。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针座接头501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接头,只要能与外部注射设备连接即可。
[0064]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圈套2可以理解为具体实现黏膜组织切除或黏膜组织剥离的导电结构,在执行切除或剥离时,相关人员可以控制圈套2套在相应的黏膜组织上,利用高频电切除或剥离黏膜组织。在不需要执行切除或剥离操作时,圈套2可收缩在套圈腔101内。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圈套2可以选择例如是多边形圈套或椭圆形圈套。
[0065]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导线3可以理解为连接圈套2与供能平台(例如,高频电源)并组成回路的导电线,圈套2通过导线3与供能平台连接,进而获得用于切除或剥离黏膜组织的电能。导线3穿设在套圈腔101内,并且导线3可以带动圈套2收缩在套圈腔101,也可以带动圈套2伸出套圈腔101。
[0066]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部4可以理解为在被相关人员操作时能够控制导线3沿着套圈腔101的长度方向运动的部件或部件的组合。控制部4通过控制导线3的运动进而控制圈套2收缩在套圈腔101或者申请套圈腔101。
[0067]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导管部与节流管的构造示意图。
[0068]
请参考图6,注射腔102的前端设有节流管6可以理解为注射腔102的前端连接并且连通一独立的节流管6,也可以理解为该独立的节流管6设置在注射腔102靠近前端的内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节流管6也可以理解为注射腔102前端自身包括的一节流管6结构,即注
射腔102被配置或构造为前端具有节流结构的腔体。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节流管6经热胀或紧配等方式安装到注射腔102内,这样节流管6与注射腔102形成紧配,不易松脱。
[0069]
以上方案中,圈套器通过在导管部1集成了注射腔102,并且在注射腔102的前端设置了节流管6,节流管6被配置或构造为能够将注射腔102输送而来的水流转化为向待切割黏膜组织注射的水束,这样在进行黏膜组织切除或剥离手术时,不需要单独使用注射针对黏膜组织注射,避免了多次插管的操作,提高了手术的效率。
[0070]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导管部1内设有灌注腔103,灌注腔103用于输送冲洗液或者药物。
[0071]
在相关人员进行黏膜组织的切除或剥离操作时,需要实时观察黏膜组织处的状态,在切除或剥离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切割产生烟雾,因此需要输送冲洗液消除产生的烟雾。当然,冲洗液也可以是冲洗创口处的血液等影响相关人员观察黏膜组织情况的物质。灌注腔103也可以输送辅助治疗的药物,例如是辅助伤口愈合的药物、创口快速凝血的药物等。
[0072]
请参考图1与图2,控制部4包括:拉杆401与滑块402;拉杆401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导管部1连接;滑块402设置在拉杆401上,并且能够沿拉杆401的长度方向滑动;导线3直接或间接与滑块402连接,滑块402用于在沿拉杆401的长度方向滑动时带动导线3沿套圈腔101的长度方向运动。
[0073]
请参考图1与图2,该电圈套器还包括前杆7,前杆7连接于导管部1与拉杆401的一端之间。
[0074]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圈套器的导管部的截面示意图二。
[0075]
请参考图1、图2、图6与图7,导管部1内还设有用于输送冲洗液或者药物的灌注腔103,前杆7上设有注射口701,注射口701与灌注腔103连通。相关人员可通过注射口701往灌注腔103输送冲洗液或者药物。前杆7前端的通道内还设有用来防止液体泄漏的橡胶垫片。
[0076]
请参考图1与图2,该电圈套器还包括接头座8,接头座8连接前杆7与拉杆401,接头座8上设有插座9,导线3通过插座9与供能平台电连接。具体的,供能平台例如可以是高频电源。
[0077]
以下将阐述以上所涉及的电圈套器的一种使用过程。
[0078]
请参考图1、图2、图3、图5与图6,导管部1抵近待切除或剥离的黏膜组织,此时圈套2收缩在套圈腔101内部,选择已经被标记好的注射位置,相关人员使用注射设备与针座5连接,之后推送注射液体(例如是靛蓝胭脂红试剂),注射液体依次经过针座5、注射腔102进入节流管6,节流管6将注射腔102输送而来的水流转化为向待切割黏膜组织注射的水束,节流管6出射的水束使得黏膜隆起至适宜切除或剥离的程度时停止注射。之后移动滑块402将圈套2伸出套圈腔101,调整电圈套器,使得圈套2套住已经隆起的黏膜组织,供能平台通电,电圈套器执行对黏膜组织的切割。在切割过程中,如果产生干扰相关人员视线的烟雾或血液,则可通过注射口输送冲洗液,冲洗液依次经过注射口701、灌注腔103到达黏膜组织。
[0079]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