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桡动脉穿刺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桡动脉穿刺手术时,医生在用穿刺针对桡动脉进行穿刺后需要对穿刺针进行固定,固定包括针头的固定和导管的固定,对于针头的固定医生一般采用特定胶带将针头部分粘在扎口处,但是针头与手臂之间的部分缺少固定装置,所以使得针头仍然可以轻微的晃动,固定不稳定,对于导管的固定,一般医生为了防止病人的手部晃动尤其是手臂平放时病人大拇指部位的晃动扯东导管,常将导管缠绕在拇指上,但是这种固定效果不好,拇指的晃动仍然会引起导管部分的移动,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桡动脉穿刺用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桡动脉穿刺用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对于针头的固定不稳定对于导管的固定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桡动脉穿刺用固定装置,包括垫座,所述垫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套筒,两个所述套筒内均套接有l形杆,两个所述l形杆上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均套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上焊接有压板,所述垫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套环,所述套环的顶部套接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的顶部和底部均贯穿设置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块和移动板,所述滑动套上位于靠近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移动板固定安装有旋钮。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套筒对称分布在所述垫座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称分布的套筒可以使得套筒连带着l形杆和支撑杆对垫座所施加的力保持平衡,同时也可以使压板和支撑杆的运动更加顺畅,也可以使得压板的受力以及垫座的受力更加均匀,同时也方便医生对压板位置的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l形杆上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开设有盲孔,所述支撑杆套接在所述盲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形杆内设计为盲孔是为了满足支撑杆的上下移动的需求,支撑杆在盲孔内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压板上下移动,从而方便医生抬起压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块位于所述连接杆上远离所述套筒的一侧,所述支撑块的底部设置有圆角,所述垫座上位于所述套环的两侧均设置有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可以支撑在针头和患者手臂之间的部分,从而进一步固定针头,支撑块和垫座上的圆角设置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套环的内壁和所述压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海绵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层可以提高患者手臂的舒适性,避免长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手臂感到酸麻。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轴上开设有螺纹,所述移动板螺纹连接在所述转轴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拧动旋钮可以转动转轴,依靠转轴和移动板的螺纹连接作用形成类似于丝杆螺母的配合,使得移动板可以在转轴上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板焊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杆上,所述支撑块粘接在所述两个所述连接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杆和连接杆的焊接连接可以保证装置的稳定性,支撑块和连接杆的粘接连接可以方便支撑块,提高装置的可利用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桡动脉穿刺用固定装置,在手术过程中对于针头和导管的固定效果更好,支撑块可以弥补单纯使用胶带固定的不足,可以填充在针头和患者手臂之间,提高针头的固定效果,压板可以将导管和患者的手掌部位分隔开来,避免手掌尤其是拇指部位的运动干扰到导管,通过设置套筒、支撑杆和l形杆可以灵活地调节压板的位置,从而可以适应不同手掌大小的患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动套、支撑块和移动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1、垫座;2、套筒;3、l形杆;4、支撑杆;5、压板;6、套环;7、滑动套;8、连接杆;9、支撑块;10、移动板;11、轴承座;12、转轴;13、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桡动脉穿刺用固定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垫座1,垫座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套筒2,两个套筒2内均套接有l形杆3,两个l形杆3上远离套筒2的一端均套接有支撑杆4,两个支撑杆4上焊接有压板5,垫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套环6,套环6的顶部套接有滑动套7。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压板6用来压住患者的手部尤其是拇指部分,同时将导管与患者的手掌隔离开来,避免患者手部对导管产生干扰。
具体设计过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滑动套7的顶部和底部均贯穿设置有连接杆8,两个连接杆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块9和移动板10,滑动套7上位于靠近移动板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轴承座11,轴承座11上转动安装有转轴12,转轴12的另一端穿过移动板10固定安装有旋钮13。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支撑块9用来填充针头与患者手臂之间的部分,使得针头被固定的效果更好,通过旋钮13带动移动板10的移动,移动板10再带动连接杆8和支撑块9移动,方便调节支撑块9的位置,从而可以更方便地适应不同患者的不同桡动脉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套筒2对称分布在垫座1的两侧。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对称分布的套筒2可以使得套筒2连带着l形杆3和支撑杆4对垫座1所施加的力保持平衡,同时也可以使压板5和支撑杆4的运动更加顺畅。
在本实施例中,l形杆3上远离套筒2的一端开设有盲孔,支撑杆4套接在盲孔内。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l形杆3内设计为盲孔是为了满足支撑杆4的上下移动的需求,支撑杆4在盲孔内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压板5上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块9位于连接杆8上远离套筒2的一侧,支撑块9的底部设置有圆角,垫座1上位于套环6的两侧均设置有圆角。
值得说明的是,支撑块9和套筒2分别属于固定针头和固定导管的两个部分,所以分别位于垫座1的两侧,支撑块9、垫座9和套环6上设置的圆角均是为了避免患者的手臂在放置在本装置上时受到转角处尖锐转角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套环6的内壁和压板5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海绵层。
值得说明的是,海绵层是用来提高患者手臂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转轴12上开设有螺纹,移动板10螺纹连接在转轴12上。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转轴12和移动板10的运动效果是转轴12的转动转换为移动板10的移动,从而可以使移动板10移动带动连接杆8的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移动板10焊接在两个连接杆8上,支撑块9粘接在两个连接杆8上。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支撑块9在手术过程中是会接触到患者伤口部位的,而移动板10和其他零件不会,所以支撑块9的使用应该是一次性的,而支撑块9粘接在连接杆8上正是为了方便支撑块9的频繁更换,而其他零件在做好消毒工作后可以重复使用。
本实施例的桡动脉穿刺用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医生将患者的手腕穿过套环6,然后将距离大致桡动脉一定距离处的手腕处放置在套环6上,然后通过在套筒2内伸缩l形杆,和在l形杆3的顶部伸缩支撑杆4和压板5,使压板5压在患者的手掌处,由于压板5的本身设置的重量不大,只是起到对患者手掌的一定限位作用,所以并不会使患者感到不适,然后将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后将胶带固定针头,然后将滑动套7在套环6上滑动至合适的位置,转动旋钮13使支撑块9移动至穿刺针与患者手臂之间的空隙处,进一步提升针头的固定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