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用肢体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68289发布日期:2021-05-14 15:35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用肢体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静脉血栓患者肢体固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用肢体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静脉血栓症有两种,一是血栓性静脉炎,它是指炎症为首发而血栓形成是继发的,另一个是静脉血栓形成,它是指血栓形成为首发现象,静脉壁的炎症过程是继发的,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血流缓慢、凝血亢进和静脉内膜变化是静脉血栓症的重要因素,在对静脉血栓症治疗的时候需要对肢体进行固定,来提高治疗效果,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用肢体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用肢体固定装置。
4.一种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用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侧壁左右对称的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下侧壁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侧壁开设有导轨槽,所述导轨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活动连接在连接杆的上侧壁,所述连接杆的左侧壁通过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块固定安装在固定板的右侧壁,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顶板的下侧壁,所述连接杆的右侧壁固定安装有活动杆的一端,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贯穿于支架的内腔并延伸出外部,所述连接杆的下侧壁固定安装有上卡环,所述上卡环下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安装在下卡环的上侧壁,所述上卡环的下侧壁固定安装有螺柱,所述螺柱贯穿于下卡环的内腔并延伸至外部,所述螺柱的外侧壁螺接有螺母,所述下卡环和上卡环的内腔均插接有牵引杆,所述牵引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顶块,所述牵引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卡块,所述牵引杆的外侧壁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连接板的右侧壁铰接有第一卡块,所述活动杆的上侧壁均匀的开设有卡槽;
5.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右侧壁固定安装有把手;
6.优选的,所述第二卡块的内侧壁均固定安装有缓冲块;
7.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左侧壁固定安装有推杆;
8.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下侧壁均匀对称的固定安装有移动轮。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0.一种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用肢体固定装置,在对静脉血栓患者的肢体进行固定的时候,先通过把手带动活动杆移动,活动杆通过贯穿孔带动连接杆移动,通过滚轮在导轨槽内滑动来保证活动杆横向移动的稳定性,连接杆移动的时候通过第一固定块带动第一弹簧拉伸,使得活动杆更加平稳,保证上卡环的稳定性,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转动第一卡块,将第
一卡块卡接在对应的卡槽内,保证横向的稳定,然后将三个牵引杆在各自的通孔内移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将肢体放入到三个第二卡块的内部,通过第二弹簧的弹力将肢体夹持住,使得装置能够适应不同体格的肢体,使得装置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之后通过下卡环和上卡环对肢体进行夹持,然后拧动螺母,通过螺母与螺栓的配合将肢体进行固定,保证肢体夹持过程的稳固性,进而可以提高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的效果。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导轨槽部分结构示意图。
13.附图标记说明:1、顶板,2、下卡环,3、上卡环,4、牵引杆,5、底座,6、连接板,7、支架,8、连接杆,9、缓冲块,10、活动杆,11、滚轮,12、第二弹簧,13、第二卡块,14、固定板,15、第二固定块,16、螺柱,17、螺母,18、第二连接块,19、转轴,20、第一连接块,21、卡槽,22、第一卡块,23、导轨槽,24、顶块,25、第一固定块,26、第一弹簧,27、推杆,28、移动轮,2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5.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一种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用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底座5,底座5的上侧壁左右对称的通过支架7固定安装有顶板1,顶板1的下侧壁固定安装有连接板6,连接板6的前侧壁开设有导轨槽23,导轨槽23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滚轮11,滚轮11活动连接在连接杆8的上侧壁,滚轮11的转轴穿过连接杆上侧的内壁,滚轮11的转轴在贯穿孔内转动,连接杆8的左侧壁通过第一固定块25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6的一端,第一弹簧2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块15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4的右侧壁,固定板14固定安装在顶板1的下侧壁,顶板1位于连接板6的左侧,连接杆8的右侧壁固定安装有活动杆10的一端,活动杆10的另一端贯穿于支架7的内腔并延伸出外部,活动杆10贯穿右侧支架7的内腔,连接杆8的下侧壁固定安装有上卡环3,上卡环3下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块20,第一连接块20通过转轴19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块18,第二连接块18固定安装在下卡环2的上侧壁,上卡环3的下侧壁固定安装有螺柱16,第一连接块20和第二连接块18分别固定在上卡环3和下卡环2左端的相对面,螺柱16贯穿于下卡环2的内腔并延伸至外部,螺柱16的外侧壁螺接有螺母17,螺柱16固定在上卡环3右端的下表面,螺柱16穿过下卡环2右端内腔所开设的通孔并延伸到外部,下卡环2右端开设的通孔的位置与螺柱16的位置相对应,下卡环2和上卡环3的内腔均插接有牵引杆4,其中一个牵引杆4插接在下卡环2中心位置所开设的通孔内,另外两个牵引杆4左右对称的插接在上卡环3内腔所开设的通孔内,三个牵引杆4呈三角对称的排列在各自的通孔内,并且三个牵引杆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下卡环2的内外两侧和上卡环3的内外两侧,牵引杆4在插接孔内滑动,牵引杆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顶块24,顶块24分别安装在下卡环2和上卡环3外部的那端,牵引杆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卡块13,第二卡块13分别安装在下卡环2和上卡环3内部的那端,牵引杆4的外侧壁套接有第二弹簧12,第二弹簧12分别套设在第二
卡块13与下卡环2之间的那部分牵引杆4的外表面和第二卡块13与上卡环3之间的那部分牵引杆4的外表面,三个第二卡块13均为弧形形状,方便对肢体进行夹持,使得肢体夹持的更加紧固,连接板22的右侧壁铰接有第一卡块22,活动杆10的上侧壁均匀的开设有卡槽21,第一卡块22与卡槽21的位置和形状大小相对应,保证第一卡块22转动后可以卡接在卡槽21内部,在对静脉血栓患者的肢体进行固定的时候,先通过把手29带动活动杆10移动,活动杆10通过贯穿孔带动连接杆8移动,通过滚轮11在导轨槽23内滑动来保证活动杆10横向移动的稳定性,连接杆8移动的时候通过第一固定块25带动第一弹簧26拉伸,使得活动杆10更加平稳,保证上卡环3的稳定性,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转动第一卡块22,将第一卡块22卡接在对应的卡槽21内,保证横向的稳定,然后将三个牵引杆4在各自的通孔内移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将肢体放入到三个第二卡块13的内部,通过第二弹簧12的弹力将肢体夹持住,使得装置能够适应不同体格的肢体,使得装置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之后通过下卡环2和上卡环3对肢体进行夹持,然后拧动螺母17,通过螺母17与螺栓16的配合将肢体进行固定,保证肢体夹持过程的稳固性,进而可以提高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的效果。
16.具体而言,活动杆10的右侧壁固定安装有把手29,使得活动杆10移动的时候更加方便,给操作过程带来便利。
17.具体而言,第二卡块13的内侧壁均固定安装有缓冲块9,通过缓冲块9对肢体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对肢体造成伤害。
18.具体而言,底板5的左侧壁固定安装有推杆27,通过推杆27移动装置,使得装置的移动过程更加方便。
19.具体而言,底板5的下侧壁均匀对称的固定安装有移动轮28,四个移动轮28均匀对称的固定在底板5的下表面,使得装置移动的时候更加方便,减少移动过程的体力。
2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21.在对静脉血栓患者的肢体进行固定的时候,先通过把手29带动活动杆10移动,活动杆10通过贯穿孔带动连接杆8移动,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转动第一卡块22,将第一卡块22卡接在对应的卡槽21内,保证横向的稳定,然后将三个牵引杆4在各自的通孔内移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将肢体放入到三个第二卡块13的内部,通过第二弹簧12的弹力将肢体夹持住,之后通过下卡环2和上卡环3对肢体进行夹持,然后拧动螺母17,通过螺母17与螺栓16的配合将肢体进行固定,保证肢体夹持过程的稳固性。
2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