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利器盒

文档序号:26025872发布日期:2021-07-27 13:30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利器盒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利器盒。



背景技术: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锐器盒禁止装满,3/4满时更换,利器盒有效期经常遗忘,出现超过2天仍然使用,护士主观判断3/4满,缺乏客观标准,如果未到要求时更换存在资源浪费,超过3/4满时造成针刺伤的风险大大提高,徒手扔的利器在利器盒内往往会蓬松,比如头皮针,利器盒利用率低;且现有的智能利器盒成本昂便,不便于在各大医院推广,普及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利器盒智能化程度低、使用成本昂贵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使利器盒中的利器压缩,智能显示有效期和3/4容量已满的智能利器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利器盒,包括底座和可拆卸设于底座上的盒体,所述盒体内具有利器腔,所述盒体顶部设有与利器腔连通的投入口,所述底座上设有供盒体下端嵌入的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扇形磁铁,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驱动扇形磁铁在卡槽内转动的电机,所述盒体下端设有活动槽,所述扇形磁铁可在活动槽内转动,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时间提醒组件、容量检测组件及警报器,所述时间提醒组件、容量检测组件、警报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盒体为一次性材料。

可选地,所述盒体侧壁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止转部,所述卡槽内壁上设有若干与止转部相配合的止转槽。

可选地,所述盒体底部设有供电机的输出轴插入的通孔,所述盒体内设有锥形的导向件,所述投入口、导向件、通孔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电机与导向件通过连接结构固连,所述导向件通过定位结构可转动的安装于盒体内。

可选地,所述导向件底部设有供电机的输出轴插入的凹槽,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电机的输出轴上的连接部和设于导向件上的连接槽。

可选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于盒体内的定位环和设于导向件底部的定位槽,所述定位环环绕通孔设置,所述定位环的截面为“t”形。

可选地,所述时间提醒组件包括设于卡槽内壁上的压力传感器和设于底座上的计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计时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容量检测组件包括可相对盒体转动的圆环、设于圆环一侧的第一竖杆、设于第一竖杆顶部的红外发射器、对称设于圆环另一侧的第二竖杆及设于第二竖杆顶部的红外接收器,所述盒体上沿其圆周方向设有供红外线穿过的透光层,所述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透光层均设于盒体高度的3/4处,所述电机和圆环之间通过传动结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传动结构包括套接于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和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二齿轮,所述圆环内侧设有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的齿槽,所述底座上沿其圆周方向设有至少一个与齿槽啮合传动的第三齿轮,所述盒体上设有用于限制第三齿轮上下动作的限位结构。

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圆环上方的第一限位环和设于圆环下方的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之间设有供圆环转动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盒体为一体式结构,还包括密封塞,所述密封塞塞入至投入口时,所述密封塞上端面不突出于盒体上端面,且密封塞上端面为光滑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底座和盒体为分体式结构,在盒体装满时可将盒体直接取下并换上新的盒体即可继续使用,更换下来的盒体可直接与医疗废弃物一同处理,盒体可采用一次性材料制成,盒体不进行重复利用,降低医疗污染的风险,具有智能提醒功能的盒体的使用成本大大降低,便于各大医院推广,有助于提高智能利器盒的普及率;

2、扇形磁铁在活动槽内转动时,扇形磁铁对盒体内部金属利器具有吸附效果,盒体内部金属利器随着扇形磁铁的转动可均匀的平铺在盒体内,而不是从投入口投入后直接堆积在投入口正下方位置,金属利器在扇形磁铁的作用下较为紧密的挤压在一起,使利器腔得空间利用率更更高,有效避免蓬松利器引起的医护人员针刺伤的情况发生;

3、时间提醒组件在盒体使用超过两天后通过报警器发出警报以提醒医护人员即时更换盒体,避免医疗污染;

4、容量检测组件检测到利器腔内的利器超过利器腔容量的3/4时,通过报警器发出警报以提醒医护人员即时更换盒体,避免医疗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卡槽;111、扇形磁铁;112、止转槽;12、电机;121、连接部;13、第一限位环;14、第二限位环;2、盒体;21、利器腔;22、投入口;23、活动槽;231、通孔;232、定位环;24、导向件;241、凹槽;242、连接槽;243、定位槽;25、止转部;26、透光层;3、时间提醒组件;31、压力传感器;32、计时器;4、容量检测组件;41、圆环;411、第一竖杆;4111、红外发射器;412、第二竖杆;4121、红外接收器;42、第一齿轮;43、第二齿轮;44、第三齿轮;5、警报器;6、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智能利器盒,包括底座1和可拆卸设于底座1上的盒体2,盒体2内具有利器腔21,盒体2顶部设有与利器腔21连通的投入口22,底座1上设有供盒体2下端嵌入的卡槽11,卡槽11内设有扇形磁铁111,扇形磁铁111和卡槽11同轴心设置,底座1上设有用于驱动扇形磁铁111在卡槽11内转动的电机12,于本实施例中,电机12为电机,该电机12通过螺钉安装于底座1下端面上,其输出轴穿过底座1从卡槽11的轴心处竖直向上伸出,电机12的输出轴与扇形磁铁111的轴心处插接固连,盒体2下端设有活动槽23,活动槽23为开设于盒体2下端面上的圆形凹槽,活动槽23的直径与扇形磁铁111的直径一致,当盒体2下端嵌入至卡槽11内时,扇形磁铁111嵌入至活动槽23内,且扇形磁铁111可在活动槽23内转动,扇形磁铁111的上端面与活动槽23的内壁抵接,底座1上还设有时间提醒组件3、容量检测组件4及警报器5,时间提醒组件3、容量检测组件4、警报器5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盒体2为一次性材料。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盒体2侧壁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止转部25,止转部25为一体成型于盒体2底部侧壁上的多个半圆环形凸起,卡槽11内壁上设有若干与止转部25相配合的止转槽112;当盒体2下端嵌入至卡槽11内时,止转部25刚好同步嵌入至止转槽112内以限制盒体2相对底座1转动,从而使得扇形磁铁111在活动槽23内转动时,盒体2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盒体2内的金属利器在扇形磁铁111的转动作用下更好的平铺在盒体2内。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盒体2底部贯穿开设有供电机12的输出轴插入的通孔2311,盒体2内设有锥形的导向件24,投入口22、导向件24、通孔2311处于同一轴线上,电机12与导向件24通过连接结构固连,电机12可通过连接结构控制导向件24在盒体2内转动,导向件24通过定位结构可转动的安装于盒体2内;由于投入口22、导向件24、通孔2311处于同一轴线上,当医护人员将利器通过投入口22投入至盒体2内时,利器会沿着锥形的导向件24滑落至导向件24的周边,防止利器从投入口22投入后堆积在投入口22的正下方导致空间利用率低,同时在电机12控制扇形磁铁111转动时,可通过连接结构同步控制导向件24在盒体2内转动,使得堆积在导向件24四周的利器可在导向件24的转动作用下更均匀的围绕导向件24圆周方向堆积,保证盒体2内的空间尽可能的被利用;电机12的输出轴通过通孔2311伸入至盒体2内,当盒体2需要更换时无需将电机12一同更换,仅需单独更换盒体2即可,从而使得本智能利器盒上的电子零件可重复利用,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于本实施例中,导向件24底部开设有供电机12的输出轴端部插入的凹槽241,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电机12的输出轴上的连接部121和设于导向件24上的连接槽242,连接部121和连接槽242之间止转配合,连接部121为焊接固连于电机12的输出轴顶部的十字形凸起,连接槽242为设于凹槽241内壁顶部上的十字形凹槽,当盒体2下端嵌入至卡槽11内时,电机12的输出轴穿过通孔2311进入凹槽241内,电机12的输出轴顶部的连接部121嵌入至连接槽242内以使得电机12可驱动导向件24在盒体内的转动,采用上述结构设计,无需将电机12的输出轴和导向件24做成固定连接,在更换盒体2时更加简单高效。

于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包括一体成型于盒体2内的定位环232和设于导向件24底部的定位槽243,定位环232由盒体2内壁底部向上突起形成,定位环232环绕通孔231设置,定位环232的截面为“t”形;定位环232和定位槽243相配合可防止导向件24在转动时由于外力的作用发生偏移,保证导向件24始终在投入口22的正下方转动,“t”形的定位环232可防止定位环232和导向件24相脱离,同时可防止盒体2内的液体经通孔231流到底座1上造成医疗污染。

于本实施例中,时间提醒组件3包括设于卡槽11内壁上的压力传感器31和设于底座1上的计时器32,压力传感器31和计时器32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当医护人员将新的盒体2嵌入至卡槽11内,压力传感器31接收到来自盒体2的作用力时便通过控制器控制计时器32启动以开始计时,当计时器32计时达到48h时便通过控制器控制警报器5启动以发生警报,避免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超过2天。

于本实施例中,容量检测组件4包括可相对盒体2转动的圆环41、设于圆环41一侧的第一竖杆411、设于第一竖杆411顶部的红外发射器4111、对称设于圆环41另一侧的第二竖杆412及设于第二竖杆412顶部的红外接收器4121,圆环41环绕于盒体2的外侧设置,电机12和圆环41之间通过传动结构连接,盒体2上沿其圆周方向设有供红外线穿过的透光层26,透光层26为透明的pvc材料,于其他实施例中,盒体2整体可做成透明的,红外发射器4111、红外接收器4121、透光层26均设于盒体2高度的3/4处;当电机12转动时,圆环41在传动结构的作用下同步电机12转动,与此同时,红外发射器4111朝向红外接收器4121发射红外线,由于红外发射器4111和红外接收器4121分别设于盒体2两侧,红外线由红外发射器4111发射至红外接收器4121时会经过透光层26,控制器可对红外接收器4121接收的红外线信号进行分析,若红外线信号在持续检测的过程中发生中断,则说明透光层26的高度具有利器存在,此时控制警报器5发出警报以提醒医护人员即时更换盒体2,又由于红外发射器4111和红外接收器4121随同圆环41转动,可避免检测死角的存在,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采用上述结构设计,使得容量检测组件4和盒体2之间为分体式结构,更换盒体2时无需连通容量检测组件4一同更换,有助于降低智能利器盒的使用成本。

于本实施例中,传动结构包括套接于电机12的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42和与第一齿轮42啮合传动的第二齿轮43,第一齿轮42和第二齿轮43均设于底座1内,圆环41内侧设有与第二齿轮43啮合传动的齿槽,第二齿轮43的一侧从底座1的侧边伸出以与齿槽相啮合,当电机12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42同步转动,由于第一齿轮42和第二齿轮43相啮合,第二齿轮43会随着第一齿轮42转动,由于第二齿轮43与齿槽相啮合,圆环41便会随着第二齿轮43一同转动,采用上述结构设计,使得电机12即可驱动圆环42转动,无需设计额外的驱动件实现驱转目的,降低成本的同时有助于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一齿轮42和第二齿轮43大部分处于底座1内,可减少传动结构暴露在外部,提高传动结构工作时的稳定性,底座1上沿其圆周方向设有至少一个与齿槽啮合传动的第三齿轮44,第三齿轮44可转动的设于底座1内,其侧边部分凸出于底座1侧壁与圆环41内侧的齿槽啮合传动,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保证圆环41相对底座1转动时的稳定性,避免圆环41在转动时受力不均产生剧烈晃动影响利器盒的稳定性,于本实施例中,第三齿轮44沿底座1的圆周方向均匀安装有三个,使圆环41转动时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盒体2上设有用于限制第三齿轮44上下动作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设于圆环41上方的第一限位环13和设于圆环41下方的第二限位环14,第一限位环13和第二限位环14均一体成型于底座1上,第一限位环13和第二限位环14之间设有供圆环41转动的间隙,该间隙的高度与圆环41的厚度一致,圆环41在该间隙内仅可水平转动,圆环41的上下位置被固定,从而使得红外发射器4111和红外接收器4121随圆环41转动时的振动幅度小,红外接收器4121可稳定的接收来自红外发射器4111的红外线,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盒体2为一体式结构,还包括密封塞6,密封塞6塞入至投入口22时,密封塞6上端面不突出于盒体2上端面,且密封塞6上端面为光滑面;在更换盒体2时,换下来的盒体2可通过密封塞6密封,防止运输过程中发生医疗污染,同时由于密封塞6上端面不突出于盒体2上端面,且密封塞6上端面为光滑面,不法分子无法通过开启密封塞6的方式从投入口22获取使用过的利器,又由于盒体2为一体式结构,使得除非暴力拆解盒体2,否则便无法从将盒体2内的利器取出,这样做可防止后续处理过程中废料废弃物的流失,保证废料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密封塞6的顶部可贴上信息识别码,例如二维码,条形码等,该信息识别码内记录有盒体2的使用时间、废弃时间、编号、处理目的地等信息,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达到对医疗废物统一监督管理的目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