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缺损创面感染护理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51655发布日期:2021-05-25 12:35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科缺损创面感染护理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科缺损创面感染护理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德国ulm大学wimfleischman于1992年提出,并且成功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裘华德教授于1994将该技术引入国内,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普外科,烧伤科,创伤科等多个科室,大量文献证实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因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广泛用于肢体创面的治疗中。

现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包含海绵,引流管,吸引源,密封薄膜,收集容器等组件,其中引流管埋置于海绵内,临床使用时,将海绵贴于创面,然后连接引流管、收集容器以及负压源,用密封薄膜将海绵封闭,使之与外界隔绝,打开负压源进行吸引治疗。

然而现有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通常在海绵中部设置引流管,导致吸收引流的面积较小,吸收引流不彻底,并且,引流管设置于海绵表面,导致引流管无法吸收引流海绵内部的积液,也会导致吸收引流不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外科缺损创面感染护理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外科缺损创面感染护理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包括吸液海绵垫,所述吸液海绵垫四周固定设有密封圈,所述吸液海绵垫上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盲孔,所述盲孔由吸液海绵垫内部下侧向上贯穿吸液海绵垫上表面,所述吸液海绵垫上表面设有空心盘,所述空心盘四周与吸液海绵垫上表面相粘接,所述空心盘靠近吸液海绵垫一侧设有若干与盲孔相匹配的吸液短管,所述吸液短管下端伸入相对应的盲孔底部,所述空心盘远离吸液海绵垫一侧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依次外接有收集瓶和负压泵,所述吸液海绵垫两侧均设有若干绑带,一侧所述绑带设有魔术勾,另一侧所述绑带设有魔术贴条。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使用时的准备工作:

将吸液海绵垫用于敷在创面,再将魔术勾和魔术贴条环绕肢体,根据肢体的大小,通过魔术勾和魔术贴条粘接将密封圈紧贴固定于创面,此时,密封圈能够防止液体从吸液海绵垫与肢体皮肤的缝隙渗出,最后再使用密封薄膜将整个吸液海绵垫包覆封闭;

使用时,将引流管、收集瓶和负压泵依次连接,打开负压泵,即可通过空心盘和吸液短管均匀的对吸液海绵垫的各个位置吸收积液进行吸收引流,使抽吸更加均匀全面,避免了现有的引流装置通常只是吸液海绵垫中部吸收引流,导致吸收引流面积较小,吸收引流不彻底的问题;

并且,由于吸液短管深入盲孔底部,从而能够对吸液海绵垫内部和下侧的积液进行更好的吸收引流,避免了现有的引流装置只能从吸液海绵垫表面吸收引流,导致吸液海绵垫内部吸收引流不彻底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通常在海绵中部设置引流管,导致吸收引流的面积较小,吸收引流不彻底,并且,引流管设置于海绵表面,导致引流管无法吸收引流海绵内部的积液,也会导致吸收引流不彻底的问题。

进一步限定,所述吸液短管侧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吸液孔。这样的结构,通过吸液短管侧面设置的吸液孔,能够在吸收引流吸液海绵垫内部吸收积液时,效果更好。

进一步限定,所述吸液孔沿吸液短管侧面均匀圆周分布,且所述吸液孔沿吸液短管由吸液短管下端往吸液短管上端等距分布。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吸液孔吸收引流吸液海绵垫内部吸收积液时,更加的全面和均匀,进一步加强吸液孔吸收引流的效果。

进一步限定,所述吸液海绵垫与密封圈之间粘接固定。这样的结构,使吸液海绵垫与密封圈之间的固定工艺简单,能够方便的进行加工。

进一步限定,所述盲孔呈矩阵均匀分布于吸液海绵垫上表面。这样的结构,使盲孔的排列形式简单,便于加工。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空心盘和吸液短管,能够均匀的对吸液海绵垫的各个位置吸收积液进行吸收引流,使抽吸更加均匀全面,避免了现有的引流装置通常只是吸液海绵垫中部吸收引流,导致吸收引流面积较小,吸收引流不彻底的问题;

2、吸液短管深入盲孔底部,从而能够对吸液海绵垫内部和下侧的积液进行更好的吸收引流,避免了现有的引流装置只能从吸液海绵垫表面吸收引流,导致吸液海绵垫内部吸收引流不彻底的问题;

3、将魔术勾和魔术贴条环绕肢体,通过魔术勾和魔术贴条粘接将密封圈紧贴固定于创面,从而使密封圈能够防止液体从吸液海绵垫与肢体皮肤的缝隙渗出。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外科缺损创面感染护理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外科缺损创面感染护理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外科缺损创面感染护理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实施例的吸液海绵垫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外科缺损创面感染护理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实施例的空心盘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吸液海绵垫1、密封圈11、盲孔12、空心盘2、吸液短管21、引流管22、绑带13、魔术勾131、魔术贴条132、吸液孔2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科缺损创面感染护理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包括吸液海绵垫1,吸液海绵垫1四周固定设有密封圈11,吸液海绵垫1上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盲孔12,盲孔12由吸液海绵垫1内部下侧向上贯穿吸液海绵垫1上表面,吸液海绵垫1上表面设有空心盘2,空心盘2四周与吸液海绵垫1上表面相粘接,空心盘2靠近吸液海绵垫1一侧设有若干与盲孔12相匹配的吸液短管21,吸液短管21下端伸入相对应的盲孔12底部,空心盘2远离吸液海绵垫1一侧设有引流管22,引流管22依次外接有收集瓶和负压泵,吸液海绵垫1两侧均设有若干绑带13,一侧绑带13设有魔术勾131,另一侧绑带13设有魔术贴条132。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使用时的准备工作:

将吸液海绵垫1用于敷在创面,再将魔术勾131和魔术贴条132环绕肢体,根据肢体的大小,通过魔术勾131和魔术贴条132粘接将密封圈11紧贴固定于创面,此时,密封圈11能够防止液体从吸液海绵垫1与肢体皮肤的缝隙渗出,最后再使用密封薄膜将整个吸液海绵垫1包覆封闭;

使用时,将引流管22、收集瓶和负压泵依次连接,打开负压泵,即可通过空心盘2和吸液短管21均匀的对吸液海绵垫1的各个位置吸收积液进行吸收引流,使抽吸更加均匀全面,避免了现有的引流装置通常只是吸液海绵垫1中部吸收引流,导致吸收引流面积较小,吸收引流不彻底的问题;

并且,由于吸液短管21深入盲孔12底部,从而能够对吸液海绵垫1内部和下侧的积液进行更好的吸收引流,避免了现有的引流装置只能从吸液海绵垫1表面吸收引流,导致吸液海绵垫1内部吸收引流不彻底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通常在海绵中部设置引流管,导致吸收引流的面积较小,吸收引流不彻底,并且,引流管设置于海绵表面,导致引流管无法吸收引流海绵内部的积液,也会导致吸收引流不彻底的问题。

具体的,吸液短管21侧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吸液孔211。这样的结构,通过吸液短管21侧面设置的吸液孔211,能够在吸收引流吸液海绵垫1内部吸收积液时,效果更好。实际上,也可根据情况考虑使用其他结构,能够在吸收引流吸液海绵垫1内部吸收积液时,效果更好。

具体的,吸液孔211沿吸液短管21侧面均匀圆周分布,且吸液孔211沿吸液短管21由吸液短管21下端往吸液短管21上端等距分布。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吸液孔211吸收引流吸液海绵垫1内部吸收积液时,更加的全面和均匀,进一步加强吸液孔211吸收引流的效果。实际上,也可根据情况考虑使用其他结构,能够进一步加强吸液孔211吸收引流的效果。

具体的,吸液海绵垫1与密封圈11之间粘接固定。这样的结构,使吸液海绵垫1与密封圈11之间的固定工艺简单,能够方便的进行加工。实际上,也可根据情况考虑使用其他结构,使吸液海绵垫1与密封圈11之间的固定工艺简单,能够方便的进行加工。

具体的,盲孔12呈矩阵均匀分布于吸液海绵垫1上表面。这样的结构,使盲孔12的排列形式简单,便于加工。实际上,也可根据情况考虑使用其他结构,使盲孔12的排列形式简单,便于加工。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