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肢体固定装置

文档序号:25555355发布日期:2021-06-22 15:18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肢体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肢体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医疗人员对病人进行医疗操作时,如抽血、身体消毒或外敷药物,病人可能无法将肢体很好的保持稳定,如有的病人肢体会不自觉或因病理原因进行无法控制的抖动,这将会阻碍医疗人员的医疗操作,影响病人的康复进度。

因此如何使得医疗人员快速地对病人的肢体进行快速固定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肢体固定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病人肢体进行快速固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肢体固定装置,包括转动件、支撑体以及用于肢体固定的固定件,所述转动件转动设置在要进行肢体固定人员所在的平台的底面边缘,所述支撑体设置在所述转动件上,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所述转动件可从所述平台下方转动到所述平台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肢体固定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和转动件之间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包括多节相互套设的调节支杆,多节所述调节支杆可依次上下伸缩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肢体固定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为弧形转动件,当所述弧形转动件转动到所述平台上方时,所述弧形转动件的开口朝向所述平台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肢体固定装置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可进行伸缩的伸缩立柱,在所述平台边缘设置有与所述伸缩立柱形状相适配的立柱固定孔,当所述弧形转动件转动到所述平台上方时,所述伸缩立柱与所述立柱固定孔位置相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肢体固定装置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液压升降柱,在所述平台边缘设置有与所述液压升降柱呈上下位置对应的柱孔,所述液压升降柱通过所述柱孔连接有设置在所述平台下方的液压升降装置,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包括控制所述液压升降柱升高或降低的升降踏板。

在本实用新型肢体固定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可相互卡扣连接的绑缚带。

在本实用新型肢体固定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可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可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围合连接时形成椭圆形的半椭圆形孔,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侧边设置有紧固带,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边设置有供所述紧固带穿过的紧固腔。

在本实用新型肢体固定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紧固腔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二者的开口大小从所述第一开口向第二开口延伸呈逐渐缩小,所述紧固带的末端设置有第一粘合部,所述紧固带的始端设置有第二粘合部,所述第一粘合部可与所述第二粘合部粘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肢体固定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弧形转动件上设置有第一磁体,在所述平台底面设置有第二磁体,当所述弧形转动件转动到所述平台底面时,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相互吸合。

在本实用新型肢体固定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的两个对立的侧面开设有贯通的横槽,一移动环穿过所述横槽,所述移动环上设置有绑缚胶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肢体固定装置,包括转动件、支撑体以及用于肢体固定的固定件,所述转动件转动设置在要进行肢体固定人员所在的平台的底面边缘,所述支撑体设置在所述转动件上,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所述转动件可从所述平台下方转动到所述平台上方。该肢体固定装置可便捷开启和收纳,实现对肢体的快速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肢体固定装置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肢体固定装置另一实施例中转动件在y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肢体固定装置另一实施例中转动件在y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肢体固定装置另一实施例中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中固定件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肢体固定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收纳在平台底部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肢体固定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支撑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肢体固定装置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说明书附图中,箭头x表示平台内侧方向,箭头y表示平台头部方向,具体z表示平台上侧方向。

结合图1和图2,该肢体固定装置包括转动件1、支撑体2以及用于肢体固定的固定件3,所述转动件1转动设置在要进行肢体固定人员所在的平台4的底面边缘(常见的平台如病人所在的病床),所述支撑体2设置在所述转动件1上,所述固定件3设置在所述支撑体2上,所述转动件1可从所述平台4下方转动到所述平台4上方。在平台4底面边缘设置转动件1可在需要对肢体进行固定时能够快速从平台4下方提拉转动出来,高效完成对肢体的快速固定。

进一步优选的,为了使得转动件1和支撑体2在转动过程中更加平稳,可将转动件1沿着平台的边缘设置多个,这样在转动件1转动过程中,多个转动件1转动并带动支撑体2,相比单个转动件1能够转动的更加稳定,也会增强对支撑体2的支撑牢固性。

在实际布置中,可将转动件1设置在偏向平台4头部的位置,因为在实际中,病人往往被安置在平台4的头部位置,所以病人肢体也靠近平台4的头部,转动件1设置在靠近平台4头部的位置容易将病人肢体与该肢体固定装置进行快速对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支撑体2和转动件1之间设置有调节杆5,所述调节杆5包括多节相互套设的调节支杆51,多节所述调节支杆51可依次上下伸缩移动。在转动件1转动到平台4上方时,可向上提拉支撑体2,此时多节套设的调节支杆51会依次被提拉出来,进而实现调节支撑体2所在位置的高度,每节调节支杆51端头设置有凸点,方便被提拉出来的调节支杆51跟相邻的调节支杆51相互卡接,防止被提拉向上的调节支杆51由于重力作用下落,实现对支撑体2高度的调节及高度调节后的固定,当要收纳该肢体固定装置时,用力下压支撑体2,使得调节支杆51克服凸点的摩擦力,使得多节调节支杆51回缩,然后再利用转动件1转动支撑体2将该肢体固定装置整体收纳到平台4下方。

优选的,所述转动件1为弧形转动件,当所述弧形转动件转动到所述平台4上方时,所述弧形转动件的开口朝向所述平台4的内部,具体的,将转动件1设置为弧形转动件可在转动件1转动到平台4上方时,转动件1的端头t1能够伸入到平台4边缘的内侧,这样会更靠近平台4的内部,如在对病人肢体进行固定时,病人的手臂往往放置在病床的边缘且靠近病床内部,这样可使得该肢体固定装置离病人的手臂较近,更方便的对病人肢体进行固定操作。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3所示,弧形转动件可为半圆形,也可为优弧形,当形状为优弧形时,弧形转动件的端头t1(此处的端头指的是转动件1转动到平台上方时的端头)会更靠近平台4的中心,从而使得该肢体固定装置离病人肢体更近,更利于对病人肢体进行固定。

优选的,在所述支撑体2的下表面设置有可进行伸缩的伸缩立柱21,在所述平台4边缘设置有与所述伸缩立柱21形状相适配的立柱固定孔41,当所述弧形转动件转动到所述平台4上方时,所述伸缩立柱21与所述立柱固定孔41位置相对应,此时将伸缩立柱21向下拉伸插入到立柱固定孔41中,完成对支撑体2水平方向的限制,使得病人即使发生肢体的晃动也不会造成支撑体2在水平方向的晃动,增强该肢体固定装置的牢固稳定性。

优选的,结合图1和图2,所述固定件3为可相互卡扣连接的绑缚带,所述绑缚带包括第一绑缚带31和第二绑缚带32,所述第一绑缚带31上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绑缚带32上设置有卡扣环,所述卡扣与卡扣环相互扣合,使得第一绑缚带31和第二绑缚带32紧固连接,在对肢体进行固定时,将待固定的肢体伸入绑缚带,再将绑缚带收紧,即可对肢体进行牢固固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绑缚带31上还设置有摩擦部(如拥有较大摩擦系数的皮革、深浅不一的凹槽或突棱),摩擦部的作用在于第一绑缚带31和第二绑缚带32卡扣连接后,摩擦部会对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绑缚带31和第二绑缚带32产生摩擦,使得第一绑缚带31和第二绑缚带32不容易分离。

优选的,结合图4和图5,所述固定件3为可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固定板33和第二固定板34,所述第一固定板33和第二固定板34上开设有可在所述第一固定板33和第二固定板34围合连接时形成椭圆形的半椭圆形孔k1,在所述第一固定板33的侧边设置有紧固带331,在所述第二固定板34的侧边设置有供所述紧固带331穿过的紧固腔341,半椭圆形孔k1的设置使得第一固定板33和第二固定板34合在一起时能够形成适合肢体伸入固定的椭圆形状,很好地与肢体相适配,紧固带331和紧固腔341的设置使得紧固带331穿过并绑牢紧固腔341,使得第一固定板33和第二固定板34能够绑定的更加牢靠。

优选的,结合图4和图5,紧固腔341具有第一开口k2和第二开口k3,且二者的开口大小从所述第一开口k2向第二开口k3延伸呈逐渐缩小,该种设置使得紧固带331很容易的从第一开口k2穿入,并从第二开口k3穿出,进而对紧固腔341进行绑紧,且第一开口k2的开口大于第二开口k3的开口大小,也使得紧固带331不容易从第二开口k3脱离滑出第一开口k2,在本实施例中,紧固腔341的侧面形状为梯形。

进一步优选的,结合图4和图5,紧固带331的末端设置有第一粘合部3311,所述紧固带331的始端设置有第二粘合部3312,所述第一粘合部3311可与所述第二粘合部3312粘合连接。该种设置使得紧固带331穿过紧固腔341后自身进行粘合,防止了紧固带331从紧固腔体341中脱离,进一步增强第一固定板33和第二固定板34之间的紧固连接。

优选的,如图6所示,弧形转动件上设置有第一磁体11,在所述平台4底面设置有第二磁体12,当所述弧形转动件转动到所述平台4底面时,所述第一磁体11和第二磁体12相互吸合,该种设置使得肢体固定装置在不使用状态能够被吸合固定在平台(如病床)底面,不占用平台上方空间,利于存放和便于下次取用,还不干扰病人正常上下床。

优选的,如图1所示,支撑体2的两个对立的侧面开设有贯通的横槽22,一移动环6穿过所述横槽22,所述移动环6上设置有绑缚胶管61,绑缚胶管61一方面可对病人肢体进行系紧绑定,进一步固定病人肢体,另一方面在对病人进行抽血时,可起到橡胶管绑紧手臂,压迫血管,使血管突出更容易抽血的作用。而移动环6以及横槽22的作用是可对病人肢体绑缚的位置进行移动调节,移动环6带着绑缚胶管61在横槽22中滑动,方便调节对病人肢体绑缚的位置。

优选的,如图1所示,支撑体2为板状,板状方便肢体在其上的稳定,较为平坦,进一步优选的,如图7所示,也可将支撑体2设置为具有凹陷弧度的板状,使得肢体更贴切的放置在凹陷中,也能更好的对肢体进行更多方向上的限制,使其固定更牢靠。

优选的,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体2的下表面设置有液压升降柱y1,在所述平台4边缘设置有与所述液压升降柱y1呈上下位置对应的柱孔z1,所述液压升降柱y1通过所述柱孔z1连接有设置在所述平台4下方的液压升降装置j1,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包括控制所述液压升降柱y1升高或降低的升降踏板j11,液压升降柱y1通过柱孔z1连接液压升降装置j1的接口,然后通过踩踏升降踏板j11实现液压升降柱y1上升和下降的功能,进而控制肢体固定的高度,不踩踏升降踏板j11时,液压升降柱y1在竖向方向不会发生高度变化,即为锁定状态,防止病人晃动肢体使得液压升降柱y1进行升降,又由于设置有柱孔z1,也同时限制了支撑体2上病人的肢体在水平方向的晃动,结合竖向方向的限制,达到牢固固定病人肢体的目的,设置升降踏板j11可解放操作人员的双手,仅利用脚踩升降踏板j11就可实现肢体固定装置的升高和下降。

进一步优选的,在液压升降装置j1底部设置有滚轮j12,可方便移动液压升降装置j1,可在多个平台4之间进行循环操作,增强移动性。

进一步优选的,液压升降柱y1与液压升降装置j1为拼接式结构,在不使用该肢体固定装置时,可将该肢体固定装置收纳在平台的底面,上述已经阐述,这里不再赘述,大大增强该肢体固定装置的组装灵活性,实现肢体固定装置与液压锁具装置的快速分离和组合,不占用平台过多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肢体固定装置,包括转动件、支撑体以及用于肢体固定的固定件,所述转动件转动设置在要进行肢体固定人员所在的平台的底面边缘,所述支撑体设置在所述转动件上,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所述转动件可从所述平台下方转动到所述平台上方。该肢体固定装置可便捷开启和收纳,实现对肢体的快速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