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炙疗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1194发布日期:2021-07-02 19:29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内科炙疗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炙疗固定器。



背景技术:

炙疗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这种温热刺激会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斑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还可引起大脑皮层抑制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但现有的炙疗固定器大多为只能用于平面上的均匀移动,不能对胳膊和腿部两侧的灸疗,并且对于灸疗盒的固定效果不好,固定时容易松脱,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中医内科炙疗固定器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中医内科炙疗固定器,解决了不方便对胳膊和腿部两侧的灸疗,并且固定灸疗盒时容易松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医内科炙疗固定器,包括连接板、支腿、移动轮、角度固定装置、往复运动装置、电动伸缩杆、固定板、灸疗盒固定装置、调节板、供电控制箱;

所述连接板顶部设有供电控制箱,所述连接板底部四角位置均连接有支腿的第一端,所述四条支腿的第二端均连接有移动轮,所述四条支腿构成的空间内设有两个往复运动装置,所述两个往复运动装置平行安装在连接板底部,所述往复运动装置底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另一端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侧设有调节板,所述固定板通过两侧的角度固定装置与调节板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和固定板底部均设有灸疗盒固定装置,所述灸疗盒固定装置内可拆卸连接有待用灸疗盒,所述电动伸缩杆和往复运动装置分别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和往复运动装置通过供电控制箱分别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所述角度固定装置包括外壳、方形运动杆、卡块、齿轮、弹簧、挡环、转轴;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外壳内设有转轴,所述调节板通过转轴与外壳铰接,所述外壳底部设有与调节板相配合的移动槽,所述调节板可在移动槽内滑动,所述转轴上连接有齿轮,所述外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方孔和第二方孔,所述第一方孔和第二方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方孔和第二方孔内均滑动连接有相配合的方形运动杆,所述方形运动杆上连接有与齿轮相配合的卡块,所述卡块与齿轮可拆卸连接,所述方形运动杆上连接有挡环,所述方形运动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挡环与外壳内壁之间,所述方形运动杆和转轴之间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外壳内壁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灸疗盒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弧形板、螺纹杆、第二连接杆、把手、第二弧形板;所述调节板和固定板底部均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为z字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杆一侧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设有螺孔,所述第二连接杆内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螺孔同轴设置,所述通孔内设有与螺孔相配合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通孔与螺孔可拆卸连接,所述螺纹杆外端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一连接杆底部设有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连接杆底部设有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之间安装有待使用灸疗盒。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板内侧设有第一柔性垫,所述第二弧形板内侧设有第二柔性垫。

更进一步地,所述往复运动装置包括电机、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滑块、壳体;所述壳体内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传动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传动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滑块可在滑槽中滑动,所述滑块底部与电动伸缩杆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控制箱上分别设有电机控制开关和电动伸缩杆控制开关,所述外接电源通过电机控制开关与电机电性连接,所述外接电源通过电动伸缩杆控制开关与电动伸缩杆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提供了一种中医内科炙疗固定器,通过角度固定装置内的方形运动杆、卡块、齿轮、弹簧和挡环的配合可在调节固定板和调节板角度后进行固定,通过限位块可对方形运动杆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防止限位块的脱出,通过电动伸缩杆可对待使用灸疗盒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往复运动装置可对使得待使用灸疗盒在肢体上往复运动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通过灸疗盒固定装置可固定不同大小的灸疗盒,通过第一柔性垫和第二柔性垫可进一步加强与待使用灸疗盒的固定效果,本实用新型增强肢体艾灸效果,结构简单,稳定性强,使用方便,可固定不同大小的灸疗盒。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角度固定装置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角度固定装置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往复运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灸疗盒固定装置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灸疗盒固定装置仰视图。

附图标记:

1-连接板、2-支腿、3-移动轮、4-角度固定装置、5-往复运动装置、6-电动伸缩杆、7-固定板、8-灸疗盒固定装置、9-调节板、10-供电控制箱;

41-外壳、42-方形运动杆、43-卡块、44-齿轮、45-弹簧、46-挡环、47-转轴、48-移动槽、49-限位块;

51-电机、52-第一传动杆、53-第二传动杆、54-滑块、55-壳体、56-滑槽;

81-第一连接杆、82-第一弧形板、83-螺纹杆、84-第二连接杆、85-把手、86-第二弧形板、87-第一柔性垫、88-第二柔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考图1至图7,一种中医内科炙疗固定器,包括连接板1、支腿2、移动轮3、角度固定装置4、往复运动装置5、电动伸缩杆6、固定板7、灸疗盒固定装置8、调节板9、供电控制箱10;

连接板1顶部设有供电控制箱10,连接板1底部四角位置均连接有支腿2的第一端,四条支腿2的第二端均连接有移动轮3,移动轮3有一定摩擦力,用于防止往复运动装置5运动导致本实用新型整体移动,并且可方便移动本实用新型,四条支腿2构成的空间内设有两个往复运动装置5,两个往复运动装置5平行安装在连接板1底部,往复运动装置5底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6,电动伸缩杆6为市售的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6另一端连接有固定板7,固定板7两侧设有调节板9,固定板7通过两侧的角度固定装置4与调节板9转动连接,用于转动调节后固定两个调节板9与固定板7之间的角度,调节板9和固定板7底部均设有灸疗盒固定装置8,灸疗盒固定装置8内可拆卸连接有待使用灸疗盒,电动伸缩杆6和往复运动装置5分别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电动伸缩杆6和往复运动装置5通过供电控制箱10分别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优选的,供电控制箱10上分别设有电机控制开关和电动伸缩杆控制开关,外接电源通过电机控制开关与电机51电性连接,外接电源通过电动伸缩杆控制开关与电动伸缩杆6电性连接,用于控制电机51和电动伸缩杆6的启动和关闭;

角度固定装置4包括外壳41、方形运动杆42、卡块43、齿轮44、弹簧45、挡环46、转轴47;

外壳41连接有固定板7,外壳41内设有转轴47,调节板9通过转轴47与外壳41铰接,外壳41底部设有与调节板9相配合的移动槽48,调节板9可在移动槽48内滑动,转轴47上连接有齿轮44,外壳4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方孔和第二方孔,第一方孔和第二方孔同轴设置,第一方孔和第二方孔内均滑动连接有相配合的方形运动杆42,方形运动杆42从第二方孔内伸出,方形运动杆42上连接有与齿轮44相配合的卡块43,卡块43与齿轮44可拆卸连接,方形运动杆42上连接有挡环46,方形运动杆42上套设有弹簧45,弹簧45设置在挡环46与外壳41内壁之间,弹簧45的直径尺寸小于挡环46的直径尺寸,弹簧45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一方孔和第二方孔的宽度尺寸,用于防止弹簧45脱出外壳41和挡环46之间的范围中,方形运动杆42和转轴47之间设有限位块49,限位块49与外壳41内壁连接,限位块49对方形运动杆42上连接的卡块43进行限位,用于对方形运动杆42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定;

灸疗盒固定装置8包括第一连接杆81、第一弧形板82、螺纹杆83、第二连接杆84、把手85、第二弧形板86;

调节板9和固定板7底部均连接有第一连接杆81,第一连接杆81为z字形结构,第一连接杆81一侧设有第二连接杆84,第一连接杆81与第二连接杆84之间的距离可调节,第一连接杆81设有螺孔,第二连接杆84内设有通孔,通孔与螺孔同轴设置,通孔内设有与螺孔相配合的螺纹杆83,螺纹杆83贯穿通孔与螺孔可拆卸连接,螺纹杆83外端连接有把手85,用于固定第二连接杆84和方便旋转螺纹杆83,第一连接杆81底部设有第一弧形板82,第二连接杆84底部设有第二弧形板86,第一弧形板82和第二弧形板86之间安装有待使用灸疗盒;

第一弧形板82内侧设有第一柔性垫87,第二弧形板86内侧设有第二柔性垫88;

往复运动装置5包括电机51、第一传动杆52、第二传动杆53、滑块54、壳体55;壳体55内固定有电机51,电机51输出轴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52的第一端,第一传动杆52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53的第一端,第二传动杆53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有滑块54,第一传动杆52和第二传动杆53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壳体55内设有与滑块54相配合的滑槽56,滑块54可在滑槽56中滑动,用于限定滑块54的运动范围使得滑块54不会上下窜动,滑块54底部与电动伸缩杆6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方法如下:

需要使用时,首先将点然灸条后的待使用灸疗盒放在第一弧形板82和第二弧形板86之间,将螺纹杆83贯穿第二连接杆84的通孔,通过旋转把手85带动螺纹杆83移动,使得螺纹杆83与第一连接杆81的螺孔连接,直到把手85与第二连接杆84接触即可完成待使用灸疗盒的固定,然后让病人躺在床上,通过移动轮3将本实用新型移动到合适的位置,通过控制电动伸缩杆控制开关使得两个电动伸缩杆6伸缩到合适高度位置,在控制电机控制开关使得电机51转动,电机51输出轴带动第一传动杆52转动,第一传动杆52带动第二传动杆53移动,第二传动杆53带动滑槽56内的滑块54运动,将第一传动杆52的转动转化成滑块54的水平往复运动,同时滑块54带动电动伸缩杆6运动,电动伸缩杆6带动固定板7和两个调节板9运动,从而使得固定板7和两个调节板9下的灸疗盒固定装置8内的待使用灸疗盒做往复运动;需要对躯干部分就行灸疗时,将固定板7和两个调节板9处于平行设置,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对躯干部分就行灸疗;

需要对肢体两侧和肢体上面同时进行灸疗时,调节固定板7和两侧调节板9的待使用灸疗盒角度,首先分别按压四个从第一方孔中伸出的方形运动杆42,使得方形运动杆42运动,带动挡环46运动使得弹簧45压缩,方形运动杆42运动也带动卡块43运动,使得卡块43与齿轮44解除锁定,然后调节固定板7和一侧调节板9的角度和固定板7和另一侧调节板9的角度,确定好角度后,松开两个方形运动杆42,使得弹簧45复位,弹簧45带动挡环46运动,带动使得方形运动杆42运动,方形运动杆42运动也带动卡块43运动,使得卡块43与齿轮44啮合固定,即可完成角度的调节。

本实用提供了一种中医内科炙疗固定器,通过角度固定装置内的方形运动杆、卡块、齿轮、弹簧和挡环的配合可在调节固定板和调节板角度后进行固定,通过限位块可对方形运动杆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防止限位块的脱出,通过电动伸缩杆可对待使用灸疗盒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往复运动装置可对使得待使用灸疗盒在肢体上往复运动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通过灸疗盒固定装置可固定不同大小的灸疗盒,通过第一柔性垫和第二柔性垫可进一步加强与待使用灸疗盒的固定效果,本实用新型增强肢体艾灸效果,结构简单,稳定性强,使用方便,可固定不同大小的灸疗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