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换管构件的体腔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77268发布日期:2021-01-29 23:18阅读:77来源:国知局
带换管构件的体腔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护理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带换管构件的体腔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各大医院,经常会使用到内置引流管插入至病人体腔来进行体腔液体的对外引流,如腹腔积液引流及胸腔积液引流等。
[0003]
常见所使用的引流管主要包括管体及连接于相应管体外的用以外接外置引流管路的管座,对于相应结构的引流管,其虽然使用广泛,但其依然具有一定缺陷和不足;
[0004]
具体来说,一方面,其管体为长条形,在其管体插入至病人体腔后,其管体前端固定性不是很好,使得稍微被牵拉时即容易出现移位或滑出,另一方面,在相应引流管的管体被体内积液堵塞或其使用达到规定时间时需要对其进行更换,传统的换管操作一般为使用一导丝顺着相应管体伸入至病人体腔引流部位,再抽拉出相应管体并沿着相应导丝插入新的待更换的引流管管体。相关换管操作甚是常见,但是,当相应引流管的管体堵塞时,所使用的导丝则很难插入,此时,就需要医护人员慢慢来回的拨动导丝,直至找到相应引流管的管体内并不是完全被堵塞的部位插入,如此,则使得导丝插入相关操作费时费劲,而当相应引流管的管体被体内积液完全堵塞时,则需要重新在超声等显影下重新给病人置管,如此,则使得增加医疗成本,并同步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及增加病人疼痛等不适感。
[0005]
因此,现有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带换管构件的体腔引流装置。
[0007]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换管构件的体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及引流管更换辅助构件;
[0008]
所述引流管包括管头、连接于所述管头后端的管体、连接于所述管体后端的管座及设于所述管头与所述管座之间的用以将所述管头拉卷成环形的管头拉卷构件;
[0009]
所述引流管更换辅助构件包括长度等于所述管体长度的套管及与所述套管外壁相连接为一体的适于导丝插入的导向管;
[0010]
所述套管的内径略大于所述管体的外径;所述套管的背离所述导向管一侧的外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适于所述管体卡入的缺口槽,所述缺口槽槽口内径略小于所述管体外径;
[0011]
所述导向管内径略大于所述导丝外径。
[0012]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0013]
优选的,所述管头的长度为5.0cm;所述管体外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以1.0cm长为单位的多个刻度标识。
[0014]
优选的,所述引流管更换辅助构件的套管及导向管为一体成型,并为不锈钢材质制作。
[0015]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缺口槽两侧槽沿均倒角,以形成圆滑卡入部。
[0016]
优选的,所述导向管的长度略小于所述套管的长度,且所述导向管后端向外扩开形成有喇叭状结构导口。
[0017]
优选的,所述管头外壁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贯通至其内的引流孔,且所述管头前端外径逐渐变小并形成缩口。
[0018]
优选的,所述管头拉卷构件包括拉丝及拉头;
[0019]
所述管头前端外壁开设有贯通至其内的以供所述拉丝穿入的前拉孔,所述管头后端外壁开设有贯通至其内的以供所述拉丝穿入的后拉孔;
[0020]
所述管体后端向后设有一带内螺纹的中空公连接头;所述管座前端向前设有一适配螺纹连接至所述中空公连接头内的带外螺纹的中空母连接头,且所述管座后端沿前后方向开设有连通所述中空母连接头的导液通道;所述管座外壁开设有连通所述导液通道的过孔;
[0021]
所述拉丝第一端自所述前拉孔穿入所述管头并沿着所述管体伸入所述导液通道且穿出所述过孔而与所述拉头相连;所述拉丝第二端自所述后拉孔穿入所述管头并沿着所述管体伸出至所述中空公连接头外,并在所述中空公连接头与所述中空母连接头螺纹连接时其被卡紧固定;
[0022]
当手握所述拉头向后拉扯所述拉丝时,所述拉丝的穿套于所述前拉孔与所述后拉孔之间的部分变短,所述管头被拉卷成环形。
[0023]
优选的,所述管座外壁还开设有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壁相对的开设有两贯穿至所述管座外壁的卡孔;
[0024]
所述拉丝第一端穿出所述过孔并穿过两所述卡孔而与所述拉头相连;所述拉头可拆拿的卡装于所述容置槽,以卡紧被其拉出的所述拉丝。
[0025]
优选的,还包括导针及导套;
[0026]
所述导针包括针体及连接于所述针体后部的前端形成为敞口的中空针座,所述中空针座内壁设有内螺纹;
[0027]
所述导套包括套体、连接于所述套体后部的前后两端均形成为敞口的中空套座及连接于所述中空套座后部敞口的中空套头;所述中空套座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中空套头外壁设有外螺纹;
[0028]
所述管座后端沿前后方向设有连通所述导液通道的中空螺头;所述中空螺头外壁设有外螺纹;
[0029]
所述导针的针体自所述中空套头插入至所述套体,且所述导针的中空针座螺纹旋接于所述导套的中空套头外;
[0030]
所述导套的套体自所述中空螺头插入至所述管头,且所述导套的中空套座螺纹旋接于所述管座的中空螺头外;
[0031]
所述导针、导套及所述引流管依次连接固定时,所述导针前端针尖外露于所述套体前端敞口,并被所述管头套合。
[0032]
优选的,所述针体及所述套体均为不锈钢材质制作。
[003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34]
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换管构件的体腔引流装置,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初次给病人置管时,将所述引流管更换辅助构件拆拿掉,在超声等显影下,将所述引流管的管头插入至病人体腔需要对外引流积液的部位,再手动操控所述管头拉卷构件,即可驱使所述引流管的管头被拉卷成环形并留置在病人体腔需要对外引流积液的部位,如此,即便所述引流管后端的位于病人体外的管座稍微被牵拉时,所述引流管的管头因呈环形而大大增加固定面积,使得能很好的被病人体腔需要对外引流积液的部位的体腔组织牵绊,使得不易被大范围拉动而出现移位或滑出,使得其固定性好,使得使用安全可靠,另一方面,当需要更换新的引流管时,将所述引流管更换辅助构件的套管从用过的所述引流管的管体后端卡到其外,一边卡一边将其前推而沿着相应用过的所述引流管的管体外壁向前移动,直至所述引流管更换辅助构件的套管后端与用过的所述引流管的管体后端相齐平时即停止推进,而后,即可将一长度大于用过的所述引流管长度的外壁设有刻度的导丝沿着所述引流管更换辅助构件的导向管后端伸入至其内,对照其上刻度,判断在其伸入后使得其前端内置深度深于用过的所述引流管的管体前端5.0cm时,再将用过的所述引流管及所述引流管更换辅助构件一并抽出,继而,即可将新的引流管的管体及管头套至相应导丝外并沿着相应导丝向前推进,对照其上刻度,将新的引流管的管头推至与相应导丝前端相齐平,即判断新的引流管插入到位,由此,经过结构改良,使用本申请进行换管操作时,即使得换管效果好,换管速度快及换管效率高,使得相关换管操作省时省力,即便相应用过的所述引流管半堵塞或完全堵塞时,本申请均可不用传统操作方式来置导丝,也不用重新在超声等显影下给病人置管,使得能大大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减少病人医疗成本及减轻病人疼痛等不适感,从而,本申请实用性非常强,实操效果非常好,使得必然能得到有效推广及广泛普及。
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换管构件的体腔引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6]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换管构件的体腔引流装置的分解图;
[0037]
图3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针与所述导套相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8]
图4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前端管头被拉卷成环形时的使用状态图;
[0039]
图5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更换辅助构件连接至前端管头被拉卷成环形的所述引流管外时的使用状态图;
[0040]
图6是预备使用图5中本申请进行待更换引流管的更换操作的使用状态图;
[0041]
图7是图2中a的放大图;
[0042]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0043]
附图标号:
[0044]
带换管构件的体腔引流装置1000;
[0045]
引流管10;
[0046]
管头101;引流孔1011;缩口1012;前拉孔1013;后拉孔1014;管体102;刻度标识1021;中空公连接头1022;管座103;中空母连接头1031;过孔1032;容置槽1033;卡孔1034;中空螺头1035;管头拉卷构件104;拉丝1041;拉头1042;
[0047]
引流管更换辅助构件20;
[0048]
套管201;缺口槽2011;圆滑卡入部2011a;导向管202;喇叭状结构导口2021;
[0049]
导针30;
[0050]
针体301;中空针座302;
[0051]
导套40;
[0052]
套体401;中空套座402;中空套头403;
[0053]
导丝2000;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0055]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换管构件的体腔引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换管构件的体腔引流装置的分解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针与所述导套相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前端管头被拉卷成环形时的使用状态图;图5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更换辅助构件连接至前端管头被拉卷成环形的所述引流管外时的使用状态图;图6是预备使用图5中本申请进行待更换引流管的更换操作的使用状态图;图7是图2中a的放大图;
[0056]
结合图1-图7所示;
[0057]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换管构件的体腔引流装置1000,包括适于插至体腔以向外引流体腔内液体的引流管10及引流管更换辅助构件20;
[0058]
其中,所述引流管10包括管头101、连接于所述管头101后端的管体102、连接于所述管体102后端的管座103及设于所述管头101与所述管座103之间的用以将所述管头101拉卷成环形的管头拉卷构件104;
[0059]
并且,所述引流管更换辅助构件20包括长度等于所述管体102长度的套管201及与所述套管201外壁相连接为一体的适于导丝2000插入的导向管202;
[0060]
且所述套管201的内径略大于所述管体102的外径;所述套管201的背离所述导向管202一侧的外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适于所述管体102卡入的缺口槽2011,所述缺口槽2011槽口内径略小于所述管体102的外径;
[0061]
同时,所述导向管202内径略大于所述导丝2000外径;
[0062]
且所述管头101的长度为5.0cm;所述管体102外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以1.0cm长为单位的多个刻度标识1021。
[0063]
基于上述所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换管构件的体腔引流装置1000,在具体实施时,初次给病人置管时,则需要将所述引流管更换辅助构件20拆拿掉,并在超声等显影下,将所述引流管10的管头101插入至病人体腔需要对外引流积液的部位。
[0064]
一方面,所述引流管10在置管后,再手动操控所述管头拉卷构件104,即可驱使所述引流管10的管头101被拉卷成环形并留置在病人体腔需要对外引流积液的部位,如此,即便所述引流管10后端的位于病人体外的管座103稍微被牵拉时,所述引流管10的管头101因呈环形而大大增加固定面积,使得能很好的被病人体腔需要对外引流积液的部位的体腔组
织牵绊,使得不易被大范围拉动而出现移位或滑出,使得其固定性好,使得使用安全可靠。
[0065]
另一方面,当需要更换新的引流管10时,将所述引流管更换辅助构件20的套管201从用过的所述引流管10的管体102后端卡到其外,一边卡一边将其前推而沿着相应用过的所述引流管10的管体102外壁向前移动,直至所述引流管更换辅助构件20的套管201后端与用过的所述引流管10的管体102后端相齐平时即停止推进,此时图示即可参照图6,而后,即可将一长度大于用过的所述引流管10长度的外壁设有刻度的导丝2000沿着所述引流管更换辅助构件20的导向管202后端伸入至其内,对照其上刻度标识1021,判断在其伸入后使得其前端内置深度深于用过的所述引流管10的管体102前端5.0cm时,再将用过的所述引流管10及所述引流管更换辅助构件20一并抽出,继而即可将新的引流管10的管体102及管头101套至相应导丝2000外并沿着相应导丝2000向前推进,对照其上刻度标识1021,将新的引流管10的管头101推至与相应导丝2000前端相齐平,即判断新的引流管10插入到位。由此,经过结构改良,使用本申请进行换管操作时,即使得换管效果好,换管速度快及换管效率高,使得相关换管操作省时省力,即便相应用过的所述引流管10半堵塞或完全堵塞时,本申请均可不用传统操作方式来置导丝2000,也不用重新在超声等显影下给病人置管,使得能大大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减少病人医疗成本及减轻病人疼痛等不适感。
[0066]
并且,因所述管头101的长度为5.0cm,如此,即使得所述管头101有足够长,在其被拉卷呈环形时,也使得所构成的环形不会太大,且医护人员对照所述刻度标识1021,即可知晓所述引流管10的置管深度,以便于后续作为参照来进行新的引流管10的更换。
[0067]
从而,本申请实用性非常强,实操效果非常好,使得必然能得到有效推广及广泛普及。
[0068]
优选的,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引流管更换辅助构件20的套管201及导向管202为一体成型,并为不锈钢材质制作。
[0069]
如此,则使得其质地坚硬,使得沿着所述引流管10的管体102插入导向性好。
[0070]
并且,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套管201的缺口槽2011两侧槽沿均倒角,以形成圆滑卡入部2011a。
[0071]
如此,则使得用过的所述引流管10的管体102卡入省力。
[0072]
此外,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导向管202的长度略小于所述套管201的长度,且所述导向管202后端向外扩开形成有喇叭状结构导口2021。
[0073]
一方面,所述套管201在卡置用过的所述引流管10的管体102外后,因所述导向管202的长度略小于所述套管201的长度,如此,即使得所述导向管202后端的喇叭状结构导口2021能稍微远离所述管座103,使得能腾出一定空间来在其内搁置导丝2000,以便于后续新的待更换的引流管10的管头101及管体102套入所述导丝2000并准确实现内置。
[0074]
另一方面,由于所述导向管202后端向外扩开形成有喇叭状结构导口2021,如此一来,即使得导丝2000插入导向性好,使得在导丝2000没有完全对准所述导向管202时亦能轻松插入其内,使得其插入省时省力,并间接促使后续新的引流管10置管更加省时省力。
[0075]
再者,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管头101外壁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贯通至其内的引流孔1011,且所述管头101前端外径逐渐变小并形成缩口1012。
[0076]
如此,一方面,所设置的多个引流孔1011即便于能很好的引流,即便某一引流孔1011被病人体腔需要引流积液的部位的体腔组织堵塞时,也不会对引流工作造成太大影
响,使得本申请引流效果好,另一方面,所述管头101前端外径逐渐变小并形成缩口1012,使得对于新的引流管10而言,新的引流管10的管头101前端缩口1012紧贴导丝2000外壁,使得其沿着导丝2000外壁插入病人体腔时插入更加顺滑省力。
[0077]
需要补充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管头拉卷构件104包括拉丝1041及拉头1042;
[0078]
其中,所述管头101前端外壁开设有贯通至其内的以供所述拉丝1041穿入的前拉孔1013,所述管头101后端外壁开设有贯通至其内的以供所述拉丝1041穿入的后拉孔1014;
[0079]
并且,所述管体102后端向后设有一带内螺纹的中空公连接头1022;所述管座103前端向前设有一适配螺纹连接至所述中空公连接头1022内的带外螺纹的中空母连接头1031,且所述管座103后端沿前后方向开设有连通所述中空母连接头1031的导液通道;所述管座103外壁开设有连通所述导液通道的过孔1032;
[0080]
同时,所述拉丝1041第一端自所述前拉孔1013穿入所述管头101并沿着所述管体102伸入所述导液通道且穿出所述过孔1032而与所述拉头1042相连;所述拉丝1041第二端自所述后拉孔1014穿入所述管头101并沿着所述管体102伸出至所述中空公连接头1022外,并在所述中空公连接头1022与所述中空母连接头1031螺纹连接时其被卡紧固定;
[0081]
由此,当手握所述拉头1042向后拉扯所述拉丝1041时,所述拉丝1041的穿套于所述前拉孔1013与所述后拉孔1014之间的部分即会变短,此时,所述管头101即可被拉卷成环形。
[0082]
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管座103外壁还开设有一容置槽1033;所述容置槽1033内壁相对的开设有两贯穿至所述管座103外壁的卡孔1034;
[0083]
所述拉丝1041第一端穿出所述过孔1032并穿过两所述卡孔1034而与所述拉头1042相连;所述拉头1042可拆拿的卡装于所述容置槽1033,以卡紧被其拉出的所述拉丝1041。
[0084]
如此,在手握所述拉头1042向后拉扯所述拉丝1041,以使所述拉丝1041的穿套于所述前拉孔1013与所述后拉孔1014之间的部分变短,使得所述管头101被拉卷成环形时,位于所述拉头1042和所述管座103之间的部分的拉丝1041即会边长,此时,将所述拉头1042卡紧至所述容置槽1033,即可将穿过两所述卡孔1034的部分的拉丝1041卡紧固定,使得其不易复位,使得被拉卷成环形的所述管头101能始终保持为环形状态留置于病人体腔需要对外引流积液的部位,使得本申请使用稳定可靠。
[0085]
更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申请还包括导针30及导套40;
[0086]
所述导针30包括针体301及连接于所述针体301后部的前端形成为敞口的中空针座302,所述中空针座302内壁设有内螺纹;
[0087]
所述导套40包括套体401、连接于所述套体401后部的前后两端均形成为敞口的中空套座402及连接于所述中空套座402后部敞口的中空套头403;所述中空套座402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中空套头403外壁设有外螺纹;
[0088]
所述管座103后端沿前后方向设有连通所述导液通道的中空螺头1035;所述中空螺头1035外壁设有外螺纹;
[0089]
所述导针30的针体301自所述中空套头403插入至所述套体401,且所述导针30的中空针座302螺纹旋接于所述导套40的中空套头403外;
[0090]
所述导套40的套体401自所述中空螺头1035插入至所述管头101,且所述导套40的
中空套座402螺纹旋接于所述管座103的中空螺头1035外;
[0091]
所述导针30、导套40及所述引流管10依次连接固定时,所述导针30前端针尖外露于所述套体401前端敞口,并被所述管头101套合。
[0092]
由此,在初次置管时,所述导针30、导套40及所述引流管10为配套使用,所述导针30则起到导向作用,以带动所述引流管10的管头101在超声等显影下导入至病人体腔需要对外引流积液的部位,所述导套40为便于在所述导针30抽出时保护所述引流管10的管体102管壁不被刺破,使得本申请使用更加可靠。
[0093]
并且,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针体301及所述套体401均优选为不锈钢材质制作,以使质地坚硬使用不易折断。
[0094]
其他实施例等,在此,则不做一一举例说明。
[009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实用性强,专用性强,制造成本低,在结构的改进及技术的改进中,均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009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