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科室用多功能救助装置

文档序号:25681719发布日期:2021-06-29 23:4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科室用多功能救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急诊科室用多功能救助装置。



背景技术: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急诊科需要派救护车到现场救助,在应急救助过程中,往往会用到很多的救助装置,帮助患者及时的得到抢救,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有的患者的救助现场无法进入车辆,患者也需要被抬到转移车或救助车上,而有的患者不能直接被抬到转移车上以防对患者体位进行改变造成二次伤害,此时需要担架抬出后进行转移救治,而只是使用担架进行转移时会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且担架上没有救治仪器帮助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因此会浪费抢救的最佳时机,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急诊科室用多功能救助装置,解决了担架上没有救治仪器帮助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因此会浪费抢救的最佳时机,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危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转移车和担架,所述转移车与担架插接固定,所述转移车包括主体车架,所述主体车架上铰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主体车架之间铰接有伸缩机构,所述支撑架的左侧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脚轮,所述主体车架的右侧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脚轮,所述主体车架上设有向左倾斜的第一斜面和向右倾斜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在第二斜面的上方且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的左端设有与主体车架固定连接的挡板,所述挡板与第一斜面之间形成下镂孔,所述第一斜面的右端与主体车架之间形成了入口,所述第二斜面与主体车架之间形成了出口,所述第一斜面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搁置板,搁置板的左方设有箱体。

优选的,所述担架包括担架主体,所述担架主体的左端铰接有调节头,所述担架主体和调节头上都固定连接有支撑垫,所述调节头的下端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上远离调节头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担架主体左右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上螺纹配合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与担架主体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垫由多个小垫组合而成,且每两个相邻的小垫之间都留有缝隙,所述缝隙内都设有充气气囊。

优选的,每个小垫上都配合设有约束带。

优选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与支撑架铰接的第一连接块和与主体车架铰接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上铰接有两个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接块上铰接有两个第三连杆,相邻的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之间铰接有第二滑块,两个第二滑块之间螺纹连接有双向丝杠构成双向丝杠螺母结构。

优选的,所述担架主体的侧边转动连接有可伸缩的输液架,所述输液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定位齿轮,所述定位齿轮啮合有调节齿轮,所述调节齿轮上同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担架主体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担架和转移车的结合,可对患者进行灵活的转运工作,且在转运的过程中可以及时提供更优质的抢救仪器给患者在进行专业的治疗前保证患者的抢救时间;第一斜面、第二斜面与主体车架的结合可以对装有一次性物品和药品的圆形储物盒进行按顺序使用,如此可保证圆形存储盒内的药物和用品不会过期,防止药物和用品混乱造成早批次的用品没用完造成浪费,也减少了医务人员每次检查用品批次带来的工作强度;本装置结构新颖,构思巧妙,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给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第一轴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第二轴测图。

图3是图2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输液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转移车、2-担架、3-主体车架、4-支撑架、5-第一脚轮、6-第二脚轮、7-第一斜面、8-第二斜面、9-挡板、10-下镂孔、11-入口、12-出口、13-搁置板、14-箱体、15-担架主体、16-调节头、17-支撑垫、18-连杆、19-第一滑块、20-第一丝杠、21-小垫、22-缝隙、23-约束带、24-第二连杆、25-第三连杆、26-第二滑块、27-双向丝杠、28-第一连接块、29-第二连接块、30-输液架、31-定位齿轮、32-调节齿轮、33-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参照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转移车1和担架2,所述转移车1与担架2插接固定,所述转移车1包括主体车架3,所述主体车架3上铰接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与主体车架3之间铰接有伸缩机构,所述支撑架4的左侧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脚轮5,所述主体车架3的右侧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脚轮6,所述主体车架3上设有向左倾斜的第一斜面7和向右倾斜的第二斜面8,所述第一斜面7在第二斜面8的上方且第一斜面7与第二斜面8的左端设有与主体车架3固定连接的挡板9,所述挡板9与第一斜面7之间形成下镂孔10,所述第一斜面7的右端与主体车架3之间形成了入口11,所述第二斜面8与主体车架3之间形成了出口12,所述第一斜面7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搁置板13,搁置板13的左方设有箱体14。

本装置在使用时,从转移车1上拔掉担架2,医务人员抬着担架2到救助现场进行对患者的转移,患者在转移的过程中,在担架2上的体位可调节和固定,然后将患者抬到转移车1处,将其插入到转移车1上进行固定,然后通过转移车1进行转移,当患者被抬到转移车1上后,针对不同的患者需要保持体位,对伸缩机构进行调节,依次可对主体车架3进行调整,当伸缩机构伸长时,主体车架3向右倾斜,患者此时会保持头稍高,脚稍低的体位,搁置板13上放置的救助仪器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监测和抢救,箱体14内放置一些抢救需要使用用品,比如一次性呼吸面罩,纱布等;第一斜面7和第二斜面8上设有多个按顺序摆放的圆形存储盒,圆形存储盒内装有抢救时必须的药物和各种一次性用品,圆形存储盒从入口11装入,使用时从出口12处取出,没拿出一个圆形存储盒后,后面的圆形存储盒会全部按顺序占据处于其前方圆形存储盒的位置,处于第一斜面7上的圆形存储盒会向左滚动,处于第二斜面8上的圆形存储盒会向右滚动,第一斜面7最左方的圆形存储盒会通过下镂孔10进入到第二斜面8的最左端,如此可保证圆形存储盒内的药物和用品不会过期,防止药物和用品混乱造成早批次的用品没用完造成浪费,也减少了医务人员每次检查用品批次带来的工作强度。

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对调节头进行调节定位以此来对患者的头部高度进行调节,所述担架2包括担架主体15,所述担架主体15的左端铰接有调节头16,所述担架主体15和调节头16上都固定连接有支撑垫17,所述调节头16的下端铰接有连杆18,所述连杆18上远离调节头16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滑块19,所述第一滑块19与担架主体15左右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19上螺纹配合有第一丝杠20,所述第一丝杠20与担架主体15转动连接。

第一丝杠20与第一滑块19构成了丝杠螺母结构,调节头16的抬高角度为0时,第一滑块19在担架主体15的最右端,当转动第一丝杠20使第一滑块19向左运动时,会通过连杆18将调节头16撑起,由于丝杠螺母结构具有自锁性,所以调节头16被抬高到任意高度都会被定位。

其中,为了对患者的身体局部进行支撑,所述支撑垫17由多个小垫21组合而成,且每两个相邻的小垫21之间都留有缝隙22,所述缝隙22内都设有充气气囊。假如患者在转运的过程中,需要将臀部抬高,此时可以将位于臀部的充气气囊充上气,充气气囊从缝隙22中窜出,对患者进行支撑,不用时,将充气气囊放完气后将其塞入缝隙22中即可。

其中,为了保证患者在担架2上保持稳定,每个小垫21上都配合设有约束带23。

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对支撑架4的角度进行调节后定位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与支撑架4铰接的第一连接块28和与主体车架3铰接的第二连接块29,所述第一连接块上铰接有两个第二连杆24,所述第二连接块上铰接有两个第三连杆25,相邻的第二连杆24与第三连杆25之间铰接有第二滑块26,两个第二滑块26之间螺纹连接有双向丝杠27构成双向丝杠螺母结构。

为了便于在转运的过程中进行输液,所述担架主体15的侧边转动连接有可伸缩的输液架30,所述输液架3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定位齿轮31,所述定位齿轮31啮合有调节齿轮32,所述调节齿轮32上同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3,所述螺纹杆33与担架主体15螺纹连接。螺纹杆33与担架主体15之间螺纹连接具有自锁性,通过转动螺纹杆33来转动调节齿轮32,调节齿轮32带动与之啮合的定位齿轮31转动将与定位齿轮31固定连接的输液架30调节为竖直状态进行使用,不用时,输液架30隐藏到担架主体15的一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