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内科用上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38282发布日期:2021-07-13 15:20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腔内科用上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口腔内科用上药装置。



背景技术:

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需要他人使用镊子或者药粉瓶将药粉涂敷在患者口腔的创伤位置,口腔创伤位置不易上药,且受患者头部晃动或者嘴呼吸的影响,容易导致药粉扩散进入口腔,药粉粘附在舌头上容易导致患者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口腔内科用上药装置,将药粉限制在口腔创伤位置,降低患者头部晃动或者嘴呼吸对药粉的影响,药粉不易扩散进入患者的口腔,降低患者因上药造成的不适,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口腔内科用上药装置,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腔的中部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薄膜,所述薄膜的上侧设有药粉,所述药粉的上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周侧和所述管体的内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滑块的上侧和连接杆的下端转动连接。

所述管体外周侧的上部固定有耳板,耳板的上端和压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和所述压杆的侧面转动连接,所述管体外周侧与耳板相对的位置和所述握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为十字形架或者y形架,所述支架和所述管体内壁之间形成上下贯穿的穿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块远离所述压杆的一侧固定有凸起块,所述凸起块和所述穿孔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负压件,所述负压件包括负压泵和上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开口上安装有盖体,所述盖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外侧和负压泵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壳体外周侧开设有连通其内外的通孔。

所述管体外周侧的下部开设有连通其内外的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和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气管的另一端和所述壳体的通孔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体上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外侧和泄压阀的出气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体外周侧的下部开设有连通其内外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外侧和导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管的另一端安装有控制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内壁和滤布侧边固定连接,所述滤布位于壳体通孔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薄膜为锡纸膜、弹性橡胶膜或者薄塑料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口腔内科用上药装置,将药粉限制在口腔创伤位置,降低患者头部晃动或者嘴呼吸对药粉的影响,药粉不易扩散进入患者的口腔,降低患者因上药造成的不适。

2、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口腔内科用上药装置,患者调整头的位置使口腔创伤位置位于低侧,管体的下端靠近患者口腔的创伤位置,管体的下端罩住口腔创伤位置,按压压杆,薄膜受压破裂或者弯曲变形,药粉通过薄膜处并移动到患者口腔的创伤位置,降低患者头部晃动或者嘴呼吸对药粉的影响,提高患者口腔创伤位置上药的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口腔内科用上药装置,滑块通过凸起块挤压薄膜,薄膜受凸起块挤压容易破裂或者弯曲变形,促使药粉从薄膜上脱离。

4、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口腔内科用上药装置,负压泵通电工作,管体内负压,口腔创伤位置吸附在管体下端,管体通过负压固定在口腔创伤位置附近,避免药粉洒出管体,保证药粉对口腔创伤位置的作用。

5、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口腔内科用上药装置,当上药完成后,控制阀和外部的水管连接,外部的水通过控制阀、导管进入到管体中,进入到管体中的水冲洗口腔创伤位置处的药粉,管体内的水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到壳体中,完成口腔创伤位置药粉的冲洗,避免药粉残留造成患者口腔不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药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负压吸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滑块、2连接杆、3压杆、4握杆、5耳板、6管体、7药粉、8薄膜、9凸起块、10支架、11气管、12导管、13控制阀、14壳体、15泄压阀、16盖体、17负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口腔内科用上药装置,包括管体6,所述管体6内腔的中部固定有支架10,所述支架10上设有薄膜8,所述薄膜8的上侧设有药粉7,所述药粉7的上侧设有滑块1,所述滑块1的外周侧和所述管体6的内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滑块1的上侧和连接杆2的下端转动连接。

所述管体6外周侧的上部固定有耳板5,耳板5的上端高于管体6的上端,耳板5的上端和压杆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2的上端和所述压杆3的侧面转动连接,所述管体6外周侧与耳板5相对的位置和所述握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架10为十字形架或者y形架,所述支架10和所述管体6内壁之间形成上下贯穿的穿孔,便于薄膜8被压破或者压变形、且便于药粉7流过薄膜8。

优选的,所述薄膜8为锡纸膜、弹性橡胶膜或者薄塑料片;薄膜8容易被压破或者压变形。

转动连接包括但不限于销轴转动连接或者合页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

将薄膜8放在支架10上,薄膜8的外侧边和管体6的内壁接触,薄膜8上放置药粉7,滑块1从管体6的上方放入到管体6中。

患者调整头的位置使口腔创伤位置位于低侧,辅助人员拿持握杆4,并将管体6的下端靠近患者口腔的创伤位置,管体6的下端罩住口腔创伤位置,保持管体6的位置,按压压杆3、压杆3向握杆4移动,压杆3通过连接杆2、滑块1、药粉7挤压薄膜8,薄膜8破裂或者弯曲变形,药粉7通过薄膜8处并移动到患者口腔的创伤位置,降低患者头部晃动或者嘴呼吸对药粉7的影响,提高患者口腔创伤位置上药的可靠性。

管体6内腔横截面优选为圆形,管体6内腔直径为5-30mm。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口腔内科用上药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述滑块1远离所述压杆3的一侧固定有凸起块9,所述凸起块9和所述穿孔适配;当压杆3通过连接杆2下压滑块1时,滑块1通过凸起块9挤压薄膜8,薄膜8受凸起块9挤压容易破裂或者弯曲变形,促使药粉7从薄膜8上脱离。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口腔内科用上药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还包括负压件,所述负压件包括负压泵17和上端开口的壳体14,所述壳体14的开口上安装有盖体16,所述盖体16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外侧和负压泵17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壳体14外周侧开设有连通其内外的通孔;

所述管体6外周侧的下部开设有连通其内外的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和气管11的一端连接,所述气管11的另一端和所述壳体14的通孔连接。

所述管体6外周侧的下部开设有连通其内外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外侧和导管12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管12的另一端安装有控制阀13。控制阀13即为现有技术中普通的开关控制阀,实现接通或者关闭管路的作用。

所述壳体14内壁和滤布侧边固定连接,所述滤布位于壳体14通孔的上方;滤布避免药粉进入到负压泵17中,避免药粉对负压泵17的影响。

负压泵17的输入端和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负压泵17为现有技术常用的电子器件,其工作方式和电路连接为公开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

当管体6的下端罩住口腔创伤位置,保持管体6的位置,管体6、口腔创伤位置附近组织、滑块1组成密封空间;控制阀13处于关闭状态。

负压泵17通电工作,负压泵17使壳体14内负压,壳体14和管体6内通过气管11连通,管体6内负压,口腔创伤位置吸附在管体6下端,管体6通过负压固定在口腔创伤位置附近,避免药粉7洒出管体6,保证药粉7对口腔创伤位置的作用。

当上药完成后,控制阀13和外部的水管连接,控制阀13由关闭状态变为导通状态,外部的水通过控制阀13、导管12进入到管体6中,进入到管体6中的水冲洗口腔创伤位置处的药粉,管体6内的水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到壳体14中,完成口腔创伤位置药粉的冲洗,避免药粉残留造成患者口腔不适。

本口腔内科用上药装置适用于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

实施例四: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口腔内科用上药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三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所述盖体16上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外侧和泄压阀15的出气口连接;泄压阀15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阀门,常见于气压维持或者过压、负压保护领域。

泄压阀15的导通气压差取值范围为0.017-0.080mpa,当泄压阀15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气压差超过其导通气压,泄压阀15导通,外部的空气进入到壳体14中,避免壳体14内负压过大,避免管体6内负压过大造成口腔创伤位置损伤。

本实用新型中未公开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材料及工作原理不再详述;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下所作的变化、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