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引流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0796发布日期:2021-02-20 19:13阅读:94来源:国知局
负压引流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负压引流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胸腔闭式引流或创面引流是胸外科常见的临床手术,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目前国内胸腔积液引流装置主要分为引流袋引流、水封瓶引流、水封瓶负压引流等,根据病人的病情,其引流方式也分为肋间细管插管法、肋间粗管插管法、经肋床插管法。这些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人工针筒抽取的方式。但现有的引流装置以及引流方式存在有缺点,如下:
[0003]
1、引流袋引流、水封瓶引流的过程中,无法调控患者的胸腔负压,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0004]
2、现有的胸腔积液引流器无法实时监测患者胸腔的负压情况,因此无法为医护人员提供患者恢复情况的量化数据,对医护人员的判断增加难度。
[0005]
3、现有的胸腔积液引流器无法实时量化监测患者胸腔的漏气情况,因此无法为医护人员提供实时的患者胸腔情况,可能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
[0006]
4、现有的胸腔积液引流器无法实时量化监测患者胸腔积液的引流情况,从而无法科学的评估患者的拔管时机,导致患者的治疗周期增加。
[0007]
5、现有的胸腔积液引流器的管路易被胸腔中引流出的脓块、血块堵塞,从而无法达到持续引流的效果,此时需要医护人员手动对管路进行疏通,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
[0008]
6、现有的创面引流设备,无法实现对负压的精确快速控制,无法利用梯形波或正弦波的负压控制方式对创面负压进行控制,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恢复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0009]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引流监控系统,其能解决上述所说的技术问题。
[0010]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负压引流监控系统,包括控制主体、收集容器、引流管和分离器,所述控制主体与收集容器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引流管一端与收集容器连通,另一端与分离器连通;
[0011]
所述控制主体上分别设置有气路测压系统和引流冲洗系统;所述收集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内设置有收集腔,所述收集腔内设置有收集孔和通气孔,所述容器本体的外部设置有分别与收集孔、通气孔连通的收集接口,所述容器本体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与引流冲洗系统连通的辅助接口和与负压测量与控制系统连通的引流接口,所述辅助接口与通气孔连通,所述引流接口与收集腔连通;
[0012]
所述引流管包括有引流腔和通气腔,所述引流腔与收集孔连通,所述通气腔与通气孔连通;
[0013]
所述分离器包括上盖、下盖和隔离膜,所述上盖与下盖扣接且两者结合形成有隔离腔,所述下盖上一体设置有引流管道,所述引流管道一端的内部设置有封堵气体的堵头以及开设有与隔离腔连通的通孔,所述隔离膜位于隔离腔中且与下盖的内壁贴合设置,所述下盖开设有连通引流管道与隔离腔的接口,所述隔离膜上设置有能打开或关闭的单向封闭器,所述单向封闭器位于接口内,当隔离腔的气压值高于引流管道的气压值时,则单向封闭器打开连通隔离腔与引流管道。
[0014]
本设备主要目的是调控患者的胸腔负压,同时能够精确实时监测患者胸腔的负压情况;因此将传统型的单腔引流管设置成双腔,引流腔用于引流分泌物,通气腔用于冲洗和测压。分离器的引流管道一端是跟引流管连接,另一端可以设置一个接头或者多个接头。
[0015]
原理:患者胸腔或创面中插入有引流连接管,液体分泌物通过引流连接管经过分离器流到引流管的引流腔,液体分泌物再从引流腔进入收集容器;如果在引流过程中,引流腔因脓块、血块造成堵塞,电磁阀开启,外界气体进入,依次通过电磁阀、远端三通接头、引流管的通气腔、分离器的隔离腔,当隔离腔的气压值大于引流通道的气压值时,单向封闭器打开,气体进入引流腔,最后完成对引流管的冲洗。
[0016]
进一步限定,所述引流冲洗系统包括开设在控制主体端部上的测压冲洗接口,所述测压冲洗接口连接有远端三通接头,所述远端三通接头的一头连接有电磁阀,另一头连接有用于检测分离器气压值的远端压力传感器。
[0017]
进一步限定,所述负压测量与控制系统包括开设在控制主体端部上的负压控制与引流接口,所述负压控制与引流接口上连接有近端三通接头,所述近端三通接头的一头连接有近端压力传感器,另一头依次连接有单向阀和真空泵。
[0018]
远端压力传感器检测分离器的隔离腔的气压来实时监测患者胸腔的负压情况,如果收集容器内的气压有变化,需要开启真空泵来调节;另外,近端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为p1,远端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为p2,如果p1与p2的压力差值大于引流腔内压力阻值,则引流腔发生堵塞。需要开启电池阀,对引流管进行冲洗。
[0019]
进一步限定,位于所述收集腔的上部区域设置有阻挡收集腔内液体受外力影响从下方向上方涌出的隔板,所述隔板自其连接端沿容器本体的横向倾斜向下延伸,该隔板的自由端垂直向下延伸有阻挡板,所述阻挡板与容器本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一间距。
[0020]
进一步限定,位于收集腔的中心区域处且自隔板的底部垂直向下延伸有竖板,所述竖板与容器本体的底部之间留有一定间距,竖板沿容器本体的纵向延伸且所述竖板上沿其竖直方向开设有开口。
[0021]
进一步限定,所述隔离膜包括圆形状的隔离片和长条状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设置与所述通孔连通的通口,且位于通口的外侧设置有密封部。
[0022]
进一步限定,所述下盖包括圆形状的盖片和长条状的连接部,所述盖片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密封环,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与隔离腔连通的气道。
[0023]
进一步限定,所述容器本体上设置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与所述辅助接口的内部均设置有过滤器。
[0024]
进一步限定,所述容器本体的内部底壁上且位于竖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向上延伸越过竖板与容器本体的内部底壁的间距。
[0025]
进一步限定,所述引流管道上开设有采取液体分泌物的采样口。
[002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
1、本设备能够调控患者的胸腔负压,利于患者的恢复。
[0028]
2、本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患者胸腔的负压情况,为医护人员提供患者恢复情况的精确数据,为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0029]
3、本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患者胸腔是否有漏气情况,为医护人员提供实时监控患者胸腔的负压情况,为患者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0030]
4、本设备可以实时量化监测患者胸腔积液的引流情况,科学的评估患者的拔管时机以及缩短治疗周期。
[0031]
5、本设备能检测到引流管是否有堵塞,能及时对引流管进行冲洗,无需医护人员手动对管路进行疏通。
[0032]
6、本设备能精确快速控制负压,利用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的配合,采用梯形波或正弦波的负压控制方式对创面负压进行控制,更加科学对患者进行治疗,加快患者的恢复。
附图说明
[0033]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4]
图2为本实施例控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3为本实施例收集容器、引流管、分离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6]
图4为本实施例左容器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5为本实施例右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6为本实施例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7为本实施例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8为本实施例分离器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0041]
图9为本实施例分离器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10为本实施例隔离膜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11为本实施例分离器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0044]
图12为本实施例冲洗引流腔的气体流通示意图;
[0045]
图13为本实施例左容器体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6]
图14为本实施例控制主体内部部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47]
图15为本实施例下盖与隔离膜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48]
附图说明:1、控制主体;2、收集容器;3、引流管;4、分离器; 21、容器本体;211、左容器体;212、右盖体;22、收集接口;23、引流接口;24、辅助接口;25、收集腔;251、收集孔;252、通气孔; 253、堵头;26、隔板;27、阻挡板;28、引导板;29、加强筋;254、竖板;5、过滤器;6、泄压阀;31、引流腔;32、通气腔;41、下盖;42、上盖;43、隔离膜;411、盖体;412、结合部;413、引流管道;414、扣槽;421、盖片;422、连接部;423、扣边;424、隔离腔;425、密封环;426、气道;44、通孔;45、密封块;46、卡槽; 47、接口;48、单向封闭器;49、采样口;431、隔离片;432、连接片;433、通口;434、密封部;11、测压冲洗接口;12、左三通接头;13、电磁阀;14、远端压力传感器;15、负压控制与引流接口;16、近端三通接头;17、近端压力传感器;18、单向阀;19、真空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50]
参考图1,一种负压引流监控系统,包括控制主体1、收集容器 2、引流管3和分离器4。控制主体1与收集容器2对接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结构,两者是可拆卸式连接。引流管3一端与收集容器2连通,另一端与分离器4连通。见图6,引流管3具有两个腔室,分别为引流腔31和通气腔32。
[0051]
参考图3-图5,收集容器2包括容器本体21,容器本体21分为左容器体211和右盖体212,两者可拆卸式连接。在左容器体211的顶部设置有收集接口22,收集接口22是用于连接引流管3。右盖体 212上分别设置有引流接口23和辅助接口24。为了过滤细菌,在引流接口23和辅助接口24分别安装有过滤器5;该过滤器5不仅能够过滤细菌而且遇水封闭,起到封堵的作用。
[0052]
见图4,容器本体21内具有收集腔25。收集腔25内设置有收集孔251和通气孔252,通气孔252位于收集孔251的上方。收集接口 22分别与收集孔251、通气孔252连通;见图13,在收集接口22内还设置有堵头253,用于封闭引流管3内上端部的腔室。通气时,为了过滤细菌,在通气孔252内设置有过滤器5。引流腔31与收集孔 251连通,通气腔32与通气孔252连通。
[0053]
参考图4,位于所述收集腔25的上部区域设置有阻挡收集腔25 内液体受外力影响从下方向上方涌出的隔板26。隔板26自其连接端沿容器本体21的横向倾斜向下延伸,该隔板26的自由端垂直向下延伸有阻挡板27,阻挡板27与容器本体21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一间缝。在位于收集孔251的下方设置有引导液体向下流出的引导板28。该引导板28不仅起到引导液体的作用还能起到阻挡液体回流的作用。竖板254与容器本体21的底部之间留有一定间距,竖板254沿容器本体21的纵向延伸且竖板上沿其竖直方向开设有开口。收集腔25因竖板254被分割成两个腔室。该开口是为了打通整个收集腔25;避免分泌物积满收集腔25的一半腔室,气体不易从内排出。
[0054]
容器本体21的内部底壁上且位于竖板25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强筋29。加强筋29向上延伸越过竖板254与容器本体21的内部底壁的间距。隔板26、竖板254与加强筋29三者在容器本体21的内部构成迷宫式结构,防止内部液体涌出。
[0055]
容器本体21上设置有泄压阀6。当容器本体21内部的气压达到一定气压值时,泄压阀6打开进行卸压。泄压阀6内设置有过滤器5。
[0056]
见图7-图15,分离器4包括上盖42、下盖41和隔离膜43。见图9,下盖41具有呈圆形状的盖体411和呈长条状的结合部412;下盖41上设置有呈管状的引流管道413,下盖41与引流管道413通过模具一体制作而成。盖体411的圆周面上等间距开设有三个扣槽414。
[0057]
见图6,引流管3一头连接在收集容器2的收集接口22,另一头与分离器4的引流管道413连接。分离器4的引流管道413的另一端可以设置一个接头或者多个接头;每个接头上连接有与人体胸腔连接的引流管3。
[0058]
见图11,上盖42具有圆形状的盖片421和长条状的连接部422;盖片421的外边沿上具有一环形状扣边423。盖片421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密封环425,连接部422上设置有与隔离腔424连通的气道426。上盖42与下盖41通过扣槽414与扣边423连接且两者结合形成有隔离腔424。隔离膜43位于隔离腔424中且与下盖41的内壁贴合设置。
[0059]
见图8,引流管道413一端的内部设置有封堵气体的堵头以及下端部开设有与隔离腔424连通的通孔44。引流管3与引流管道413 对接,引流腔31与引流管道413的内道连通,而堵头253将通气腔 32封堵,使通气腔32内的气通过通孔44流入隔离腔424。见图9,下盖41的结合部412上且位于通孔44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块45;结合部412的外端部出设置有卡槽46。引流管道413上设置有便于采样的采样口49。
[0060]
下盖41开设有将引流管道413与隔离腔424连通的接口47,隔离膜43上设置有能打开或关闭的单向封闭器48,单向封闭器48位于接口47内。当隔离腔424的气压值高于引流管道413的气压值时,则单向封闭器48打开,连通隔离腔424与引流管道413。
[0061]
见图10,隔离膜43采用弹性非金属材料制成。隔离膜43包括圆形状的隔离片431和长条状的连接片432,连接片432上设置与通孔44连通的通口433,且位于通口433的外侧设置有密封部434。密封部434的横截面形状为“凸”字形。隔离膜43的外端部卡在卡槽 46内,隔离膜43的密封部434扣在结合部412的密封块45,下盖 41与上盖42扣接,对隔离膜43的密封部434施加压力,因密封部434呈“凸”字形,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0062]
单向封闭器48是两片相对设置的塑性弹片,通气时,两片塑性弹片受气压被打开,不通气时,两片塑性弹片恢复关闭状态。在打开或者关闭时,隔离片431会受到气压产生形变;为了提高隔离片431 的形变能力,将隔离片431设计成向上凸起且带有弧度的凸面。下盖 41的内壁且位于接口处开设有十字槽。
[0063]
见图2,控制主体1上分别设置有负压测量与控制系统和引流冲洗系统;见图14,引流冲洗系统包括开设在控制主体1端部上的测压冲洗接口11,测压冲洗接口11连接有远端三通接头12,远端三通接头12的一头连接有电磁阀13,另一头连接有用于检测分离器4气压值的远端压力传感器14。
[0064]
负压测量与控制系统包括开设在控制主体1端部上的负压控制与引流接口15,负压控制与引流接口15上连接有近端三通接头16,近端三通接头16的一头连接有近端压力传感器17,另一头依次连接有单向阀18和真空泵19。
[0065]
见图2和图5,控制主体1与收集容器2连接,负压控制与引流接口15与引流接口23连通,测压冲洗接口11与辅助接口24连通。远端压力传感器14检测分离器4的隔离腔424的气压来实时监测患者胸腔的负压情况,如果隔离腔424内的气压值没达到设定值,则真空泵19开启抽气。另外,近端压力传感器17检测到的气压值为p1,远端压力传感器14检测到的气压值为p2,如果p1与p2的压力差值大于引流腔31内压力阻值,则引流腔31发生堵塞。电磁阀13打开,外界大气依次电磁阀13、远端三通接头12、通气腔32、分离器4的隔离腔424和引流腔31,最后完成对引流管3的冲洗。
[0066]
原理:患者胸腔或创面中插入有引流连接管,液体分泌物通过引流连接管经过分离器4流到引流管3的引流腔31,液体分泌物再从引流腔31进入收集容器2;如果在引流过程中,引流腔31因脓块、血块造成堵塞,电磁阀13开启,外界气体进入,依次通过电磁阀13、远端三通接头12、分离器4的隔离腔424,当隔离腔424的气压值大于引流通道的气压值时,单向封闭器18打开,气体进入引流腔31,最后完成对引流管3的冲洗。
[0067]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