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调节球囊阻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02415发布日期:2021-06-11 19:20阅读:78来源:国知局
自调节球囊阻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球囊扩张导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调节球囊阻断装置。



背景技术:

球囊扩张导管,用于血管等管腔内部,一般由球囊和导管两个部分组成,球囊安装在导管的末段附近。球囊阻断技术,是利用球囊扩张导管对局部血管进行阻断的技术。该技术操作简便,止血效果更好,且并发症少。在节约用血、减少手术中失血以及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针对长时间的血流阻断,尤其是超过一小时后是否会造成盆腔脏器和双下肢不可逆损害,仍然缺乏临床试验数据。因此,在利用球囊阻断技术进行止血的手术中,为了降低发生不可逆脏器缺血的风险,手术的时长受到极大的限制。

综上所述,如何在降低不可逆远端脏器缺血风险的前提下,提高球囊阻断技术的使用时长,延长安全止血的时间,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球囊阻断技术实施过程中,提供一种自适应调节球囊大小的球囊导管,用于降低远端脏器缺血风险、更好地延长止血时长,为挽救生命提供抢救的时间窗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自调节球囊阻断装置,包括中心导管、球囊、压力检测管、压力泵和压力调节器;

所述中心导管具有头部和尾部,尾部连接有压力端口,球囊包裹在头部一侧的中心导管的外壁上,球囊随压力端口的压力值变化而扩张和收缩;

所述压力检测管固定在中心导管的外壁上,压力检测管具有自由端和测压端,测压端连接有用于检测自由端压力值的压力传感器,压力检测管包括第一压力检测管和第二压力检测管,第一压力检测管的自由端位于球囊的前端,第二压力检测管的自由端位于球囊的后端;

所述压力泵,连接到压力端口并用于提供压力端口的压力供应;

所述压力调节器,连接到压力泵,并用于控制压力泵以调节压力端口的压力供应。

作为优选,第一压力检测管和第二压力检测管的测压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测得球囊的前端压力值为第一压力值,第二压力传感器测得球囊的后端压力值为第二压力值,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均被发送至压力调节器,压力调节器根据第一压力值与第二压力值的差值,调节压力端口的压力值。

作为优选,中心导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具有导丝腔,便于导丝插入中心导管内,引导装置到达人体内部的指定位置,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空腔,球囊连接在外管上,压力泵通过空腔对球囊施加压力,使得球囊扩张和收缩。

作为优选,中心导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显影环,多个显影环沿着中心导管的轴向均匀排列,便于手术中显示球囊的位置,实现精确定位。

作为优选,压力传感器包括压敏片和无线模块,压敏片固定安装在压力检测管的内壁,测得压力检测管自由端的压力值,无线模块用于发送压敏片获得的压力信号至压力调节器。

作为优选,压力检测管上设置有阀体,便于医护人员注射防止血栓的药液,以及对血液的采样。

作为优选,阀体为鲁尔锁,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时,器械的快速连接,提高效率,加快手术进程,减少阻断时间,避免发生不可逆的手术损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调节球囊阻断装置使用时,通过第一压力检测管和第二压力检测管,分别获取球囊前端和后端的压力值。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发送至压力调节器。压力调节器根据球囊前端和后端的压力值的差值,调节压力泵的输出,进而控制球囊的扩张和收缩,实现对球囊阻断技术的微调,有利于延长球囊阻断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时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调节球囊阻断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1、该自调节球囊阻断装置在球囊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第一压力检测管和第二压力检测管,有利于手术中对球囊阻断处近心端和远心端血压的监控,更好地掌握出血远近部位的血压差和血流量变化,更利于提高手术质量;

2、该自调节球囊阻断装置设置压力调节器,通过压力泵调节压力端口的压力值,使得球囊随压力端口的压力值的变化而扩张和收缩,阻断效果更好,有利于延长手术时间,降低因阻断时间过长而带来的不可逆器官缺血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调节球囊阻断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心导管1、球囊2、第一压力检测管3、第二压力检测管4、显影环5、压力端口6、第一压力传感器7、第二压力传感器8、阀体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自调节球囊阻断装置,应用于球囊阻断技术中,便于在手术中更好地调节球囊的大小,以实现最佳的阻断效果。该装置通过在球囊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压力检测管和第二压力检测管,用以获取球囊两端的压力值。压力传感器将获取的压力信号传送至压力调节器。压力调节器根据压力值的差值来调节压力泵,使得球囊根据需要处于合适的大小,提高手术中球囊阻断的效果。

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种自调节球囊阻断装置包括中心导管1、球囊2、压力检测管、压力泵和压力调节器。其中,压力泵和压力调节器可采用现有设计的一些微型泵体和调节器,未在图中示出。压力泵可选用气泵。压力调节器可选用plc控制系统或者单片机控制系统,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进而控制压力泵的输出压力值。

压力检测管包括第一压力检测管3和第二压力检测管4。

中心导管1具有头部和尾部。尾部连接有压力端口6。球囊2包裹在头部一侧的中心导管1的外壁上,球囊2随压力端口6的压力值变化而扩张和收缩。

压力检测管固定在中心导管1的外壁上。压力检测管具有自由端和测压端。测压端连接有用于检测自由端压力值的压力传感器7。压力检测管利用连通器原理,在测压端测得处在自由端处的压力值。第一压力检测管3的自由端位于球囊2的前端。第二压力检测管4的自由端位于球囊2的后端。第一压力检测管3和第二压力检测管4分别将自由端的压力值引致测压端。

压力泵连接到压力端口6,并用于提供压力端,6的压力值,使得球囊2能够扩张和收缩

压力调节器连接到压力泵,并用于调节压力端口的压力值,通过plc控制系统或者单片机控制系统来控制压力泵。

优选地,第一压力检测管3和第二压力检测管4的测压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测得球囊的前端压力值为第一压力值。第二压力传感器测得球囊的后端压力值为第二压力值。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均被发送至压力调节器。压力调节器根据第一压力值与第二压力值的差值,控制压力泵来调节压力端口6的压力值。

优选地,中心导管1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具有导丝腔,便于导丝插入中心导管内,引导装置到达人体内部的指定位置。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空腔,球囊2连接在外管上,压力泵通过空腔对球囊2施加压力,使得球囊2扩张和收缩。球囊2可采用胶黏等方式与中心导管1相连接,用以保证球囊2的密封性。

优选地,中心导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显影环5。多个显影环5沿着中心导管1的轴线方向均匀排列,便于手术中显示球囊的位置,实现精确定位。显影环5的个数可选为2、3、4、5等。

优选地,压力传感器7包括压敏片和无线模块。压敏片固定安装在压力检测管的内壁,测得压力检测管自由端的压力值。无线模块用于发送压敏片获得的压力信号至压力调节器。工作时,第一压力检测管3和第二压力检测管4分别与球囊2两端的血管相连通。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测得第一压力值与第二压力值。压力传感器将压力值通过无线模块以压力信号的形式传送至压力调节器。

优选地,压力检测管上设置有阀体9,便于医护人员注射防止血栓的药液,以及对血液的采样。阀体9优选为鲁尔锁,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时,器械的快速连接,提高效率,加快手术进程,减少阻断时间,避免发生不可逆的手术损伤。

对上述传感器、无线模块、压敏片的工作供电,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有利的方式实现,除了对泵的供电电压和电流控制之外,上述传感模块和无线模块均为低功耗模块,因此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微型薄膜电池或者从外部进行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自调节球囊阻断装置,通过压力调节器根据球囊前端和后端的压力值的差值来调节压力泵的输出,进而控制球囊的扩张和收缩,实现对球囊阻断技术的自适应微调,有利于不同部位血管阻断最优化时间的控制。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结构的改进而提出的基于血管内压力模式的自适应调节球囊大小的球囊导管,主要应用于创伤、急救止血的危重症领域,有利于手术中对球囊阻断处近心端和远心端血压的监控,更好地掌握出血远近部位的血压差和血流量变化,降低因阻断时间过长而带来的不可逆器官缺血的风险,更利于提高手术质量。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具体技术方案,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