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51018发布日期:2021-01-26 20:4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助行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助行器。


背景技术:

[0002]
助行器用于方便残疾人、腿脚受伤的病人以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使用,其主要是起到助行的作用,即借助于助行器的两侧扶手架支撑,方便行走,保证了这类腿脚不便的特殊群体使用。
[0003]
现有技术的助行器,两侧的扶手架采用的是平行设置的,用户双手握持扶手架撑地时,由于扶手架是相互平行的,所以手臂握在扶手架上时,手腕要向外侧撇,而在行走时,手腕位置需要承受压力,长时间采用这种姿势会使用户容易出现握持疲劳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更为舒适的助行器。
[0006]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
一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所述第一支撑架1包括第一握把杆11,所述第二支撑架2包括第二握把杆21,所述第一握把杆11与所述第二握把杆21相互倾斜设置。
[0008]
如上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握把杆11与第二握把杆21连接并构成v形。
[0009]
如上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握把杆11与所述第二握把杆21可转动地设置。
[0010]
如上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握把杆11两端的第一斜撑杆12和第二斜撑杆13。
[0011]
如上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撑杆12的下端设有向其两侧延伸的支撑部14。
[0012]
如上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部14呈倒u形。
[0013]
如上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2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握把杆21一端的第三斜撑杆23,所述的第二握把杆21上并远离第三斜撑杆23一端与第一支撑架1连接。
[0014]
如上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握把杆21上设有连接杆22,所述的连接杆22连接在第一斜撑杆12上,所述第一握把杆11与所述第二握把杆21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一斜撑杆12与所述连接杆22之间设有能够锁定第一握把杆11和第二握把杆21之间夹角的锁定装置3。
[0015]
如上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装置3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斜撑杆12上的基体31,所述连接杆22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基体31内,所述连接杆22上设有定位件221,所
述基体31上还设有供定位件221转动的活动孔311,所述基体31外还设有与所述定位件221配合限制所述定位件221转动的限位件32,所述限位件32包括设在基体31上的限位片321,所述的限位片321上设有能与所述定位件221卡接的卡接孔322。
[0016]
如上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撑杆12与所述连接杆22之间还设有能使所述限位件32脱离所述定位件221的拨动装置4,所述拨动装置4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斜撑杆12上的基座41,所述的连接杆22可转动设于所述的基座41内,所述基座41上设有能相对其转动的拨动杆42,所述拨动杆42的一端设有插入所述限位件32与所述基体31之间且在所述拨动杆42旋转时能顶推所述限位件32脱离所述定位件221的拨动部421。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0018]
1、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握把杆和第二握把杆相互倾斜的设置,用户在握持第一握把杆和第二握把杆行走时,手腕处于自然的状态,不用向外撇,因此具备更好的舒适性,相对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用户在长时间使用时的疲劳度,使用更为舒适,行走更为顺畅。
[0019]
2、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握把杆和第二握把杆采用v字形连接,整个结构体积紧凑,可以减少杆件的使用,减轻助行器的重量,使用户行走更方便。
[0020]
3、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架还包括设于第一握把杆两端的第一斜撑杆和第二斜撑杆,第二支撑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握把杆两端的连接杆和第三斜撑杆,连接杆连接在第一斜撑杆上,相比以前的助行器,减少了支撑杆件的数量,能够减轻助行器的重量,使用户行走时更轻松。
[0021]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斜撑杆的下端设有向其两侧延伸的支撑部,支撑部呈倒u形,因此,助行器有四个点支撑到地上,支撑稳定,而整个结构的支撑杆件数量又很少,重量轻,既稳定又方便使用。
[0022]
5、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握把杆与所述第二握把杆可转动地设置,具备了折叠的功能,能够减少放置和携带时的体积,更便于收容和携带。
[0023]
6、本实用新型通过拨动装置拨动锁定装置进行解锁,解锁的方式简单,便于用户操作。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助行器的立体图;
[0025]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助行器的分解图;
[0026]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助行器折叠时的立体;
[0027]
图4是本实用新型助行器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9]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助行器,包括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所述第一支撑架1包括第一握把杆11,所述第二支撑架2包括第二握把杆21,所述第一握把杆11与所述第二握把杆21相互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握把杆11和第二握把杆21相互倾斜的设置,用户在握持第一握把杆11和第二握把杆21行走时,手腕处于自然的状态,不用
向外撇,因此具备更好的舒适性,相对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用户在长时间使用时的疲劳度,使用更为舒适,行走更为顺畅。
[0030]
如图1至4所示,所述的第一握把杆11与第二握把杆21连接并构成v形。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握把杆11和第二握把杆21采用v字形连接,整个结构体积紧凑,可以减少杆件的使用,减轻助行器的重量,使用户行走更方便。
[0031]
如图1至4所示,所述第一握把杆11与所述第二握把杆21可转动地设置。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握把杆11与第二握把杆21可转动地设置,具备了折叠的功能,能够减少放置和携带时的体积,更便于收容和携带。
[0032]
如图1至2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架1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握把杆11两端的第一斜撑杆12和第二斜撑杆13。
[0033]
如图1至4所示,所述第一斜撑杆12的下端设有向其两侧延伸的支撑部14。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斜撑杆12的下端设置了向两侧延伸的支撑部14,通过支撑部14增加了支撑点,具备更好的支撑效果。
[0034]
如图1至2所示,所述的支撑部14呈倒u形。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斜撑杆12的下端设有向其两侧延伸的支撑部14,支撑部14呈倒u形,因此,助行器有四个点支撑到地上,支撑稳定,而整个结构的支撑杆件数量又很少,重量轻,既稳定又方便使用。而且将第二支撑架2和第一支撑架1收折后,可夹在腋下当作拐杖,相较于现有的助行器,具备更好的适用性,而且支撑部14呈倒u形具有两个支撑点,第二支撑架2和第一支撑架1还各设置有一个支撑点,一共具有四个支撑点,相较于现有的只有一个支撑点的拐杖,本实用新型具备更稳定的支撑性能和更好的承重能力。现有的助行器在收折后需要靠放在墙边防止助行器滑倒,放置的时候不是很方便,但是本实用新型在将第二支撑架2和第一支撑架1收折后,支撑部14、第一斜撑杆12和第三斜撑杆23相互支撑,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收折时也成竖直放置状态,无需靠放在墙边进行支撑,放置更方便。
[0035]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架2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握把杆21一端的第三斜撑杆23,所述的第二握把杆21上并远离第三斜撑杆23一端与第一支撑架1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支撑架1还包括设于第一握把杆11两端的第一斜撑杆12和第二斜撑杆13,第二支撑架2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握把杆21一端的第三斜撑杆23,相比以前的助行器,减少了支撑杆件的数量,能够减轻助行器的重量,使用户行走时更轻松。
[0036]
如图1至4所示,所述的第二握把杆21上设有连接杆22,所述的连接杆22连接在第一斜撑杆12上,所述第一握把杆11与所述第二握把杆21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一斜撑杆12与所述连接杆22之间设有能够锁定第一握把杆11和第二握把杆21之间夹角的锁定装置3。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支撑架1还包括设于第一握把杆11两端的第一斜撑杆12和第二斜撑杆13,第二支撑架2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握把杆21两端的连接杆22和第三斜撑杆23,相比以前的助行器,减少了支撑杆件的数量,能够减轻助行器的重量,使用户行走时更轻松。同时连接杆22与第一斜撑杆12可转动地设置,便于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之间相互展开和收折。
[0037]
如图2至3所示,所述的锁定装置3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斜撑杆12上的基体31,所述连接杆22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基体31内,所述连接杆22上设有定位件221,所述基体31上还设有供定位件221转动的活动孔311,所述基体31外还设有与所述定位件221配合限制所述定位
件221转动的限位件32。所述限位件32与所述定位件221配合,锁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38]
如图3所示,所述限位件32包括设在基体31上的限位片321,所述的限位片321上设有能与所述定位件221卡接的卡接孔322。所述卡接孔322与所述定位件221采用卡接固定的方式,具有拆装方便的优点。
[0039]
如图2至3所示,所述第一斜撑杆12与所述连接杆22之间还设有能使所述限位件32脱离所述定位件221的拨动装置4,所述拨动装置4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斜撑杆12上的基座41,所述的连接杆22可转动设于所述的基座41内,所述基座41上设有能相对其转动的拨动杆42,所述拨动杆42的一端设有插入所述限位件32与所述基体31之间且在所述拨动杆42旋转时能顶推所述限位件32脱离所述定位件221的拨动部421。
[0040]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第二支撑架2相对第一支撑架1旋转而展开助行器,第二支撑架2上的定位件221在基体31中的活动孔311的一侧转动至另一侧,然后通过将限位片321中的卡接孔322与所述定位件221卡接固定,使得第二支撑架2无法相对第一支撑架1转动,第二支撑架2和第一支撑架1的展开状态得以固定,便于用户使用。
[0041]
本实用新型折叠时,通过转动基座41上的拨动杆42,拨动杆42带动拨动部421转动,拨动部421在转动时推动限位片321,限位片321上的卡接孔322与所述定位件221之间相互脱离,接着转动第二支撑架2向第一支撑架1靠近,将第二支撑架2和第一支撑架1收折。
[0042]
如图1至4所示,所述第一斜撑杆12包括与第一握把杆11连接的上撑段121和能相对上撑段121上下伸缩的第一伸缩杆122,所述的支撑部14连接在第一伸缩杆122上,所述第二斜撑杆13上设有能够相对其上下伸缩的第二伸缩杆15,所述支撑部14的底端设有第一防滑套16,所述第一斜撑杆12和第二斜撑杆13之间设有第一加强柱51,所述连接杆22和第三斜撑杆23之间设有第二加强柱52,所述第二伸缩杆15与第三伸缩杆24的底部均设有第二防滑套6,所述第三斜撑杆23上设有能相对其伸缩的第三伸缩杆24。通过调节第一伸缩杆122相对上撑段121之间的伸缩长度、所述第二伸缩杆15相对第二斜撑杆13之间的伸缩长度,以及所述第三伸缩杆24相对第三斜撑杆23之间的伸缩长度,能够根据不同身高的用户,调节到更为舒适的握持位置,同时通过第一伸缩杆122底部设置的第一防滑套16、第二伸缩杆15底部设置的第二防滑套6,以及第三伸缩杆24的底部的第二防滑套6提高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提供更好的防滑效果,所述第一加强柱51使第一斜撑杆12和第二斜撑杆13之间连接的更为牢固,第二加强柱52使连接杆22和第三斜撑杆23之间连接的更为牢固,向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提供更好的支撑,同时第一加强柱51和第二加强柱52避免了由于用户体重而导致的第一斜撑杆12和第二斜撑杆13之间的弯折或者连接杆22和第三斜撑杆23之间的相互弯折的问题,提供更好的支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