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泌尿外科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泌尿外科导尿护理设备。
背景技术:
泌尿外科是各大医院比较常见的科室,泌尿外科主要治疗范围有:各种尿结石和复杂性肾结石,肾脏和膀胱肿瘤,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睾丸附睾的炎症和肿瘤,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各种泌尿系损伤,泌尿系先天性畸形如尿道下裂、隐囊、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所导致的肾积水等等。
在对一些泌尿科病人进行治疗时会用到导尿护理设备用于帮助一些排尿困难的病人,但现有的导尿护理设备由于输尿管过长,容易使导尿管发生折弯导致导尿管堵塞,从而使导尿管无法对病人起到导尿的作用,影响病人病情的恢复,所以这里提出了一种医用泌尿外科导尿护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泌尿外科导尿护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泌尿外科导尿护理设备,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一侧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两个螺杆,所述套筒上且位于每个螺杆的两侧均固定连通有两个筒体,每个所述筒体内均活动插设有推杆且两个推杆位于套筒内的一端均连接有弧形板,每个所述螺杆上均螺纹套设有套环且每个套环上均固定有连杆,每个所述连杆远离套环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推杆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筒体上均开设有滑槽。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推杆远离连杆的一端均固定有弹簧且每个弹簧远离推杆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弧形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远离套筒的一侧固定有魔术贴。
进一步地,每两个所述筒体均呈上下分布固定连通在套筒上。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螺杆远离套筒的一端均固定有转动块且每个转动块均开设有防滑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弧形板的设置,当两个弧形板相互靠近时会将弧形板的弧形面紧贴在导尿管的外表面上,从而通过两个弧形板的弧形面将导尿管道包裹在两个弧形板之间,此时导尿管通过与两个弧形板的弧形面的贴合会对导尿管起到保护的作用,从而防止当患者弯腰或者蹲着时容易使导尿管折弯导致导尿管内部堵塞的问题,使得导尿管能够正常的对患者起到导尿的作用,使患者的病情能够正常的恢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a方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板体;2、套筒;3、螺杆;4、筒体;5、推杆;6、弧形板;7、套环;8、连杆;9、滑槽;10、弹簧;11、魔术贴;12、转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泌尿外科导尿护理设备,包括板体1,板体1的一侧固定有套筒2,套筒2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两个螺杆3,套筒2上且位于每个螺杆3的两侧均固定连通有两个筒体4,每个筒体4内均活动插设有推杆5且两个推杆5位于套筒2内的一端均连接有弧形板6,每个螺杆3上均螺纹套设有套环7且每个套环7上均固定有连杆8,每个连杆8远离套环7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推杆5固定连接,每个筒体4上均开设有滑槽9,在使用时,首先将板体1固定在泌尿患者的腿上,此时再将用于对患者导尿的导尿管从上至下穿过套筒2,此时有两个弧形板6紧贴在套筒2的内壁上,所以此时导尿管会穿过两个弧形板6之间,此时在转动螺杆3,由于螺杆3上螺纹套设的套环7通过连杆8与两个活动插设在筒体4内的推杆5固定,通过筒体4限制推杆5沿着螺杆3转动,所以当螺杆3转动时会带动着套环7沿着螺杆3进行移动,当套环7向着套筒2方向移动时会带动着连杆8向着套筒2移动,当连杆8向着套筒2方向移动时会带动着与连杆8固定的两个推杆5向着套筒2内移动,其中滑槽9的设置用于连杆8在滑槽9内移动,使得连杆8不受筒体4的阻碍,当两个推杆5向着套筒2内移动时会带动着弧形板6向着套筒2内导尿管移动,从而使两个弧形板6相互靠近,其中两个弧形板6的弧形面相对设置,当两个弧形板6相互靠近时会将弧形板6的弧形面紧贴在导尿管的外表面上,从而通过两个弧形板6的弧形面将导尿管道包裹在两个弧形板6之间,此时导尿管通过与两个弧形板6的弧形面的贴合会对导尿管起到保护的作用,从而防止当患者弯腰或者蹲着时容易使导尿管折弯导致导尿管内部堵塞的问题,使得导尿管能够正常的对患者起到导尿的作用,使患者的病情能够正常的恢复。
如图2所示,考虑到弧形板6的安全性,每个推杆5远离连杆8的一端均固定有弹簧10且每个弹簧10远离推杆5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弧形板6固定连接,这里通过在连杆8的一端固定弹簧10,再通过弹簧10与弧形板6固定,用于使弧形板6贴着导尿管外表面使具有一个缓冲作用力,使得导尿管不会因为两个弧形板6的挤压对导尿管造成破坏。
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板体1在患者腿上的固定和拆卸,板体1远离套筒2的一侧固定有魔术贴11,通过魔术贴11的设置,通过魔术贴11的毛端与刺端的配合将板体1固定在患者腿上,此结构操作方便,随用随贴,不用时将魔术贴11的毛端与刺端撕开便可将板体1从患者腿上拆下来。
如图3所示,考虑到整个结构的合理性,每两两个筒体4均呈上下分布固定连通在套筒2上,通过将套筒2呈上下分布在套筒2上,使得推杆5呈上下设置,从而使推杆5上的弹簧10呈上下连接在弧形板6上,能够加强推杆5推动弧形板6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钻洞螺杆3,每个螺杆3远离套筒2的一端均固定有转动块12且每个转动块12均开设有防滑痕,这里通过用手转动转动块12可以带动螺杆3转动,方便了对螺杆3的转动,防滑痕的开设用于防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