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椎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56016发布日期:2021-06-22 15:19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脊椎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脊椎矫正器,属于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人的工作或学习需要长时间坐在桌前,如果坐姿不正确或歪斜时,长时间容易造成脊椎的病变,

现有技术中,现有的脊椎矫正器多数为柔性材质,不能对后背起到良好的支撑,无法预防和矫正使用者脊椎侧歪,无法根据使用者的腰围对矫正器长度进行调节,现有的矫正器不便于后背通风透气,导致后背闷热,引起使用者心情烦躁,同时在对腰部进行伸展时矫正器系带容易撑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脊椎矫正器,通过增加第一固定板、第一侧板、第一紧固带、背垫、第二固定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二紧固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无法对后背起到良好的支撑,不能预防和矫正脊椎侧歪,无法调节长度、后背闷热以及系带容易撑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便于预防和矫正脊椎侧歪,可调节长度,便于后背通风透气,系带牢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脊椎矫正器,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侧板、背垫、第二固定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左表面下侧设有第一弹性带,所述第一弹性带外表面设有第一紧固带,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端设有肩带,所述第一固定板右端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背垫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后表面,所述背垫后表面设有柔性垫,所述第二固定板前表面上侧设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内部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板前表面上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背垫前表面上侧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内设有第一手拧螺丝,所述第二固定板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右表面下侧设有第二弹性带,所述第二弹性带外表面设有第二紧固带,所述第二固定板前表面下侧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背垫前表面下侧开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内设有第二手拧螺丝,所述第三螺纹孔下侧设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内部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背垫外表面设有多组通风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纹孔、第一手拧螺丝、第四螺纹孔以及第二手拧螺丝均设有两组,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设有多组,两组所述第二螺纹孔对称开设在背垫前表面上侧,两组所述第四螺纹孔对称开设在背垫前表面下侧,多组所述第一螺纹孔等距开设在第二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板前表面上侧,多组所述第三螺纹孔等距开设在第二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板前表面下侧,两组所述第二螺纹孔分别通过两组第一手拧螺母与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配合连接,两组所述第四螺纹孔分别通过第二手拧螺丝与相对应的第三螺纹孔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带外表面设有第一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二弹性带外表面左侧设有第一魔术贴勾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带连接有插扣公扣,所述第二紧固带连接有插扣母扣。

进一步地,所述背垫后表面设有第二魔术贴毛面,所述柔性垫前表面设有第二魔术贴勾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脊椎矫正器,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第一固定板、第一侧板、第一紧固带、背垫、第二固定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二紧固带,该设计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离进行调节矫正器长度,通过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预防和矫正使用者脊椎侧歪,通过背垫实现对后背的通风透气,通过第一紧固带和第二紧固带较小系带撑开的概率。

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该设计便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环分别在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内左右移动,方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进行分离,另添加了通风孔,便于对后背进行通风透气,本实用新型便于预防和矫正脊椎侧歪,可调节长度,便于后背通风透气,系带牢固。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脊椎矫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脊椎矫正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脊椎矫正器的a部放大图。

图中:1-第一固定板、2-第一侧板、3-第一弹性带、4-第一紧固带、5-肩带、6-背垫、7-柔性垫、8-第二固定板、9-第一固定块、10-第一固定环、11-第一螺纹孔、12-第二螺纹孔、13-第一手拧螺丝、14-第二侧板、15-第二弹性带、16-第二紧固带、17-第三螺纹孔、19-第二手拧螺丝、20-第二固定块、21-第二固定环、22-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脊椎矫正器,包括第一固定板1、第一侧板2、背垫6、第二固定板8以及第二侧板14,第一固定板1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2,第一侧板2左表面下侧设有第一弹性带3,第一弹性带3外表面设有第一紧固带4,第一固定板1上端设有肩带5,第一固定板1右端设有第二固定板8,背垫6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8后表面,背垫6后表面设有柔性垫7,第二固定板8前表面上侧设有第一固定环10,第一固定环10内部设有第一固定块9,第二固定板8前表面上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1,背垫6前表面上侧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2,第一螺纹孔11和第二螺纹孔12内设有第一手拧螺丝13,第二固定板8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侧板14,第二侧板14右表面下侧设有第二弹性带15,第二弹性带15外表面设有第二紧固带16,第二固定板8前表面下侧开设有第三螺纹孔17,背垫6前表面下侧开设有第四螺纹孔,第三螺纹孔17和第四螺纹孔内设有第二手拧螺丝19,第三螺纹孔17下侧设有第二固定环21,第二固定环21内部设有第二固定块20,背垫6外表面设有多组通风孔22。

具体地,在进行使用时,通过两组肩带5将矫正器穿戴在后背,感受自身腰围,进而将矫正器取下,反向拧动第一手拧螺丝13和第二手拧螺丝19,进而将第一手拧螺丝13从第二螺纹孔12和第一螺纹孔11内取出,将第二手拧螺丝19从第四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17内取出,将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8向相反方向拉动,两组第一固定块9和两组第二固定块20分别在第一固定环10和第二固定环21内反方向移动,根据自身腰围长度调节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14之间的距离,选择合适的距离后,将两组第一手拧螺丝13正向拧入合适距离下的第二螺纹孔12和第一螺纹孔11内,进而将两组第二手拧螺丝19正向拧入合适距离下的第四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17内,实现了对矫正器长度的调节,更适用于不同腰围的人。

通过两组肩带5将调整长度后的矫正器穿戴在身上,用力拉动第一弹性带3和第二弹性,进而将第一魔术贴毛面和第一魔术贴勾面进行配合,使第一弹性带3和第二弹性带15固定连接在肚皮外表面,拉动第一紧固带4和第二紧固带16,进而将插扣公扣和插扣母扣进行连接,通过对系带的二次绑定,减小腰部在进行伸展时矫正器系带撑开的概率,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14紧贴使用者腰部左右侧,背垫6紧贴使用者后背,进而限制使用者长时间驼背侧腰等行为,起到了脊椎矫正和预防脊椎侧歪的作用。

用力拉扯柔性垫7,使柔性垫7前表面魔术贴勾面与背垫6后表面魔术贴勾面进行分离,进而实现对柔性垫7和更换和清洗。

肩带5、第一固定块9以及第二固定块20均设有两组,两组肩带5对称安装在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8前后表面上侧,两组第一固定块9对称安装在第二固定板8和第一固定板1前表面上侧,两组第一固定块9对称安装在第二固定板8和第一固定板1前表面下侧,具体地,肩带5便于使用者将矫正器进行穿戴。

第二螺纹孔12、第一手拧螺丝13、第四螺纹孔以及第二手拧螺丝19均设有两组,第一螺纹孔11和第三螺纹孔17设有多组,两组第二螺纹孔12对称开设在背垫6前表面上侧,两组第四螺纹孔对称开设在背垫6前表面下侧,多组第一螺纹孔11等距开设在第二固定板8和第一固定板1前表面上侧,多组第三螺纹孔17等距开设在第二固定板8和第一固定板1前表面下侧,两组第二螺纹孔12分别通过两组第一手拧螺母与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11配合连接,两组第四螺纹孔分别通过第二手拧螺丝19与相对应的第三螺纹孔17配合连接,具体地,通过多组第一螺纹孔11和第三螺纹孔17实现对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8之间距离的调节。

第一弹性带3外表面设有第一魔术贴毛面,第二弹性带15外表面左侧设有第一魔术贴勾面,具体地,实现了第一弹性带3和第二弹性带15进行连接。

第一紧固带4连接有插扣公扣,第二紧固带16连接有插扣母扣,具体地,通过插扣公扣和插扣母扣进行连接,实现了系带的二次绑定,减小系带撑开的概率。

背垫6后表面设有第二魔术贴毛面,柔性垫7前表面设有第二魔术贴勾面,具体地,便于柔性垫7与背垫6之间的安装和拆卸,便于对柔性垫7进行更换清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