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调向塑形的吸引管。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外科领域,显微手术和内镜手术是普遍开展。神经外科领域,显微手术在过去的50年里已经普及,神经内镜手术在过去的15年内迅猛发展,设备和手术技术日新月异。显微手术和内镜手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微创”,以很小的创伤完成病灶的切除或疾病的治疗;而“微创”也带来了另一个共同点,就是手术空间“狭小”。目前,特别是神经外科、头颈外科及血管外科等科室的显微手术或内镜手术,由于操作空间“狭小”,通常只能容纳一个人操作;而在手术过程中,由于:(1)手术部位的出血、脑脊液分泌、组织液渗出;(2)为湿润、保护正常组织和降低双极电凝等产生的高温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术中给予持续小流量的冲洗液,上述液体的积聚均会模糊手术界面、遮盖临近组织。常采用可调向塑形的吸引管辅助吸引,然而现有的可调向塑形的吸引管多为一次性用品,无法循环使用,继而增加了医疗成本。
3.有鉴于上述现状,需要设计一款可以循环使用的一种可调向塑形的吸引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向塑形的吸引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
6.一种可调向塑形的吸引管,至少包括第一管体、固定环、固定装置以及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端固定有压杆,所述第一管体的底端外侧套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拆装固定环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环的底部连接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底端设置有进液口。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装置至少包括沿第一管体向两侧延伸出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固定有两个位置对称的弹簧柱,所述弹簧柱的端部固定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中心处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的端部穿过支撑板并固定有凹面朝内的弧形压紧板,所述弧形压紧板的内侧与固定环的外表面接触,所述第二管体的侧壁上填充有可塑性铁丝。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弧形压紧板的内表面粘设有橡胶垫。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环与第二管体间连接有伸缩管。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液口上插设有橡胶塞。
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新型通过固定环以及固定装置,将第一管体以及第二管体设计为分体式结构,从而通过更换第二管体,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循环使用,继而加强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
12.当需要更换第二管体时,首先拉动移动板,带动插杆以及弧形压紧板向外侧移动,
此时弹簧柱呈拉伸状态,接着医护人员可以将使用过的固定环以及第二管体拆下,并更换新的固定环以及第二管体,接着在弹簧柱的作用下,弧形压紧板快速压紧新的固定环,最终高效的完成了第二管体的更换工作。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一种可调向塑形的吸引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00、第一管体;110、活塞;120、压杆;200、固定环;300、固定装置;310、固定板;320、支撑板;330、弹簧柱;340、移动板;350、插杆;360、弧形压紧板;361、橡胶垫;400、第二管体;410、进液口;411、橡胶塞;420、可塑性铁丝;500、伸缩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调向塑形的吸引管,至少包括第一管体100、固定环200、固定装置300以及第二管体400,所述第一管体100的内部设置有活塞110,所述活塞110的顶端固定有压杆120,所述第一管体100的底端外侧套设有固定环200,所述固定环200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拆装固定环200的固定装置300,具体的,所述固定装置300至少包括沿第一管体100向两侧延伸出的固定板310,所述固定板310的底端固定有支撑板320,所述支撑板320的外侧固定有两个位置对称的弹簧柱330,所述弹簧柱330的端部固定有移动板340,所述移动板340的中心处设置有插杆350,所述插杆350的端部穿过支撑板320并固定有凹面朝内的弧形压紧板360,所述弧形压紧板360的内表面粘设有橡胶垫361,所述弧形压紧板360的内侧与固定环200的外表面接触,所述固定环200的底部连接有第二管体400,所述第二管体400的底端设置有进液口410,为了方便改变进液口410的方向,所述第二管体400的侧壁上填充有可塑性铁丝420。
20.为了方便延长第二管体200的长度,所述固定环200与第二管体400间连接有伸缩管500。
21.实际安装时,所述进液口410上插设有橡胶塞411。
22.当需要更换第二管体400时,首先拉动移动板340,带动插杆350以及弧形压紧板360向外侧移动,此时弹簧柱330呈拉伸状态,接着医护人员可以将使用过的固定环200以及第二管体400拆下,并更换新的固定环200以及第二管体400,接着在弹簧柱330的作用下,弧形压紧板360快速压紧新的固定环200,最终高效的完成了第二管体400的更换工作。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新型通过固定环200以及固定装置300,将第一管体100以及第二管体400设计为分体式结构,从而通过更换第二管体400,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循环使用,继而加强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