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便棒及采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1762发布日期:2021-03-16 22:21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采便棒及采便管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在2019年7月22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910659472.0、名称为“采便管”,以及在2019年7月22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921147642.9、名称为“采便管”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申请涉及采便棒及采便管,属于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排泄的粪便对潜血检查即大肠等下部消化管的肿瘤等各种疾病的诊断非常有用,因此,被广泛用作临床检查试样。上述诊断中需要定量地采取粪便并使其缓冲于适当的液体中,再送样检验。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定量地采取粪便并使其缓冲于适当的液体中,利用具有采便管液管、采便胶塞和采便头的采便管。采便胶塞与采便管液管插接,采便头的采便杆与采便胶塞穿接。在使用时,操作者将采便后的采便头通过采便胶塞插入采便管液管中,从而使粪便样本浸在检查溶液中,多余的粪便样本滞留在采便胶塞内。

然而,现有技术还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首先,采便管具有采便管液管、采便胶塞和采便头等部件,在制造时部件数量多,造成成本增加而且组装工艺复杂。而且,在使用时如果采便胶塞从采便管液管松动或分离,则有可能造成操作者无法正常进行采便操作,甚至引发检查溶液或粪便泄漏等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中的至少一个,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以精简且可靠的结构实现定量采便的采便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采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采便管包括筒体、采便棒和穿透膜,所述筒体由外壁、间隔壁和筒状壁一体成型而构成,所述筒体的外壁呈圆筒状,在上端具有第一开口部,在下端具有第二开口部,所述筒体的间隔壁与所述外壁的轴向垂直地形成在所述外壁的内侧,将所述筒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侧的溶解液收容空间和下侧的采便棒结合空间,在所述间隔壁上开设有孔,所述筒体的筒状壁形成在所述外壁的内侧,以围绕所述孔的方式从所述间隔壁向所述采便棒结合空间呈筒状延伸,所述采便棒由顶端部、扩径部和基端部构成,所述采便棒的顶端部呈圆柱状,在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采便棒的扩径部形成在所述顶端部与所述基端部之间,其直径相对于所述顶端部的直径扩大,所述穿透膜以封闭所述筒体的外壁的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筒体的外壁,所述采便棒的所述顶端部被从所述筒体的外壁的所述第二开口部插入并穿过所述筒体的间隔壁的所述孔,以使所述采便棒的所述至少一个凹槽位于所述筒体的所述溶解液收容空间内,所述采便棒的所述顶端部的侧面与所述筒体的间隔壁的所述孔的内缘紧密配合,而且所述采便棒的所述扩径部与所述筒体的所述筒状壁紧密配合,所述筒体的间隔壁、筒状壁与所述采便棒的所述扩径部共同形成封闭的集便空间。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采便管,仅以筒体和采便棒的相互配合,就实现了定量采便和用于收集多余粪便的集便空间,不仅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降低成本,使得制造时的组装工艺简化,而且还能够提高使用时的操作方便性和安全性,降低由于部件间松动或脱落引发的溶解液或粪便泄漏的危险。

上述采便管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所述筒体的所述外壁包括内表面形成有内螺纹的内螺纹部,该内螺纹部位于所述外壁的内表面之中的靠近下端的部分,所述采便棒的所述基端部包括外侧面形成有外螺纹的外螺纹部,该外螺纹部位于圆柱状的所述基端部的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筒体的所述内螺纹部与所述采便棒的所述外螺纹部相互螺合,所述采便棒的所述顶端部之中的形成有所述至少一个凹槽的部分穿过所述筒体的间隔壁的所述孔并进入所述筒体的所述溶解液收容空间内。

由此,通过筒体与采便棒的相互螺合,使得采便凹槽穿过筒体的间隔壁的孔并进入溶解液收容空间内,能够使得上述过程更加稳定,实现了更可靠的定量采便,而且在分离筒体和采便棒时还能够防止溶解液溅出。

上述采便管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所述筒体的筒状壁的内径大于所述筒体的间隔壁的所述孔的直径,在所述筒状壁的上端附近从所述筒状壁的内侧面向所述间隔壁的所述孔的边缘一体成型有倾斜部,在所述采便棒的所述顶端部的最顶端形成有尖角部,所述倾斜部的倾斜角度与所述采便棒的所述尖角部的倾斜角度相同。

由此,在将采便棒插入筒体的过程中,采便棒的尖角部与筒体的倾斜部以及间隔壁的孔共同形成刮便区,采便棒的尖角部上附着的粪便在插入后在刮便区被可靠地刮掉,能够避免多余的粪便进入溶解液收容空间,进一步提高了定量性。

上述采便管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所述筒体的外壁、所述间隔壁的孔以及所述筒状壁以同轴的方式被一体成型,在所述筒体的所述内螺纹部与所述采便棒的所述外螺纹部相互螺合的状态下,所述筒体的外壁、所述间隔壁的孔和所述筒状壁与所述采便棒的顶端部、所述扩径部和所述基端部以同轴的方式配置,所述采便棒的所述扩径部之中靠近所述顶端部一侧的直径为靠近所述基端部一侧的直径以下,所述采便棒的所述扩径部的靠近所述顶端部一侧的直径小于所述筒体的所述筒状壁的内径,该扩径部的靠近所述基端部一侧的至少一部分结构的直径大于所述筒体的所述筒状壁的内径。

由此,通过形成具有上述形状的扩径部的采便棒,能够与筒体的筒状壁可靠地紧密配合来形成封闭的集便空间,而且易于使采便棒的扩径部与筒体的筒状壁配合,进一步提高了操作方便性。

上述采便管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所述采便棒的所述顶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结构的直径大于所述筒体的间隔壁的所述孔的直径,由此所述顶端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结构与所述间隔壁的所述孔形成过盈配合。

由此,通过采便棒的顶端部与筒体的孔之间的过盈配合,能够可靠地防止溶解液收容空间中收容的溶解液向集便空间泄漏。

上述采便管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在所述采便棒的所述扩径部的靠近所述基端部一侧形成有环凸部,所述环凸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筒体的所述筒状壁的内径,由此所述环凸部与所述筒体的所述筒状壁形成过盈配合。

由此,通过环凸部与筒体的筒状壁之间的过盈配合,即使溶解液收容空间中收容的溶解液已经泄漏至集便空间,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其继续向采便棒结合空间泄漏。

上述采便管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在所述筒体的所述内螺纹部与所述采便棒的所述外螺纹部相互螺合的状态下,所述筒体的所述内螺纹部与所述采便棒的所述外螺纹部之间形成过盈配合。

由此,通过筒体的内螺纹部与采便棒的外螺纹部之间的过盈配合,即使溶解液收容空间中收容的溶解液已经经由集便空间泄漏至采便棒结合空间,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其继续向外部泄漏。

上述采便管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所述集便空间沿所述采便棒的插入方向的长度,长于所述采便棒的采便最大范围的长度。

由此,能够在采便棒与筒体配合之后形成有效长度大于采便棒的采便最大范围的集便空间,预留富余长度,确保了集便空间充足。

上述采便管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所述筒体的间隔壁的所述孔的直径小于被所述穿透膜封闭的所述溶解液收容空间中收容的溶解液能够从所述孔漏下的最小孔径。

由此,即使将采便棒从筒体分离,溶解液收容空间中收容的溶解液也不会泄漏,进一步提高了操作方便性和安全性。

上述采便管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在所述采便棒的所述顶端部的侧面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两个凹槽在所述顶端部的周向上的相同方位处沿着所述顶端部的轴向排列,在所述采便棒的所述基端部的下方还形成有握持头,在所述握持头的侧面的一部分形成有采便棒指示部,所述筒体的所述外壁的至少一部分粘贴有标签,在所述标签的一部分形成有筒体指示部,所述握持头的所述采便棒指示部与所述顶端部的所述两个凹槽在周向上的方位相同,在所述筒体的所述内螺纹部与所述采便棒的所述外螺纹部相互螺合完毕的状态下,所述握持头的所述采便棒指示部与所述标签的所述筒体指示部在周向上相互对齐。

由此,能够有效地提示用户,从而避免了因用户的拿取位置不准确导致采便不充分或未采到粪便的情况出现。而且,能够有效地提示用户采便棒是否已经与筒体螺合完毕(拧紧),防止了由于用户未将采便棒与筒体拧紧而造成的漏液等情况。

上述采便管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在所述握持头的下端面开设有内六角孔。

由此,由于上述采便管所包括的筒体与采便棒采用螺合方式固定,通过在握持头的下端面开设内六角孔,能够方便批量生成时分离或组装握持头和筒体,提高采便管的生产效率。

上述采便管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所述筒体的所述外壁的上端形成有向径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所述穿透膜与所述筒体的外壁的所述凸缘部接合,从而封闭所述筒体的外壁的所述第一开口部。

由此,能够使得穿透膜与筒体可靠地接合,通过穿透膜对筒体进行封堵实现防尘等目的。

上述采便管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所述筒体的所述外壁的至少一部分粘贴有标签,在所述标签的对应于所述筒状壁的部分,开设有用于透过所述外壁和所述筒状壁观察所述集便空间的窗口。

由于上述采便管的筒体所包括的外壁、间隔壁和筒状壁均为一体成型,因此在制造时能够可靠地确定集便空间相对于外壁的位置。通过在外壁上的标签的对应于上述集便空间处开设窗口,能够确保用户透过该窗口能够观察到集便空间,进一步提高了操作方便性。

本申请的采便管的上述各种方式也可以适用于包括该采便管的粪便采集装置,并获得相应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采便棒,所述采便棒包括:顶端部、扩径部和基端部;基端部通过扩径部连接顶端部,以带动顶端部在样本浅表层移动;其中,顶端部为杆状结构;顶端部上设有容纳部,用于收纳采集的样本,容纳部的容积等于预设样本量对应的容积。

根据上述采便棒,可以通过基端部和扩径部带动顶端部进行移动,并利用采便棒顶端部的杆状结构,使顶端部在粪便样本浅表层上执行往复运动。随着往复运动的进行,部分粪便样本会进入到容纳部之中,实现对粪便样本的收集。且由于容纳部的容积等于预设样本量对应的容积,可使每次采集到的粪便样本量为某一设定的固定值,提高样本的检测精度。

上述采便棒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容纳部包括开设在顶端部侧面的至少一个凹槽。

由此,通过凹槽可以在顶端部上形成容纳部,使得在采集粪便样本时,可以收纳部分样本进入凹槽内。由于凹槽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并且将凹槽设置在顶端部的侧面,因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使凹槽的开口处接触粪便样本表面,便于样本充满凹槽内的容纳空间。

上述采便棒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多个凹槽在顶端部的圆周面上相同的方位处沿顶端部的轴向排布。基端部上设有握持头,握持头的侧面设有采便棒指示部。采便棒指示部与凹槽在圆周方向上的方位相同。

由此,在采集样本时,可以通过基端部上的指示部确定凹槽在顶端部圆周面上所在的方位,以便于操作,达到使凹槽所在的一侧能够较多的接触粪便样本的目的。

上述采便棒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凹槽的槽底面积小于开口面积,以利于样本充满凹槽在顶端部上所形成的容纳空间。而为了增大凹槽的开口面积,凹槽的侧壁为相对于槽底倾斜设置的坡度面。在采集样本时,可以通过凹槽上较大的开口面积,使样本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到凹槽内。

上述采便棒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凹槽的槽底与侧壁之间为弧形过渡结构。弧形过渡结构可以便于排除空气,减少形成死角区域。在采集样本时,可以通过减少样本进入凹槽内时形成的气体空腔,便于使样本充满凹槽。

上述采便棒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容纳部包括开设在顶端部侧面的至少一个环形槽;或者,容纳部包括开设在顶端部侧面的螺纹槽。环形槽或螺纹槽在顶端部上所形成的容纳空间总容积等于预设样本量对应的容积。

环形槽或螺纹槽可以使容纳部在多个方向上接触粪便样本,从而在执行往复运动中,向任意方向的运动都能够有样本进入到容纳部中,提高样本的收集效率。

上述采便棒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顶端部、扩径部和基端部为一体成型的阶梯轴结构。基端部的直径大于顶端部的直径,扩径部的直径从顶端部向基端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由此,基端部可以拥有较大的直径,便于手持操作。顶端部拥有较小的直径,便于顶端部在样本的浅表层中移动,从而在样本的多个部位实施采集,使获得的样本更利于后续病理检测。而扩径部则可以通过改变直径的方式将顶端部和基端部连接在一起,传递操作者实施的运动动作和力矩。

上述采便棒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顶端部的端部位置形成有尖角部,尖角部可以在顶端部的最顶端形成直径变小的尖端。尖角部一方面便于插入样本中,以使样本能够进入到设置在顶端部侧面的容纳部之中;另一方面还便于置入采便管内,使采集的样本能够顺利进入溶解液收容空间内进行溶解。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采便管,包括:上述采便棒以及筒体。采便棒可分离地设置在筒体内。其中,筒体包括外壁、间隔壁和筒状壁。间隔壁设置在外壁的内侧面上,将筒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溶解液收容空间和采便棒结合空间。间隔壁上开设有孔,筒状壁以围绕孔的方式设置在间隔壁上。采便棒的顶端部穿过筒状壁和孔,使容纳部进入筒体的溶解液收容空间中,以及,使筒状壁与扩径部紧密配合形成集便空间。

由此,在采便棒的容纳部中充满粪便样本后,将采便棒插入筒体,使采便棒的顶端部经过筒状壁和间隔壁上的孔后,进入到溶解液收容空间,以使用溶解液将样本溶解。在采便棒插入筒体的过程中,间隔壁与顶端部可相互接触,刮除顶端部上多余的粪便样本,使进入到溶解液收容空间中的样本对应容积等于容纳部的容积,即采集的样本量等于预设样本量,从而精确控制样本的采集量,提高采样精度。

上述采便管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外壁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采便棒的基端部上设有外螺纹。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相互螺合使容纳部进入筒体的溶解液收容空间中。

由此,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相互螺合,不仅可以实现采便棒与筒体之间的可分离连接,而且可以在相互螺合的过程中,使间隔壁上的孔能够持续、多方向地对顶端部上的粪便样本进行刮除,精确控制容纳部中剩余的样本量。

上述采便管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顶端部为圆柱杆结构,孔为圆形通孔。顶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直径大于孔的直径,以在顶端部与孔之间形成过盈配合。由此,过盈配合可以保证采便棒插入间隔壁上的孔内以后,能够使顶端部与孔壁之间保持紧密配合,减少产生的缝隙,从而精确刮除多余的样本,控制进入溶解液收容空间中的样本量。

上述采便管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扩径部上设有环凸部。环凸部的直径大于筒状壁的内径,以在环凸部与筒状壁之间形成过盈配合。环凸部可以与筒状壁之间形成过盈配合,从而封闭集便空间,避免溶解液以及多余的样本泄露。

上述采便管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采便管还包括穿透膜,外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穿透膜设置在第一开口部上,第二开口部用于插入采便棒。由此,可以在需要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化验时,通过注射器等刺入穿透膜,对溶解液收容空间中溶解样本的液体进行抽取,简化操作步骤。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采便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采便管所包括的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采便管所包括的筒体的从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采便管所包括的采便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由采便棒的尖角部与筒体的倾斜部形成刮便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采便棒插入筒体的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防漏液结构的具体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防漏液结构的具体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采便棒的采便最大范围与集便空间的长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握持头的仰视图;

图1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凹槽局部剖视图;

图1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凹槽内弧形过渡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环形槽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螺纹槽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采便管;10筒体;20采便棒;30穿透膜;11外壁;12间隔壁;13筒状壁;111第一开口部;112第二开口部;a溶解液收容空间;b采便棒结合空间;121孔;21顶端部;22扩径部;23基端部;211、212凹槽;221环凸部;213尖角部;214环形槽;215螺纹槽;c集便空间;d采便最大范围;113内螺纹部;231外螺纹部;14倾斜部;24握持头;241采便棒指示部;242内六角孔;114凸缘部;d1孔的直径;d2筒状壁的内径;d3顶端部的直径;d4环凸部的直径;f1第一防漏液结构;f2第二防漏液结构;f3第三防漏液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其中,下述说明只是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而举出的例子,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范围。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装置的部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删减或追加。在附图中,大小、方向等仅为示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

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采便管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采便管1包括筒体10、采便棒20和穿透膜30。通过筒体10、采便棒20和穿透膜30,形成溶解液收容空间a、采便棒结合空间b和集便空间c。以下具体说明采便管1的各结构要素。

图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采便管1所包括的筒体1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采便管1所包括的筒体10的从图2的a-a线的剖视图。如图2、图3所示,筒体10由外壁11、间隔壁12和筒状壁13一体成型而构成。筒体10例如能够由树脂等材料形成,优选由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筒体10的外壁11呈圆筒状,在上端具有第一开口部111,在下端具有第二开口部112。筒体10的间隔壁12与外壁11的轴向垂直地形成在外壁11的内侧,将筒体1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侧的溶解液收容空间a和下侧的采便棒结合空间b。间隔壁12例如形成在筒体10的中部位置。在间隔壁12上开设有孔121。筒体10的筒状壁13形成在外壁11的内侧,以围绕孔121的方式从间隔壁12向采便棒结合空间b呈筒状延伸。

图4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采便管1所包括的采便棒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采便棒20由顶端部21、扩径部22和基端部23构成。采便棒20例如能够由树脂材料形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呈圆柱状,在侧面开设有两个凹槽211、212。但是采便棒20的侧面开设的凹槽不限于两个,形成至少一个凹槽即可。其中,凹槽211、212各自具有规定的容积,从而能够存放规定体积的粪便样本。采便棒20的扩径部22形成在顶端部21与基端部23之间,其直径相对于顶端部21的直径扩大。

返回图1、图2继续说明。穿透膜30以封闭筒体10的外壁11的第一开口部111的方式被安装于筒体10的外壁11。穿透膜30例如由塑料或铝箔等材料形成,便于取样针(未图示)刺穿该穿透膜30后吸取溶解液收容空间a内的粪便稀释液。穿透膜30例如可以通过热熔等方式与筒体10的外壁11结合。

其中,在组装过程中,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被从筒体10的外壁11的第二开口部112插入并穿过筒体10的间隔壁12的孔121,以使采便棒20的至少一个凹槽211、212位于筒体10的溶解液收容空间a内,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的侧面与筒体10的间隔壁12的孔121的内缘紧密配合,而且采便棒20的扩径部22与筒体10的筒状壁13紧密配合,筒体10的间隔壁12、筒状壁13与采便棒20的扩径部22共同形成封闭的集便空间c。进而,在溶解液收容空间a内加注作为溶解液的粪便稀释液,通过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的侧面与筒体10的间隔壁12的孔121的内缘紧密配合,防止25粪便稀释液泄漏。最后,通过热熔等方式将穿透膜30与筒体10的外壁11结合。

在使用时,用户从组装后的采便管1抽出采便棒20,手持采便棒20进行采便。具体而言,用户将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插入粪便样本中,使得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上涂覆有粪便样本。接着,用户将采便棒20从筒体10的外壁11的第二开口部112插入,使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穿过筒体10的间隔壁12的孔121。此时,孔121将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上的粪便样本挤压至凹槽211、212中的至少一个内,同时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上多余的粪便被孔121刮掉,进入集便空间c。由此,采便棒20的凹槽211、212中的至少一个和筒体10的间隔壁12中的孔121相互配合实现定量采便的目的,同时采便棒20的扩径部22和筒体10的间隔壁12及筒状壁13相互配合以将多余的粪便样本收集在封闭的集便空间c中。

由此,仅以筒体10和采便棒20的相互配合,就实现了定量采便和用于收集多余粪便的集便空间c,不仅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降低成本,使得制造时的组装工艺简化,而且还能够提高使用时的操作方便性和安全性,降低由于部件间松动或脱落引发的溶解液或粪便泄漏的危险。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进行如下变形。即,如图2所示,筒体10的外壁11包括内表面形成有内螺纹的内螺纹部113,该内螺纹部113位于所述外壁11的内表面之中的靠近下端的部分。如图4所示,采便棒20的基端部23包括外侧面形成有外螺纹的外螺纹部231,该外螺纹部231位于圆柱状的基端部23的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

在将采便棒20从筒体10的外壁11的第二开口部112插入时,通过使采便棒20与筒体10相对旋转来使得筒体10的内螺纹部113与采便棒20的外螺纹部231相互螺合,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之中的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211、212的部分穿过筒体10的间隔壁12的孔121并进入筒体10的溶解液收容空间a内。

另外,在将组装后的采便棒20从筒体10分离时,通过使采便棒20与筒体10相对旋转来实现螺合来使得筒体10的内螺纹部113与采便棒20的外螺纹部231从相互螺合的状态下逐渐分离,还能够在分离筒体10和采便棒20时防止溶解液溅出。

由此,通过筒体10与采便棒20的相互螺合,使得凹槽211、212中的至少一个穿过筒体10的间隔壁12的孔121并进入溶解液收容空间a内,能够使得上述过程更加稳定,实现了更可靠的定量采便,而且在分离筒体10和采便棒20时还能够防止溶解液溅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进行如下变形。即,筒体10的外壁11、间隔壁12的孔121以及筒状壁13以同轴的方式被一体成型。在筒体10的内螺纹部113与采便棒20的外螺纹部231相互螺合的状态下,筒体10的外壁11、间隔壁12的孔121和筒状壁13与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扩径部22和基端部23以同轴的方式配置。

其中,采便棒20的扩径部22之中靠近顶端部21一侧的直径为靠近基端部23一侧的直径以下。而且,采便棒20的扩径部22的靠近顶端部21一侧的直径小于筒体10的筒状壁13的内径,采便棒20的扩径部22的靠近基端部23一侧的至少一部分结构的直径大于筒体10的筒状壁13的内径。

由此,通过形成具有上述形状的扩径部22的采便棒20,能够与筒体10的筒状壁13可靠地紧密配合来形成封闭的集便空间c,而且易于使采便棒20的扩径部22与筒体10的筒状壁13配合,进一步提高了操作方便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进行如下变形。图5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由采便棒20的尖角部213与筒体10的倾斜部14形成刮便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5所示,筒体10的筒状壁13的内径大于筒体10的间隔壁12的孔121的直径,而且在筒状壁13的上端附近从筒状壁13的内侧面向间隔壁12的孔121的边缘一体成型有倾斜部14。

为了形成足够的集便空间c,有时需要将筒状壁13的内径设置得较大,例如比间隔壁12的孔121的直径大一定程度以上。此时,用户在将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经由筒状壁13的内部插入间隔壁12的孔121时,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容易与孔121的边缘发生冲突而难以进入孔121中。

对此,在本变形例中,由于采便管1的筒体10所包括的外壁11、间隔壁12和筒状壁13均为一体成型,因此能够在筒状壁13的内侧面与间隔壁12的孔121的边缘之间一体成型倾斜部14。由此,在适当设置筒状壁13的内径以形成足够的集便空间c的基础上,还能够引导采便棒20插入筒体10的间隔壁12的孔121中,进一步提高了操作方便性。

如图5所示,倾斜部14的倾斜角度(图5所示的横截面中两侧的倾斜部14所成的夹角)设定为θ,例如为90度。也就是说,倾斜部14的倾斜方向与作为采便棒20的插入方向的上下方向所成的夹角为θ/2,例如为45度。

进而,如图5所示,在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的最顶端形成有尖角部213。其中,尖角部213的倾斜角度(图5所示的横截面中尖角部213的锥形顶角)设定为θ,例如为90度。也就是说,尖角部213的倾斜方向与作为采便棒20的插入方向的上下方向所成的夹角为θ/2,例如为45度。

即,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的尖角部213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与筒体10的倾斜部14的倾斜角度相同。由此,在将采便棒20插入筒体10的过程中,采便棒20的尖角部213与筒体10的倾斜部14以及间隔壁12的孔121共同形成刮便区,采便棒20的尖角部213上附着的粪便在插入后在刮便区被可靠地刮掉,能够避免多余的粪便进入溶解液收容空间a,进一步提高了定量性。

另外,采便棒20的尖角部213的表面也可以实施抛光处理而成为光滑面。由此,能够尽量避免粪便附着在尖角部213的表面上,从而更可靠地避免多余的粪便进入溶解液收容空间a,进一步提高了定量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进行如下变形。图6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采便棒20插入筒体10的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筒体10的内螺纹部113与采便棒20的外螺纹部231相互螺合,从而使采便棒20与筒体10相互配合的状态下,采便管1可以形成第一防漏液结构f1、第二防漏液结构f2、第三防漏液结构f3这三处防漏液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结构。以下具体说明。

图7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防漏液结构的具体例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和图7所示,在采便棒20的扩径部22的靠近基端部23一侧形成有环凸部221。在图7中,将间隔壁12的孔121的直径设为d1,将筒体10的筒状壁13的内径设为d2,将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的直径设为d3,将采便棒20的环凸部221的直径设为d4。

首先说明第一防漏液结构f1。如图7所示,设为采便棒的顶端部21的至少一部分结构的直径d3大于筒体10的间隔壁12的孔121的直径d1。例如,设为采便棒的顶端部21的直径d3比筒体10的间隔壁12的孔121的直径d1大0.05mm。由此,在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被插入筒体10的间隔壁12的孔121的状态下,顶端部21的至少一部分结构与间隔壁12的孔121形成过盈配合,例如干涉量为0.05mm。通过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与筒体10的孔121之间的过盈配合,能够可靠地防止溶解液收容空间a中收容的溶解液向集便空间c泄漏。

接着说明第二防漏液结构f2。如图7所示,设为采便棒20的环凸部221的直径d4大于筒体10的筒状壁13的内径d2。例如,设为采便棒20的环凸部221的直径d4比筒体10的筒状壁13的内径d2大0.1mm。由此,在采便棒20的扩径部22被插入筒体10的筒状壁13的状态下,环凸部221与筒体10的筒状壁13形成过盈配合,例如干涉量为0.1mm。通过环凸部10221与筒体10的筒状壁13之间的过盈配合,即使溶解液收容空间a中收容的溶解液已经泄漏至集便空间c,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其继续向采便棒结合空间b泄漏。

最后说明第三防漏液结构f3。图8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防漏液结构的具体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筒体10的内螺纹部113与采便棒20的外螺纹部231相互螺合的状态下,筒体10的内螺纹部113与采便棒20的外螺纹部231之间形成过盈配合。例如,设为筒体10的内螺纹部113与采便棒20的外螺纹部231之间的干涉量为0.1mm。通过筒体10的内螺纹部113与采便棒20的外螺纹部231之间的过盈配合,即使溶解液收容空间a中收容的溶解液已经经由集便空间c泄漏至采便棒结合空间b,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其继续向外部泄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进行如下变形。图9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采便棒20的采便最大范围d与集便空间c的长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设为集便空间c沿采便棒20的插入方向的长度长于采便棒20的采便最大范围d的长度。例如,在采便棒20的采便最大范围d的长度为15mm的情况下,可以将集便空间c沿采便棒20的插入方向的长度设为17mm。

在采便管10的说明书中,可以明确记载其采便方式及采便最大范围d。例如,在采便棒20浸入溶解液的深度为9mm的情况下,在采便管1的说明书中明确记载采便最大范围d的长度为15mm。对此,将集便空间c的长度设定为大于采便最大范围d的长度,例如设定为17mm。由此,能够在采便棒20与筒体10配合之后形成有效长度为17mm的集便空间c,预留2mm的富余长度,确保了集便空间c充足。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进行如下变形。即,筒体10的间隔壁12的孔121的直径d1形成为小于被穿透膜30封闭的溶解液收容空间a中收容的溶解液能够从孔121漏下的最小孔径。

在孔121形成为这样的孔径的情况下,即使用户在使用时将采便棒20从筒体10抽出,溶解液收容空间a中收容的溶解液由于溶解液的表面张力、大气压力等,不会从孔121中泄漏。由此,即使将采便棒20从筒体10分离,溶解液收容空间中收容的溶解液也不会泄漏,进一步提高了操作方便性和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进行如下变形。即,如图4所示,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的侧面开设的两个凹槽211、212的底面实施了粗糙化处理(例如麻纹处理),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保持粪便样本。另外,增大了两个凹槽211、212的各个侧面的拔模角度,使得两个凹槽211、212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夹角变大。由此,还能够使两个凹槽211、212的底部附近采集的粪便样本更容易溶解。

在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的侧面开设的两个凹槽211、212在顶端部21的周向上的相同方位处沿着顶端部21的轴向排列。例如,在图4中示出了两个凹槽211、212在顶端部21的周向上的面向纸面外方的方位处沿着顶端部21的轴向即上下方向排列的例子。由此,能够提高粪便采集的效果。

进而,在采便棒20的基端部23的下方还形成有握持头24。例如,采便棒20的基端部23的下端固定在握持头24的上端面的中央位置。另外,采便棒20也可以与握持头24一体成型。

如图4所示,在握持头24的侧面的一部分形成有采便棒指示部241。例如,采便棒指示部241能够形成为指向采便棒20的插入方向的箭头,但其具体形状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对用户进行指示即可。

握持头24的采便棒指示部241与顶端部21的两个凹槽211、212在周向上的方位相同。在图4中示出了采便棒指示部241与两个凹槽211、212都形成在周向上的面向纸面外方的方位处。

由此,能够有效地提示用户,从而避免了因用户的拿取位置不准确导致采便不充分或未采到粪便的情况出现。其中,在周向上的方位相同,不限于完全相同,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调整。

而且,在筒体10的外壁11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粘贴有标签(未图示)。在标签的一部分形成有筒体指示部(未图示)。筒体指示部能够形成为指向与采便棒20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箭头,但其具体形状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对用户进行指示即可。

在筒体10的内螺纹部113与采便棒20的外螺纹部231相互螺合完毕(拧紧)的状态下,握持头24的采便棒指示部241与标签的筒体指示部在周向上相互对齐。例如,在采便棒指示部241和筒体指示部分别为上述箭头的情况下,两个箭头相互对置。由此,能够有效地提示用户采便棒20是否已经与筒体10螺合完毕(拧紧),防止了由于用户未将采便棒20与筒体10拧紧而造成的漏液等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进行如下变形。图10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握持头24的仰视图。如图10所示,在握持头24的下端面开设有内六角孔242。

由此,由于上述采便管1所包括的筒体10与采便棒20采用螺合方式固定,通过在握持头24的下端面开设内六角孔242,能够方便批量生成时分离或组装握持头24和筒体10,提高采便管1的生产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进行如下变形。如图3所示,筒体10的外壁11的上端形成有向径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114。穿透膜30与筒体10的外壁11的凸缘部114接合,从而封闭筒体10的外壁11的第一开口部111。

由此,能够使得穿透膜30与筒体10可靠地接合,通过穿透膜30对筒体10进行封堵实现防尘等目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进行如下变形。即,筒体10的外壁11的至少一部分粘贴有标签(未图示)。在标签的对应于筒状壁13的部分,开设有用于透过外壁11和筒状壁13观察集便空间c的窗口。例如,用户通过该窗口,从采便管1的外部观察集便空间c中有无采取粪便。

由于采便管1的筒体10所包括的外壁11、间隔壁12和筒状壁13均为一体成型,因此在制造时能够可靠地确定集便空间c相对于外壁11的位置。通过在外壁11上的标签的对应于集便空间c处开设窗口,能够确保用户透过该窗口能够观察到集便空间c,进一步提高了操作方便性。

本申请的采便管1的上述各种方式也可以适用于包括该采便管1的粪便采集装置。例如,粪便采集装置可以包括上述任一种方式的采便管1和取样针等。

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采便棒20,如图4所示,包括:顶端部21、扩径部22和基端部23。其中,顶端部21用于接触粪便样本并在样本的浅表层内进行往复运动,从而使部分粪便样本粘附在采便棒20上。基端部23用于在采集样本时由操作人员握持,以带动顶端部21在样本的浅表层执行往复运动。扩径部22用于将顶端部21和基端部23连接在一起。

基端部23通过扩径部22连接顶端部21,以带动顶端部21在样本浅表层移动。其中,样本浅表层包括样本表面以及从样本表面向内延伸的预定距离所构成的区域。例如,在对肠癌、腺瘤的检测过程中,需要从样本中检测便血等化验指标,而接近表面的粪便样本中更容易带有便血,也更容易对病理指标进行检验。

对于样本浅表层的界定,不宜过深,以避免采集不到有用样本而影响化验精度;也不宜过浅,以避免顶端部21在浅表层移动过程中样本粘附在顶端部21上的量过少。通常,样本浅表层深度不宜超过顶端部21的总长度,也不宜小于顶端部21上容纳部到顶端部21最顶端的距离。其中,顶端部21的最顶端是指顶端部21上远离扩径部22一侧的端面位置。例如,在对肠癌、腺瘤等疾病检测所实施的粪便样本进行检测时,可以设置样本浅表层厚度为2-10mm。

为了使样本能够粘附在顶端部21上,所述顶端部21可以设计为杆状结构,例如圆柱杆、棱柱杆等。杆状结构的顶端部21可以部分插入样本中,部分遗留在样本外,从而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在顶端部21上接触并粘附靠近样本浅表层位置的样本,从而利于采集到便于化验的样本。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顶端部21、扩径部22和基端部23可以均为杆状结构,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扩径部22和基端部23设计为其他结构,只将顶端部21设计为杆状,从而便于操作。

由于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对于采集样本量的控制越精确,获取的化验结果也越准确。例如,在对肠癌、腺瘤等疾病对应的粪便样本进行检测时,可以控制每次采集的样本量为2mg。因此,为了获取到精确量的样本,所述顶端部21上设有容纳部,用于收纳采集的样本,所述容纳部的容积等于预设样本量对应的容积。

其中,预设样本量即根据实际化验需要设定的每次样本采集量,例如2mg。根据粪便的平均密度,可以计算出体积,即预设样本量对应所需要的容积。在确定预设样本量对应的容积后,可以根据预设样本量对应的容积在顶端部21上开设容纳部。例如,在顶端部21上开设凹槽211、212,使凹槽211、212的容积等于预设样本量对应的容积,即凹槽内恰好容纳2mg的粪便样本。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容纳部包括开设在所述顶端部21侧面的至少一个凹槽211、212。凹槽211、212的数量可以根据采便管的整体尺寸以及每次采集的样本量设定。例如,在顶端部21较细,不能够开设较深或较大的凹槽,但化验所需的样本较大时,可以在顶端部21上设置多个凹槽211、212,以能够采集到预设样本量的粪便。但凹槽211、212的数量也不宜过多,以保证顶端部21的强度,避免在检测过程中损坏。示例的,在顶端部21上设有两个凹槽211、212。两个凹槽211、212的容积之和等于预设样本量对应的容积。

可以根据不同的检测需要,将多个凹槽按照不同的排布方式设置在顶端部21上。可以是多个凹槽可以呈一条直线排布方式,也可以在顶端部21的圆周面上均匀排布,或者符合其他排列规则的方式排布在顶端部21上。例如,顶端部21上设有3个凹槽,三个凹槽以顶端部21的轴线为中心,相互间隔120度的方式排布在顶端部21的圆周面上。

本申请不对凹槽的形状进行限定,实际应用中可以是长条形凹槽、圆形凹孔、曲线形槽或者其他任意形状的凹槽。但在采集样本时,凹槽的形状应尽可能满足能够使样本容易进入到凹槽211、212内,并充满凹槽211、212。多余的样本可以通过采便棒20与筒体10之间的配合,由筒体10中的间隔壁12刮除。因此,剩余在凹槽211、212中的样本量恰好等于预设样本量。基于此,凹槽211、212以致容纳部的结构应便于样本进入其中。显然,凹槽的深度不宜过深,且不宜存在容易在收集的样本内部产生空气腔体的结构。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凹槽211、212的槽底面积小于开口面积,即凹槽211、212宜采用敞口槽而不能采用窄口槽,以利于样本充满凹槽211、212在所述顶端部21上所形成的容纳空间。

例如,可以采用截面为梯形的凹槽结构,凹槽211、212的槽口的宽度为1mm,而凹槽的槽底的宽度为0.8mm,即保持凹槽211、212的槽口侧的宽度大于槽底侧的宽度,使凹槽211、212呈现为敞口结构,便于样本进入。

为了增大凹槽211、212的开口面积,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1所示,所述凹槽211、212的侧壁为相对于槽底倾斜设置的坡度面。相对于侧壁垂直于槽底的结构,凹槽211、212的侧壁为倾斜设置的坡度面可以增大凹槽211、212的开口面积,使顶端部21在样本浅表层移动时,样本能够快速进入到凹槽211、212内。同时,凹槽211、212较大的开口面积还能够增加收集的样本与溶解液的接触面积,使顶端部21进入到溶解液收容空间a后,可以使样本快速溶解,提高化验效率。

显然,凹槽211、212侧壁的倾斜方向应该是能够使凹槽开口面积增大的倾斜方向。即凹槽的侧壁上表面与槽底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应大于90度。实际应用中,凹槽侧壁上表面与槽底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大小能够影响凹槽211、212中的样本容纳能力和收集样本的能力。如果凹槽侧壁上表面与槽底上表面之间的夹角较大,则在顶端部21上开设的凹槽深度较浅,相应的样本容纳量就较低;如果凹槽侧壁上表面与槽底上表面之间的夹角较小,则凹槽的开口面积也较小,不利于样本进入到凹槽内。因此,凹槽侧壁上表面与槽底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例如,凹槽侧壁上表面与槽底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105度。

根据凹槽211、212的形状不同,凹槽211、212的侧壁与槽底的位置关系也不同。例如,凹槽为棱柱形槽时,则凹槽包括4个侧壁,因此为了增大开口面积,可以将四个侧壁均设置为倾斜侧壁。但对于这种形状的凹槽,容易在侧壁相交位置,以及侧壁与槽底相交位置处形成夹角区域。这种夹角区域容易在收集样本时形成空气腔体,即形成气泡或气密空间,并且在半流体样本的覆盖之下,气泡较难从夹角区域排出,从而影响样本的收集精度。

为了缓解夹角区域容易形成气泡的问题,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2所示,还可以在所述凹槽211、212的槽底与侧壁,和/或相邻的侧壁之间设置弧形过渡结构,以减少样本进入凹槽内时形成气体空腔。弧形过渡结构可以通过在槽底与侧壁以及相邻侧壁之间的倒圆角工艺实现;也可以通过部分或全部曲面结构的槽底与侧壁实现。例如,可以将凹槽两端的侧壁设计成弧面侧壁,以形成圆角矩形或圆腰矩形的凹槽;或者将槽底设计成弧面底,以形成圆底凹槽;或者将槽底和侧壁均设计成弧面结构,以形成球形凹槽或者椭球型凹槽等。

鉴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凹槽结构,为了兼顾凹槽的样本容纳能力和收集样本的能力,还可以在顶端部21上设置多个凹槽,即通过增加凹槽的数量来提高样本收纳能力,而将每个凹槽设计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如,增加开口面积、弧形过渡结构等,来提高收集样本的能力。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多个凹槽211、212在顶端部21的圆周面上相同的方位处沿顶端部21的轴向排布。例如,顶端部21上共设有2个凹槽,即凹槽211和212。两个凹槽可以沿平行于顶端部21中轴线的方向排列成一条直线,即凹槽211、212开设在顶端部21的圆周面上相同的方位处。由此,在收集样本时,两个凹槽可以在相同的方位上,与样本浅表层接触并产生相同规律的相对运动,从而减小在两个凹槽中收集的样本成分差异,减轻化验结果的特异性。

还可以在基端部23上设置握持头24。由于握持头24主要用于被操作者握持,因此握持头可以为便于握持的形状。例如,握持头24的直径要相对于于顶端部21更大,如10-15mm。同时握持头24上还可以设有防止脱落的结构,如防滑纹等。握持头24的侧面设有采便棒指示部241,采便棒指示部241可以用于指示凹槽211、212在顶端部21上的方位,因此采便棒指示部241与凹槽211、212在圆周方向上的方位相同。

在采集样本过程中,可以通过采便棒指示部241的位置确定凹槽211、212的位置,从而调整凹槽211、212的开口朝向。例如,凹槽211、212的开口方向与采便棒20的移动方向相同时,更有利于样本进入到凹槽内,而操作者在拿着采便棒进行样本收集时,其拇指所在的方向通常是移动方向,因此在收集样本时,可以将拇指放在采便棒指示部241上,用食指和拇指将整个采便棒20拿起,并自然摆动手臂,使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在样本浅表层进行往复运动。可见在往复运动过程中,有多次运动过程会使凹槽211、212开口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即凹槽211、212的开口正对着有样本,从而将会有部分样本进入到凹槽内。

为了起到指示作用,采便棒指示部241可以设计为镌刻在握持头24上的指示图案。例如,采便棒指示部241可以成型为一个指向顶端部21方向的箭头图案、三角图案,或者向凹槽211、212所在方位延伸的一条直线。还可以在采便棒指示部241的边缘设置凹陷或凸起等能够被触摸到的结构,从而方便用户调整手指握持状态。由于在顶端部21插入样本浅表层后,样本将盖住凹槽211、212,使凹槽211、212的位置不可见,因此操作者可以通过观察或触摸采便棒指示部241,获知凹槽211、212的位置。从而便于操作者在调整往复运动方式以后,仍然能够快速获知凹槽211、212的方位,使凹槽211、212开口能够更多地面向样本方向,便于样本进入凹槽211、212内。

上述实施例中,以凹槽211、212作为容纳部的示例,通过控制凹槽211、212的容积,从而控制每次采集的样本量。凹槽211、212作为最简单的容纳部类型,具有较高的使用可靠性,以及具有较低的加工难度,因此能够满足大多数粪便化验需求。

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化验要求,设置其他类型的容纳部。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3所示,所述容纳部包括开设在所述顶端部21侧面的至少一个环形槽214。环形槽214可以在顶端部21的侧面形成环形的容纳空间,得益于环形容纳空间的开口特点,可以实现在采便棒20的往复运动过程中,始终有部分容纳部的开口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从而使部分容纳部能够面向样本,提高样本的收集效率。

可见,得益于环形槽214可以形成较大的收容空间,因此环形槽214结构容纳部类型的采便棒20更适合应用于部分需要样本量较大的样本检测过程中。同样,可以通过在顶端部21上设置多个环形槽214来进一步增大容纳部的样本收集量。为了控制样本采集精度,环形槽214在所述顶端部21上所形成的容纳空间总容积等于预设样本量对应的容积。例如,化验样本需求量为2mg,则环形槽214所形成的全部容纳空间的总容积等于2mg样本对应的容积。

通常,容纳部的总容积取决于单个环形槽214的容积和环形槽214的开设数量。即环形槽214越深、越宽,单个环形槽214的容积也越大;环形槽214的数量越多,则多个环形槽214的总容积也越大。但是在单个环形槽214的深度和宽度较大时,不利于样本充满环形槽214,即不利于对样本采集量的控制,也不利于溶解液对样本进行溶解。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可以采用较浅且较窄的环形槽214作为容纳部,而需要采集样本量较大时,可以通过增加环形槽214数量的方式,兼顾样本采集量和样本容易进入环形槽214的要求。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4所示,所述容纳部包括开设在所述顶端部21侧面的螺纹槽215。螺纹槽215是指顶端部21上的开槽方式是沿着顶端部21圆柱体表面呈螺旋线的形状开设凹槽,以在顶端部21上形成外螺纹结构。

同样,为了控制样本采集量,螺纹槽215在所述顶端部21上所形成的容纳空间总容积等于预设样本量对应的容积。由于螺纹槽215是以一个连续的槽,因此在具有环形槽214各方向均有开口的特点下,保持整个螺纹槽215之间的连通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随着操作者实施的往复运动过程,将各个方向上收集的样本通过连续的开槽进行均衡,从而缓解在部分方向上能够收集较多的样本,而在部分收集较少样本导致部分区域未充满的问题,有利于精确控制样本的采集量。

另外,螺纹槽215结构的容纳部相对于其他形状,便于实施去除材料的加工工艺,从而对整个采便棒的材料性能要求更低,使采便棒20可以选用的材料类型更多。例如可以采用硬质塑料、金属材料等材料制成顶端部21。不仅便于选用性能较好的材料,而且可以降低加工成本。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进行如下变形。如图4所示,所述顶端部21、扩径部22和基端部23为一体成型的阶梯轴结构。一体成型的阶梯轴结构,可以通过变径处理,使用扩径部22将直径较大的基端部23和直径较小的顶端部21进行连接。而基端部23的直径大于所述顶端部21的直径,可以既满足顶端部21较小直径以便在样本浅表层实施往复运动操作,又满足基端部23较大直径以便于操作者握持的需要。顶端部21、扩径部22和基端部23为一体成型结构还便于传递运动动作以及操作时的力矩。

为了同时适应顶端部21和基端部23的直径变化,扩径部22可以采用直径介于顶端部21和基端部23之间,即从顶端部21至扩径部22再至基端部23采用直径阶梯式变大的阶梯轴结构。还可以设计扩径部22的直径从顶端部21向基端部23的方向逐渐增大,即扩径部22呈现为直径逐渐变化的圆台形结构。这种逐渐变化的扩径部22可以与筒体10的内壁配合,形成集便空间c,缓解溶解液泄露。并且在将采便棒20插入筒体10内时,便于引导整个采便棒20进入筒体10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进行如下变形。所述顶端部21的端部位置形成有尖角部213,即尖角部213的直径在向靠近基端部的方向上逐渐变大,以便于插入样本中。可以在顶端部21的最顶端位置上通过倒角或者圆顶处理,使顶端部21的最顶端直径逐渐变化,形成尖角部213。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采便棒20可以通过定容积的容纳部,实现在采集粪便样本时,每次采集的样本量精确稳定,提高化验精度。以上述凹槽结构的容纳部为例,在进行肠癌、腺瘤疾病病理检测时,疾病的发现率可超过60%,大大提高了化验精度。

基于上述采便棒20,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采便管,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采便棒20以及筒体10。所述采便棒20可分离地设置在所述筒体10内,实现在采集粪便样本时,操作者可以先将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插入粪便样本的浅表层,使样本的浅表层至少覆盖容纳部。再带动采便棒20执行滑动操作,使样本充满容纳部。最后将粘附有粪便样本的采便棒20插入筒体10内,以使进入容纳部中的样本能够溶解在溶解液中。

为了实现采便棒20可分离的设置在筒体10内,采便棒20和筒体10上可以设有相互配合的可分离连接结构。其中,具体的可分离连接方式可以根据操作习惯和精度要求进行设定。例如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其中,螺纹连接适合于筒体10为圆柱形结构的采便管,即可以在采便棒20和筒体10上分别设有螺纹,以通过旋拧的方式将螺纹结构相互咬合,实现可分离连接。卡扣连接适合于筒体10为方形结构(也可以是圆柱形结构)的采便管,即可以在采便棒20和筒体10上分别设有卡槽和卡扣,通过插接的方式使卡扣进入卡槽中,以实现可分离的连接。

筒体10包括外壁11、间隔壁12和筒状壁13。外壁11可以是圆管形筒体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筒体结构,例如,方管形、圆腰管形等结构。间隔壁12设置在外壁11的内壁上,将筒体1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溶解液收容空间a和采便棒结合空间b。在溶解液收容空间a中灌注有化验使用的溶解液,例如硫酸钠、硫酸镁和双氧水等不同的化学试剂溶液。溶解液的量可以根据样本收集量进行确定,例如,对于采集2mg样本的情况,在溶解液收容空间a中灌注有2ml的溶解液。

间隔壁12上开设有孔121,采便棒20的至少一部分顶端部21可以穿过间隔壁12上的孔121进入到溶解液收容空间a中。孔121可以与顶端部21之间相互配合,通过孔121将顶端部21上多余的样本进行刮除,从而使进入到溶解液收容空间a样本量是容纳部中剩余的样本量。

通常,通过在样本浅表层实施的往复滑动,部分样本进入并充满容纳腔,同时还有部分样本会粘附在顶端部21表面或者粘附在容纳腔上方的区域,这将导致在样本浅表层采集的样本量高于预设值。并且由于多出的样本量无法控制,因此会影响到每次采集过程的精度以及多次采集过程的一致性。

例如,设计的采便量为2mg,而经过在样本浅表层上的往复运动后,采便棒20上采集的样本量会高于2mg。由此,本实施例在将采便棒20插入筒体10的过程中,通过间隔壁12上的孔121可以将多余的粪便样本从顶端部21上刮除,只保留容纳部中的2mg,因此既能够保持每次采集过程的精度,又能够保持多次采集过程的一致性。

为了使孔121能够对多余的样本进行精确刮除,使剩余的样本维持在预设采集量。孔121的直径可以等于顶端部21的直径。即可通过孔121将顶端部21上容纳部之外的样本全部刮除,仅保留容纳部中的样本。

对于刮除的样本,为了防止外漏或者污染溶解液收容空间a中的试剂,可以在筒体10中设置一个专门用于容纳多余样本的集便空间c。为此,筒状壁13以围绕孔121的方式设置在间隔壁12上。在采便棒20的顶端部21穿过筒状壁13和孔121,不仅使容纳部进入筒体10的溶解液收容空间a中,而且使筒状壁13与扩径部22紧密配合形成集便空间c。集便空间c一方面可以用于容纳间隔壁12上孔121刮除的多余粪便样本,避免多余的粪便样本污染其他部分;另一方面可以容纳从孔121可能泄露的少量溶解液,以避免泄露的溶解液连同多余的样本流淌至其他部位,缓解因泄露造成的污染。

为了实现采便棒20可分离地设置在筒体10内,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外壁11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采便棒20的基端部23上设有外螺纹。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相互螺合使容纳部进入筒体10的溶解液收容空间a中。

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之间的相互螺合,不仅能够实现采便棒20与筒体10之间的可分离连接,而且能够提高对多余样本的刮除精度。在相互螺合的过程中,顶端部21沿轴线方向插入孔121的同时,使顶端部21与孔121之间在圆周方向也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在轴向和圆周向两个方向同时对顶端部21上多余的样本进行刮除,保证刮除后剩余样本量的精度。

此外,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之间的相互螺合,还能够减慢采便棒20插入孔121的速度,并对插入动作具有一定的疏导作用,缓解因操作者用力过大损坏采便棒20。而内螺纹和外螺纹之间的相互螺合还能够通过螺纹连接关系对采便棒结合空间b进行封闭,从而再一次阻隔多余的样本或泄露的溶解液从采便管内流出,防止对其他物品造成污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进行如下变形。顶端部21为圆柱杆结构,孔121为圆形通孔;顶端部21的至少一部分直径大于孔121的直径,以在顶端部21与孔121之间形成过盈配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过盈配合可以是指上述顶端部21的部分直径大于孔121以形成的配合关系,也可以是指机械加工工艺中的过盈配合关系,即对于相互配合的顶端部21和孔121,其公称直径相同,但在加工精度要求上满足过盈配合的公差关系,即孔121的公差上限为0,而顶端部21的公差下限为0。

顶端部21与孔121之间的过盈配合关系,不仅能够满足孔121对顶端部21上样本的刮除量要求,使剩余在容纳部中样本量为预设样本量;而且能够在顶端部21插入孔121后,对孔121进行完全封堵,从而阻隔溶解液收容空间a中的溶解液泄露。

同理,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扩径部22上设有环凸部221。环凸部221的直径大于筒状壁13的内径,以在环凸部221与筒状壁13之间形成过盈配合。

由于扩径部22的直径大于顶端部21,因此扩径部22相对于顶端部21更不利于产生弹性形变。如果将整个扩径部22均设计成直径大于筒状壁13的结构,势必会使扩径部22在插入筒状壁13后产生的阻力过大,不利于将采便棒20插入筒体10中。

由此,本实施例可以将扩径部22上的部分段直径设计为大于筒状壁13的直径,形成环凸部221。环凸部221的位置可以根据扩径部22插入筒状壁13的深度确定。例如,环凸部221可以设置靠近顶端部21的位置。在采便棒20完全插入筒体10内以后,环凸部221与间隔壁12之间的距离为17mm,即等于整个集便空间c的长度。

环凸部221的直径可以略大于扩径部22在插入筒状壁13一段上的直径。由于环凸部221的直径越大,插入筒状壁13时需要双方的形变量也越大,相应的进入阻力就越大,因此环凸部221的直径不宜过大,以便于扩径部22能够进入到筒状壁13中。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采便棒20和筒状壁13的整体尺寸以及材质,设置环凸部221的直径。例如,环凸部221的直径比筒状壁13的内径大0.1mm,而扩径部22在位于筒状壁13内一段的直径可以等于或小于筒状壁13的内径。

另外,为了便于扩径部22进入筒状壁13内,环凸部221还可以具有倒角结构或圆弧形结构,即在从顶端部21向基端部23的方向上,环凸部221的直径逐渐增大。例如,环凸部221的截面为半圆形。也可以只将环凸部221靠近顶端部21一侧,设置为弧形结构,以便在将扩径部22插入筒状壁13时,可以减小插入时的阻力。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进行如下变形。采便管还包括穿透膜30,外壁1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部111和第二开口部112,穿透膜30设置在第一开口部111上,第二开口部112用于插入采便棒10。在进行样本采集时,穿透膜30可以对外壁11的第一开口部111进行封闭,从而形成溶解液收容空间a。并且,穿透膜30可以采用塑料或铝箔等软质材料,以实现在采便棒20插入筒体10的过程中,能够平衡溶解液收容空间a内的气压,缓解气压变化造成采便棒20插入困难或者造成溶解液从间隔壁12上的孔121中泄露。

穿透膜30还用于在进行化验时,被针头、注射器等器械穿透,从而在第一开口部11的位置将溶解后的样本溶液从溶解液收容空间a中抽出,以便进行化验。可见,穿透膜30可以大大简化后续化验过程的操作复杂程度,便于快速完成化验。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采便管可以通过采便棒20与筒体10之间的可分离连接,对收集的样本进行收纳保存。并且,可以通过间隔壁12上的孔121与采便棒20顶端部21之间的配合关系,采便棒20上粘附的多余样本进行刮除,仅保留容纳部中的样本,从而控制每次采集的样本量均为容纳部中剩余的样本量,即预设样本量,提高粪便样本的采样量精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以及本申请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申请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以上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申请总的构思下的几个示例,并不构成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依据本申请方案所扩展出的任何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