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剪力架折叠式急救用担架包。
背景技术:
担架是救护车内较为常见的急救装备,符合病情需要,主要用于运输一些病重、无法自行活动的病人,其结构便于病人与伤员躺卧,大大提高急救效率。
现有担架主要由管架和牛津布料制成的托布组成,为了方便折叠,中间采用折叠支架连接,但受其结构影响,中间部分连接结构牢固性较差、支撑力较差,整体结构不够牢固、稳定,实际使用时易发生晃动,如被急救人腰部受伤,则腰臀部弯曲下坠,会造成疼痛感增加,同时在较不便的急救环境中,整体式的结构也造成了运输方面的不便。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剪力架折叠式急救用担架包,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剪力架折叠式急救用担架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剪力架折叠式急救用担架包,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剪力架折叠式急救用担架包,包括:剪力架、折叠支架、抬架、托布、剪力架主体、槽体、撑杆、连接板、托架、抬杆、托杆、把手、横梁;所述抬架安装在折叠支架的两端,且抬架与折叠支架通过铰接方式连接;所述剪力架的两端通过托架悬挂安装在抬架的底部;所述剪力架由剪力架主体、槽体、撑杆、连接板、托架组成;所述槽体开设在剪力架主体上,且槽体与剪力架主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撑杆安装在剪力架主体上,且撑杆的端部与剪力架主体通过铰接方式连接;所述托架通过连接板安装在撑杆端部的外壁上,且连接板的一侧与撑杆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连接板的另一侧与托架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抬架由抬杆、托杆、把手、横梁组成;所述托杆安装在横梁的两端,且托杆与横梁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抬杆安装在托杆的顶端,且抬杆与托杆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抬杆的一端与折叠支架通过铰接方式连接,且把手套入安装在抬杆的另一端;所述托布的两侧套入安装在抬杆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剪力架折叠式急救用担架包所述剪力架主体的整体外观呈x形,且剪力架主体端部的横截面呈倒u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剪力架折叠式急救用担架包所述槽体的整体外观呈矩形,且槽体位于撑杆端部的上方。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剪力架折叠式急救用担架包所述撑杆为圆管,且撑杆在剪力架主体的两侧呈对称状分布安装有四处,并且撑杆的端部通过铰接方式与剪力架主体连接设置为旋转装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剪力架折叠式急救用担架包所述连接板为三角形板状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剪力架折叠式急救用担架包所述托架为倒u形板状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剪力架折叠式急救用担架包所述托杆为l形圆管,且托杆与托架卡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剪力架折叠式急救用担架包所述抬架通过铰接方式安装在折叠支架的两端设置为旋转装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剪力架主体的整体外观呈x形,且剪力架主体端部的横截面呈倒u形,撑杆为圆管,槽体的整体外观呈矩形,且槽体位于撑杆端部的上方,且撑杆在剪力架主体的两侧呈对称状分布安装有四处,并且撑杆的端部通过铰接方式与剪力架主体连接设置为旋转装置的设置,通过剪力架提高担架中间部分的支撑力、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与牢固性,槽体的开设方便撑杆的旋转,且撑杆通过旋转实现折叠,缩小整体体积,方便携带与运输。
2、本实用新型连接板为三角形板状结构,托架为倒u形板状结构,托杆为l形圆管,且托杆与托架卡合,剪力架的两端通过托架悬挂安装在抬架的底部的设置,方便剪力架与抬架的安装组合,且采用分体式结构,方便组装与拆解,满足不同的急救需求。
3、本实用新型抬架通过铰接方式安装在折叠支架的两端设置为旋转装置的设置,抬架通过旋转实现折叠,缩小整体体积,方便携带与运输。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剪力架折叠式急救用担架包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剪力架提高担架中间部分的支撑力、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与牢固性,方便组装与拆解、满足不同患者与不同环境下的急救需求,便于折叠、方便携带与搬运、运输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剪力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剪力架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剪力架折叠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抬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抬架折叠结构示意图。
图中:剪力架1、折叠支架2、抬架3、托布4、剪力架主体101、槽体102、撑杆103、连接板104、托架105、抬杆301、托杆302、把手303、横梁3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剪力架折叠式急救用担架包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剪力架折叠式急救用担架包,包括:剪力架1、折叠支架2、抬架3、托布4、剪力架主体101、槽体102、撑杆103、连接板104、托架105、抬杆301、托杆302、把手303、横梁304;抬架3安装在折叠支架2的两端,且抬架3与折叠支架2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剪力架1的两端通过托架105悬挂安装在抬架3的底部;剪力架1由剪力架主体101、槽体102、撑杆103、连接板104、托架105组成;槽体102开设在剪力架主体101上,且槽体102与剪力架主体101为一体式结构;撑杆103安装在剪力架主体101上,且撑杆103的端部与剪力架主体101通过铰接方式连接;托架105通过连接板104安装在撑杆103端部的外壁上,且连接板104的一侧与撑杆103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连接板104的另一侧与托架105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抬架3由抬杆301、托杆302、把手303、横梁304组成;托杆302安装在横梁304的两端,且托杆302与横梁304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抬杆301安装在托杆302的顶端,且抬杆301与托杆302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抬杆301的一端与折叠支架2通过铰接方式连接,且把手303套入安装在抬杆301的另一端;托布4的两侧套入安装在抬杆301上。
具体的,剪力架主体101的整体外观呈x形,且剪力架主体101端部的横截面呈倒u形。
具体的,槽体102的整体外观呈矩形,且槽体102位于撑杆103端部的上方。
具体的,撑杆103为圆管,且撑杆103在剪力架主体101的两侧呈对称状分布安装有四处,并且撑杆103的端部通过铰接方式与剪力架主体101连接设置为旋转装置。
具体的,连接板104为三角形板状结构。
具体的,托架105为倒u形板状结构。
具体的,托杆302为l形圆管,且托杆302与托架105卡合。
具体的,抬架3通过铰接方式安装在折叠支架2的两端设置为旋转装置。
具体实施步骤:
使用时,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对担架进行组装。需要安装剪力架1时,将剪力架1的撑杆103展开,然后调整剪力架1,使剪力架主体101的凹槽朝下(如图4所示),然后将抬架3展开,调整抬架3,使托杆302朝下,再将剪力架1两端的托架105扣合安装到托杆302的上方,使剪力架1悬挂安装到抬架3的底部,然后握住把手303,即可将担架抬起;不需要安装剪力架1时,直接将剪力架1从抬架3的底部拆除,然后将剪力架1折叠起来即可。
综上所述:该一种剪力架折叠式急救用担架包,通过剪力架主体的整体外观呈x形,且剪力架主体端部的横截面呈倒u形,撑杆为圆管,槽体的整体外观呈矩形,且槽体位于撑杆端部的上方,且撑杆在剪力架主体的两侧呈对称状分布安装有四处,并且撑杆的端部通过铰接方式与剪力架主体连接设置为旋转装置的设置,通过剪力架提高担架中间部分的支撑力、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与牢固性,槽体的开设方便撑杆的旋转,且撑杆通过旋转实现折叠,缩小整体体积,方便携带与运输;通过连接板为三角形板状结构,托架为倒u形板状结构,托杆为l形圆管,且拖杆与托架卡合,剪力架的两端通过托架悬挂安装在抬架的底部的设置,方便剪力架与抬架的安装组合,且采用分体式结构,方便组装与拆解,满足不同的急救需求;通过抬架通过铰接方式安装在折叠支架的两端设置为旋转装置的设置,抬架通过旋转实现折叠,缩小整体体积,方便携带与运输;通过对剪力架折叠式急救用担架包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剪力架提高担架中间部分的支撑力、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与牢固性,方便组装与拆解、满足不同的急救需求,便于折叠、方便携带与运输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