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导尿管

文档序号:25838188发布日期:2021-07-13 15:2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子母导尿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子母导尿管。



背景技术:

外科引流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外科治疗方式,对各种感染性、出血性疾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体的泌尿系统器官的特点是中空的尿液引流系统,一旦在创伤、疾病或手术后状态下,尿液引流出现障碍,将会大大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严重时甚至影响患者肾功能,因此,术后引流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导尿管一般仅能留置、导尿,但在导尿过程中尿道中容易残留少量的清洗液以及尿道分泌物,容易造成治疗过程中的二次感染,尤其在留置时更易发生,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此时需要提供一种子母导尿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子母导尿管,包括一第一导尿管和一第二导尿管,第一导尿管与第二导尿管为一体式结构连接,第一导尿管具有一第一腔体,第二导尿管具有一第二腔体,通过在第一腔体的基础上增设第二腔体,利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同时向尿道内灌注药物,并有助于促进尿道分泌物的排出,以实现加强引流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子母导尿管,所述第一导尿管具有包括:一第一导尿管,所述第一导尿管具有一第一腔体;一第二导尿管,所述第二导尿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尿管的外侧表面上,所述第二导尿管具有一第二腔体;其中,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径尺寸。

进一步,所述第二导尿管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一导尿管的外侧表面接触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导尿管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导尿管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腔体沿着所述第一导尿管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一导尿管的两端端面;所述第二腔体沿着所述第二导尿管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导尿管的两端端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尿管具有一第一端,在所述第一端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分支管路,所述分支管路与所述第一腔体流体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尿管具有一第二端,在所述第二端设置有一气囊,所述气囊与所述第一腔体流体连接。

进一步,所述气囊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导尿管的侧壁相贯通。

进一步,所述第二导尿管包括一直管和一弯曲管,所述第二腔体贯穿所述直管和所述弯曲管的内部。

进一步,所述直管与所述弯曲管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腔体在对应所述弯曲部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腔体在对应所述直管的内径尺寸。

进一步,所述第二导尿管设置于所述气囊与所述第一导尿管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直管背离所述弯曲管的一端与处于充气状态下的所述气囊不接触。

进一步,在从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径尺寸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径尺寸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子母导尿管,包括一体式结构连接的一第一导尿管和一第二导尿管,所述第一导尿管具有一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导尿管具有一第二腔体,利用所述第一导尿管和所述第二导尿管向尿道内灌注药物,所述第一导尿管作为母管,所述第二导尿管作为所述第一导尿管的辅助结构件,通过在所述第一导尿管的所述第一腔体的基础上增设所述第二导尿管的所述第二腔体,利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同时向尿道内灌注药物,并有助于促进尿道分泌物的排出,以实现加强引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操作使用,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子母导尿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1、第一导尿管;2、第二导尿管;

10、第一腔体;11、第一端;

12、第二端;13、分支管路;

14、气囊;20、第二腔体;

21、直管;22、弯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一种子母导尿管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不应被视为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限制。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子母导尿管,包括:一第一导尿管1和一第二导尿管2。

如图1所示的,所述第一导尿管1包括一第一腔体10,所述第一腔体10沿着所述第一导尿管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一导尿管1的两端端面,所述第一导尿管1具有一第一端11和一第二端12,即,所述第一端11以及所述第二端12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为所述第一腔体10的开口。

如图1所示的,在所述第一端11上设置有至少一分支管路13,所述分支管路13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尿管1的外侧表面上,并且所述分支管路13与所述第一腔体10为流体连接,其中,所述分支管路13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导尿管1的侧壁弯折,所述分支管路13用于加强引流作用。

如图1所示的,在所述第二端12上设置有一气囊14,所述气囊14与所述第一腔体10流体连接,具体地,所述气囊14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导尿管1的侧壁相贯通,所述气囊14与所述第一导尿管1的连接方式为一体式连接。其中,所述气囊14的材质为软性橡胶材料,所述气囊14在自然状态下呈不规则形状,通过充气或注水等方式能够使所述气囊14变为球状。

如图1所示的,所述第二导尿管2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尿管1的外侧表面,所述第二导尿管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导尿管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导尿管2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一导尿管1的外侧表面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导尿管2与所述第一导尿管1的连接方式为一体式结构连接。

续见图1,所述第二导尿管2包括一第二腔体20,所述第二腔体20沿着所述第二导尿管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导尿管2的两端端面。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二腔体20的内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腔体10的内径尺寸。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导尿管1作为导尿管本体,相当于所述第一导尿管1为母管,所述第一导尿管1主要用于将人体尿道分泌物排出,以及用于向尿道内灌注药物,所述第二导尿管2作为所述第一导尿管1的辅助结构件,所述第二导尿管2用于为所述第一导尿管1分担引流的工作。

如图1所示的,所述第二导尿管2包括一直管21和一弯曲管22,所述直管21与所述弯曲管22进行流体连接,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直管21与所述弯曲管22为一体式结构。其中,所述弯曲管22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导尿管1的侧壁弯曲。并且,所述第二腔体20贯穿所述直管21和所述弯曲管22的内部,以及所述第二腔体20在对应所述弯曲部22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腔体20在对应所述直管21的内径尺寸。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导尿管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导尿管1的长度,所述第二导尿管2设置于所述气囊14与所述第一导尿管1的第一端11之间,所述直管21背离所述弯曲管22的一端与处于充气状态下的所述气囊14不接触。

以及在本实施例中,在从所述第一端11朝向所述第二端12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腔体10的内径尺寸逐渐减小;在从所述弯曲管22朝向所述直管21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腔体20的内径尺寸逐渐减小。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端11可以作为药物的注射端或尿道分泌物的排出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尿管1、所述分支管路13、所述第二导尿管2的所述直管21和所述弯曲管22的材质优选为医用塑料。

本实用新型所述子母导尿管尤其适用于前列腺增生术后,利用所述第一导尿管1和所述第二导尿管2向尿道内灌注药物,其中所述第一导尿管1作为母管,所述第二导尿管2作为所述第一导尿管1的辅助结构件,通过增设所述第二导尿管2,相当于在所述第一导尿管1的所述第一腔体10的基础上增设所述第二导尿管2的所述第二腔体20,所述第二导尿管2用于往尿道内打药,并有助于促进尿道分泌物的排出,以实现加强引流的效果。

因此,如上阐述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子母导尿管,包括一第一导尿管1和一第二导尿管2,利用所述第二导尿管2与所述第一导尿管1进行一体式连接,所述第一导尿管1具有一第一腔体10,所述第二导尿管2具有一第二腔体20,所述第二腔体20贯穿所述第二导尿管2的两端端面、所述第一腔体10贯穿所述第一导尿管1的两端端面,利用所述第一腔体10和所述第二腔体20同时向尿道内灌注药物或同时用于尿道分泌物的排出,所述第二腔体20用于加强所述第一腔体10的引流。本实用新型所述子母导尿管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成本较低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