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插管导芯

文档序号:25196718发布日期:2021-05-28 10:5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管插管导芯

本申请涉及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管插管导芯。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术是急诊、icu及麻醉等科室最常见的一种抢救方式,而顺利、有效地建立人工气道,对抢救成功、改善病死率及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气管插管较软,为了便于操作并使气管插管形成一定的弧度和强度,需要在气管插管中加入金属丝作为其“引导芯”,引导芯顶端不能超过气管插管插入端开口。

现有引导芯一般为普通铜丝,通过将其“塑形”使得柔软的气管插管具有一定的弧度和强度。插管时,当气管插管前端顺利进入声门后,需要助手轻轻抽出金属引导芯。由于金属芯具有一定强度及弧度,在其被抽出的过程中,极易导致已进入声门的气管插管被连带脱出而造成插管失败,降低插管成功率。同时,由于金属引导芯固有的强度及弧度,也会导致声门部位软组织损伤。

目前已有一系列已申请专利保护的新型气管插管引导芯,大致可分为3大类:前端可视性引导芯、前端角度可调节引导芯以及可通气或给药引导芯。可视性气管插管引导芯前端带有摄像头及外接显示屏,但随着可视喉镜的广泛应用,可视性气管插管引导芯难免显得有些画蛇添足。前端角度可调节引导芯前端多为“蛇骨”结构,通过拉丝装置调节前端弧度,但相较于传统金属引导芯,其在理论上无明显优越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气管插管引导芯。可相对自由地改变形状并提供一定张力便于插管操作,又可灵活转为没有张力控制的“柔性状态”便于顺利抽除引导芯,保证气管插管过程的顺利实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管插管导芯,包括引导芯以及手柄,所述引导芯包括若干呈圆柱状的节段,第一牵引线和第二牵引线分别依次贯穿各所述节段;每一所述节段的第一表面中央设置有第一关节轴承;每一所述节段的第二表面中央设置有第二关节轴承和第三关节轴承,相邻的所述节段通过所述第一关节轴承、所述第二关节轴承以及所述第三关节轴承连接,相邻的所述节段间设置有弹簧;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上设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牵引线连接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滑杆上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牵引线连接所述第二套管。

优选地,所述节段的所述第一表面依所述第一关节轴承对称设置四个凸起;所述节段的所述第二表面依所述第二关节轴承和所述第三关节轴承对称设置四个凸起;所述节段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牵引线上,所述第二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牵引线上,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在所述凸起设置有开口;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凸起上。

优选地,所述节段的数量为9。

优选地,靠近所述手柄的所述节段,长度基本长于远离所述手柄的所述节段。

优选地,所述引导芯的总长为330mm;所述引导芯的截面为直径6.6mm的圆形;其中,每一所述节段的长度分别为:30mm,10mm,10mm,10mm,20mm,20mm,50mm,60mm以及80mm,相邻的所述节段之间的距离为5mm。

优选地,所述手柄还包括:所述第一套管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其中,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杆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杆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线通过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连接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其中,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杆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杆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线通过第三定滑轮和第四定滑轮连接所述第二套管;以及齿轮,其中,所述齿轮通过第一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一套管,通过第二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二套管。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节段之间的所述弹簧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弹簧对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牵引线和所述第二牵引线分别穿过一个所述弹簧,且被所述第一牵引线穿过的所述弹簧,和被所述第二牵引线穿过的所述弹簧,呈对角线排布。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积极效果是:

本申请使用的气管插管引导芯可相对灵活自由地改变形状,形成理想弧度并维持一定强度以便于气管插管操作。同时,当气管插管前端进入声门后,可即刻解除该引导芯张力使其转为“柔性状态”,便于顺利抽除引导芯并保证气管插管的顺利实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气管插管引导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1圈a部分的节间结构的示意图。

图2b为图1圈a部分的节间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2c为图1圈a部分的节间结构的斜视示意图。

图3a为图1圈b部分的节段的第一表面示意图。

图3b为图1圈b部分的节段的第二表面示意图。

图3c为图1圈b部分的节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手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手柄内部结构仰视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分别为:

1-引导芯;101-第一牵引线,102-第二牵引线,103-第一牵引线的通道,104-第二牵引线的通道;11-节段,1101-第一关节轴承,1102-第二关节轴承,1103-第三关节轴承;2-手柄;201-第一弹簧,202-第二弹簧,203-第三弹簧,204-第四弹簧;21-第一滑杆,211-第一定滑轮,212-第二定滑轮;22-第二滑杆,221-第三定滑轮,222-第四定滑轮;23-第一套管,24-第二套管;25-齿轮,251-第一传动轴,252-第二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流程。为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气管插管引导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气管插管导芯,包括引导芯1以及手柄2。所述引导芯1包括若干呈圆柱状的节段11,第一牵引线101和第二牵引线102分别依次贯穿各节段11。每一所述节段11的第一表面中央设置有第一关节轴承1101。每一所述节段11的第二表面中央设置有第二关节轴承1102和第三关节轴承1103,相邻的所述节段11通过所述第一关节轴承1101、所述第二关节轴承1102以及所述第三关节轴承1103连接;即,相邻的所述节段11通过各所述关节轴承首尾相连。相邻的所述节段11间设置有连接用的弹簧。所述手柄2包括第一滑杆21和第二滑杆22。所述第一滑杆21上设有第一套管23,所述第一牵引线101连接所述第一套管23。所述第二滑杆22上设有第二套管24,所述第二牵引线102连接所述第二套管24。

相邻的所述节段11之间设置有关节轴承及弹簧,从而可允许相邻的所述节段11间弯折成角,使得引导芯1最终形成一定弧度。优选地,所述节段11的数量为9。即,引导芯1可由9个长短不一、首尾相连的节段11组成的多节段连续体结构。同时,靠近所述手柄2的所述节段11,长度基本长于远离所述手柄2的所述节段11。

如图1所示,9个节段11长短不一,第1-5节的节段11长度较短,第6-9节的节段11长度较长,故引导芯1可形成一定的形态,即引导芯1前端弯曲弧度较大,后半部分弯曲弧度较小,这与临床实际相吻合。所述引导芯1的总长为330mm。所述引导芯1的截面为直径6.6mm的圆形。其中,每一所述节段11的长度分别为:30mm,10mm,10mm,10mm,20mm,20mm,50mm,60mm以及80mm,相邻的所述节段11之间的距离为5mm。

以下结合图2a至图4b详细描述本申请气管插管引导芯各组成部分的具体结构设置。

请参考图2a至图3c。其中,图2a至2c分别为图1中圈a部分的节间结构的示意图、侧视(右侧)示意图和斜视(斜45°右侧)示意图;图3a至3c分别为图1圈b部分的节段的第一表面示意图、第二表面示意图以及结构示意图。

如图2a、2b和2c所示,相邻的两个所述节段11的对应的所述凸起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共上、下、左、右四个弹簧。即,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凸起上。

如图3a所示,所述引导芯1在所述节段11的所述第一表面依所述第一关节轴承1101对称设置四个凸起。其中,四个所述凸起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关节轴承1101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同时,如图3a和图3c所示,对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牵引线通道103及所述第二牵引线通道104在所述第一关节轴承1101的截面中心两侧水平、对称排布。

如图3b所示,所述节段11的所述第二表面依所述第二关节轴承1102和所述第三关节轴承1103对称设置四个凸起。其中,四个所述凸起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关节轴承1102和所述第三关节轴承1103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同时,如图3b和图3c所示,对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牵引线通道103及所述第二牵引线通道104在所述第二关节轴承1102与所述第三关节轴承1102的截面中心连线中点的两侧水平、对称排布。

如图3c所示,所述节段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通道103和第二通道104。其中,所述第一通道103设置在所述第一牵引线101上,所述第二通道104设置在第二牵引线102上。所述第一通道103和所述第二通道104的在所述凸起设置有开口。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凸起上。即,所述第一牵引线的通道103和所述第二牵引线的通道104分别设置在所述弹簧的内部空心处,图中表示为左、右两个弹簧。具体地,所述凸起在所述第一表面均沿对角线对称设置。

如图1、3a、3b和3c所示,所述第一牵引线101和所述第二牵引线102分别起始于首个所述节段11(即距离所述手柄2最远的节段)的所述第二表面的左、右方向上的凸起。其中,所述第一牵引线101沿所述第一通道103、以及所述第二牵引线102沿所述第二通道104依次贯穿其余所述节段11。所述第一牵引线101和所述第二牵引线102旨在维持引导芯1形态,并最终进入手柄2。各所述节段11之间的所述弹簧可为引导芯1的关节提供稳定性。相邻的所述节段11之间的所述弹簧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弹簧对称设置。图3a、3b和3c中,分别用圆圈表示上、下、左、右四个所述凸起和所述弹簧。其中,所述第一牵引线101和所述第二牵引线102分别穿过一个所述弹簧。同时,被所述第一牵引线101穿过的所述弹簧,和被所述第二牵引线102穿过的所述弹簧,呈对角线排布。图中表示为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左、右方向上的弹簧。所述第二关节轴承1102和所述第三关节轴承1103之间的直线距离l1,等值于所述第一关节轴承1101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h1。其中,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并垂直于所述第一牵引线101和所述第二牵引线102所在平面。使得各相邻的所述节段连接时,所述第一关节轴承1101的图中所示上下表面,可分别与所述第二关节轴承1102的图示下表面以及所述第三关节轴承1103的图示上表面贴合。

请参考图4a和图4b。其中,图4a和4b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手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仰视示意图。手柄2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引导芯1提供必要的张力以维持引导芯1的弧度并提供一定强度。如图4a和图4b所示,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滑杆21和第二滑杆22、第一弹簧201、第二弹簧202、第三弹簧203、第四弹簧204以及齿轮25。所述第一牵引线101和所述第二牵引线102最终进入手柄2。而手柄2通过控制并制动所述第一牵引线101和所述第二牵引线102,为引导芯1提供一定张力并维持引导芯1的形态。

所述第一滑杆21和所述第二滑杆22分别设置在所述手柄2内部的两侧。所述第一滑杆21上设有第一套管23,所述第一牵引线101连接所述第一套管23,所述第一套管23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弹簧201和所述第二弹簧202。其中,所述第一弹簧2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管2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杆21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管2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杆21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线101通过第一定滑轮211和第二定滑轮212连接所述第一套管23。

所述第二滑杆22上设有第二套管24,所述第二牵引线102连接所述第二套管24。所述第二套管24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三弹簧203和所述第四弹簧204。其中,所述第三弹簧20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2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杆22连接;所述第四弹簧20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2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杆22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线102通过第三定滑轮221和第四定滑轮222连接所述第二套管24。

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23以及所述第二套管24两端的四个弹簧可通过对应的套管为第一牵引线101及第二牵引线102提供张力。需要强调的是,两个套管两端共4个弹簧,其各自首尾均固定于对应的滑杆及套管的上、下两端。具体地,即,所述第一弹簧201首尾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滑杆21上端及所述第一套管23上端;所述第二弹簧202首尾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套管23下端及所述第一滑杆21下端;所述第三弹簧203首尾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滑杆22上端及所述第二套管24上端;所述第四弹簧204首尾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套管24下端及所述第二滑杆22下端。

所述齿轮25通过第一传动轴251连接所述第一套管23,通过第二传动轴252连接所述第二套管24。其中,所述齿轮25的制动方式可参考现有技术,对齿轮制动方式的选择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对所述齿轮25进行等同替换或者修改,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的气管插管导芯可相对自由地改变形状并提供一定张力便于插管操作,又可灵活转为“柔性状态”便于顺利抽除引导芯,保证气管插管过程的顺利实施。其中,“柔性状态”指解除引导芯张力的状态。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上述气管插管引导芯的使用方法。

首先,将引导芯1插入软质气管插管中。由于引导芯1长度设置为330mm,完全插入后其头端不会超过气管插管前端。

其次,根据实际插管要求对引导芯1自由塑形。例如,所述引导芯1向右侧形成弧度后,所述第一牵引线101牵引着所述第一套管23向上运动,第一弹簧201被压缩,第二弹簧202被拉伸。此时向上运动的第一套管23通过第一传动轴251使得所述齿轮25发生顺时针转动,进而通过第二传动轴252使得第二套管24向下运动。随后导致第三弹簧203被拉伸,第四弹簧204被压缩。具体地,当所述引导芯1呈直线状态时,所述第一套管23及所述第二套管24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滑杆21及所述第二滑杆22的中央位置;所述第一弹簧201、所述第二弹簧202、所述第三弹簧203及所述第四弹簧204均呈放松状态,即,不被压缩也不被拉伸。此时引导芯1为“休息位”。当所述引导芯1向右侧形成弧度后,所述第一牵引线101牵引着所述第一套管23向上运动,所述第一弹簧201被压缩,所述第二弹簧202被拉伸。此时向上运动的所述第一套管23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轴251使得所述齿轮25顺时针转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二传动轴252使得所述第二套管24向下运动,随后导致所述第三弹簧203被拉伸,所述第四弹簧204被压缩。

再次,制动齿轮25。以向右侧弯曲为例,固定的齿轮25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轴251和所述第二传动轴252两个传动轴,将两侧对应的第一套管23和第二套管24制动在对应的第一滑杆21和第二滑杆22上,并分别对应维持第一套管21以及第二套管22两端的共计四个弹簧的形变。发生形变的第一弹簧201及第二弹簧202通过第一套管23赋予第一牵引线101张力,而发生形变的第三弹簧203及第四弹簧204通过第二套管24赋予第二牵引线102张力,而张力最终可维持引导芯1的弧度及形态。根据此原理达到对引导芯1自由“塑形”并形成一定强度的目的。即,通过第一传动轴251及第二传动轴252分别制动了第一套管23及第二套管24,两个套管上、下两端的共4个弹簧维持其拉伸/压缩状态,并分别通过第一牵引线101及第二牵引线102为引导芯1提供一定的张力并维持其形态。此时引导芯1为“功能位”。

当所述引导芯1向左侧形成弧度时,其基本原理不变,但具体过程相反。

当气管插管前端顺利进入声门后,此时轻轻解除对中央的齿轮25的制动,第一套管23和第二套管24两端弹簧自然回弹,第一套管23和第二套管24分别回到对应的第一滑杆21和第二滑杆22的中央位置。同时第一牵引线101和第二牵引线102恢复原有位置并呈“放松”状态,此时引导芯张力消失呈“柔性状态”,故可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的引导芯1,避免气管插管被连带脱出造成插管失败。

本申请可以自由灵活塑形成需要的弧度并具有一定强度,同时可随时恢复至柔性状态便于拔除,可解决传统气管插管金属引导芯在其拔除时容易导致气管插管被连带脱出造成插管失败、以及金属引导芯容易损害声门部软组织等问题,提高插管成功率,更有效地保护了患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气管插管引导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