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套管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30139发布日期:2021-06-25 16:3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管套管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科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气管套管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科主要是对呼吸系统的各项疾病做出的诊断和治疗,主要包括的疾病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在临床上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因其术后伤口时开放的,长时间带管极易使肺部感染,因此当患者病情好转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试堵管,进行1/3堵管24小时,如果在此期间,患者呼吸正常,无发热现象,再进行2/3堵管24小时,待患者呼吸平稳,并能自行排痰后,再进行拔管操作,现有的方法大多为医护人员将木塞堵在气管套管的开口处,并调节木塞与气管套管接触的距离,再用医用胶带将其与气管套管固定,但这种封堵方法容易在使用过程中木塞脱落而造成无法有效的调节气管套管封堵的大小,且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气管套管封堵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封堵方法无法便捷有效调节气管套管封堵大小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左右轴向且开口朝右的壳体,壳体内同轴设有支板,支板左端设有两个上下相对且可上下移动的限位板,支板上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且位于两个限位板之间的推板,推板上开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分布且上下贯通的限位槽,两个限位板的相对端分别设有可插入限位槽内的卡块,推板右端贯穿支板且设有左右轴向的活塞,推板前端开设有多个与限位槽一一对应的刻度槽,壳体外缘面上开设有多个沿其轴向均布且位于支板右方的进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壳体、推板、限位板、活塞等,可以通过改变活塞右侧进气孔的数量,来实现调节气管套管封堵的大小,从而锻炼患者自主呼吸的能力,加快患者痊愈,缩短治疗周期,设有的推柄、压板,可以便于医护人员操作,设有的挡环,可以防止医护人员将活塞推出壳体,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左右轴向且开口朝右的壳体1,壳体1内同轴设有支板2,支板2左端设有两个上下相对且可上下移动的限位板3,支板2上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且位于两个限位板3之间的推板4,推板4上开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分布且上下贯通的限位槽5,两个限位板3的相对端分别设有可插入限位槽5内的卡块6,推板4右端贯穿支板2且设有左右轴向的活塞7,推板4前端开设有多个与限位槽5一一对应的刻度槽8,壳体1外缘面上开设有多个沿其轴向均布且位于支板2右方的进气孔9。

为了使限位板3可上下移动,所述的两个限位板3的相对端分别设有上下方向且贯穿壳体1的撑板10,推板4位于两个撑板10之间,两个撑板10的自由端分别设有前后方向的压板11。

为了使撑板10在支板2上只能上下移动,所述的支板2左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方向的滑槽12,撑板10右端设有可在其对应侧滑槽12内滑动的滑块13。

为了便于推板4复位,所述的活塞7左端设有左右方向的拉簧14,拉簧14左端贯穿支板2且与壳体1左侧壁连接。

为了便于限位板3复位,所述的两个限位板3的相背端分别经压簧15与壳体1内侧壁连接。

为了对空气进行过滤,所述的壳体1内同轴设有位于进气孔9右方的挡环16,挡环16内同轴设有滤网17。

为了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所述的推板4左端贯穿壳体1且设有左右轴向的推柄18。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将壳体1右端与气管套管的自由端连接,当需要对患者气管套管封堵1/3时,握住壳体1,并同时相对按压上下两侧的压板11,压板11经撑板10带动其对应侧的限位板3移动,撑板10移动的同时,撑板10带动其对应侧的滑块13在滑槽12内滑动,两个滑块13相对滑动,限位板3分别挤压其对应侧的压簧15,使两个压簧15具有相对的弹力,限位板3移动一段距离后,限位板3带动其对应侧的卡块6移动,两个卡块6相背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卡块6从限位槽5内移出,解除对推板4的限位;

此时向右推动推柄18,推柄18带动推板4向右移动,推板4带动活塞7在壳体1内向右滑动,滑动的同时,活塞7向右拉伸拉簧14,使拉簧14具有向左的拉力,此时右起第二个刻度线位于壳体1左端,活塞7位于左侧两列进气孔9之间,达到减少活塞7右侧进气孔9数量的目的,从而降低由气管被患者呼入的空气量,此时停止推动推板4,停止按压压板11,由于压簧15具有相对的弹力,带动其对应侧的限位板3移动,限位板3带动其对应侧的卡块6移动,两个卡块6相对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卡块6重新插入限位槽5内,实现对推板4的限位;

当患者呼吸一段时间病情好转后,需要增加封堵量时,用手抵住推柄18,防止推柄18向左移动,此时相对按压上下两侧的压板11,压板11经撑板10带动其对应侧的限位板3移动,移动的同时,限位板3分别挤压其对应侧的压簧15,使两个压簧15具有相对的弹力,限位板3带动其对应侧的卡块6移动,两个卡块6相背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卡块6从限位槽5内移出,解除对推板4的限位;

此时向右推动推柄18,推柄18经推板4带动活塞7在壳体1内向右滑动,滑动的同时,活塞7向右拉伸拉簧14,使拉簧14具有向左的拉力,此时右起第三个刻度线位于壳体1左端,活塞7位于右侧两列进气孔9之间,达到减少壳体1与活塞7之间进气孔9数量的目的,从而降低由气管被患者呼入的空气量,此时停止推动推板4,停止按压压板11,由于压簧15具有相对的弹力,带动其对应侧的限位板3移动,限位板3带动其对应侧的卡块6移动,两个卡块6相对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卡块6重新插入限位槽5内,实现对推板4的限位;

待患者呼吸一段时间,需要对气管套管进行全封堵时,用手抵住推柄18,防止推柄18向左移动,此时相对按压上下两侧的压板11,压板11经撑板10带动其对应侧的限位板3移动,移动的同时,限位板3分别挤压其对应侧的压簧15,使两个压簧15具有相对的弹力,限位板3带动其对应侧的卡块6相移动,两个卡块6相背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卡块6从限位槽5内移出,解除对推板4的限位;

此时向右推动推柄18,推柄18经推板4带动活塞7在壳体1内向右滑动,滑动的同时,活塞7向右拉伸拉簧14,使拉簧14具有向左的拉力,此时右起第三个刻度线位于壳体1左端,活塞7位于右侧两列进气孔9之间,达到减少壳体1与活塞7之间进气孔9数量的目的,从而降低由气管被患者呼入的空气量,此时停止推动推板4,停止按压压板11,由于压簧15具有相对的弹力,带动其对应侧的限位板3移动,限位板3带动其对应侧的卡块6移动,两个卡块6相对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卡块6重新插入限位槽5内,实现对推板4的限位;

当患者的病情痊愈不再需要通过气管套管呼吸后,此时相对按压上下两侧的压板11,压板11经撑板10带动其对应侧的限位板3移动,移动的同时,限位板3分别挤压其对应侧的压簧15,使两个压簧15具有相对的弹力,限位板3带动其对应侧的卡块6移动,两个卡块6相背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卡块6从限位槽5内移出,解除对推板4的限位,此时由于拉簧14向左的拉力,带动推板4向左移动,推板4带动活塞7向左滑动,推板4移动一段距离后,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停止按压压板11,由于压簧15相对的弹力,带动其对应侧的限位板3移动,限位板3带动其对应侧的卡块6移动,两个卡块6相对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卡块6重新插入限位槽5内,实现对推板4的限位,此时将壳体1右端脱离与气管套管自由端的连接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1与活塞7之间设有密封圈,以防止空气泄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壳体、推板、限位板、活塞等,可以通过改变活塞右侧进气孔的数量,来实现调节气管套管封堵的大小,从而锻炼患者自主呼吸的能力,加快患者痊愈,缩短治疗周期,设有的推柄、压板,可以便于医护人员操作,设有的挡环,可以防止医护人员将活塞推出壳体,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