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近视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13261发布日期:2021-07-09 13:45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近视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近视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折叠近视治疗仪。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近视治疗设备,体积庞大不便于随身携带,当患者需要出差或者医生需要外出诊疗的时候十分不便。
3.因此,需要一种减少占用体积,便于携带使用的近视治疗仪。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近视治疗仪,旨在解决现有近视治疗设备体积庞大难以携带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可折叠近视治疗仪,包括底座,支撑部,以及治疗部,所述底座,支撑部,以及治疗部整体呈z字型铰接;
7.所述底座呈板状,且其上表面一端与所述支撑部一端下表面铰接;
8.所述支撑部呈板状,且其未与底座铰接一端的上表面与所述治疗部一端的下表面铰接;
9.两个铰接处均设有阻尼器,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设置有触摸屏,所述治疗部设有两个平行的导光隧道筒,所述触摸屏与所述导光隧道筒信号连接。
10.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两个导光隧道筒之间还设有筒距调节装置,所述筒距调节装置包含调节底座、调节支架、阻尼转轴、主动凸轮、从动杆、第一摆动圈、第二摆动圈、盖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
11.所述主动凸轮通过所述阻尼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调节支架顶端,所述主动凸轮在背向所述调节支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传动销;所述从动杆顶端设有与所述传动销匹配的水平槽,所述水平槽与所述传动销匹配滑动连接;所述从动杆垂直滑动设置在所述调节支架与所述盖板形成的竖直轨道内;
12.所述第一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从动杆以及所述第一摆动圈活动铰接;所述第一摆动圈还与所述调节底座活动铰接;
13.所述第二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从动杆以及所述第二摆动圈活动铰接;所述第二摆动圈还与所述调节底座活动铰接;
14.所述调节底座与所述调节支架固定连接。
15.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底座内部设有配重块,防止折叠近视治疗仪张开时重心不稳而倾倒。
16.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底座底部设有多个吸盘,利于折叠近视治疗仪设置在倾斜表面不会滑落。
17.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治疗部顶面上设有气泡式水平仪,便于校准水平度。
18.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支撑部设有电池以及电源接口,所述触摸屏分别与所述电池以及所述电源接口电连接;所述导光隧道筒分别与所述电池以及所述电源接口电连接。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折叠近视治疗仪,张开时呈z字形,收起时从铰接部开始折叠成一平板状,利于收纳,占用空间小。另外操作用的触摸屏设置在支撑部的上表面,收纳时触摸屏被支撑部与治疗部底面保护,不易损坏。两个铰接处均设有阻尼器,使可折叠近视治疗仪能够保持各种张开的角度,方便使用。
21.2)治疗仪的两个导光隧道筒之间还设有筒距调节装置,通过转动主动凸轮调节两个导光隧道筒之间的距离,利于使用者根据实际瞳距进行治疗。
22.3)底座内部设有配重块,可防止折叠近视治疗仪张开时重心不稳而倾倒。
23.4)底座底部设有多个吸盘,利于折叠近视治疗仪设置在倾斜表面不会滑落。
24.5)治疗部顶面上设有气泡式水平仪,便于使用时校准水平度。
25.6)设有电池与电源接口两个电源,当无法找到外接电源时可以使用自带电池的电力进行治疗。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近视治疗仪的结构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近视治疗仪的侧视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近视治疗仪的截面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近视治疗仪筒距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其中,1:底座;2:支撑部;3:治疗部;4:触摸屏;5:导光隧道筒;6:筒距调节装置;7:调节底座;8:调节支架;9:阻尼转轴;10:主动凸轮;11:从动杆;12:第一摆动圈;13:盖板;14:第一连杆;15:第二连杆;16:第二摆动圈。
具体实施方式
31.现结合附图说明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32.实施案例一:
33.如附图1

4所示,一种可折叠近视治疗仪,包括底座1,支撑部2,以及治疗部3,底座1,支撑部2,以及治疗部3整体呈z字型铰接;
34.底座1呈板状,且其上表面一端与支撑部2一端下表面铰接;底座1内部设有配重块,防止折叠近视治疗仪张开时重心不稳而倾倒。底座1底部设有多个吸盘,用于防止近视治疗仪设置在倾斜表面滑落。
35.支撑部2呈板状,且其未与底座1铰接一端的上表面与治疗部3一端的下表面铰接;支撑部2的上表面设置有触摸屏4。
36.治疗部3设有两个平行的导光隧道筒5,触摸屏4与导光隧道筒5信号连接。两个导光隧道筒5之间还设有筒距调节装置6,筒距调节装置6包含调节底座7、调节支架8、阻尼转轴9、主动凸轮10、从动杆11、第一摆动圈12、第二摆动圈16、盖板13、第一连杆14、第二连杆15;主动凸轮10通过阻尼转轴9,转动连接在调节支架8顶端,主动凸轮10在背向调节支架8
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传动销;从动杆11顶端设有与传动销匹配的水平槽,水平槽与传动销匹配滑动连接;从动杆11垂直滑动设置在调节支架8与盖板13形成的竖直轨道内;第一连杆14两端分别与从动杆11以及第一摆动圈12活动铰接;第一摆动圈12还与调节底座7活动铰接;第二连杆15两端分别与从动杆11以及第二摆动圈16活动铰接;第二摆动圈16还与调节底座7活动铰接;调节底座7与调节支架8固定连接。
37.两个铰接处均设有阻尼器,这样底座1,支撑部2,以及治疗部3之间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角度不变。
38.实施案例二:
39.作为实施案例一的进一步改进,治疗部3顶面上设有气泡式水平仪,便于校准水平度。支撑部2设有电池以及电源接口,触摸屏4分别与电池以及电源接口电连接;导光隧道筒5分别与电池以及电源接口电连接。
40.综上,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本实用新型文件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无需创造性脑力劳动而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变换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