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折撬拨和提拉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78178发布日期:2021-07-06 21:44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折撬拨和提拉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骨折撬拨和提拉复位器。


背景技术:

2.在足踝外科临床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创伤或畸形导致的骨块移位,行切开复位手术时,术中要求解剖复位,以达到患者术后功能尽可能接近于正常人的目的,术中复位骨块借助的工具有:蟹脚钳、撑开器、克氏针和一些常用的手术器械(骨膜剥离器、巾钳等),但是由于足踝部骨性结构较为复杂,有时候单纯用上述通用器械在术中难以达到解剖复位的目的,不能达到良好的复位效果且操作难度极大,延长手术时间,经反复操作对周围的神经血管造成二次创伤,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使用不当时很有可能损坏这些器械或者造成术中医源性骨折和血管神经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骨折撬拨和提拉复位器,该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款简化操作和防止二次创伤的骨折撬拨和提拉复位器。
4.该实用新型旨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骨折撬拨和提拉复位器,其包括把手、螺钉组件、横杠组件。
6.所述把手包括手柄和圆柱状主体,其中,所述手柄下端与所述圆柱状主体上端连接,所述圆柱状主体的下表面设有一直槽,所述直槽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结构。
7.所述螺钉组件包括正六棱柱状结构、第一圆柱状结构和圆锥状结构,其中,正六棱柱状结构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圆柱状结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圆柱状结构的下端与所述圆锥状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圆柱状结构的外缘设有第一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一圆柱状结构的外缘以及所述圆锥状结构的外缘设有第二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二外螺纹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外螺纹结构的下端,第一外螺纹结构的形状与所述内螺纹结构的形状相匹配。
8.所述横杠组件包括两压板、两直角杆、两管体、一圆环和两插销,每一所述压板的上端各设有一所述直角杆,所述圆环的两端各设有一所述管体,每一所述直角杆的上端分别通过一所述插销固定在一所述管体内,所述圆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状结构的外径。
9.作为优选,所述手柄呈t型结构。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外螺纹结构的长度大于所述内螺纹结构的长度。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外螺纹结构的螺距小于所述第一外螺纹结构的螺距。
12.作为优选,每一所述管体均呈圆管状结构。
13.作为优选,每一所述压板的横截面均呈矩形。
14.作为优选,每一所述管体上分别设有若干第一通孔。
15.作为优选,每一所述直角杆的上端分别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每一所述第二通孔的形状分别与一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相匹配。
16.作为优选,每一所述压板上各设有一第三通孔。
17.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螺钉组件的螺纹设计,可以直接进行骨折撬拨,操作简单,节省手术时间。
1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横杆组件的设计,可以将螺钉组件固定,进行提拉手术,防止二次创伤。
2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插销,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设计,可以应用于大部分骨骼。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骨折撬拨和提拉复位器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骨折撬拨和提拉复位器的螺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骨折撬拨和提拉复位器的横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4、手柄;5、圆柱状主体;6、直槽;7、内螺纹结构;8、正六棱柱状结构;9、第一圆柱状结构;10、圆锥状结构;11、第一外螺纹结构;12、第二外螺纹结构;13、压板;14、直角杆;15、管体;16、圆环;17、插销; 18、第一通孔;19、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骨折撬拨和提拉复位器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骨折撬拨和提拉复位器的螺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骨折撬拨和提拉复位器的横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骨折撬拨和提拉复位器,包括:把手、螺钉组件、横杠组件。
27.把手包括手柄4和圆柱状主体5,其中,手柄4下端与圆柱状主体5上端连接,圆柱状主体5的下表面设有一直槽6,直槽6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结构7。
28.螺钉组件包括正六棱柱状结构8、第一圆柱状结构9和圆锥状结构10,其中,正六棱柱状结构8的下端与第一圆柱状结构9上端连接,第一圆柱状结构9的下端与圆锥状结构10连接,第一圆柱状结构的9外缘设有第一外螺纹结构11,第一圆柱状结构9的外缘以及圆锥状结构10的外缘设有第二外螺纹结构12,第二外螺纹结构12位于第一外螺纹结构11的下端,第一外螺纹结构11的形状与内螺纹结构7的形状相匹配。
29.横杠组件包括两压板13、两直角杆14、两管体15、一圆环16和两插销 17,每一压板13的上端各设有一直角杆14,圆环16的两端各设有一管体15,每一直角杆14的上端分别通过一插销17固定在一管体15内,圆环16的内径大于第一圆柱状结构9的外径。
30.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外螺纹结构11的长度大于内螺纹结构7的长度。
31.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二外螺纹结构12的螺距小于第一外螺纹结构11的螺距。
32.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每一管体15均呈圆管状结构。
33.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每一压板13的横截面均呈矩形。
34.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每一管体15上分别设有若干第一通孔18。
35.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每一直角杆14的上端分别设有若干第二通孔(图中未示出),每一第二通孔(图中未示出)的形状分别与一第一通孔18的形状相匹配。
36.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每一压板上各设有一第三通孔19。
3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38.使用时,先用克氏钻和攻丝在需要复位的骨块上钻一个孔,用专用螺丝刀将螺钉组件固定于骨块。若进行提拉操作,则将横杠组件的圆环16套进螺钉组件,横杠组件的两侧用克氏针固定于该骨块旁边的骨性结构上,然后将把手向下拧紧,起到提拉的作用;若进行单纯的撬拨,则直接将把手与螺钉组件通过螺纹连接,术者手持把手进行撬拨。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