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侧孔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19646发布日期:2021-08-27 10:5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侧孔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侧孔导尿管。



背景技术:

导尿管作为人工导尿医疗器械,可通过将其由尿道插入膀胱将尿液引出患者体外,因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是对于有意识障碍、无自主排尿能力及尿道下裂术后恢复期间病人来说,需要将导尿管长时间留置容易出现漏尿现象,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公开号为cn210542829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漏尿的导尿管,该实用新型通过在导尿管的腰部设置用于引导侧漏尿液的第一侧孔,有效地将尿液引流至尿袋,防止了尿液溢出体外;但是该实用新型所述的导尿管的腰部最小外径小于导尿管主体的最外径,所述的腰部与所述的导尿管主体的直径之间存在差别,在所述带尿管的腰部处形成凹陷区域,将所述的导尿管置入患者体内极易对其尿道造成刮擦伤害,引发尿路感染,为患者带来极大地痛苦和额外的医疗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引流效果更佳且防漏液效果更好的一种多侧孔导尿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侧孔导尿管,包括导尿管主体,球囊,尿液第一通道,用于引导导尿管置入的导丝,用于向所述球囊中注水的注水通道,多个第一侧孔,尿液第二通道,用于封堵所述尿液第二通道的第一密封塞,用于导流尿液的导管,用于所述注水通道穿过的第三侧孔;所述第一侧孔设置于所述球囊底部的导尿管主体上,所述的第一密封塞设置于所述尿液第二通道内,所述注水通道一端与所述球囊连通另一端与球囊的注水装置相连,所述的第三侧孔设置于所述的导尿管主体上,所述的第一密封塞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孔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所述的导尿管主体上设置多个孔径小的第一侧孔,所述导尿管主体的直径不发生改变,所述的导尿管主体上没有会对患者尿道产生损伤的凹陷及锐利的边缘,有效防止尿液侧漏的同时降低了对患者尿道产生损伤的风险;本实用新型发明人将所述的导管设置为分支结构,支管部分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尿液通道和第二尿液通道相连,导流出来的尿液最终由导管的主管部分流出,便于对患者的排尿量进行准确测量。

优选地,所述的导管包括主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的主管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导尿管闭合装置或集尿袋的多功能接口,所述的第一支管与所述的尿液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的第二支管与所述的尿液第一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管上设置有气囊和第一夹紧装置,所述第二支管上设置有第二夹紧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塞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支管穿入所述尿液第二通道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的尿液第一通道顶端设置集液口,所述集液口的边缘与所述导尿管主体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尿液第二通道为所述导尿管主体内部除去所述尿液第一通道以外的区域。

优选地,所述导尿管还包括第二侧孔,所述第二侧孔设置于所述导尿管主体的顶端,所述第二侧孔与所述尿液第一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侧孔的孔径为0.1~1.5mm。

优选地,所述导尿管主体上设置有供所述注水通道通过的第三侧孔,所述第三侧孔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塞,所述第二密封塞上设置供所述注水通道穿过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导尿管主体上设置多个第一侧孔,在包括男性尿道下裂术后恢复等尿道术后康复过程中,可对尿道术后渗出液进行充分的通畅引流,保证了尿道清洁,减少了尿道术后感染的风险,此外所述第一侧孔具有较小的孔径,避免了侧孔孔径过大对患者尿道形成的损伤。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管包括主管和支管,支管部分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尿液通道和第二尿液通道相连,导流出来的尿液最终由导管的主管部分流出,便于对患者的排尿量进行准确测量。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管的第一支管上设置有气囊和第一夹紧装置,在所述的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一尿液连通之前,先对所述气囊进行挤压后夹紧所述第一夹紧装置,然后再将所述的第一支管与第一尿液通道连通,连通后形成负压,可对第一侧孔旁的尿液进行吸收,防止了尿液的侧漏,有效地排尽了患者尿液,进一步减少了尿道感染。

(4)本实用新型所述导管的主管上设置多功能接口,可以连接导尿管闭合装置或集尿袋或连续负压装置;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尿管既可以连接集尿袋用于排尿量的统计,也可连接导尿管闭合装置,便于患者对自身膀胱功能进行锻炼,也避免了患者外出时需带集尿袋的尴尬,此外术后恢复期间连接连续负压装置可保证尿液连续稳定排出,保证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多侧孔导尿管的示意图;

图2为导管的示意图;

其中,1为尿管主体,2为球囊,3为尿液第一通道,301为集液口,4为导丝,5为注水通道,6为第一侧孔,7为尿液第二通道,8为第一密封塞,9为导管,901为主管,902为第一支管,9021为气囊,9022为第一夹紧装置,903为第二支管,9031为第二夹紧装置,904为多功能接口,10为第三侧孔,11为第二侧孔,12为第二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顶”为靠近所述第二侧孔11的一侧,所述“底”为靠近所述第一密封塞8的一侧。

图1为一种多侧孔导尿管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的多侧孔导尿管包括导尿管主体1,球囊2,尿液第一通道3,用于引导导尿管置入的导丝4,用于向所述球囊2中注水的注水通道5,多个第一侧孔6,尿液第二通道7,用于封堵所述尿液第二通道7的第一密封塞8,用于导流尿液的导管9,用于所述注水通道5穿过的第三侧孔10,第二侧孔11;所述的尿液第一通道3顶端设置集液口301,所述集液口301的边缘与所述导尿管主体1相连接。

所述第一侧孔6设置于所述球囊2底部的导尿管主体1上,所述的第一密封塞8设置于所述尿液第二通道7内,所述注水通道5一端与所述球囊2连通另一端与球囊的注水装置相连,所述的第三侧孔10设置于所述的导尿管主体1上,所述的第一密封塞8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孔10的底部,所述第二侧孔11设置于所述导尿管主体1的顶端,所述第二侧孔11与所述尿液第一通道3连通。

所述尿液第二通道7为所述导尿管主体1内部除去所述尿液第一通道3以外的区域。

图2为导管的示意图,如图2所述,所述的导管9包括主管901,第一支管902和第二支管903,所述第一支管902上设置有气囊9021和第一夹紧装置9022,所述的主管90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导尿管闭合装置或集尿袋的多功能接口904,所述的第一支管902与所述的尿液第二通道7连通,所述的第二支管903与所述的尿液第一通道3连通,所述第一密封塞8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支管902穿入所述尿液第二通道7的通孔;所述的第二支管903上设置有第二夹紧装置9031。

所述的第一侧孔6的孔径为0.1~1.5mm。

所述导尿管主体1上设置有供所述注水通道5通过的第三侧孔10,所述第三侧孔10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塞12,所述第二密封塞12上设置供所述注水通道5穿过的通孔。

所述的尿液第一通道3、尿液第二通道7和注水通道5之间互不连通。

所述的尿液第一通道3可与所述的第二支管903连接或单独连接引流袋。

所述的一种多侧孔导尿管操作方法如下:

(1)前期准备:置入所述导尿管前,对所述的球囊2进行密封性检查,检测其是否漏水;同时将所述的导尿管置入水中,进行导液操作,对其质量进行检测,检测结束后将所述导尿管内的液体排尽备用。

(2)导尿管置入:由导丝4进到导尿管主体1置入患者体内;通过注水通道5向球囊2内注入水,所述球囊2充盈后,停止注水并关闭所述注水通道5;连通导管9前,先对第一支管902上的气囊9021进行挤压并夹紧所述的第一夹紧装置9022,将所述的第一支管902与所述尿液第二通道7连通,将所述的第二支管903与所述的尿液第一通道3连通,所述的主管901通过多功能接口904连接集尿袋或导尿管闭合装置,随后取下第一夹紧装置9022;此后大部分尿液由所述第二侧孔11流进所述尿液第一通道3,经第二支管903流向主管901处,还有小部分流入患者尿道和导尿管间的尿液,由第一侧孔6吸入尿液第二通道7后,经第一支管902流向主管901处,尿液统一经主管901流进集尿袋或排出体外。

所述的集尿袋带有刻度,可直观的看出患者的排尿量。

使用结束后,取下导管9,打开注水通道5将球囊2内的水排出,取下导丝4,最后将导尿管取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侧孔导尿管的应用:

对于尿道术后如男性尿道下裂术后病人使用时可打开第一夹紧装置9022并夹闭所述的第二夹紧装置后,在所述的尿液第一通道3处连接尿袋,在所述的多功能接口904处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提供稳定负压,以排空尿道尿液及尿道术后尿道的渗出液,减少尿道感染发生。

无条件连接负压装置或其他普通病人使用时,在所述的第二支管903与所述的尿液通道3连接的前提下打开所述的第二夹紧装置9031,在所述的多功能接口904出连接尿袋,排空膀胱内尿液,然后通过挤压气囊9021和关闭第一夹紧装置9022相配合,依靠所述的气囊9021提供负压,排空尿道内尿液及尿道术后的尿道渗出液。

患者外出不需排尿时将第一夹紧装置9022和第二夹紧装置9031关闭,防止尿液外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