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93434发布日期:2021-01-01 13:40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道疾病患者气溶胶和分泌物喷溅暴露是医护人员感染的高风险因素。研究显示:气管插管、吸痰、雾化器治疗以及通过口腔实施的操作,如口腔手术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和飞沫,暴露于这类高风险操作的医护人员与非暴露者相比,感染率增加2.86倍。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些用于隔离罩,如防护床罩、防护头罩、面罩等,可以在有效隔离患者,同时也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然而,现有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现有的隔离罩,不能有效保护患者的脸部(或称为面部),尤其是对于通过口腔实施的操作,如口腔科进行口腔手术的过程中,检测、手术及治疗过程中通常都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或出现液体飞溅的情况,会直接污染患者的脸部,影响患者的美观,尤其是影响女性患者的美观,降低患者的就医体验,而现有的隔离罩通常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通常只考虑如何隔离患者与医护人员,导致现有的隔离罩通常都是将患者或患者的局部区域与外界进行隔离,而不能有效保护患者,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合理的隔离装置,可以有效隔离患者的口腔部位,不仅便于医护人员通过口腔对患者实施治疗,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既可以有效隔离、保护患者的面部,避免污染患者的脸部、弄花患者的妆容,又可以有效隔离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喷溅的分泌物等,避免出现气溶胶污染环境及医源性感染等问题,尤其适用于口腔科实施口腔手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要解决在隔离患者口腔部的同时有效保护患者脸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隔离装置,包括采用透光材料制成的罩体、及与罩体相连,并用于封闭罩体的隔离膜,罩体与隔离膜共同围成封闭的内部空腔,

所述隔离膜构造有用于供鼻子呼吸的第一开孔,及用于对应口腔的第二开孔,

所述罩体设置有至少一个操作孔,操作孔与所述内部空腔相连通,且所述操作孔处设置有用于控制操作孔打开/闭合的隔离保护件,

隔离膜用于贴在患者的面部,且罩体用于罩住患者的面部,以使所述内部空腔与患者的口腔相连连通。在本方案中,所述罩体与隔离膜共同围成封闭的内部空腔,并通过在隔离膜设置第二开孔,使得本隔离罩罩在患者面部后,患者的口腔可以通过第二开孔与所述内部空腔相连通,而设置于罩体的操作孔也与内部空腔相连通,从而便于医护人员通过操作孔,向内部空腔中递送器械,也便于医护人员通过操作孔并经由患者的口腔实施操作,如实施口腔治疗等,通过设置隔离保护件控制操作孔打开/闭合状态,从而使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口腔都处于隔离保护状态,从而可以有效隔离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喷溅的分泌物等,避免出现气溶胶污染环境及医源性感染等问题;由于隔离膜贴在患者的面部,使得患者的面部可以通过隔离膜与所述内部空腔实现隔离,起到隔离、保护患者面部的目的,可以有效避免治疗过程中污染患者的脸部、弄花患者的妆容等,此外,通过设置第一开孔,便于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正常呼吸,从而使得本隔离罩不仅适用于常规的、需要通过口腔实施治疗的患者使用,有利于患者更舒适、安全的完成治疗,而且适用于呼吸道疾病患者使用,可以有效防止发生气溶胶污染环境及医源性感染等,尤其适用于口腔科实施口腔手术。

为保持本隔离罩具有稳定的内部空腔,优选的,所述罩体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以便罩体具有稳定的形状,从而可以保持罩体内具有稳定的内部空腔。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要解决适配不同患者面部的问题,优选的,所述隔离膜采用柔性材料或弹性材料制成。使得隔离膜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面部特征而变形,从而可以与不同患者的面部紧密贴合,达到适配不同患者面部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隔离膜采用布、橡胶材料、硅胶或塑料膜制成。以便隔离膜具有柔性和/或弹性,更有利于贴合患者的面部。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要解决患者通过本隔离罩视物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隔离膜上对应患者眼部的位置处设置有采用透光材料制成的观察窗,

或,所述隔离膜采用透光材料制成。以便佩戴了本隔离罩的患者,可以通过隔离膜及罩体看清外面事物,便于患者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配合治疗,也便于佩戴本隔离罩的患者可以自由活动,如自行上厕所等。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要解决罩体的佩戴问题,进一步的,还包括佩戴部件,所述佩戴部件固定于罩体的两侧,且佩戴部件具有弹性或长度可调,用于将罩体固定于患者的面部。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佩戴部件,可以方便的将罩体固定于患者的面部,从而达到约束罩体,防止罩体脱落的目的;由于佩戴部件具有弹性或长度可调,使得本隔离罩可以稳定的佩戴于不同头围的患者,通用性更好。

优选的,所述佩戴部件包括约束带,所述约束带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罩体的两侧,且至少部分所述约束带具有弹性,

或,所述佩戴部件包括两根约束带和松紧带,所述两根约束带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罩体的两侧,两根约束带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松紧带的两端相连,

或,所述佩戴部件包括两根约束带和调节扣,所述两根约束带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罩体的两侧,一根约束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扣相连,另一根约束带的另一端活动设置于所述调节扣,所述调节扣用于调节两根约束带的总长度,

或,所述佩戴部件包括两根约束带、可拆卸连接件,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相适配的第二连接部件,所述两根约束带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罩体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分别固定于所述两根约束带,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可拆卸连接。本方案中的佩戴部件,可以适配不同头围的患者,可以有效解决本隔离罩于不同患者的佩戴问题,通用性更好。

优选的,所述可拆卸连接件为魔术贴,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分别为魔术贴的公面或魔术贴的母面;

或,

所述可拆卸连接件为尼龙搭扣,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分别为尼龙钩带或尼龙绒带;

或,

所述可拆卸连接件为若干子母扣,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分别为子扣或母扣;

或,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若干纽扣,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与所述纽扣相适配的扣眼,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若干扣眼,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与所述扣眼相适配的纽扣。

为便于双手操作,优选的,包括两个所述操作孔,且所述两个操作孔对称设置于罩体的两侧。既便于分别从两侧传递医疗器械,又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双手操作,以满足双手操作的需求,通用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要解决操作孔处的密封隔离问题,优选的,所述隔离保护件包括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隔离袋,所述隔离袋为筒状结构,隔离袋的一端与所述罩体相连,并包裹所述操作孔。在实际使用时,医疗器械或医护人员的手可以经由隔离袋延伸进罩体的内部空腔,而隔离袋具有柔性,可以收紧隔离袋,使得隔离袋紧贴医疗器械或医护人员的手臂,从而有效防止内部空腔中的空气经由操作孔扩散出来,达到密封隔离的目的。

为便于收紧隔离袋,进一步的,还包括环状结构的松紧带,所述松紧带设置于所述隔离袋,用于通过自身的弹性收紧隔离袋。从而达到自动收紧、自动隔离的目的,更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要解决口腔手术过程,患者需要吐液体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罩体还构造有开口,所述开口对应所述第二开孔,并与所述内部空腔相连通,

还包括盖子,所述盖子用于封闭所述开口及开启所述开口。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罩体构造专门开口,开口可以对应患者的口腔,以满足患者在口腔手术过程吐液体的需求,而通过设置盖子,以便开启/封闭所述开口,以便在需要时开启开口,并在使用完毕后关闭所述开口,以保持内部空腔的密闭性。

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要解决佩戴者的呼吸问题,一种构思,所述罩体的构造有若干用于呼吸的通孔,所述通孔分别与所述内部空腔相连通,且所述通孔与所述内部空腔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过滤空气的过滤层。通过设置通孔,并使得通孔与内部空腔相连通,从而便于患者正常呼吸,而在内部空腔与通孔之间设置过滤层,可以有效隔离内部空腔中的气溶胶、喷溅的分泌物等,防止污染空气,从而达到隔离防护的目的。

另一种构思,还包括呼吸罩和连通管,所述罩体设置有连通孔,所述内部空腔中设置有呼吸罩,所述呼吸罩固定于所述隔离膜,并与所述第一开孔相连通,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与所述呼吸罩相连通,

另一端与所述连通孔相连通,或,另一端通过连通孔延伸出所述内部空腔,并设置有用于连接呼吸机的接头。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呼吸罩使得患者的呼吸通道可以与内部空腔相隔离,而通过设置连通管,可以方便的与外界交换空气,而需要供氧的患者可以通过所述接头与呼吸机相连,从而有效解决需要持续供氧患者的供氧问题。

为防止出现面部压痕,进一步的,所述罩体的边缘处设置有一圈缓冲圈,所述缓冲圈采用橡胶或硅胶制成。既可以实现与患者面部的柔性接触,又有利于与患者的面部贴合得更好,从而提高本隔离罩的密闭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离装置,可以有效隔离患者的口腔部位,不仅便于医护人员通过口腔对患者实施治疗,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既可以有效隔离、保护患者的面部,避免污染患者的脸部、弄花患者的妆容,又可以有效隔离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喷溅的分泌物等,避免出现气溶胶污染环境及医源性感染等问题,尤其适用于口腔科实施口腔手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图1的后视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未示出过滤层。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种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说明

罩体100、内部空腔101、操作孔102、缓冲圈103、隔离袋104、松紧带105、通孔106、连通孔107、开口108、盖子109、

隔离膜200、第一开孔201、第二开孔202、

约束带301、

呼吸罩401、连通管402、接头4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5,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隔离装置,包括采用透光材料制成的罩体100、及与罩体100相连,并用于封闭罩体100的隔离膜200,罩体100与隔离膜200共同围成封闭的内部空腔101,所述隔离膜200构造有用于供鼻子呼吸的第一开孔201,第一开孔201用于通过患者的鼻子,以便患者呼吸,第一开孔201的形状可以与人体鼻部的形状相适配;

所述隔离膜200还构造有用于对应口腔的第二开孔202,即,第二开孔202用于罩住患者的口腔,所述罩体100设置有至少一个操作孔102,操作孔102与所述内部空腔101相连通,以便将医疗器械送入所述内部空腔101中,也便于医护人员将手伸进内部空腔101中进行手术操作,所述操作孔102处设置有用于控制操作孔102打开/闭合的隔离保护件,如图1-图5所示,

在实际使用时,隔离膜200用于贴在患者的面部,且罩体100用于罩住患者的面部,以使所述内部空腔101与患者的口腔相连连通;

如图1-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罩体100与隔离膜200共同围成封闭的内部空腔101,并通过在隔离膜200设置第二开孔202,使得本隔离罩罩在患者面部后,患者的口腔可以通过第二开孔202与所述内部空腔101相连通,而设置于罩体100的操作孔102也与内部空腔101相连通,从而便于医护人员通过操作孔102,向内部空腔101中递送器械,也便于医护人员通过操作孔102并经由患者的口腔实施操作,如实施口腔治疗等,通过设置隔离保护件控制操作孔102打开/闭合状态,从而使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口腔都处于隔离保护状态,从而可以有效隔离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喷溅的分泌物等,避免出现气溶胶污染环境及医源性感染等问题;由于隔离膜200贴在患者的面部,使得患者的面部可以通过隔离膜200与所述内部空腔101实现隔离,起到隔离、保护患者面部的目的,可以有效避免治疗过程中污染患者的脸部、弄花患者的妆容等,此外,通过设置第一开孔201,便于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正常呼吸,从而使得本隔离罩不仅适用于常规的、需要通过口腔实施治疗的患者使用,有利于患者更舒适、安全的完成治疗,而且适用于呼吸道疾病患者使用,可以有效防止发生气溶胶污染环境及医源性感染等,尤其适用于口腔科实施口腔手术。

为保持本隔离罩具有稳定的内部空腔101,所述罩体100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以便罩体100具有稳定的形状,从而可以保持罩体100内具有稳定的内部空腔101;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罩体100可以优先采用透明塑料、玻璃等材料制成。

为适配不同患者的面部,作为优选,所述隔离膜200可以采用柔性材料或弹性材料制成,以便具有变形能力;使得隔离膜200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面部特征而变形,从而可以与不同患者的面部紧密贴合,达到适配不同患者面部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隔离膜200可以采用布、橡胶材料、硅胶或塑料膜制成,以便隔离膜200具有柔性和/或弹性,更有利于贴合患者的面部。

为使得患者待上本隔离罩后,还能正常视物,在一种方案中,所述隔离膜200上对应患者眼部的位置处设置有采用透光材料制成的观察窗;而在另一种方案中,整个隔离膜200可以采用透光材料制成;以便佩戴了本隔离罩的患者,可以通过隔离膜200及罩体100看清外面事物,便于患者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配合治疗,也便于佩戴本隔离罩的患者可以自由活动,如自行上厕所等。

为便于将本隔离罩稳定的佩戴于患者的面部,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佩戴部件,如图1-图5所示,所述佩戴部件固定于罩体100的两侧,且佩戴部件具有弹性或长度可调,用于将罩体100固定于患者的面部;通过设置佩戴部件,可以方便的将罩体100固定于患者的面部,从而达到约束罩体100,防止罩体100脱落的目的;由于佩戴部件具有弹性或长度可调,使得本隔离罩可以稳定的佩戴于不同头围的患者,通用性更好。

佩戴部件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佩戴部件包括约束带301,所述约束带30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罩体100的两侧,且至少部分所述约束带301具有弹性,以便利用约束带301的弹性改变整个约束带301的长度,以便适配不同的患者使用;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佩戴部件包括两根约束带301和松紧带105,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两根约束带30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罩体100的两侧,两根约束带30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松紧带105的两端相连,从而可以利用松紧带105的伸缩收紧佩戴部件;

作为又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佩戴部件包括两根约束带301和调节扣,所述两根约束带30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罩体100的两侧,一根约束带301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扣相连,另一根约束带301的另一端活动设置于所述调节扣,所述调节扣用于调节两根约束带301的总长度,调节扣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调节扣,如书包背带上的调节扣等,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还有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佩戴部件包括两根约束带301、可拆卸连接件,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相适配的第二连接部件,所述两根约束带30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罩体100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分别固定于所述两根约束带301,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相互匹配,并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可以为魔术贴,此时,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可以分别为魔术贴的公面或魔术贴的母面;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可以为尼龙搭扣,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可以分别为尼龙钩带或尼龙绒带;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可以为若干子母扣,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可以分别为子扣或母扣;而在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可以为若干纽扣,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可以为与所述纽扣相适配的扣眼,同理,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可以为若干扣眼,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可以为与所述扣眼相适配的纽扣,也能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继续举例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佩戴部件后,患者在佩戴本隔离罩时,可以先将罩体100放置于面部,将佩戴部件绕道脑后,并收紧,从而将罩体100稳定佩戴于面部;此时,罩体100的边缘压在患者的面部,达到密封的效果;而为防止出现面部压痕的问题,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罩体100的边缘处设置有一圈缓冲圈103,所述缓冲圈103优先采用橡胶或硅胶制成,并具有所设定的宽度,如图1-图3所示,既可以实现与患者面部的柔性接触,又有利于与患者的面部贴合得更好,从而提高本隔离罩的密闭性。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孔102可以优先采用圆孔,而为便于双手操作,作为优选,本隔离罩包括两个所述操作孔102,且所述两个操作孔102对称设置于罩体100的两侧,如图1及图2所示,既便于分别从两侧传递医疗器械,又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双手操作,以满足双手操作的需求,通用性更好。

隔离保护件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作为优选,如图1-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保护件包括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隔离袋104,所述隔离袋104可以为筒状结构,隔离袋104的一端与所述罩体100相连,并包裹所述操作孔102;在实际使用时,医疗器械或医护人员的手可以经由隔离袋104延伸进罩体100的内部空腔101,而隔离袋104具有柔性,可以收紧隔离袋104,如可以利用绳子将隔离袋104绑紧于医疗器械或手臂,使得隔离袋104紧贴医疗器械或医护人员的手臂,从而有效防止内部空腔101中的空气经由操作孔102扩散出来,达到密封隔离的目的。

为便于收紧隔离袋104,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环状结构的松紧带105,所述松紧带105设置于所述隔离袋104,用于通过自身的弹性收紧隔离袋104;作为举例,如图1-图5所示,松紧带105可以设置于隔离袋104远离所述操作孔102的一端,从而达到自动收紧、自动隔离的目的,更便于使用。

为便于佩戴者的顺利的呼吸,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方案中,所述罩体100的构造有若干用于呼吸的通孔106,各通孔106可以按阵列排布,如图1、图3及图5所示,所述通孔106分别与所述内部空腔101相连通,以便适用于没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使用,而对于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所述通孔106与所述内部空腔10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过滤空气的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可以采用现有的医用过滤材料制成,如可以采用口罩的材料制成等;通过设置通孔106,并使得通孔106与内部空腔101相连通,从而便于患者正常呼吸,而在内部空腔101与通孔106之间设置过滤层,可以有效隔离内部空腔101中的气溶胶、喷溅的分泌物等,防止污染空气,从而达到隔离防护的目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未采用设置通孔106,并设置过滤层的方式供患者呼吸,因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隔离罩,还包括呼吸罩401和连通管402,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罩体100设置有连通孔107,所述内部空腔101中设置有呼吸罩401,所述呼吸罩401固定于所述隔离膜200,并与所述第一开孔201相连通,所述连通管402的一端与所述呼吸罩401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连通孔107相连通,从而使得佩戴本隔离罩的患者,其鼻部可以经由呼吸罩401和连通管402与外界相连通,以便患者可以正常呼吸;

而对于需要供氧的患者而言,连通管402的另一端可以通过通孔106延伸出所述内部空腔101,并设置有用于连接呼吸机或呼吸管道的接头403,如图6及图7所示,以方便连接呼吸机,从而有效解决需要持续供氧患者的供氧问题;此外,接头403的设置,还可以用于连接废气净化装置,以便将环状呼出的气体进行处理,尤其适用于具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使用。

所述接头403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与呼吸机相适配的接头403,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为便于患者在口腔手术过程中吐液体,本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例1或2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隔离罩中,所述罩体100还构造有开口108,所述开口108对应所述第二开孔202,并与所述内部空腔101相连通,如图2、图5、图6及图7所示,所述开口108构造于所述两个操作孔102之间的位置处,以便对应患者的口腔;

如图2、图5、图6及图7所示,还包括盖子109,所述盖子109用于封闭所述开口108及开启所述开口108;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罩体100构造专门开口108,开口108可以对应患者的口腔,以满足患者在口腔手术过程吐液体的需求,而通过设置盖子109,以便开启/封闭所述开口108,以便在需要时开启开口108,并在使用完毕后关闭所述开口108,以保持内部空腔101的密闭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子109可以铰接于所述罩体100,如图5或图7所示,以便通过转动的方式开启盖子109,作为优选,所述盖子109的上部铰接于罩体100,当盖子109处于关闭状态时,盖子109的下部正好卡在(即卡口的方式)开口108处,从而达到锁紧盖子109的目的。

而在更完善的方案中,所述开口108的边缘处设置有环状台阶,所述环状台阶内设置有密封圈,当所述盖子109处于关闭状态时,正好压紧所述密封圈,从而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