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供支撑应力并且能够抗扭力的椎间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37474发布日期:2021-09-14 23:49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供支撑应力并且能够抗扭力的椎间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椎间融合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供支撑应力并且能够抗扭力的椎间融合装置。


背景技术:

2.脊柱融合术的发展有近百年的历史,只有少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不伴有脊椎滑脱性脊柱退变引起的功能紊乱保留使用融合术;目前用以少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不伴有脊椎滑脱性脊柱退变引起的功能紊乱所使用的融合术。就是让原先的脊柱活动节段不能再活动,长成一个整体。通常是在脊柱稳定性遭到破坏或需要矫形时才应用,需配合内固定的融合器。
3.椎间融合器由块状的椎间融合器和螺钉构成。材料一般采用ti6al4v的钛合金,这种结构只适用于脊柱椎间融合术,是通过融合器将上下两片脊椎固定为一个整体,然后通过上下两个螺钉将上下两片脊椎进行进一步加固为一个整体结构,以达到稳定紧固的目的。
4.例如公开日是2019年8月13日,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440875.3 的骨质疏松型锁定脊柱融合器,包括融合器和锁定螺钉,所述融合器顶部的一端和底部的一端均设有防滑钉,所述融合器远离防滑钉一端设有两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锁定螺钉,所述锁定螺钉由骨螺纹段、侧方骨水泥孔、过渡段和钉帽组成,所述钉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远离钉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骨螺纹段,且所述骨螺纹段的外侧设有侧方骨水泥孔,且所述骨螺纹段的内部设有中间孔,所述中间孔与侧方骨水泥孔相连通,所述中间孔内壁靠近钉帽的一端设有连接螺纹。
5.这种骨质疏松型锁定脊柱融合器虽然结构简单新颖,实用性强,操作简单快捷,通过骨质疏松型锁定脊柱融合器,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克服了由于患者骨质疏松而导致的螺钉把持力不足,融合器移位、螺钉退出的缺陷,但是这种椎间融合器的本身的螺钉的钉头是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这是为了安装方便,手术更加简便而设计的,并且两颗螺钉是水平的一左一右的设计,这样的螺钉在固定时,容易在人体活动时产生扭力不均匀的情况,因为这样左右偏差的在脊椎上锁螺钉,会使两颗螺钉轴线不在容易竖直面上,一颗会锁在椎体的靠左,另一颗靠右,会产生偏向力,并且螺钉锁紧的位置不在脊椎中间,会有左右偏差,如图8所示,这样两颗被锁紧的位置和力度都不同,会影患者响术后的运动情况。
6.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提供支撑应力并且能够抗扭力的椎间融合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供支撑应力并且能够抗扭力的椎间融合装置,能够在同一竖直面进行锁紧的融合器,能够提供均匀并且对称的紧固力,而没有偏向的扭力,能够使固定为整体上下两层的椎体受到更加匀称的紧固力。
8.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提供支撑应力并且能够抗扭力的椎间融合装置,包括融合器,为能够相互贴合的夹设在上下相邻两节椎体之间的片状硬块;
9.锁定件,安装在融合器侧面;所述锁定件与融合器通过连接螺栓拉紧锁定;
10.锁紧螺钉,内部为中空的灌注孔;
11.每个所述锁定件上都能分离的安置了两个锁紧螺钉,两个所述锁紧螺钉的钉头端互不接触的锁紧在锁定件上,两个所述锁紧螺钉的钉尖端上下重叠的分别紧固在上下相邻的两个椎体内,所述灌注孔将椎体内与外部连通。
12.进一步地,所述灌注孔为与锁紧螺钉同轴线的柱状孔道,所述灌注孔的一端从锁紧螺钉的钉头端与外界连通,所述锁紧螺钉的钉尖端侧壁上开设了多个侧方注入孔,每个所述侧方注入孔都与灌注孔连通,所述灌注孔的末端开设在轴线上。
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螺栓为沉头螺丝。
14.进一步地,所述锁定件上开设了连接孔和两个锁紧孔,两个锁紧孔对称的设置在连接孔的上下两侧,每个锁紧孔的边缘还开设了穿刺孔,所述穿刺孔将椎体的外侧壁与锁定件外部连通。
15.进一步地,所述锁定件与椎体贴合处均匀的设置了多个防滑钉。
16.进一步地,所述融合器与上下两侧椎体的接触面上均匀的设置了防滑齿纹。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融合器和锁定件做成分体式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可以调整角度适应更多的脊椎侧面形状,从而能够在不同节的脊椎进行安装,并且通过将锁紧螺钉结构改为上下重叠的方式,可以使得本装置固定上下两个椎体的螺钉可以在脊椎的同一个位置,不会有偏转的扭力,使得脊椎受力更加均匀,更加稳定,通过对称的安装位置,使得本装置能够更加对称,避免受力偏差导致不稳定的情况;可以使上下两个锁紧螺钉安装在上下两个不同椎体的同一位置,这样就避免了两个锁紧螺钉两侧的骨头位置不均匀的情况,避免两侧骨头位置不对称,造成一侧锁紧骨头太浅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18.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椎体的正面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锁定件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锁定件侧方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与椎体贴合面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俯视的局部剖面图;
26.图8为未改进的锁定螺钉分开在左右两侧的俯视局部剖面图。
2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8]1‑
融合器,11

防滑齿纹,2

锁定件,21

连接孔,22

锁紧孔,23

穿刺孔, 24

防滑钉,3

锁紧螺钉,31

灌注孔,32

侧方注入孔,4

连接螺栓,5

椎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请参阅图1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提供支撑应力并且能够抗扭力的椎间融合装置,包括融合器1,为能够相互贴合的夹设在上下相邻两节椎体5之间的片状硬块;
[0030]
锁定件2,安装在融合器1侧面;所述锁定件2与融合器1通过连接螺栓 4拉紧锁定;
[0031]
锁紧螺钉3,内部为中空的灌注孔31;
[0032]
每个所述锁定件2上都能分离的安置了两个锁紧螺钉3,两个所述锁紧螺钉3的钉头端互不接触的锁紧在锁定件2上,两个所述锁紧螺钉3的钉尖端上下重叠的分别紧固在上下相邻的两个椎体5内,所述灌注孔31将椎体5内与外部连通,能够在同一竖直面进行锁紧的融合器1,能够提供均匀并且对称的紧固力,而没有偏向的扭力,能够使固定为整体上下两层的椎体5受到更加匀称的紧固力,结构更加牢固紧密,并且分体式设计,安装更加灵活,操作更加简单,不必考虑相互抵触的安装位置。
[0033]
其中,灌注孔31为与锁紧螺钉3同轴线的柱状孔道,所述灌注孔31的一端从锁紧螺钉3的钉头端与外界连通,所述锁紧螺钉3的钉尖端侧壁上开设了多个侧方注入孔32,每个所述侧方注入孔32都与灌注孔31连通,所述灌注孔31的末端开设在轴线上,方便注入骨水泥,不影响整体结构;
[0034]
连接螺栓4为沉头螺丝,表面平整,不易触碰外部的神经,对人体椎体5 的外部影响小;
[0035]
锁定件2上开设了连接孔21和两个锁紧孔22,两个锁紧孔22对称的设置在连接孔21的上下两侧,每个锁紧孔22的边缘还开设了穿刺孔23,所述穿刺孔23将椎体5的外侧壁与锁定件2外部连通,这样的结构使得本装置的锁定件2和融合器1能够分开操作分开安装,降低的手术操作难度,安装位置也能适度调整,更加贴合,并且能够不需要拆装部件,术后也能进行通过穿刺孔23对脊柱内部进行操作、采集和测试;
[0036]
锁定件2与椎体5贴合处均匀的设置了多个防滑钉24,使得锁定件2能够从外部对椎体5进行加固、防滑,结构更加稳定;
[0037]
融合器1与上下两侧椎体5的接触面上均匀的设置了防滑齿纹11,避免融合器1在椎体5的缝隙处活动,结构更加稳定。
[003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0039]
本实用新型遇到了以前的椎间融合器的锁定螺钉是在同一水平面上,分成左右两侧来对上下两个腰椎骨5进行固定,这样导致了上下两个椎体5的锁定螺钉的安装位置不一致,不仅锁紧的骨头厚度不同,而且受力也不均匀,不对称,产生锁紧的扭力,导致活动时发生受力不均,可能产生椎体5产生隐患的整体的技术问题;采用了两个锁紧螺钉3上下重叠的安装方式,也就是在不同的椎体5的同一个中心轴线处进行锁紧螺钉3的固定,这样就使椎体5受力对称均匀,不会对固定的椎体5产生偏向的扭力,固定的受力在同一竖直的直线上,而且通过分体式的锁定件2和融合器1组装,使得锁定件位置可以调整或者更换,能够更好与椎体5的侧面贴合,安装更加稳定的技术手段;该技术手段是遵循了受力位置产生扭力偏转的规律;获得了受力均匀,没有偏转的扭力,上下锁紧力在同一竖直面上的技术效果,具体如下:
[004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提供支撑应力并且能够抗扭力的椎间融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锁紧螺钉3在椎体5的左右两侧,并且一上一下,导致人在活动时,腰椎附近的椎体5在活动时会产生偏向扭力,导致整体的两片椎体5受力非常不均匀,而且锁紧力根本不对称,椎体5时刻产生反向扭力,容易受损;2、因为锁紧螺钉3在左右两侧,会导致安装的位置一根靠前一根靠后,这样螺钉就不在椎体5的前后最厚的正中间了,这样就会使锁紧螺钉3的骨头一侧厚一侧薄,如果受力较大,并且是较薄的一侧受到扭力,更容易将固定的薄的骨头崩裂,患者术后活动时能承受的扭转力更小;3、如果按照水平的进行安装,那么在椎体5侧面的固定件需要安置在上下两个椎体5之间的缝隙处,这样整个融合器1的支撑全靠夹在椎体5之间的力了,会使两个椎体5之间产生反作用力,可能到导致上下两个椎体5分离产生间隙,强度不高,容易分离,而且安装定位较难;4、锁定件2与融合器1是个整体,安装位置固定,无法调整,安装的适应性低;
[0041]
实现了的技术效果为:1、将锁紧螺钉3改变安装位置,以调整扭矩和使上下两个椎体5受力对称均匀为目的,这样得出的技术特征就是将两个锁紧螺钉3上下重叠的安装在同一个竖直平面上,没有偏向前后的扭转力,受力更稳定;2、安装位置可以选择椎体5的骨厚度最大的中间位置,并且两根都是在最厚的位置,使得整体的承受强度更大;3、本装置的锁定件2是竖向跨越上下两个椎体5,与两个椎体5的侧面都贴合安装的,不仅不会对椎体5之间的缝隙产生分离的反向作用力,还能够通过防滑钉24,从侧面起到加固防止脱离的作用,使上下两个椎体5能够相互更加难以分开;4、通过锁定件2 与融合器1分开设计,能够更换锁定件2配合不同节的椎体5进行安装,并且能够微微调整安装位置了,能够更好的与椎体5侧面贴合,安装更加牢固,而且安装更加灵活,并且分体的设计,使融合器1安装更加方便,安装完融合器1,再来调整锁定件2的位置,安装位置更准确。
[004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43]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44]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安装时,先将融合器1安置在上下两个椎体5之间的缝隙处,固定好,通过防滑齿纹11使融合器1更加稳固的安装在椎体5的缝隙处,然后然后将锁定件2的两个锁紧孔22调整为竖直重叠状态,并将内侧的防滑钉24与椎体5的侧面贴合,确保贴合面形状相互吻合,而以前的那种是不能调整的,然后通过连接螺栓4穿过连接孔21,然后通过连接螺栓4将锁定件2与融合器1拉紧锁定,并且确保连接螺栓4是沉入锁定件内部,使锁定件2的外侧面平滑没有凸起,然后选择合适长度和直径的锁紧螺钉3,将锁紧螺钉3穿过锁紧孔22,倾斜植入到椎体5内,如图1所示,尽量确保上下两颗锁紧螺钉3的垂直方向在同一平面上,如此降低扭力产生的可能性,上下两颗锁紧螺钉3的安装垂直投影越重叠,那么扭力就越小,将锁紧螺钉3 锁紧在椎体5内已经出现问题的位置,本装置就是通过将两个椎体5连成一个整体,来增加整体的脊椎强度;
[0045]
通过从钉头端向灌注孔31内灌注骨水泥,然后骨水泥通过钉尖端的侧方注入孔32注入到椎体5内,在钉尖端形成枝杈,骨水泥渗入到骨质内,增加椎体强度,提高螺钉的把持力,避免椎体5塌陷,起到更好的固定和连接上下两个相邻椎体5的作用,而本装置还留有穿刺孔23,不需要取出或者破坏本装置的任何部件,直接从穿刺孔23就能探入脊椎处,可以进行穿刺操作,不影响整体结构强度,也不会破坏术后的整体结构;本装置这样的结构,通用性强,适合各种骨密度的患者使用,不需要为了配合病人的骨质问题,而临时更换适合病人
的特殊装置。
[0046]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