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质疏松康复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80481发布日期:2021-06-29 23:4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质疏松康复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质疏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质疏松康复带。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由于老年人不易吸收钙质,缺乏相关的锻炼以及接受日照时间短等原因,因此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在逐年的增加,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为骨质较脆,极容易骨折,人体的脊椎骨是人身体的主要支撑,承载了人体大部分的重量,因此如何保护脊椎是现在医疗研究的主要方向。然而相关技术中的骨质疏松康复带在使用时,不便于实时调整康复带的松紧度,且对于用户脊椎部保护能力较差。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骨质疏松康复带在使用时,不便于调整康复带的松紧度,且对于用户脊椎部保护能力较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骨质疏松康复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骨质疏松康复带在使用时,不便于调整康复带的松紧度,且对于用户脊椎部保护能力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骨质疏松康复带,该骨质疏松康复带包括:康复带体以及设于所述康复带体中部的松紧调节机构;其中,所述康复带体的两端通过魔术贴固定形成环形,康复带体内侧设置有用于与脊椎贴合的防护装置以及位于所述防护装置两侧的按摩装置;所述松紧调节机构包括:导线槽,开设在所述康复带体上;线材,穿设在所述导线槽内;旋钮,设于所述康复带体上并与所述康复带体转动连接,所述旋钮与所述线材连接,通过转动旋钮带动所述线材收紧或松脱。进一步的,导线槽和所述防护装置分别位于所述康复带体的外侧和内侧,并相对设置。

优选地,防护装置为弹性材料,所述弹性材料松弛状态呈v形。

优选地,按摩装置包括设于所述防护装置两侧的若干按摩凸起。

优选地,康复带主体内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开口朝上的口袋,所述口袋内可拆卸放置有药包和/或自发热包,所述口袋位于所述防护装置的两侧。

优选地,康复带主体内侧设置有若干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凸起沿康复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呈上下分布。

优选地,松紧调节机构至少设置为两组并分布在所述康复带体的两侧;所述康复带体从上至下设置有多个连接部,所述导线槽为开设在所述连接部两端的穿线孔,所述线材左右交替穿过所述穿线孔。

优选地,每组松紧调节机构的连接部均设置为三个,三个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旋钮设于中间连接部的一侧。

优选地,线材采用松紧钢丝,所述松紧钢丝在交替穿过所述穿线孔的过程中缠设在所述旋钮上。

优选地,旋钮包括与所述康复带体内侧固定的固定件和转动设于所述固定件上的转轴,所述转轴的末端延伸出所述康复带体并设置有旋转件,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绕线槽,所述线材缠设在所述绕线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康复带体以及设于所述康复带体中部的松紧调节机构;其中,所述康复带体的两端通过魔术贴固定形成环形,康复带体内侧设置有用于与脊椎贴合的防护装置以及位于所述防护装置两侧的按摩装置;所述松紧调节机构包括:导线槽,开设在所述康复带体上;线材,穿设在所述导线槽内;旋钮,设于所述康复带体上并与所述康复带体转动连接,所述旋钮与所述线材连接,通过转动旋钮带动所述线材收紧或松脱,达到了转动旋钮带动线材收紧或松脱以及使用户的脊椎部贴合康复带体内侧的防护装置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在使用过程中便捷的调整康复带体的松紧度以及对用户脊椎部提供良好的保护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骨质疏松康复带在使用时,不便于调整康复带的松紧度,且对于用户脊椎部保护能力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质疏松康复带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质疏松康复带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康复带体,2-线材,3-连接部,4-导线槽,5-旋钮,6-防滑凸起,7-口袋,8-按摩装置,9-防护装置,10-药包,11-自发热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至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骨质疏松康复带,该骨质疏松康复带包括:康复带体以及设于康复带体中部的松紧调节机构;其中,康复带体的两端通过魔术贴固定形成环形,康复带体内侧设置有用于与脊椎贴合的防护装置9以及位于防护装置9两侧的按摩装置8;松紧调节机构包括:导线槽4,开设在康复带体上;线材2,穿设在导线槽4内;旋钮5,设于康复带体上并与康复带体转动连接,旋钮5与线材2连接,通过转动旋钮5带动线材2收紧或松脱。

本实施例中,在康复带体1上开设导线槽4,导线槽4内穿设线材2,线材2可采用松紧钢丝或绳类产品,线材2在导线槽4内的穿设方式可采用相关技术中鞋带的穿设方式,通过拉动线材2使得两端导线槽4相互靠近,从而实现将康复带体1收紧,其中,线材2的拉动方式为采用旋钮5结构,线材2在穿设在导线槽4的过程中也同时与旋钮5连接,连接方式可为固定连接或缠设在旋钮5上,而旋钮5与康复带体1采用转动连接,即用户可通过转动旋钮5将线材2拉动并缠绕,从而实现将康复带体1收紧,同理,用户可反向转动旋钮5,放松线材2,此时用户可手动拉动康复带体1使其松脱至使用松紧强度,易可在康复带体1的自动回复作用下自动调整为使用松紧强度,同时在穿戴康复带体时,由康复带体两端的魔术贴进行固定,此时康复带体内侧的防护装置9与用户的脊椎部贴合,两侧的按摩装置8可对用户的后腰部进行按摩,可有效的保护用户的脊椎,从而实现了在使用过程中便捷的调整康复带体的松紧度以及对用户脊椎部提供良好的保护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骨质疏松康复带在使用时,不便于调整康复带的松紧度,且对于用户脊椎部保护能力较差的问题。

如图1至图2所示,导线槽4和防护装置9分别位于康复带体的外侧和内侧,并相对设置,即导线槽4和防护装置9均位于用户的后腰部,防护装置9为弹性材料,弹性材料松弛状态呈v形,从而可更好的贴合用户的脊椎部,防护装置9可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

如图1至图2所示,按摩装置8包括设于防护装置9两侧的若干按摩凸起,通过按摩凸起实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按摩效果,该按摩主要由用户穿戴康复带体后在日常生活中,如行走所产生的身体和按摩凸起之间的相对运动。

如图1至图2所示,康复带主体内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开口朝上的口袋7,口袋7内可拆卸放置有药包10和/或自发热包11,口袋7位于防护装置9的两侧。通过口袋7可选择性的装入药包10或自发热包11,药包10内装有治疗的中草药,可有效对腰部进行治疗。

如图1至图2所示,康复带主体内侧设置有若干防滑凸起6,防滑凸起6沿康复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呈上下分布。通过防滑凸起6可防止使用过程中康复带体滑落,防滑凸起6可采用硅胶制成。

如图1至图2所示,松紧调节机构至少设置为两组并分布在康复带体的两侧;康复带体从上至下设置有多个连接部3,导线槽4为开设在连接部3两端的穿线孔,线材2左右交替穿过穿线孔。

通过位于康复带体两侧的松紧调节机构,更便于用户对康复带体进行调节,并且使得调节后的康复带体受力平衡,提高使用舒适度。通过拉动线材2使得每个连接部3两侧的穿线孔均相互靠近,从而将连接部3收紧,继而实现将康复带体收紧的技术效果,线材2在穿线孔中的穿线方式与相关技术中鞋带的穿线方式相同,均采用左右交替穿线,实现拉动两端穿线孔的目的。线材2采用松紧钢丝,松紧钢丝在交替穿过穿线孔的过程中缠设在旋钮5上。

如图1至图2所示,每组松紧调节机构的连接部3均设置为三个,三个连接部3的长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旋钮5设于中间连接部3的一侧。

三个连接部3的第一端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第二端位于同一倾斜直线上,而松紧调节机构又设置为两组,因此三个连接部3的第二端形成v形结构,旋钮5设于中间连接部3的一侧,在转动旋钮5时,实现修复带主体向上拉紧的效果,使得该骨盆修复带的使用效果更好。

如图1至图2所示,旋钮5包括与康复带体内侧固定的固定件和转动设于固定件上的转轴,转轴的末端延伸出康复带体并设置有旋转件,转轴上设置有绕线槽,线材2缠设在绕线槽内。旋转件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多个防滑槽,通过防滑槽便于用户转动旋转件,本实施例中的旋钮5可采用相关技术中带有自锁功能的旋钮5,实现在康复带体调整至合适松紧强度后可长期稳定的保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