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复肌腱用的彩色线锚钉

文档序号:25922840发布日期:2021-07-20 16:01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修复肌腱用的彩色线锚钉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修复肌腱用的彩色线锚钉。



背景技术:

肩袖损伤是运动医学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相关研究发现,在5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54%,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肩袖损伤修补方法中,锚钉缝合固定是其中最常见的方法。目前,肩袖撕裂缝合的强度与抗拔出效果直接影响肩袖的修复,然而临床上普遍使用的多为带单线或带双线缝线的锚钉,缝线会对锚钉植入产生一定干扰,并且外接的缝线在打结固定时整理麻烦,导致打结效率低,不利于肩袖撕裂缝合高效、安全的进行。因此,如何研究设计一种修复肌腱用的彩色线锚钉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带线锚钉的缝线会对锚钉植入产生一定干扰,并且外接的缝线在打结固定时整理麻烦,导致打结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修复肌腱用的彩色线锚钉。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修复肌腱用的彩色线锚钉,包括锚钉主体和缝线,所述锚钉主体内设有与缝线一一对应设置的放置空腔,锚钉主体尾端设有与放置空腔连通的通孔,放置空腔内壁设有螺旋槽;缝线包括螺旋段与直线段,螺旋段一端与放置空腔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直线段固定连接;螺旋段螺旋叠放在螺旋槽内,直线段穿过通孔后突伸出锚钉主体的尾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缝线分成螺旋段与直线段,螺旋段以螺旋折叠的方式放置在螺旋槽内,直线段穿过通孔后预留部分线体供握持;使用时先将锚钉主体植入,缝合打结时握持预留的部分线体将置于螺旋槽内的螺旋段陆续拉出形成直线段,即保证了锚钉主体顺畅植入,又避免了缝线过长而导致打结麻烦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肩袖撕裂缝合打结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缝线沿锚钉主体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三组,每一组设有两根合拢的缝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组缝线进行打结时,使得肌腱缝合更牢固,减小打结处出现松动的几率;此外,其中一个做主固定,另一根做加强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三组所述缝线分别为红线、黄线、白线;同组中,其中一根缝线为纯色,另一根为间断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红黄白三色缝合线在肌腱缝合打结时更清晰直观,能够直接做到一一对应,避免了打结时缝线对应不清、打结错位的情况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术时间;此外,纯色与间断色方便区分同组的缝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钉主体尾端设有位于缝线之间的圆台体,圆台体斜面设有与对应通孔连通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直线段的预留线体与卡槽卡接后,即防止了螺旋段的线体自动输出的情况发生,同时方便对预留线体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钉主体的尾端环设有转动边沿,转动边沿内壁为正六边形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边沿内部形成的正六边形腔方便借助工具完成锚钉主体植入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边沿设有供缝线沿锚钉主体直径方向展开的卡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缝线置入卡口内,可限制部分缝线滑动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钉主体外壁设有外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增强锚钉主体植入后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钉主体前端设有锥形尖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锚钉主体置入操作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缝线分成螺旋段与直线段,螺旋段以螺旋折叠的方式放置在螺旋槽内,直线段穿过通孔后预留部分线体供握持;使用时先将锚钉主体植入,缝合打结时握持预留的部分线体将置于螺旋槽内的螺旋段陆续拉出形成直线段,即保证了锚钉主体顺畅植入,又避免了缝线过长而导致打结麻烦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肩袖撕裂缝合打结的工作效率;红黄白三色缝合线在肌腱缝合打结时更清晰直观,能够直接做到一一对应,避免了打结时缝线对应不清、打结错位的情况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术时间;直线段的预留线体与卡槽卡接后,即防止了螺旋段的线体自动输出的情况发生,同时方便对预留线体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锚钉主体剖开后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圆台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锚钉主体;102、外螺纹;103、锥形尖体;104、直线段;105、螺旋段;201、转动边沿;202、放置空腔;203、通孔;204、圆台体;205、卡槽;206、卡口;207、螺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4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种修复肌腱用的彩色线锚钉,如图1与图3所示,包括锚钉主体101和缝线,锚钉主体101内设有与缝线一一对应设置的放置空腔202,锚钉主体101尾端设有与放置空腔202连通的通孔203,放置空腔202内壁设有螺旋槽207。缝线包括螺旋段105与直线段104,螺旋段105一端与放置空腔20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直线段104固定连接。螺旋段105螺旋叠放在螺旋槽207内,直线段104穿过通孔203后突伸出锚钉主体101的尾端。将缝线分成螺旋段105与直线段104,螺旋段105以螺旋折叠的方式放置在螺旋槽207内,直线段104穿过通孔203后预留部分线体供握持;使用时先将锚钉主体101植入,缝合打结时握持预留的部分线体将置于螺旋槽207内的螺旋段105陆续拉出形成直线段104,即保证了锚钉主体101顺畅植入,又避免了缝线过长而导致打结麻烦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肩袖撕裂缝合打结的工作效率。

如图2所示,缝线沿锚钉主体101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三组,每一组设有两根合拢的缝线。三组缝线进行打结时,使得肌腱缝合更牢固,减小打结处出现松动的几率;此外,其中一个做主固定,另一根做加强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三组缝线分别为红线、黄线、白线;同组中,其中一根缝线为纯色,另一根为间断色。红黄白三色缝合线在肌腱缝合打结时更清晰直观,能够直接做到一一对应,避免了打结时缝线对应不清、打结错位的情况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术时间;此外,纯色与间断色方便区分同组的缝线。

如图3与图4所示,锚钉主体101尾端设有位于缝线之间的圆台体204,圆台体204斜面设有与对应通孔203连通的卡槽205。将直线段104的预留线体与卡槽205卡接后,即防止了螺旋段105的线体自动输出的情况发生,同时方便对预留线体进行固定。

如图3与图4所示,锚钉主体101的尾端环设有转动边沿201,转动边沿201内壁为正六边形腔。转动边沿201内部形成的正六边形腔方便借助工具完成锚钉主体101植入工作。

如图3与图4所示,转动边沿201设有供缝线沿锚钉主体101直径方向展开的卡口206。将缝线置入卡口206内,可限制部分缝线滑动的情况发生。

如图1所示,锚钉主体101外壁设有外螺纹102,便于增强锚钉主体101植入后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锚钉主体101前端设有锥形尖体103,使得锚钉主体101置入操作方便。

工作原理:将缝线分成螺旋段105与直线段104,螺旋段105以螺旋折叠的方式放置在螺旋槽207内,直线段104穿过通孔203后预留部分线体供握持;使用时先将锚钉主体101植入,缝合打结时握持预留的部分线体将置于螺旋槽207内的螺旋段105陆续拉出形成直线段104,即保证了锚钉主体101顺畅植入,又避免了缝线过长而导致打结麻烦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肩袖撕裂缝合打结的工作效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