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诊器的听诊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9604发布日期:2021-08-24 12:1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听诊器的听诊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听诊器的听诊头。



背景技术:

听诊器是医生最常用的诊断工具,其结构包括有听诊头、导音管、耳挂等。其中的听诊头有膜式和杯式,膜式听头可以良好听取高频声响,杯式听头适合听取低频声响或杂音。目前还有的听诊器是双面听诊器,听诊头上既有膜式也有杯式,二者转换仅需旋转180°即可。现有的听诊器,特别是高级的听诊器上的听诊头通常由金属经车床加工而成,因而成本高。在传染病的诊治中,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我们需要对听诊器进行不断地消毒,或者使用一次性的听诊器,而以一次性使用的听诊器更加适合。于是,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全部采用塑料材料制作的一次性的听诊器,其听诊头也全部采用塑料制作。塑料可一次成型,材料和工艺都非常低廉。但是,塑料的重量轻,使用时容易移位,手感不好。同时,塑料的强度低,容易损坏。特别是,声音在塑料中非常容易衰减,拾音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制作成本低,拾音效果好,适合一次性使用的听诊器的听诊头。

本实用新型的听诊器的听诊头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一侧开口一侧收缩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一部分收缩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的壳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由金属一体冲压成型;

芯件,所述芯件位于所述的壳体的内部,包括位于壳体第二部分内并与该第二部分内壁紧密配合的第四部分;

连接件,该连接件是中空的管件,由壳体的第二部分的外部穿过该第二部分和芯件的第四部分,伸入到芯件中间的空间,该芯件中间的空间与听诊头的拾音的空间连通。

采用上述结构的听诊器的听诊头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装配简便,特别适合于作为一次性听诊器的听诊头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芯件采用金属一次成型工艺或塑料一次成型工艺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的芯件还包括位于壳体第一部分内的第三部分,该第三部分中间的空腔形成第三空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是:芯件的第三部分的开口端,小于壳体的第一部分的开口的最大边缘的内侧,拥有一圈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形成的平面会突出于该突出部分的外圈部分形成的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是:还包括有膜片以及一个膜片固定结构,所述的膜片固定结构将所述的膜片固定在壳体的第一部分的开口边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是:壳体的第一部分的开口边缘部分向外翻转,形成与该开口平面平行的凸缘,膜片覆盖在开口处,膜片的外缘与该凸缘的外缘对齐,弹性圈设置在壳体的开口的外圈,弹性圈的内圈设置有凹槽,该凹槽能容纳凸缘与膜片的边缘一起进入到该凹槽内,并将凸缘与膜片抱紧,使膜片被固定在壳体的开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的膜片固定结构包括环形圈,该环形圈包括一个端面的中间是空心的环形圈端面部分和一个环形圈边缘部分,该环形圈边缘部分与壳体的开口边缘紧密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是:芯件的第四部分在其周壁上形成有一个平面,第二孔的开口开设于所述第四部分的该平面上,与其对应的,壳体的第二部分中间是对应形状的空腔,该壳体的第二部分的侧壁也拥有一个对应的平面,第一孔开设于第二部分的侧壁的平面对应第二孔的位置上,第二孔由第四部分的外壁穿过第四部分进入到第四部分的内部,并与第四部分内部的第四空腔连通,该第四空腔与第三部分构成的第三空腔在第三空腔的收缩侧实现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是:芯件的第四部分的正截面形状近似椭圆形并缺少在其长轴的一侧的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是:连接件与第二孔之间采用紧密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的第四空腔设置在偏离第四部分上的第二孔的开口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是:第二孔在由开口向内部延伸时向听诊头的开口的方向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是:壳体的第二部分的顶壁与芯件的第四部分的端面设置成由第一孔或第二孔的开口的方向向另一侧伸展时,往听诊头的开口的方向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成本低,拾音效果好,适合一次性使用的听诊器。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听诊器,其技术解决方案,包括有上述任一技术解决方案的听诊器的听诊头。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

图1: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俯视图。

图3:环形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喇叭形的第一部分11,和位于所述第一部分11喇叭形收缩侧的并向收缩侧凸出的第二部分12,该第一部分11的喇叭口为该第一部分11的开口,该第二部分12拥有一圈环绕的侧壁121,以及位于端部的顶壁122,在第二部分12的侧壁121上设有一个第一孔14,所述的壳体1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由金属一体冲压成型;

芯件2,所述芯件2位于所述的壳体1的内部,包括位于壳体1的第一部分11内与第一部分11形状相配的喇叭形的第三部分21,和位于壳体1的第二部分12内并与该第二部分12紧密配合的第四部分22,第四部分22对应壳体1上的第二部分12的第一孔14位置设有第二孔24,第二孔24由第四部分22的外壁穿过第四部分22进入到第四部分22的内部,并与第四部分22内部的第四空腔26连通,该第四空腔26与第三部分21构成的第三空腔25在第三空腔25的收缩侧实现连通;

连接件3,该连接件3是中空的管件,由壳体1收缩侧的第二部分12的外部穿过该第二部分12的第一孔14和芯件2的第四部分22的第二孔24,伸入到芯件2中间,该连接件3位于壳体1外部的一端与听诊器的导音管联接;

膜片4,所述膜片4覆盖在壳体1的开口处;

弹性圈5,所述的弹性圈5位于壳体1的开口的外圈,通过弹性圈5内圈设置的凹槽51和壳体1的开口边缘设置的凸缘16之间的配合,将膜片4固定在壳体1的开口处。

上述实施例中,壳体1由金属冲压成型,整个壳体1是金属薄壁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为使壳体1的第二部分12与芯件2的第四部分22相互紧密配合,芯件2的第四部分22与壳体1的第二部分12必须在周面上有三个点接触,且为紧密接触。理想的情况是芯件2的第四部分22与壳体1的第二部分12截面形状完全对应且相互之间采用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这样使得芯件2的第四部分22与壳体1的第二部分12之间结合紧密。理想情况下,上述的截面形状是非圆形。这样装配的时候,可以依据形状使得芯件2的第四部分22与壳体1的第二部分12之间始终处于正确的装配方向,保证了装配的精度。

上述实施例中,芯件2的第四部分22的正截面形状近似椭圆形并缺少在其长轴的一侧的一部分,在其周壁上形成一个平面,第二孔24开设于所述第四部分22的该平面中间位置上。

与其对应的,壳体1的第二部分12的侧壁121的正截面形状是环绕该形状的薄壁,其中间是对应形状的空腔,因此,该侧壁121也拥有一个对应的平面,第一孔14开设于所述第二部分12的侧壁121的平面对应第二孔24的中间位置上。

因为芯件2的第四部分22和壳体1的第二部分12的截面是相互对应且为非圆形和非圆形的空腔,装配的时候会始终处于正确的装配方向,同时装配完成后第一孔14和第二孔24会完全正对,使得装配简单。另外,由于上述芯件2的第四部分22的形状,在连接件3穿过第一孔14和第二孔24伸入到芯件2的第四部分22的中间的时候,芯件2的第四部分22在连接件3的方向上的长度较与连接件3垂直方向上的长度长,因此,会有更多的连接件3与芯件2的第四部分22接触,从而使连接件3与芯件2的第四部分22的装配更加可靠。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壳体1的第二部分12的形状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随意设置,但是考虑到壳体1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其冲压模具制造及冲压工艺设计上的难度,上述形状在性能及成本上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连接件3露出听诊头的一端通常是和听诊器的导音管配合联接,而导音管的端部一般抵靠住壳体1的第二部分12的外壁上,上述壳体1的第二部分12在与连接件3配合一侧设置成平面也方便与导音管的配合。

为简化装配工艺,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件3与第二孔24之间采用紧密配合。

在第二孔24伸入芯件2第四部分22的尽头是与第二孔24连通的第四空腔26,为了使连接件3与芯件2的第四部分22有更多的接触,该第四空腔26并非设置在该第四部分22的中间位置,而是设置在偏离第四部分22上的第二孔24的开口的方向,相应的,第三空腔25的收缩的位置与该第四空腔26相对应。

上述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缩减空间,第二孔24在其开口向内部延伸时向芯件2的第三部分21的方向倾斜,上述倾斜方向也就是听诊头的开口方向。即,第二孔24的开口距离第三部分21较远,第二孔24伸入到第四部分22的内部距离第三部分21较近。当第二孔24的倾斜角度较大的时候,第二孔24有可能会直接与第三空腔25连通,此时可以不用设置第四空腔26。

由于上述的第二孔24的倾斜设置,壳体1的第二部分12的顶壁122与芯件2的第四部分22的端面设置成由第一孔14或第二孔24的开口的方向向另一侧伸展时,往壳体1的第一部分11或芯件2的第三部分21的方向倾斜,上述倾斜方向也就是听诊头的开口方向。

上述实施例中,芯件2的第三部分21起拾音作用,该第三部分21构成的第三空腔25需要一侧开口一侧收缩的喇叭形,壳体1的第一部分11主要作用是容纳芯件2的第三部分21,该第一部分11的形状只要具有开口并能容纳第三部分21,而不限于喇叭形,只是考虑到空间的紧凑,做成喇叭形更加合理。

上述实施例中,芯件2可以采用锌压铸等金属一次性成型工艺,采用金属材质的芯件2的声音衰减得到改善,拾音效果会较好。芯件2也可以采用注塑等塑料一次性成型工艺,采用塑料材质的芯件2可以考虑与其外部的壳体1紧密贴合,利用壳体1的金属材质抵消一部分的声音衰减,拾音效果与现有的全塑料材质的听诊头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上述实施例中,芯件2的第三部分21的开口端,小于壳体1的第一部分11的开口的最大边缘的内侧,拥有一圈突出部分211,该突出部分211形成的平面会突出于其外圈部分形成的平面。这样,当膜片4的中间部分覆盖在第三部分21的开口端,膜片4的边缘部分被弹性圈5固定在壳体1的第一部分11的开口端边缘的时候,膜片4的中间部分会被第三部分21的该突出部分211顶出,从而使膜片4保持一个紧绷的状态。

该突出部分211的外圈部分可以是该芯件2的第三部分21,这种情况是,芯件2的第三部分21在突出部分211的外圈会有一个延伸;也可以是壳体1的第一部分,这种情况是,芯件2的第三部分21在突出部分211的外圈没有延伸,即该突出部分211是芯件2的第三部分21的最外圈。

上述实施例中,壳体1的第一部分11的开口边缘部分利用冲压工艺向外翻转,形成与该开口平面平行的凸缘16,该凸缘16的外缘与膜片4的外缘对齐,同时,芯件2的第三部分21在突出部分211的外圈拥有一个延伸边缘212,该延伸边缘212的外缘与凸缘16的外缘和膜片4的外缘对齐,弹性圈5的内圈设置有凹槽51,该凹槽51能容纳凸缘16、第三部分21的延伸边缘212、膜片4的边缘一起进入到该凹槽51内,并将凸缘16、延伸边缘212、膜片4一起抱紧,使膜片4被固定在壳体1的开口处。

当芯件2的第三部分21在突出部分211的外缘没有延伸的时候,弹性圈5的凹槽51能容纳凸缘16与膜片4的边缘一起进入到该凹槽51内,并将凸缘16与膜片4一起抱紧,使膜片4被固定在壳体1的开口处。

芯件2的第三部分21在突出部分211的边缘拥有延伸边缘212的结构适用于整体制造精度较高的情况下,该结构可以使芯件2在开口的边缘获得一个支撑,使芯件2与壳体1的配合更好。

而芯件2的第三部分21在突出部分211的边缘没有延伸的结构适用于整体制造精度较低的情况。在制造精度低的时候,如果设置延伸的边缘会使该边缘与壳体1的开口之间存在误差间隙,影响膜片4在该处的固定。当然,制造精度低的时候制造成本也低。

上述的听诊器的听诊头在装配的时候,要将芯件2的第四部分22装配进壳体1的第二部分12内,此时,第一孔14和第二孔24自动对齐,再将连接件3穿过壳体1上的第一孔14装配进芯件2上的第二孔24,将膜片4覆盖在壳体1的开口处,将膜片4的边缘与壳体1的开口处的凸缘16的边缘对齐,再将弹性圈5压在膜片4和凸缘16的边缘外部,即完成整个装配。其中,膜片4和弹性圈5可以采用现有听诊头的通配件。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环形圈7替代弹性圈。该环形圈7包括一个端面的中间是空心的环形圈端面部分71和一个环形圈边缘部分72,该环形圈边缘部分72与壳体1的开口边缘紧密配合。其环形圈端面部分71中间的空心部分使膜片露出,在环形圈7将膜片4压紧在壳体1的开口边缘上的时候,利用两者之间的紧密配合使膜片4被固定。使用环形圈的时候,可以设置壳体开口处的凸缘,也可以不设置壳体开口处的凸缘,甚至可以设置壳体的开口处边缘向内翻转。上述的环形圈边缘部分与壳体的开口边缘紧密配合可以利用壳体的薄壁结构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不使用膜片,则听诊头可以作为杯式听头使用。此时,壳体的开口可以不设置凸缘,也可以不使用弹性圈。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不设置芯件的第三部分,则壳体的第一部分作为拾音的部件,此时,该第一部分需要做成喇叭形状。这样,第四空腔直接与该第一部分的拾音的空间连通。在该设置下,同样可以使用膜片,采用膜式听筒的模式,只是该模式下由于没有芯件的第三部分,膜片的紧绷效果会差一点;也可以不使用膜片,采用杯式听筒的模式。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听诊头也能作为普通的听诊器的听诊头使用,其成本优势明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